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中国历代帝王感赋 (系列格律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qiuchunlin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qiuchunlin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01/18
文章: 345
来自: 中国湖北
积分: 1403


文章时间: 2006-12-12 周二, 下午10:44    标题: [原创]中国历代帝王感赋 (系列格律诗) 引用回复

<中国历代帝王感赋>前言 : 茶余饭后,节假之日,读书品史,乐在其中。我国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而,流传下来的史料亦浩如烟海。诚然,历史的存在价值,在于帮助人们总结过去、认识现在、探索未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又从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然而无论个人的显现如何,只能推动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却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即便是我国“至尊”的历朝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为此,笔者在系统读史的同时,尤对中国各个朝代的主要帝王进行洞悉,特别是对他们在政治决策上的得失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妄作综析,并以律、绝这种格律诗形式表现出来,作一己之见,意在抛砖引玉。

一、禹王

[大禹姓姒名文命,又称夏禹,戎禹,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距今5000多年前的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史称禹王,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

栉风沐雨治洪水①,部落联盟末代君②,
三过家门皆不入③,亦农亦帝万秋勋④。

注①:早在尧、舜时期,发生了罕见的大水灾。禹的父亲鲧奉命治理洪水,始终未能找到好的治水办法。后来部落领袖们推荐禹继续治理洪水,他经过长期的观察,采取了因势利导的办法,终于疏通河道治服洪水。
注②:大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最后一位部落酋长。他后来将其位“世袭”给自己的儿子启,从而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父子相传的“家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
注③:禹的家住在嵩山之下,颖水岸边。从他领导治水离开家后,有13年在外不归,曾3次经过自家门口却未进门,成为历史佳话。
注④:禹既是治水的领导者,也是“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的劳动者,且劳动时小腿上的汗毛磨光了,头上束发的簪子、帽子掉了也全然不顾。毛泽东说:“他是做官的,但也耕田。”

二、殷纣王

[商朝末代帝王纣,子姓名受,又称帝辛。曾征服东夷,获得大量俘虏,亦严刑法。因荒淫无道,后周武王联军伐之,纣自焚,商灭亡。]
(一)
开拓东南功未灭,能文善武胜前贤①。
只因淫暴②终亡国,微子③篡权如鉴天。
(二)
子受身材巨④,顶梁体力奇⑤。
铁条拧股索⑥,强盛克东夷⑦。

注①:殷纣王是商朝第29个帝王,文武双全,乃是商朝帝王之最。据《史记·殷本纪》曰:“帝纣资辩捷疾,闻见其敏,材力过人。”
注②:殷纣王被称为历史上的荒淫暴君,修有宫殿千丈高,大小宫173处,宫中有9个集市。
注③:商朝大贵族微子、箕子和王子比干常向殷纣王进谏,结果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见势不妙而逃,后掉转矛头进攻商纣。
注④:殷纣王身材高大,能徒手跟猛兽格斗。
注⑤:据传,王宫的一根顶梁柱朽了,木匠要搭架子把房梁顶住而换新,纣王则以身顶柱。
注⑥:纣王能将铁钩拉直,把铁条搓成麻花状。
注⑦:东夷是我国东南地区许多小部落的总称。东夷的强盛和反抗,威胁着商朝的统治。纣王即位后,组织大批军队,铸造大量武器,亲自挂帅出征,一直打到长江下游以南。

三、郑庄公

[郑庄公取名寤生,春秋时郑国国君。公元前707年因打败周恒王而拉开了诸候争雄的序幕,继而克段、伐宋、败山戎,乃春秋初年最大君主。]

谋略超伦三制敌①,寤生②英主统中原。
黄泉会母③震天下,美誉千载世代传。

注①:三制敌指郑庄公伐宋国、灭成国、占许国。
注②:因郑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故取名寤生。
注③:郑庄公即位,其母武姜要他把京封给叔段,后叔段反而企图袭击首都夺位,姜氏暗中作内应,然而仍被郑庄公讨伐京城太叔,使叔段大败。事后郑怨恨姜氏,将之迁出,发誓黄泉再见面。

四、齐恒公

[齐恒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国君,系春秋史上第一位霸主。]

久合诸侯南北收①,皇皇霸业拓春秋。
安邦治国一匡统,重管纳贤三选优②。
相地衰征③寻发展,参家伍鄙④觅新途。
葵丘北杏⑤兴齐国,饿困萧墙⑥世代羞。

注①:齐恒公联合中原诸侯攻蔡、楚,并屡次会盟立约,九合诸侯,收复南北。
注②:齐不计前仇重用管仲,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另在用人上采取“三选”制度,广泛纳贤。
注③:指齐国改革,在经济上采取“相地而衰征”的制度,即根据土壤优劣分等级征收实物税等经济制度。
注④:指齐在行政上采取“参国伍鄙”制度,即将国(城区)和鄙(农村)划区而治,设多层组织系统。
注⑤:齐召集诸侯会盟北杏(今山东东阿),平定宋国内乱后,又在卫国的鄄地会盟,开始称霸。
注⑥:齐恒公晚年昏庸,重用竖刁、易牙、开方、长卫姬“四人帮”以致祸起萧墙、饿困而死。


五、宋襄公

[宋襄公名兹甫,公元前650—637年在位,春秋时宋国国君,是徒有虚名的“五霸”之一。]

千古笑谈“仁义师”①,襄公兹甫国君痴。
穷兵黩武②入灾难,“鹿地”之盟③蠢世知。

注①:宋襄公自诩“仁义之师”,且下令在一面大旗上绣上“仁义”二字与楚国相战,结果溃不成军。毛泽东评点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注②:宋国不大,宋襄公却贪图霸主虚名,穷兵黩武,把宋国引进了灾难之中。
注③: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都来到了齐国的鹿地,宋襄公自认为是公爵,便以盟主自居,结果却反被楚成王扣留。

六、晋文公

[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系“五霸”之一。公元前636年—628年在位。因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并在践上(今河南荥阳)会盟诸侯成盟主。]

流亡①重耳砺英年,数位忠臣②相济贤。
割股救君③千古义,醉夫图业④万旬传。
介休廉士绵山乐⑤,齐氏良妻桑下甜⑥。
后发制人⑦强晋国,春秋五霸位超前。

注①:晋文公系献公之子,因献公立幼子为嗣,他曾流亡在外19年,后由秦送回即位。
注②:重耳17岁时就有越衰等5位贤士甘愿终身追随他,且这几位贤士还有10多位从者。
注③:指跟随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割股肉救君。
注④:晋文公逃难于齐国娶齐姜为妻后壮志消磨,随臣狐偃用计设宴灌醉文公抬上车离开齐国。
注⑤:介休即介子推,为当廉士,与母亲一道死于绵山。
注⑥:指齐姜为支持晋文公图大业配合诸臣在桑下设宴。
注⑦:指重耳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的谋略。

七、鲁庄公

[鲁庄公系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674年即位,于鲁庄公10年春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并以“曹刿论战”为名篇载于史册。]

今古名传齐鲁战①,阵兵压境胜强军。
知人善任取曹刿②。柯邑会盟创伟勋③。

注①:齐鲁战即长勺之战,是春秋诸侯国战争时,以弱胜强的一个特别战例。
注②:鲁庄公任用曹刿指挥长勺之战大败齐国。
注③:长勺之战,齐醒公输给了鲁国,可不久齐国继续伐鲁,鲁愿意献地求和,两国之君在柯地会盟。此间鲁将曹沫突然持匕首劫持齐恒公。逼他归还了齐国侵占的鲁国领土。


八、周威烈王

[周威烈王,名午,春秋后期周王室继承人,公元前425—402年在位,标志春秋结束。]

周威自坏丢国亡①,不正上梁歪下梁。
韩赵魏侯分晋室②,春秋就此断君王。

注①:由于周威列王没有是非原则,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而乱国亡国。
注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于前377年灭晋侯而亡。

九、秦始皇

[秦始皇,名赢政,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210年在位,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赢政挟风云,浩然贯古今。
千秋期一统①,六国顺归秦。
徐福无仙药②,荆柯有刺心③。
始皇加马列④。治理作金针。

注①:秦始皇从公元前231年—221年10年间相继灭韩、齐等六国而第一个统一了中国。
注②:徐福又名徐市,是中国古代滨海地区方术文化所孕育的产儿,因三次出海求仙药未成而流落夷流洲即现在台湾的夷洲。
注③:荆柯,即荆卿,卫国人,欲劫持秦王未成。
注④:毛泽东晚年多次谈到秦始皇,并说到“马克思要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指的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对敌人决不发慈悲,也决不宽恕虽已受打击但仍负隅顽抗的敌人。

十、陈胜王

[陈胜,汝南阳城(今河南方城)人。公元前209年与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暴政建立大楚政权。]

