<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教育探讨专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陈碧文

会员等级:1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7/03/01
文章: 29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7-3-01 周四, 下午1:13    标题: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 引用回复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

陈碧文

纵观这一年的课程改革,每一位课程的实施者都会深切地感受到,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随着新教材的试验与推广,语文教学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心的转移,它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重新的确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这就成了我们课改实验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怎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我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一、火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种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与激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提出问题。一节课中,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过泛,一般情况下,核心的问题可以只有一个。这样,探究的指向性也会更加明确。探究问题的确定,可以由学生质疑,然后师生共同选择;也可以由教师质疑。以《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为例。一开课,教师首先请学生聆听一段悦耳的鸟鸣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并相机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平等的对话。“红树林的鸟语林你们都去过吧,你们说,那儿是不是鸟的天堂呢?”“鸟语林”是孩子们假日里最喜欢去的地方。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由于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碰撞与共鸣,“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鸟语林山清水秀,树木茂盛,鸟儿也很多,小鸟还不会受到其它动物的伤害。那儿就是鸟的天堂。”可是也有孩子站起来反驳这种观点,认为鸟语林不是鸟的天堂,因为那儿的鸟儿即使有吃有喝,但天空中有一张网将他们罩住了,使鸟儿们失去了自由,它们不能在蓝天中自由地翱翔。这时候,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我可以谈谈我的观点吗?鸟语林的鸟儿是很多,但如果说那儿就是鸟的天堂(边说边在’天堂’二字下面加上圆点)多少有那么一点遗憾。请同学们再读课题,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听到这儿,学生思维的闸门顿时打开了,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课文中鸟的天堂是个什么样的?”人们为什么会把那儿称作是鸟的天堂?前两个问题,学生打开书一读,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很显然,第三个问题成为了这节课师生共同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自始至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探究的愿望十分强烈。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是很多的,但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如教学写人的文章的时候,可以从评价人物的角度入手。如“你认为XXX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与再创造,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如人教第十一册课文中有三首古诗,分别是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于谦的《石灰吟》。三首诗表达了一个相似的主题—坚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创设问题情境,“哪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一种坚强的品性?为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诗句,结合课外收集的有关诗人、古诗创作背景方面的资料进行探究。三首古诗一起教,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探究领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旦学生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提出了有价值的可供探究的问题,他们探究的意识和兴趣会最大限度调动起来,他们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自主学习,是整个探究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一定时间段里,教师要将学习的时空彻底地还给了学生,引导他们继续围绕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认真阅读文本和阅读材料,在课文中去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①探究的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会存在差异。教学中,不应强求学生选择同一内容进行探究,应该放手让他们根据共同探究的目标自由选择。②探究的方法由学生自选。自主探究中,学生可以边读,边圈点批划;可以边读边作批注;可以边读边参阅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边读边画;甚至还可以边读边演,边读边唱……总之,学生可以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尝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教学《鸟的天堂》时,有的学生选择作批注的方法学习,他在旁批中写到:“大榕树枝叶非常茂盛,那伸展开的枝叶谱写出了一曲生命的乐章,而树上的鸟儿就好似乐章上跳动的音符。”这是多么充满灵性的句子啊,它表达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③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正确地导向,巧妙的点拨,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适;真诚地欣赏,热情鼓励,关注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反馈。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于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最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在共同探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教师要认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他们在探究目标、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与及时的咨询、反馈,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整个教学的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我们的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集体交流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机智和调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集体交流的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因此,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映。“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还以《鸟的天堂》的教学为例,集体交流时。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见过大榕树,很难想象榕树“独木成林” 的奇特景象。教师就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紧紧扣住文中“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个重点句子,结合书上的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大多数学生都是先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想象到的情景,然后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他说:“老师,我可以通过画一幅画来展现这种情景。”只见这位学生在黑板上只是寥寥几笔,就把“枝上又生根”“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再现出来了。真是“一画胜百言,”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怎不令人真心地欣赏呢!对于学生表达的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珍视,要包容,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同时,作为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如当学生读到课文中描写榕树树叶繁茂,充满生命活力的段落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读得好,你把自己的感受给读出来了。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说一说你的想法。”“你最想读这一句,说明你对这句话有看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心中有了体验与感受,但表达起来却有困难。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法的点拨。如“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使你有了这样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读的时候,就请你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交流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他更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
2、集体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交互作用,使交流真正成为“双倍的财富。”
课堂上,来自各方的发言会产生一种互动效应。当学生的观点一致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当学生的观点一致,但探究的角度不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辉映;当学生的观点相悖时,引导学生展开争论,相互启发……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充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结果是很显然的,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情急之下,教师往往又会以许多琐碎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回答问题)。虽然,这已经背离了课堂交流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就教学全过程而言的,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是目的,也是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从形式上看,是让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给予学生独立阅读和小组交流的时空;从实质上看,是凭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总之,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陈碧文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刘强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11/06
文章: 1201
来自: 中国湖南
积分: 8753


文章时间: 2007-3-01 周四, 下午8:46    标题: 引用回复

陈老师很有思想哦:) 
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_________________
著有《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就这样轻松走过高三》《高分是这样炼成的》。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株洲十大人物。
欢迎来我的专栏
http://www.zznews.gov.cn/liuqiang/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6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刘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149346549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教育探讨专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