首揭义旗举世钦,缀耕而叹克皇秦①。
帛书鱼腹立张楚②,众叛亲离且误身③。

注①:据《史记·陈涉世家》载,秦二世时,苛征重敛,陈胜、吴广应征途上时遇大雨,因逾期必斩,故陈、吴被逼得揭竿而起义打击秦王朝统治。
注②:陈胜起义期间,部卒买得一条鱼的肚子特别大,剖开腹中藏有一帛书写的“陈胜王”三字。
注③:毛泽东在看《陈涉世家》时批注“一误”、“二误”,即借杀无辜和重用奸人,最后众叛亲离而败。

十一、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秦二世元年(公元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苏州)起义,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称西楚霸王。]

伤心姬羽殒双斗①,错晏鸿门蔑范增②。
驽马识虞强楚项③,乌江不渡亦英能④。

注①:项羽与妻妾虞姬在江浦双双突围,身后只剩下残败之将若干人,后二人相继自刎。
注②:项羽最大的错误是设鸿门宴未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这对他来说是无可挽救的惨痛教训。
注③:项羽觅骑一野马在绍兴西部山脚被虞姬相救,自从彼此相识而结为夫妻共同奋战。
注④:项羽羞于无面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十二、汉高祖刘邦

[刘邦,西汉沛县(今江苏)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与项羽展开楚汉战争后,胜项羽而建汉朝,并消灭异姓诸侯王,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订汉律。]

知人善用沛公策,从谏如流①世代扬。
赏季杀丁唯秉性②,避儒尊长乃衷肠。
萧何韩信真君子,攀哙子房好智郎③。
脱壳金蝉出险境④,中原逐鹿始安邦。

注①:刘邦因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且用人得当,被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
注②:季布和丁公都是项羽的得力战将,在楚汉战争中,此二人先后投奔刘邦,而刘邦则采取不同态度而一杀一用,颇发人深思。
注③:萧何、韩信、樊哙、子房等都是刘邦起义后重用的将领谋士,转战各地屡战屡功,为盛大的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注④:公元前200年,刘邦御驾亲征匈奴,乃孤军冒进,且缺水断粮,终用“美女计”逃脱险境。

十三、文、景二帝

[汉文帝名叫刘恒,西汉第三代皇帝,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汉景帝名叫刘启,西汉第四代皇帝,公元前157—141年在位。此二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赋,发展农业,巩固中央政策,史家将之称为“文景之治”。]

恒俭启收相辅中,四旬国泰汉朝隆。
史家皆颂二君治,政界亦评两碌庸①。
阴错阳差文帝起,柳营虎帐景王从②。
却怜丞相亚夫惨③,更叹窦姬若海胸④。

注①:见《缅怀毛泽东》上册第206页,毛泽东1957年6月13日与吴冷西等人谈话时说:“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
注②:刘恒本是薄姬所生,守着冷宫度日,然吕后死后,大臣们一致推刘恒代王,后正式登位,乃阴错阳差;刘启乃窦姬所生之长子,便册立为皇太子,直至后来登位,亦是幸运儿。柳营虎帐源于对联:“柳营春试学;虎帐夜谈兵。”
注③:据《史记》载:西汉绛侯周勃之子周亚夫,当他沾父亲的光做上太守时,有人为之相面说他最终饿死,后确实饿死在延尉狱中。
注④:汉文帝独宠邯郸美女慎夫后,窦皇后宽容豁达,善于自制,始终保持宫内平静。

十四、汉武帝刘彻

[刘彻,西汉皇帝,公元前135年即位,从公元前128—前129年间,共与匈奴发生三次大战,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开创了西汉的鼎盛时期。]

与匈三战伟雄略,西汉升樊鼎盛楼。
罢黜百家争倜傥,独尊儒术竞风流①。
推从新令朝更制②,排废旧娇恩化仇③。
却惜求仙难保寿,晚年巫祸逆无途④。

注①:汉武帝在位期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当时的执政纲领。
注②:刘彻颁布“推恩令”,使当朝诸侯王属地越分越小,而中央直辖区日益扩大。
注③: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却冀望神灵保佑成仙,结果因食色不已,终于在晚年遭巫蛊之祸。

十五、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汉武帝刘彻之子,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少年皇帝,他出生于公元前94年,卒于前74年;前87年至前74年在位。]

少年得志不轻狂,慧眼识奸①保栋梁。
十载有三朝政稳,广开“盐铁”②圣恩长。

注①:汉昭帝7岁即位,到13岁却已十分聪慧。有天,朝内奸臣以燕王的名义写奏书状告忠诚大将霍光。昭帝明察是非保住了大臣,并怒斥告黑状的奸臣,令满朝文武十分钦佩。
注②:公元前81年,刘弗陵当政的第6个年头召开过著名的“盐铁会议”,广开言路,鼓励来自民间的声音到朝廷上议论国事,体现了汉昭帝的智谋。

十六、汉元帝刘爽

[刘爽,西汉皇帝之子,公元前49年至前33年在位。由于朝政腐败,西汉开始由盛转衰。]

征用儒生儒若呆①,毋通政令盛而衰。
贤妄并进优柔举,旁落君权无不哀②。

注①:汉元帝在位16年,爱好儒术,任用宦官,用《诗经》和“儒学”治国,且赋役繁重,使之西汉走向衰败。
注②:见吴冷西《缅怀毛泽东》上册第206页“元帝好儒术,摒斥名法……优柔寡断,是非不分,贤妄并进,君权旁落。”

十七、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王之侄,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盖棺定论是非君,改制王田五六均①。
未篡谦恭真伪隐②,新朝恶谥十多春。

注①:王莽统治时期,实行“托古改制”,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禁止买卖;又推行“五均六莞”制,垄断盐、铁、酒等工商业。对此有褒有贬。
注②:唐代白居易曾有一首《放言》诗写王莽,其中二句是:“王莽谦恭未篡时,一生真伪复谁知。”

十八、光武帝刘秀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年号建武,谥号“光武皇帝”,完成了天下重归于汉的中兴大业。]

卅年文治武功扬,痒序盈门且活商①,
器重严光②招百将,纳容董令③振千疆。
觥酬交错荣如笋,歌舞相闻耀若邦④。
俎豆莘莘济汉厦,倡贤执政国平强。

注①:刘秀是历代帝王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出身大学士,他一方面重视文治,提倡儒学;同时又改革制度,搞活商贸,执政30多年。
注②:严光,又名严子陵,是刘秀的老同学,颇有才气,刘秀很想请严作官,严却改名更姓隐居,刘又画像张贴招贤,果然引来诸多贤士。
注③:东汉洛阳令董宣不畏豪强,不惧贵权,奉公守法,被刘秀重用并多次赦免,称为“强项令”。
注④:据《史记》所载,描写东汉出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痒序盈门,觥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的局面。

十九、汉献帝刘协

[刘协,东汉的末代皇帝,公元190年至220年在位。因被逼逊位于曹丕,东汉政权灭亡。]

枉为皇帝害民杰,卅载乌云罩日斜①。
沦落流亡经半世②。废于曹丕断喉舌③。

注①:刘协9岁立帝经30年,误国害民,称“傀儡皇帝”。
注②:公元195年,汉献帝不幸沦落逃亡,在近百名虎羽林军护卫下,流离颠波,尝尽艰辛。
注③:公元220年,曹丕硬逼献帝禅位,从此东汉灭亡。

二十、汉宁王张鲁

[张鲁,字公祺,沛国(今安徽省)丰邓人。东汉末年,张鲁以汉中建起一个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以教规管理人民,雄踞四川东部汉宁一带30年,史称“汉宁王”。]

五斗米粮行政权①,教规管理史无前。
路途食宿免收费②,卅载和平民喜颜。

注①:汉末西部(以汉中为中心的陕南川北区域)一带,张鲁继祖父张陵,父亲张衡之教规,要求学道者献上五斗米,史称“五斗米道”,张鲁以此较好地建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注②:按照教规,张鲁倡导“置义舍”,即公共宿舍,吃饭不要钱,并作为经济、政治纲领。

二十一、魏武帝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沛国谯邑(今安徽毫县)人。公元196年迎献帝都许,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而统一北方;209年进位丞相,继而受封魏王。曹丕称帝后,尊他为魏武帝。]

黄巾起义始充军,击败豪强收北坤①。
南战乌林②斜鼎足,西圈黄岸③正曹身。
宽容备羽④震吴蜀,重用绣辽⑤强魏君。
三令求贤⑥贤若笋。文姬归汉⑦汉趋兴。

注①:东汉末年,曹操镇压黄巾起义,逐渐扩充军事实力,后征服乌桓,击败豪强而统一北方。
注②:乌林,赤壁对江,指曹操赤壁之战败于孙刘。
注③:黄岸,指曹操收复黄河两岸。
注④:备羽,即刘备、关羽。
注⑤:绣辽,即张绣、张辽。
注⑥:曹操为聚集人才,先后下达了《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和《举贤勿拘品行令》这三道求贤令使其手下猛将如云。
注⑦:公元206年的一天,曹操灯下读《史记》,不禁思念起大文学家蔡邕,继而将其独生女蔡文姬从匈奴请回归汉,光耀了汉族文化。

二十二、魏文帝曹丕

[曹丕,字子恒,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年至226年在位,曹操次子。操死后,袭魏王位,行九品中正制。代汉称帝,都设洛阳。]

尧幽舜野丕为君①,文墨虽通却狭闻。
夺位争王斗智弟②,可怜甄后泪纷纷③。

注①:李白的《远别离》写道:“或云尧幽囚,舜野死。”是对传说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度表示怀疑:恰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而自己代称帝却比附于“禅让”制度。
注②:曹丕嫉恨曹植的文才,且与之争夺嗣子地位。
注③:甄氏是曹丕的原配正妻,称帝后,因对甄不满,用毒酒逼死甄氏。

二十三、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生于公元161年,卒于223年,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军打败曹操,占领荆州四郡,后又攻取益州,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慧眼识才庞与诸①,礼贤下士且联吴。
隆中对策立纲要②,逆取益州树蜀躯③。
撤玉拒奸甘引典④,灭曹建国亮通衢⑤。
却怜内室多遭难,再续吴弦贵弗如⑥。

注①:刘备任用庞统为治中,又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使之如鱼得水,共谋天下。
注②: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使蜀国形成立国纲要。
注③:建安19年,刘备兵临益州城下,刘章投降,刘备当了益州牧,由此奠定了建蜀的基础。
注④: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一度玩弄女人,意志消沉,其甘夫人以玉人触发灵感,借用春秋“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打动了夫君刘备,从此撤玉人、拒小人,致力经世治国大计了。
注⑤:诸葛亮献计联军吴灭曹图强称霸后,使之出现“市鏖所会,万商之渊,贿货山积,纤丽星繁”的景象。
注⑥:史载刘备命中克妻,“数丧嫡室”,他晚年册立寡妇吴氏为皇后仅两年,便丧命公安了。

二十四、大皇帝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222年至252年在位,建安13年联蜀抗曹建立了功勋。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决断联刘抗魏曹,知人善任固吴朝①。
重提蒙逊②开宏业,且举鲁国③立伟劳,
笃志求书警蒋吕④,钓台罢酒省张昭⑤。
长江不尽东流水,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权有评价说:孙权能委屈自己,不惜忍受向曹魏称臣纳贡的耻辱,崇尚有谋智的人,所以成就了一番大业。
注②:指吕蒙、陆逊。
注③:指鲁肃、周喻。
注④:指蒋钦、吴蒙。
注⑤:张昭,是东吴孙策、孙权两代之重臣。

二十五、文宣帝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士族,生于公元179年,卒于251年,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初为曹操主薄,后是魏国重臣,公元223年至251年,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南温县西人)。初为曹操主簿,后是魏国重臣,公元239年至248年在位。他为后来司马炎代魏和三国归晋打下基础,死后追谥“文宣帝”。]

三国顺归司马族,文宣皇帝劈新途。
多谋远虑计辞取①,武略文韬智定留②。
装病而蒙曹爽弃③,非常之器祖操求④。
少年得志治苍世,河内奇才绘伟图。

注①:诸葛亮数出祁山,魏明帝曹睿封司为都督,司在曹真处取帅印时,欲取故辞。
注②:司马懿于魏明帝初年率军辽东镇压太守公孙渊谋反,采取声东击西智定辽东。
注③:公元249年,司见魏明帝曹睿不能治政且腐败致极,便装病卖傻而谋得政变。
注④:司在少年时,南阳名士杨俊赞之乃“非常之器”,曹操闻之则求得其贤。

二十六、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字安世,晋朝的建立者。司马昭之子,公元265年继父位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国号晋。公元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

灭吴建晋功劳显,宗宣皇庭制度全①。
立后树痴亡国事②,荒淫纵度③亦无言。

注①: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建晋,统一全国。执政期间,大力加强门阀制度,大封宗室,制度健全,但因司马炎生活荒淫又逐步崩溃。
注②:司马炎立杨艳为皇后甚宠,且言听计从,乃至树白痴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以至亡国。
注③:司马炎称帝后,特别贪图女色且花样百出。他曾下一道诏书,暂禁天下嫁娶,在全国选美5000余人,宫室藏娇上万人,荒淫至极。

二十七、后赵皇帝石勒

[石勒,汉国羯族首领,公元319年自立为帝,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都城,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共历7年,立国凡33年。]

寇河灭惠北疆收①,兵下江南步履忧②。
骄志断王③谋敌手,牛羊问路④破蓟州。
处身夹缝求伸屈,立帝刑台建国都。
通鉴袁枢⑤真纪事,毛公颂语⑥载千秋。

注①:“石勒寇河朔”是一历史事件,记载了西晋时石勒杀王浚而灭惠帝统一北方的史实。
注②:永嘉6年,石勒兵下江汉,碰上了3个月的大雨,野无所掠,士卒染疫,陷于进退两难境地。
注③:石勒面对晋臣王浚与刘琨两大势力,听从谋士张宾的建议“骄其志、断其羽”,先满足对方骄气之欲望而麻痹王浚以致取胜。
注④:石勒在攻破蓟州地,先采取牛羊入城浅探虚实,然后一举攻破蓟州。
注⑤:见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
注⑥:《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97页,对石勒这段历史写下了“分析方法是极重要的”批语

二十八、前秦皇帝苻坚

[苻坚,字永固,亦名文,洛阳临清(今甘肃秦安)人。生于公元338年,卒于385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公元357年至385年在位。]

壮志少年奋起身①,逸于得士善豪英②。
安车扎请智贤将③,书喻广招殊异臣④。
勇儒毕集⑤皆称职,内外铨综⑥尽孝忠。
诚信弥坚王景略⑦,十分天下七分秦。

注①:史称苻坚幼年聪颖,据传他8岁时向乃祖提出“请师就家学”,开始种下问鼎九王的种子。
注②:苻坚相当重视用人及求才,晋书《尹纬传》曰:苻坚“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谊”。他倾身结交了王猛、强汪、梁平老、吕婆楼等英才。
注③:苻坚常以安车薄轮礼请名人士、诏求“有学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梯力田者。”
注④:永兴六年(公元357年),苻坚广招各级官吏即“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他攻陷襄阳得到释道安和习凿二人后,高兴地书喻诸臣曰:“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
注⑤:苻坚用人不问出身和民族,无论是汉族士人还是少数民族或者降将士他都任用之。
注⑥:苻坚求才,多而不滥,史称“内外之官,率皆称职。”
注⑦:苻坚把王猛一样的人才比作是王景略。据《晋书·姚兴载记》曰:“(姚)苌既败苻坚,遣纬说坚,求禅代之事。”坚问纬曰:“卿于腾何官?纬曰“尚书令吏”。坚叹曰:“宰相之才也,王景略之俦,则腾不知卿,亡也不亦宜乎。”

二十九、南朝宋武帝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宋王朝统治者。据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原籍彭城,曾祖迁居徒京口(今江苏镇江)。公元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史称南宋。]

寒微武士①除东晋,传略雄才宋武伦。
行导将官征腐恶②,权倾中外举廉辛。
足穿木屐③求唯俭,床挂布笼④意采薇。
破袄相传教长女⑤,糟糠伴侣胜妃嫔⑥。

注①:刘裕自小贫寒,曾砍柴、打渔,饱尝艰辛。
注②:刘裕掌权后狠刹奢侈之风被传为历史佳话。
注③:据史载,刘裕常穿木屐,以求勤俭治国。
注④:刘裕住处非常简朴,他的床头上挂着葛布灯笼和麻绳拂,宫内没有个人的私藏。
注⑤:刘裕对子女要求极严,他把自己补缀多层的破袄赠给长女,让她以此教育后人。
注⑥:宋武帝刘裕贵而不忘糟糠之妻臧爱亲,与之患难与共、甚为相得;刘称帝后,又追究册已故的臧为皇后,病危时留下遗嘱,在他死后迎回臧的遗骨同他一起葬于建康的初宁陵。

三十、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刘裕第三子,南朝宋的继承位皇帝,公元424年至453年在位,年号元嘉。在位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一度出现了“元嘉小康”的局面。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继位南朝刘宋盛①,元嘉强富卅秋春②。
却因猜忌灭贤德③,弊法北征自毁身④。

注①:史称南朝为“刘宋”;把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称“赵宋”。
注②:宋文帝在位29年,被称为“元嘉小康”。
注③:刘义隆在位末年,因猜忌而先后诛杀重臣刘真道、谢晦、裴方明等,尤以枉杀檀道济及其诸子11人,使之两次北伐失败,刘宋自此由盛转衰。
注④:刘义隆在第二次北伐失败后不久,被两个逆子刘勋劭、刘氵睿召集宫内戳刀杀死。

三十一、梁武帝萧衍

[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朝梁建立者,公元502年称帝,在位48年。执政期间,优抚士族,大兴佛教,重视思想意识的统治。]

建立梁朝①举世优,为皇起始运良筹②。
辛劳勤俭均贤德,行善倡佛皆自由③。
缘信佞邪扬异正④,因微失巨弃琛周⑤。
三番辞帝识真伪⑥,饿死台城任逝流⑦。
(此诗奉和罗隐咏叹诸葛亮《筹笔驿》原韵)

注①:公元501年,萧衍乘南齐君臣相互残杀、政局混乱之际攻占建康,并于次年称帝,国号梁。
注②:萧衍称帝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实施积极措施,且用人得当,前期颇有作为。
注③:公元505年,梁武帝下诏提倡经术,舍身佞佛。
注④:萧衍晚年由于信任奸佞朱异、朱石珍、萧正德等人,使之宫内危机四伏。
注⑤:又由于萧衍对正直忠诚的贺琛、周舍等良臣的忠言与建议不采纳害国害己。
注⑥:公元527年至547年,萧衍3次舍身去同泰寺做和尚,都是群臣用钱将他赎回,其实他的真正目的也是以此检验群臣对自己忠诚与否。

注⑦:东魏将领景本是与当朝不和而以河南13州为条件投降南梁,萧衍不顾群臣的反对而同意接纳,结果引狼入室,使自己饿死在台城。

三十二、南朝陈后主

[陈后主,名叔宝,南朝陈的亡国之君,公元583年至589年在位。由于在位间沉溺酒色歌赋,拒忠谏而近邪恶,终被隋灭,且沦为阶下囚。]

荒淫陈后主,琼树夕朝新①。
诗赋固然妙②,可怜亡国君。

注①:陈后主由于荒淫失败在历史上有名,其左避嬖妾、男宠50多人,随身美女达千人,且朝夕求新、通宵达旦。
注②:相传隋文帝出巡邙山灭陈时,陈依然在御宴上赋诗以贺:“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威,太平无以极,愿上东封书。”并乞求请表封禅。毛泽东评点廿四史中说,陈后主“是能诗能赋的人”。

三十三、隋文帝杨坚

[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580年即位。再一次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在位期间,体恤民情,提倡俭朴,勤于政务,反对奢移,是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的皇帝;又因对政治、经济等制度改革,乃一代有为君主。]

一代帝皇统华中,以勤兴国①众收心。
法非恕子②计天下,壮独孤妻③长守身。
制定均田求拓展,兴修水利保繁荣④。
却无学术沉猜忌,大乱蕴藏亦憾君⑤。

注①:杨坚称帝后,不仅勤于政务,且处处把节俭视为保国之宝,还常常以此教育子女,要求臣下。
注②:杨坚第三个儿子杨俊,封为秦王,因生活奢侈,违越典章,文帝知道后,于公元597年7月将其召回,免去官职,群臣请求恕免都被遭到拒绝。
注③:隋文帝唯一妻子独狐氏,从14岁嫁给杨坚后终身相守,不设姬妾,为历史所罕见。
注④:隋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其中在农业发展上采取两大措施:一是实行均田制;二是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据史书记载,开皇末年,隋朝的粮食“计天上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其库藏充实至为惊人。
注⑤:《隋书》卷二“高祖本纪”述,杨坚不喜诗书,天性沉静;晚年喜怒无常,实施愚民政策;且“好为小数,不达大体”及执法苛峻、滥杀无辜。毛泽东看后批注道:“蕴藏大乱”。

三十四、隋炀帝杨广

[杨广,亦名英,隋文帝杨坚次子,隋朝第二代也是亡国皇帝,公元606年至618年在位。因穷奢极欲导至民众暴动,自己用绸巾缢亡。]

大运开通青史珍①,穷兵黩武覆亡秦②。
郭裴虞氏③齐心腹,祸国殃民怨唁频④。

注①:从历史的角度看,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发展以及对黄河还起到了泄洪发流作用。这一点杨广是有功的。
注②:杨广不惜虚耗天下资财,出师征伐,三次侵略朝鲜,使之大伤元气,百姓困竭不堪,各地农民风起云涌,隋王朝重蹈了亡秦的覆辙。
注③:炀帝之所以亡国,与他姑息养奸有很直接的原因:如事上奸焰的郭衍,巧于附会的裴蕴和诌顺主心的虞世基,都是杨广的心腹。
注④:炀帝杨广不仅昏淫至极,且残酷强暴。为夺皇位,竟残忍地肢解父皇于病榻之上;又对忠良屡用严法酷刑,使之隋末腐败黑暗甚为恶劣。

三十五、唐高祖李渊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公元618年至626年在位,年号武德。后传位李世民,自任太上皇,至公元635年(贞观9年)寿终古稀,卒71岁。]

唐朝开国谈何易,高祖天恩帝位期①。
射箭求婚夭中目②,韬光托病酒盈卮③。
运兵北晋成宏业④,平定江南创伟基⑤。
权继世民尤享乐,急流勇退寿龄稀⑥。

注①:古代史官评价李渊“不有圣子,王业殆哉”。实际李渊早有“图在下,吞八荒”之志。他能由一名太原留守到开国皇帝,也是很不容易的。
注②: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一女胆略才貌过人,窦公对求婚者测试箭术,数十人都未达要求,唯独李渊技殊而娶得窦女。
注③:公元613年,炀帝杨广见少卿李渊相貌奇异颇为猜异,便下诏书召见他,李渊预感不妙托病不去,后又朝朝酗酒,装出浑浑噩噩贪财醉鬼的样子掩饰自己,达到了韬晦自救之目的。
注④:公元615年,李渊任山西大使,奉命填压农民起义,后李渊目睹动荡态势,也在晋阳起兵反隋而成就帝业。
注⑤: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后,先后平定陇西土豪薛举,攻下刘武周(自称皇帝)和王世充(河南称霸),然后平湖北江陵梁政权萧税而统一天下。
注⑥:公元626年,李渊禅位李世民而退位,徙居太安宫过上太上皇生活,直至贞观9年(公元635年)病逝,时年71岁,是古代皇帝所稀有。

三十六、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隋末,与父亲李渊一同起兵晋阳,继而消灭群雄,统一中原,屡建奇勋。继帝位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社会稳定,史称“贞观之治。”]

廿龄加冠伟名扬①,扫荡群雄建大唐。
玄武门前②谋帝业,太宗堂上纳贤良。
励精图治民心顺,盛世贞观③国运昌。
不倦闲暇勤习典④,英明懵懂一身当⑤。


注①: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刚20岁,时任秦王,却领导和指挥统一中原的重任,创造他一生军事武力上的辉煌业绩。
注②:唐朝一统天下后,由于李渊奖赏封位不公,加深了矛盾,太子李建成与二弟李元吉联手陷害李世民,反被李世民伏击于玄武门,继而使李渊让出了帝位。史称“玄武门政变”。
注③:李世民在位期间,誉称“贞观之治”。
注④:唐太宗勤学经典和喜爱书法,且作《笔法论》、《指法论》。
注⑤:李世民传位李治失误,毛泽东批语:“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三十七、唐高宗李治

[李治,字为善,小名雉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唐朝第三代皇帝。公元650年至683年在位。由于贪色多病,大权落入武则天之手。毛泽东贯以“朽物”二字。]

生子恐如羊①,弱君②帝范③荒。
虽勤难治政④,天命丧洛阳⑤。

注①:唐太宗确立李治太子地位后,内心对他的性情、天赋不满意。曾引用一句谚语打比喻:“生子如狼,犹恐如羊。”太宗临终前嘱托重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意即李治不刚。
注②:由于李治懦弱,意指望其善加辅佐。
注③:唐太宗非常重视思想理论方面的培养,他亲著《帝范》汉篇赐给太子李治,可李治虽严尊遗训,却又使武则天参与政事,以致《帝范》理论荒废。
注④:李治22岁继位后,非常勤于政事,确有治理好国家的愿望,且每天上朝,但因柔弱且恐惧武则天,乃至丧失皇帝的权力。
注⑤: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冬,李治病危于洛阳丧命,卒年56岁,次年将灵柩运到长安葬于陕西乾县,墓曰乾陵。

三十八、唐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名曌,全称“武周圣神皇帝”。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多智略、通文史,称帝执政42年,政绩显赫,但任用酷吏,诛夷大臣。直至神龙元年(公元725年)退位,同年11月去世,享年82年。]

五十春秋①执政严,全唐盛世赖承传②。
推行改革破关陇③,重用人才戏杜言④。
发展桑农明奖励⑤,信崇佛教耗财源⑥。
过功得失⑦后人记,无字碑中密锁天⑧。

注①:武则天称帝42年,而实际掌权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故实际执政达50年之久。
注②:武则天从皇后掌权到称帝治国,其半个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才干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
注③:武则天推行改革,主要是打破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控制政治的局面,引用庶族地主参加政权,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注④:武则天用人有三大举措:一是当皇后时通过高宗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消除士族界陛,依照官品高下为准叙录;二是称帝后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录用人才;三是破格用人,曾下令官吏百姓皆可自荐。对拍马屁告黑状者十分厌恶,其中一次在餐桌上当面戏耍告黑状的杜肃。
注⑤:武皇重视发展农业,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并对地方官吏重农者奖励、误农者惩罚。使之社会经济发展很大,农业户口增长一倍。
注⑥:武则天在位期间崇信佛教,大修寺庙,给人民加重了负担,可谓一大缺陷。
注⑦:武则天是历史上的杰出女政治家,其功重如山,过亦有之。就在女皇临终时也有遗嘱:去帝号,称武天大圣皇后;照归葬乾陵(高宗的陵墓);赦免王皇后、萧淑妃及褚遂良、韩瑷、柳爽等,使之她的一批冤家在她临终前昭雪平反。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注⑧:西安乾州的梁山上修建的乾陵,有一座“术圣纪碑”,高22丈5寸共7节,上面记载着唐高宗的业绩,碑文为女皇武则天撰写;而其对面还有一座同样高大的碑,碑身两边雕着两条飞龙,而碑身却是光秃秃的,这是中国空前绝后第一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乃其子唐中宗李显遵照遗嘱为她而立。其玄机何在,至今亦无所知。

三十九、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公元685年,卒于762年。因其死后谥号为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又称唐明皇,是朝的第七代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完成了政治、军事等一系列改革,出现了开元之治的局面;后期则怠于政事,导致安史之乱,自己抑郁而终。]

开元之治①盛唐沿,图业励精半世贤。
任用姚崇②兼政见,纳容宋王景③带痴言。
且诗且赋白君④爱,亦鼓亦歌杨妾⑤翩。
刻木老翁⑥枯岁寂,死生虚实尽坤乾。

注①:唐玄宗李隆基因能继承唐太宗之风,重用能臣,广纳谏言,鼓励耕织,乃进贤退不肖而天下大治,使之出现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注②:姚崇是唐代的一位大政治家。唐玄宗即位之初,他提出了十条切实可行的治国策略。玄宗不仅重用其人,且将这些政见视为政治纲领全部采纳。
注③:姚崇辞去相位后,推荐宋王景担任宰相。而宋王景性格刚正,敢于直言进谏,唐玄宗对他同样尊敬,即使建议不合意的痴言他也能容纳。
注④:白君即李白。唐玄宗特别重视李白的诗文,诏命供奉翰林。
注⑤:唐玄宗还热心音乐、歌舞、常吹笛为杨贵妃伴奏。唐代最辉煌的舞曲《霓裳羽衣曲》乃玄宗创作。该曲且在杨贵妃进宫之日演奏,还配上舞蹈,成为皇妃共同心爱之作。
注⑥:玄宗晚年枯寂悲凉,常在宫中吟诵李白的《傀儡》诗:“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四十、唐昭宗李晔

[李晔,唐僖宗之弟,公元889年——904年在位。他攻书好文,尤重儒术。虽有志兴大唐,却无奈为傀儡皇帝不可回天,终被叛将朱全忠所杀,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

少攻儒术枉书文,兄位弟承①若乱纷。
借虎驱狼②终惨景,一腔热血变冤魂。

注①:唐僖宗去世后,朝内宦官立其弟李晔当皇帝。可朝中大臣都敌视宦官。李晔也想摆脱宦官的控制,于是在激烈的斗争中,昭宗好似钻进了笼罩,仅即位5年则被杀害。
注②:昭宗在位期间,借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的力量,杀死了700多名宦官和崔胤等朝廷大臣,最后朱在少阳院中废掉昭宗,自立为帝。

四十一、唐末大齐皇帝黄巢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自小武艺高强且粗通书传,公元875年率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的农民起义军,历经10年之久,转战12个省,行程数万里,在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最终攻入长安称帝,国号大齐。于公元880——883年在位,后因战败自杀,起义失败。]

顶天立地占长安①,除暴抚良举国欢。
流寇患深皇帝短②,林言斩去③众心宽。

注①:公元878年,农民首领王仙芝战死,黄巢继续率领起义军作战,于880年攻入长安后自称大齐皇帝。
注②:黄巢称帝后,唐僖宗跑到成都调动各地武装力量进攻农民军。加之起义军的同州防御史朱温叛变降唐,使黄巢处境险恶,连战失利,于884年6月被困自杀,仅称帝3年。
注③:据《旧唐书》记载,黄巢在泰山狼虎谷战败后,是被自己的部将林言所杀。而真实的历史记载是,黄巢的部将林言将黄巢在徐州的两个弟弟黄邺、黄揆斩首,并将其妻子禁送往徐州领赏,结果林言亦被太原博野军斩掉。

四十二、梁太祖朱温

[朱温,公元852——912年,唐末宋州砀山人,后梁王朝建立者。参加过黄巢起义军,后叛变降唐,赐名全忠,任宣武节度使天复3年入长安,尽杀诸宦官,封梁王,次年杀唐昭宗,于天佑4年废帝自立,改名冕建都于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

出身卑贱赖阿三①,幸觅娇妻赛丽颜②。
纵有军功③争帝位,品行恶劣④万民嫌。

注①:朱温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小名阿三,自幼丧父随母改嫁刘氏家做工,因狼子野心悍狡祚且无赖,常受刘家笞辱,卑微至极。
注②:朱温年轻时追求美女,并抱着娶妻与光武帝慕爱的阴丽华并眉齐芳,后来果然觅得宋州刺使张蕤之女为妻,其艳美过人。
注③:朱温降唐后,向黄巢起义军疯狂反扑,于天佑3年(883年)4月攻占长安,仅率几百人的军队将黄巢打向东退,其战功无不显赫。
注④:朱温一向荒淫好色,晚年竟行同禽兽,吏民皆恨,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友王圭所杀。


四十三、后唐皇帝李克用、李存勖

步清人严遂成《三垂冈》①原韵
[李克用,公元856——908年,唐沙陀部贵族,因一目失明,俗号“独眼龙”。黄巢起义后他应召率沙陀兵协助镇压,攻破长安,任河东节度使,后进封晋王。长期与朱温混战,死后被其子唐庄宗尊为太祖武皇帝。]
[李存勖,李克用之子,公元908——926在位。同其父一道用16年时间与梁展开殊死争夺战。他整顿军纪,训练士卒,作战亲自冲锋陷阵,逼使梁末帝自杀,后自恃为帝,是为庄宗,史称“后梁”。]

英雄两辈出沙陀,十六年间战奈何②
重树唐旗③兴社稷,狠歼梁帝④振山河。
三垂冈下缒城巧⑤,夹寨营中毁梦多⑥。
先退后攻名史册⑦,庄宗父子百年歌⑧。

注①:清代人严遂成所写《三垂冈》万咏史诗,是歌颂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此诗步其原韵陀、何、河、多、歌。
注②:唐末各藩镇灭黄巢农民军为名,拥兵割据。其中黄巢叛将李全忠又消灭了诸多割据者后逼唐哀帝禅让,自己称帝号梁。而被封为唐晋王的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用了16年时间与梁争斗,最终灭梁立帝。
注③:李存勖立帝后国号唐,史称“后唐”。
注④:梁帝即朱温,被李存勖逼于自杀。
注⑤:指李克用于三垂冈下的缒城巧妙地与朱温作战,立了头功,升为河东节度使。
注⑥:指李存勖率军南下,进抵黄碾,在黎明时挺进汴军大营的夹寒,把睡在梦中的梁军击溃。
注⑦:“先退后进”是称赞李存勖的战术,即出其不意,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注⑧:借用《三垂冈》诗尾联:“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四十四、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公元937——978年,初名重喜,字重光,号钟隐,为南唐后主,是五代十国著名词人。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被誉为“词中之词”。南唐后为宋所亡,李煜惨遭毒杀。]

秋月春花①云若泥,思追巢许慕夷齐②。
无能执政痴诗赋,责过怜悲叹命移③。

注①:引其词虞美人之句,哀其不幸且不争。
注②:李煜继父皇李昇帝位后,对北方的宋太祖忍辱屈从,纳贡称藩;自己则有志于“思追巢许,远慕夷齐”(巢父、许由、伯夷、叔齐)之上古隐士,行远国事、避纷争、逃避政治之实,导致倾国衰败。
注③:太平兴国3年(978年),李煜在过42岁生日时,苦中求乐,命随身艺妓演唱他的《虞美人》。一曲未终,齐王赵延美驾到,并拿出一壶酒,说是宋太宗所赐,李煜饮后便结束了生命,也撒开了满腔的悔恨和悲哀。


四十五、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公元927——976年,祖籍河南涿州,生于河南洛阳。后周时为郭成部属,官至殿前都点检,拥兵自重,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灭荆南、后蜀、南汉、南唐,打下了一统江山的基础,为北宋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皇帝。]

陈桥兵变①正年初,立宋江山赖有谋②。
杯酒释权③消隐患,伏贤养老④赐春秋。
一条妙计才文试⑤,千里送裘兵马收⑥。
审势度时齐廿载⑦,兄终弟及闱疑留⑧。

注①: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公元960年1月31日),赵匡胤说是契丹人与北汉联合入侵,宰相范质、王薄真假不辨,慌忙遣赵匡胤出兵御敌。赵率大军正月初三到达离开封约20公里的陈桥驿后停止前进,后按计划兵变,正月初五宋太祖赵匡胤颁定国号为宋。
注②:宋太祖在位17年,他通过战争消灭了大多数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史称“创业垂统之君。”
注③:公元916年7月的一个夜晚,宋太祖宴请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值酒酣耳热之机,喝退左右侍从,让大家交出兵权、辞去军职,赏赐大量金银,尔后酒泪相别。
注④:宋太祖收去了京中兵权后,又采取同样的办法于969年10月召一些藩镇将领入朝,给予他们没有实权的地方小官和养老费用,进一步收集了藩镇兵权。
注⑤:宋太祖虽为武将,但喜欢和看重文人。他沿袭了唐时的科举考试制度,尤对录取进士非常重视,并亲任主考官,因而所有中了进士的人都成了皇帝的门生,使之北宋成为文官权重的时代。
注⑥:公元964年冬宋军攻蜀,宋将王全斌、崔彦率军刚出凤州,忽有京使骑马赶来送一包襄,王全斌解开一看是一领太祖穿的紫貂,京使告之是太祖所赠加寒,众将士听此言无不眼含泪花感激涕零,顿时跪地高呼万岁。结果,宋军将士奋勇杀敌灭后蜀。
注⑦:指宋祖在位十七载审时度势,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强大起来。
注⑧:宋太祖在世时有兄弟二人,一是光义,一是光美。据《宋史》载,杜太后临终与宋太祖定下的方针是,赵匡胤死后传位光义,光义死后传位光美,光美再传位赵匡胤之子德昭。而结果亦是“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即赵光义于开宝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后,太祖之子德昭因恐惧而自杀,太宗之弟光美后试图谋害太宗未达目的被告发,最终忧悸成疾而死。

四十六、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本名国义,称帝后改炅。出生于公元937年,卒于997年。为太祖之弟。建隆初年为殿前都虞侯,开宝中封晋王。开宝九年(公元973年)即位。继太祖对割据势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兴兵灭吴越,转而伐北汉。至979年五代十国分割局面结束。]

烛光摇影出匡义①,金匮之盟千古疑②。
称帝廿年③忧振国,攻辽两度④败班师。
却因用吕⑤惜才相,乃计降迁⑥终顺祺。
亦爱读书勤砺志⑦,卷开有益宋传奇⑧。
注①:据《长篇》记载,开宝九年10月上旬,宋太祖得病。19日晚,他召赵光义进宫,单独嘱咐后事。烛影之下,光义时离座位,一会太祖执斧、戳地板大声喝道:“好为之。”次日四鼓时分太祖死于万岁殿。故有“烛影斧声,千古之疑”之说,而光义最值得怀疑。
注②:宋太宗继位,据说还有个合法依据即“金匮之盟”。史书载,建隆二年6月,杜太后病危时告诉太祖,要他死后把皇位传给光义,然后由光义再传给太祖之子。此亦可疑。
注③:宋太宗自976年即位至997年在位24年。
注④:即北宋初年历时25年的宋辽之战中的两次战争:一谓高梁河一战,宋太宗不了解敌情,陷于契丹军的夹击之中而失败;一谓太平兴国之战,宋先胜后败,乃遭诱兵之计。
注⑤:宋太宗能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才,将初在地方州县官员吕端直升任枢密直学士、参事,又因其清政谦洁而力排众议任他为相。
注⑥:吕端为相第二年,西夏李继迁反,宋军攻夏,将李继迁之母捉住,宋太宗主张杀死,独吕端反对,并以楚汉战争项羽欲杀刘邦之父的故事为例劝阻,继而缓和了宋朝和西夏的关系,最终使之归顺于宋。
注⑦:赵光义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奋好学的精神,据史载,当年他随父亲兵进淮南,每破城池,不取他物,专收集古书,一阅不可收。
注⑧:太宗即位后,为不忘前车之鉴,命李日方等编修《太平总类》一书,且每日读3卷,一年读完全书1000卷,曾对宰相道:“朕喜爱读书,开卷有益。”此后便作为成语典故留传下来。




四十七、宋徽宗赵佶

[赵佶,为宋神宗之子,哲宗之弟。公元1100——1125年在位。因荒淫无度,任用奸臣持政,民不聊生,是北宋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昏君误国①实堪少,想入非非②未必强。
六贼乱朝③官吏腐,枉然诗画自称王④。

注①:赵佶是靠伪装骗取了宋太皇太后信任才当上皇帝。即位前本是名浪荡王子,沉溺玩乐;即位后亦尽量满足昏淫欲望,是亡国害民之昏君。
注②:赵佶并非满足成天幽闭的宫中,却想出个花样以“了解民情”:他叫人在皇宫后苑中依照农村式样盖一些草房棚屋、农舍野店、酒肆青楼散布其间,并让宫女和宦官们装成各种市井人物,自己则打扮成各种身份的人前来“巡查”,被后人引为荒唐的笑柄。
注③:徽宗不任用真正的人才,而是对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人予以重用,从而导致“六贼”乱政的局同。这“六贼”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面力以及高俅等人。
注④:赵佶虽工书画且习诗,其瘦金体书法自成一家,但却没派上用场,只是将一些书画作品送给京城名妓李师师并布满室廊。在靖康之年被金人逼出城后,为伤时感事写过千余诗歌,又因担心文字招祸而全部烧焚。



四十八、宋高宗赵构

[赵构,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靖康二年(1127年)即位。在位36年间,拒绝抗战,偏安一隅,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丧权卖国卅余年①,谋害忠良②史未前。
唯信奸臣秦桧计③,南逃择隅④取偏迁。

注①:宋高宗1127——1163年在位36年。因投降卖国,乃以淮河至大散关为宋、金两分界线,北面割划金,南面属归宋,于绍兴十年(1140年)宋金签订和约。
注②:绍兴八年,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忠良运筹北伐,至绍兴十年已捷报频传,尤有岳军进驻汴京,将直抵黄龙府收复北疆。却忽然接圣旨和朝廷十二道班师诏牌,令宋军南撒,最后反而杀害了岳飞等忠良。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谋害忠良之例。
注③:秦桧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靖康之变时,他担任御史中丞,曾上书反对金人。汴京陷落,他与徽、钦二帝同被掳于金,后屈膝投降且成为金朝亲信。建炎四年(1130年)受金朝权臣挞懒派遣,秦桧作为奸细潜回越州,并受赵构再度重用,终使南宋卖国求荣。
注④:宋高宗签订宋金和约后,偏安一隅,选择临安(今杭州市)建都,直至在朝称帝36年。




四十九、元太祖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蒙古汗国开创者。生于公元1160年,卒于1226年夏历7月12日。蒙古民族的崛起与他有很大关系。他的终生事业分为两部分:一是统一本民族;二是入侵金朝、西域,灭西夏。他的一生显示了一位政治家的高超手腕和博大胸怀,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

马背起家①成大汗,白旗九杆②统高原。
城乡千户军民制③,戎马廿年兵火喧④。
训语敕规⑤兴畏教⑥,卫军断事⑦启蒙言⑧。
天娇一代⑨写新史,扭转乾坤逝六盘。⑩

注①:铁木真是乞颜氏族首领也速该的儿子,9岁丧父后,开始了他艰难的人生历程,靠母亲词额仑带着子女们移居到肯特山下,靠打野兽、挖野菜充饥。长大后,铁木真凭在马背上的功夫,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征战,终于铲除了草原上的一个个霸主,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草原帝国。
注②:公元1206年春,铁木真在翰难河源召集贵族、那颜举行忽里吉台大会,树九杆白旗,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宣告蒙古国成立,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
注③:蒙古国成立前后,成吉思汗在军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在境内实行千户制,以千户作为军队和地方行政单位,取代了原来的民族部落体制,以此巩固和扩大疆域。
注④:成吉思汗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到1227年病逝,共执政20余年,一直在兵火硝烟的战斗中度过。

注⑤:成吉思汗的训言、敕令等,都是他亲自制定的“大扎撒”(意为法规),内容包括蒙古习惯法,要臣民严格遵守。
注⑥:即以畏兀拼写成蒙古语教育后代。
注⑦:卫军即亲卫军,它既是一支国家常备军队,又是皇家的忠实卫队;断事即成吉思汗的大断事官,掌民户及司法刑狱。
注⑧:蒙言,即创立蒙古国后产生的畏兀体蒙古文,后经不断改善,一直沿用至今。
注⑨:借用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娇”。
注⑩:公元1227年夏历7月12日,成吉思汗在一生马不停蹄的征战中,病逝于六盘山,享年66岁。

附排律·真君与忠臣
勇战未安营,箭伤铁木真。
忠臣者勒蔑,舍已救皇君。
满口吸毒血,赤身钻敌营。
盗来鲜牛奶,调养壮龙身。
汗亦有诚意,记牢三大勋。

注:这首排律,是记载成吉思汗在一次战斗中受伤后与其臣者勒篾之间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当时铁木真脖子上的血管受伤,血流不止,此刻太阳下山,部队就地安营。忠臣者勒蔑通宵守候在铁木真身旁,用口吸吮其淤血,待铁木真醒来,者功篾又赤身于敌营中盗得鲜奶喂给铁木真喝,终于救活了他的性命。后来成吉思汗也记牢者勒篾的三大功勋。





五十、渔民皇帝陈友谅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民家庭。曾当过小官吏,徐寿辉起义后,陈投奔其部将倪文俊手下当薄掾。公元1351年,陈并吞了部队,后势力壮大,于1358年即帝位,国号汉,年号为大义。]

元末群雄震鄂东①,渔民皇帝更堪崇②。
敢为敢作敢顽战③,不屈不挠不夺功④。
少壮贴书当俊薄⑤,英年作帅挽雕弓⑥。
鄱阳血仗身拼死⑦,青史留名一代雄⑧。

注①:在元末群雄争斗中,陈友谅无疑是被历史称颂的英雄人物,亦被毛泽东所欣赏。
注②:陈友谅出身沔阳渔民家庭,曾在县里当过贴书,称帝后震惊鄂东南。
注③:陈友谅机智勇敢,屡立战功,且“尽领其军而自称平率”,敢于在驻地黄州杀欲求庇护的丞相倪文俊,特别是困于坚城之下与朱元璋鏖战80多天,坚决反对元朝的反动统治。
注④:陈友谅1360年挟徐寿辉东下,向朱元璋的统治区发动进攻,攻占了太平,又进驻采石矶,其持久战达3年之久,最后在鄱阳湖血战中的抗死,其战斗品格实在可贵。
注⑤:陈友谅少时曾在县里当贴书,参加徐寿辉的红巾军后,又充当倪文俊的簿掾(小小文官)。
注⑥:后来由于陈友谅敢作战,成为率领红巾军的元帅,并将元末政权掌握手中。
注⑦:在翻阳湖的水战中,陈友谅坚持挺身而出地领兵作战,因不幸中流矢而死,留下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
注⑧:公元1358年5月,陈友谅派人杀掉了徐寿辉,在大风雨中“以采石矶五通庙为行殿,即皇位,国号汉,改元大义”。

五十一、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生公元1328年,卒于1398年。幼名重八,字国瑞。幼贫穷而入皇觉寺为僧。元末农民大起义,参加郭子兴郭红巾军,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遣军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于1368年建立明王朝,年号洪武。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重八生来巨哭声①,非凡之器本为僧②。
筑墙积食③终称帝,法厉律明④国祚兴。
下旨斩欧⑤降败婿,掷荆教子⑥启愚瞢。
晚年跋扈专权事⑦,大杀功臣⑧亦可憎。

注①:据史载,幼时重八出生,其宅光闪闪直冲霄汉,从母体落地后,昼夜啼哭不止,且声音特别宏亮,甚以为奇,祷告神灵乃大福。
注②:朱元璋10岁时正值灾年,后因濠州发生瘟疫,只好投身皇觉寺剃头为僧,禅名元龙,以县老昙花为师,师曰其是“非凡之器”。
注③:朱元璋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君从臣计,“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终于取得民心而得了天下。
注④:明朝建国不久,官吏贪赃枉法屡有发生,朱元璋深恶痛绝,专门制定了《大明律》,后又颁布《大明律例》,让天下百姓各有一本,对违反之徒及时举报,规定上至皇族、下至县役卒吏,人人必须遵守法纪,违者不赦。
注⑤:洪武三十年6月(公元1397年7月),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身为驸马都尉,却于战乱之夜公然指使奴仆私运茶叶出口,从中牟取暴利。地方官吏报告太祖后,心中大怒,于这年7月的一天五更登朝下旨斩了败婿。
注⑥: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中国后,渐渐变得多疑起来,尤见一些开国功臣飞扬跋扈,唯恐太子朱标将来驾驭不了,便用心良苦地带太子到郊外,突然将一根尽是棘剌的木杖掷地,要太子捡起,太子面有难色时,他又将木杖上的剌全部去掉,再命太子去捡,太子很容易地捡起来了。借此现象,朱元璋教子“拔钉”而后为皇的道理。
注⑦:朱元璋专权跋扈,并两兴大狱,即所谓“胡狱”和“蓝狱”,几将功臣一网打尽。
注⑧:洪武13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以胡光为题大开杀戒,其中太师韩国公李善业被赐死,家属70多人也被杀,还有被杀者陆仲享等列侯,总计株连被杀者达3万多人。

五十二、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明仁宗之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立为皇太子,次年明仁宗病逝后继位为帝,建元宣德。即位后,承继其父政策,任用贤良,缓和矛盾,发展生产,社会经济繁荣,史称“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①颂瞻基,任用贤良况吏②稀。
十载皇功③传后世,泽难下达④弊尤危。
注①:明宣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尤有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很快,出现了明代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注②:况吏即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曾在县里当9年书吏,后由吏部尚书蹇义等推荐任苏州知府,因在苏州除贪官污吏,被8万多百姓称颂“况青天”。
注③:明宣宗于公元1426年至1435年在位,正好10年,为明代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注④:明宣德年间,也出现了“泽不下究”的情况,即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亦不能上达,这是宣宗执政期间最大的弊端。

五十三、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明武宗堂弟。公元1521年明武宗死后无嗣,遂继承皇位,年号嘉靖。即位初期,因清除前朝弊政,朝政一度出现清明局面;却因其迷信道教,长期不上朝视事,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家家皆净①谓嘉靖,崇信道神②国勿宁。
海瑞③言疏遭罢职,严嵩④词表重朝廷。
满堂偏吏曲君政⑤,空宇降桃号紫星⑥。
倭寇入侵奸相道⑦,妄求长命害黎民⑧。

注①:海瑞在写给皇帝奏折里直言道:“嘉靖是家家皆净也。”意即人民家家贫穷如洗。
注②:朱厚熜即位后不久,便迷信方士,崇信道教,妄图长生不老,以致国无宁日。
注③:海瑞字汝贤,回族人,原籍广东省番禺县,祖上迁居海南岛,他出生于琛山。4岁丧父,家境清贫,由于发奋读书中举且升知县,后进京任户部主事。因忧国忧民而满怀激情向皇上直言,结果被罢职进狱。
注④: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明孝宗弘治时中进士,因诗文青词写得好且爱逢迎拍马得到嘉靖皇帝赏识,后爬到宰相的宝座。
注⑤:由于明世宗偏听偏信严嵩等贪官污吏,以致倾国衰落,形成“海堂衮职谁更补”的状况。
注⑥:嘉靖皇帝信教入魔,在帷后拾得一桃,侍臣说是从天而降他也深信不疑,且自封为“灵霄上清雷元阳妙一飞天真君”,被百姓戏称为“紫极仙翁”。
注⑦:在明末倭寇入侵之时,嘉靖皇帝因崇信道教,甘愿让青词宰相严嵩当道。
注⑧:明世宗朱厚熜一心信教,要求长生不老,最终害苦了黎民百姓,且国家出现深刻危机。

五十四、大顺帝李自成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生于1606年,卒于1645年。1631年投靠高迎祥农民起义军,后进位为闯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当年3月进入北京,明亡。4月,李自成兵败山海关,被迫离京出走,于1645年9月在鄂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刺死。]

米脂闯王创永昌①,草川崛起若邦璋②。
崇祯东吊煤山丧③,建泰西征保定藏④。
却惜兵亡山海口,且怜龙折九宫岗⑤。
功亏一篑失宗敏⑥,大顺朝廷叹未长。

注①:李自成于1644年在西安称王时,创立年号永昌、国号大顺。是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胜利的成功者。
注②:据《永昌演义》载,李自成“崛起草泽,战必胜,攻必克,十余年间覆明社稷,南面而王天下”,其业绩可与刘邦、朱元璋并比。
注③:闯王大军兵临城下时,北京城内乱成一团,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六神无主,精神恍惚,后在王承恩等人的陪同下登上煤山,来到寿皇亭,把脖子套在梁上的白绫中吊死。
注④:大学士李建泰曾跪伏于崇祯前道,他愿出家财供应军饷建立武装抵抗闯王,崇祯批准他的请求。可在李建泰代皇帝西征,却形同儿戏,仅与定兴县令打了三天仗,后带几百名亲兵躲进了保定。
注⑤:李自成从山海关北败之后,节节倒退如潮,最后亲统3万大军绕道奔鄂南通山,以求到九宫山谋扎脚抗清大事。不料下九宫山时仅28骑,在经李家铺地遭清军伏击,进皇躲洞,后在大屋场误走葫芦槽,被寨堡程九右等武装预谋围剿,困于牛迹岭小月山下激战朝夕,终因鏖战力竭而殉身。
注⑥:李自成最后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失误一着,便是大将刘敏强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历史认为“功亏一篑因红颜”。

五十五、大西王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人。生于1606年,卒于1646年。出身贫寒,早年从军。1630年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张献忠以米脂十八寨响应,自称八大王。1644直占领成都并正式建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大西王。]

延安黄虎①大西王,战辄先登斗志昂②。
垒案练后③强士卒,灭明抗满④献忠良。

注①:张献忠身材魁梧,力气过人,因脸色微黄,又自号“八大王”,故人称他“黄虎”。
注②:大西王不仅精通谋略,是运筹帷幄的统帅;且是从刀枪火海里拼杀出来的猛将,被历史上赞为“战辄先登”、“率先死斗”。
注③:据《明李北略》载:“献性为猿猴,不耐久静,营于城外,将几案垒起……以炼士卒耳。”且由此操练部队设伏、连弩、团营诸法。
注④:明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参加攻打明朝中都凤阳的战斗中,后转战鄂、豫、陕等地与明军厮杀,于1644年在成都称帝并造《通天历》;在1646年秋,满清军南下,他弃成都北上,进师陕西抗清,后不幸壮烈牺牲。

五十六、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号长春居士、信天主人等。公元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在位达6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且编著书籍多种,尤以《四库全书》为最。然禁毁书籍亦多,迭兴文字狱。公元1796年传位于仁宗后,仍掌军国大事。]

十全稀子信天君①,执政六旬史罕闻。
终日临朝从纪氏②,平时谈笑宠和坤③。
著书四库④传诸世,兴业八宗⑤树大勋。
功过是非入正册,亦文亦武贯全清。

注①:乾隆皇帝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子等。
注②:纪氏即纪晓岚,与高宗君臣之间,往往退朝后私下相见,而临朝时多采纳纪氏之计。
注③:和坤本是高宗时满洲官学生,因一句话逗乐了皇帝而宠爱入官,后君臣间诙谐谈笑。
注④:四库即《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所著,传阅至今,仍有教益。
注⑤:八业,即在乾隆年间,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很快,突出的是丝织业、棉布加工业、矿冶业、制瓷业、手工业、制盐业、木材采伐业和造纸业等“八业”强盛。
注⑥:乾隆皇帝能文能武,自称“十全武功”。

五十七、太平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广东花县人。生于1814年,卒于1864年。农民家庭出身,幼读私塾,16岁时辍学助父兄务农,后任本村塾师。因屡试不策,加之个人发展道路坎坷,开始探索救世之道。曾创立拜上帝会,劝人自行施洗。1851年1月率拜上帝会会众在金田起义,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建号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对峙的农民政权。]

花县塾师①君位临,天王十载取民心。
西征北伐②布屏障,杨韦相残③陷南京。

注①:洪秀全自1853年定都南京,于1864年病逝后都城失陷,整整在位11年。
注②:洪秀全建立起农民政权后,分别派军队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的总目标是攻占清廷老巢北京;西征的战略目标在于确保天京(即南京),夺取安庆、九江、武昌等地,以控制长江中上游。
注③: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其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和以前紧张的敌我斗争掩盖的内部矛盾日益暴露。特别是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威风张扬,以“代天父传言”的特殊权力,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然后密令江西督师的北王韦昌辉等返回天京“以诛灭谋篡位者”。加上杨、韦本来积怨甚深,使之闭城互相残杀,太平军优秀将领战士2万多人死于这场变乱,沦陷于天京。

五十八、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史称那拉氏。出生1835年,卒于1908年,是满州镶黄旗人。她17岁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受咸丰皇帝宠幸。咸丰死后,她勾结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垂帘听政。在位时阻挠历史改革的车轮,对内施行镇压、对外投降卖国。]

镶黄秀女入宫庭,获宠咸丰①封懿嫔。
勾结恭亲②原失策,杀除寇氏③更无情。
垂帘听政乱朝政,卖国求荣实倾城④。
专制贪权多诡计,机关算尽⑤必亡清。

注①:慈禧太后系满州镶黄旗人,乳名兰儿,17岁入宫后受到咸丰皇帝宠幸而成为太后。
注②:恭亲王奕诉曾受帝国主义赏识,慈禧在咸丰死后与其勾结,终于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
注③:寇氏即寇连才,今北京昌平县人,15岁被阉入宫,慈禧见他聪明能干便召至身边,很快得宠,并掌会计。但寇连才十分正直,竟然冒死上疏谏太后劝其十大政事和支持光绪帝戊戍变法,终因太后不容而命交刑部斩首,年仅18岁。
注④:慈禧太后执政期间,与八国联军卑膝议和,让联军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大量奇珍民宝和珍贵图书被席卷而去,国库的黄金白银被抢劫,民间遭到列强蹂躏;光绪年间又命李鸿章与11个国家签订了可耻的《辛丑条件》,竟然向洋人割地赔款,出卖主权,还严禁民间成立排外或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允许外国驻军进驻国内,简直可恶之极。
注⑤:毛泽东认为,慈禧从“扶清灭洋”到“扶洋灭清”,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故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终于在10年之后,清政府被辛亥革命的浪朝吞没。

五十九、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名载氵恬(全名是爱新觉罗·载氵恬)。载氵恬,是醇亲王奕之子。因同治帝无后代,慈禧强立4岁的载氵恬为皇帝。至光绪13年即公元1887年,已年满17岁的光绪帝才开始亲政。1898年读康有为上书和《俄大彼得变法考》后,颁“明定国是”诏及一系列变法诏书。戊戌政变后被幽禁瀛台。八国联军逼近逃至西安。1908年在北京病逝,卒年30岁。]

变法图强获令名①,朝廷成例②恨难行。
上书数次终明定③,百日维新④省晚清。

注①:甲午战败,对光绪帝刺激颇大,他正值青年,作为大清帝国之君,并不甘心忍受列强之辱,故有变法图强之心。特别是康有为“公车上书”,提出了变法的一系列章程,使光绪帝决心更大,并转告慈禧不予阻挡。
注②:光绪帝先后看了康有为第四次、第五次上书后,十分赞赏,提出要召见康有为。可恭亲王奕诉等以“朝适成例”阻挡,使之光绪帝的变法之志一时寸步难行。
注③:直到康有为进行第六次、第七次上书后,光绪帝才通过庆亲王奕臣力告慈禧允可,于1898年(光绪24年)颁发《明定国是》的诏书。
注④: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后,命康有为负责变法事宜,又先后召见一些维新志士,赐梁启超六品官衔,赐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品衔(人称“军机四卿”),且下改革谕旨100多道,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由于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特别是载汰冗员直接夺走了一些官僚的饭碗,激起强烈反对,乃至整个变法经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六十、宣统皇帝

[宣统皇帝名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公元1908年3岁即位。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仍居清宫享受优厚待遇。1917年张勋拥其复辟,12天告败。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大清皇帝称号。1931年“9·18”事变后,在日本侵略者护持下到东北成立满州国,1934年称帝,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苏军逮捕入狱,1950年移交新中国监禁,1959年大赦释出,后在中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职,1967年10月17日辞世,终年61岁。]

三岁为皇六岁冲①,廿年事变②立华东。
新生半世受磨炼③,花甲之年凡命终④。

注①:宣统帝即位时,正是清朝末日降临的时间,农村经济残破不堪,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加之1910年全国出现严重灾荒,亿万农民的苦难生活及其反抗斗争震撼着清朝的统治大厦。1912年,隆裕太后召开御前会议,代表6岁的宣统帝正式公布退位诏书,统治了267年的清朝宣告灭亡。
注②:宣统帝从1912年宣布退位,到1931年“9·18”事变,刚好20岁,他在日本侵略者的护持下来到东北,次年成立满州国,且全权执政继续当皇位,统治东北3省10多年,并企图复辟大清王朝。
注③:1959年,监禁于抚顺的宣统帝溥仪大赦释出后,国家安排他在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1962年元月,毛泽东邀请了溥仪及章士钊等人到家中小酌,还关心傅仪的再婚问题,使之万分感动。他后来还著有《我的前半生》一书。
注④:溥仪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后,直到1967年10月17日他61岁时才离开人世。去世前他已是一位普通公民,早就脱离了帝王生活,彻底否定了“旧我”,“结束了腐烂的旧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规者文之根 德者才之帅____请点击"荀阳文学博客"交流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qiuchunli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iuchunlin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01/18
文章: 345
来自: 中国湖北
积分: 1403


文章时间: 2007-2-27 周二, 下午9:37    标题: 读《中国历代帝王感赋》吟赠邱春林先生 引用回复

[转帖]读《中国历代帝王感赋》吟赠邱春林先生

沈俊杰

2005.6.29.

常温史籍敬前贤,弄笔神思构巨篇。

历代王侯衰盛事,凝成雅韵好风传。

——此诗载于《咸宁诗词》第11期85页、2006年版。




题赠邱春林先生:


春描锦绣山河壮;

林绘繁荣日月新。

_________________
规者文之根 德者才之帅____请点击"荀阳文学博客"交流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qiuchunli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iuchunlin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01/18
文章: 345
来自: 中国湖北
积分: 1403


文章时间: 2007-3-12 周一, 下午11:35    标题: 转帖诗联 引用回复

读《中国历代帝王感赋》吟赠邱春林先生

沈俊杰

2005.6.29.

常温史籍敬前贤,弄笔神思构巨篇。

历代王侯衰盛事,凝成雅韵好风传。

——此诗载于《咸宁诗词》第11期85页、2006年版。





题赠邱春林先生:

春描锦绣山河壮;

林绘繁荣日月新。

_________________
规者文之根 德者才之帅____请点击"荀阳文学博客"交流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qiuchunli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qiuchunlin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