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管子谭(第一篇至第十篇)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佳草堂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73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343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347


文章时间: 2014-11-02 周日, 下午3:28    标题: 管子谭(第一篇至第十篇) 引用回复

[size=18]管子谭(第一篇至第十篇)

一、管子
(一)牧民第一——管子谭
1、学管子探中华文化——学管子 牧民第一
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来至网络)
2、仓廪实,则知礼节——学管子 牧民第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此句广为人知,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文化观,是两千多年来,以至只要治国(牧民)就必备的基本思想。
3、反腐败、反奢侈——学管子 牧民第一
“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上面贪腐挥霍无度,则百姓就敢作案犯科胡作非为;不注意禁止奢侈浪费,则百姓就会放纵淫荡;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社会就难以稳定。对当前反腐败、反奢侈、保稳定意义重大。
4、传统教育与爱国教育——学管子 牧民第一
“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对此,当今可理解为:教育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传统教育与爱国教育相结合,不觉“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响在耳边。
附:国颂原文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 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四维与四端——学管子 牧民第一
管子四维:礼、义、廉、耻;孟子四端:仁、义、礼、智。管子的四维,国之四条纲绳在于治国,重在规矩;孟子的四端,人之四心之端在于治人,重在教育。
6、礼节与规矩——学管子 牧民第一
“不逾节,则上位安”。首先是上位要遵守礼节,下就有规矩,下位也会顺,上位方可安稳。否者,上无礼节,下就会无规矩,下乱上不安呀!
附:四维原文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7、政兴在民心——学管子 牧民第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在于:快乐、富贵、安定、繁衍的程度。为民就是为国,为国必为民,管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是如此的现代。
8、刑罚不足以畏其意——学管子 牧民第一
“刑罚不足以畏其意”。只依靠刑罚不足以使百姓真正惧怕,反而刑罚繁重更会使人心不惧,法令也就无法推行了。管子的两手抓:治国:经济与政治;政治:法制与教育。
附:四顺原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9、民是国之源——学管子 牧民第一
“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民是国之源,政令顺民心则政通人和。这就要求政令要做到:量民力、不强求、长打算、不欺民。管子真是治国之宗师呀!
10、人尽其才——学管子 牧民第一
“使民於不争之官”。就是要根据每一个人的长处,使用在尽最大努力发挥其所长的,无众人所争议的岗位上。这是在用人上一要做到人尽其才,二要做到众人监督。现代也难呀!
附:十一经原文
错国於不倾之地,积於不涸之仓,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於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於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於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11、以国为国——学管子 牧民第一
“以国为国......何私何亲?”管子的思想是:不能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乡,同样不能按照治乡的要求治理国,要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要“如地如天,何私何亲?”真现代!比孔子的“齐家治国”进步。
12、道之君必明之理——学管子 牧民第一
“君好之,则臣服之”。孔孟的“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来源于管子的思想。这是两千多年来,以至当代及未来,不分国度一切有道之君必明之理。
13、天下不患无臣——学管子 牧民第一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君有所短,最短在于:不识人;臣有所长,最长在于:能为君用。正是如此:管夷吾箭射小白,射出了个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附:六亲五法原文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
(二)形势第二——管子谭
14、选择和适应——管子谭 形势第二
“天不变其常”。天不改变它的规律,地不改变它的规则,春秋冬夏不改变它的时节,也就是说“道”是不会改变的。蛟龙得水,虎豹凭山,只有选择和适应。
15、庄子的影子——管子谭 形势第二
“上无事,则民自试....燕雀之集,道行不顾”。上位无为,百姓生活自然而然,世俗(也就是燕雀聚集)之烦恼,行道者是不屑一顾的。由此,可以看到以后庄子的影子,不愧是“圣人之师”呀!
16、“慎独”的影子——管子谭 形势第二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引来远方的贤人不能靠使者;得到国内人的拥护不能光说空话。只有就是在没有人的看到的时候,仍然认真行德的君主,才能独有治国之能力。从中看到了后来者儒家自我修身的“慎独”的影子。
17、注重长远利益——管子谭 形势第二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对于那些只图快速见效,又只顾眼前利益忧患的人,不要召见任用;只有注重长远利益又有远见的人,方能办大事,会得到众人的依赖。长治久安的栋梁之才!
18、理想中的国君——管子谭 形势第二
“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能够做到只给予人们好处而不向人们索取任何报酬的人,那就是如同天地一样伟大了——管子理想中的国君。这也就是后来者儒家的“圣人”;道家的“至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9、君臣思想一脉相承——管子谭 形势第二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使我想到了后来者孔子的“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等 。君臣思想一脉相承呀!
20、得道者多助——管子谭 形势第二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得“道”就可使万物各得其所,便与天地一样伟大了,失“道”者,人们就不肯来投靠而孤独;得“道”者,人们就不肯离去而得到拥护。后来者的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管子的天道——管子谭 形势第二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掌握了天“道”,事情就会自然而然的顺天;失去了天“道”,事情虽然进行了也不会安顺。做事得“道”的,往往不觉察自己怎样做,自然会成功的;往往又不觉察到“道”的作用,就如同隐藏起来而无形无影,这就是“天道”,——自然规律。真是不知道儒、道、法是何时人为的分开的呀?
22、今古同“道”——管子谭 形势第二
“疑今者,察之古;......古今一也。”对当今的社会现象有疑惑考察古代可知一二,对未来的发展迷茫,则可查阅历史可解惑。因为,从古到今天下万物万事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本质是归一的,同“道”同理。这又影响了后来者——道家的思想。
23、“天”的思想——管子谭 形势第二
“顺天者有其功”。顺应天道,就会得到天的帮助;悖逆天道,就会得到天的惩罚。天之所助,弱小可以变得强大;天之所罚,虽然成功最终也会为失败,且无可挽救。这就是中华民族“天”的思想。
24、天不变,道亦不变——管子谭 形势第二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尽管日月也有不明的时候,但是天是不会变。后来者董仲舒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华文化不论是哪一家,相互影响两千多年来绵绵不断。
附:形势第二 原文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运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鸿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於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後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於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见与之交,几於不亲;见哀之役,几於不结;见施之德,几於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
(三)权修第三——管子谭
25、民本思想的运用——管子谭 权修第三
“轻用众、赋敛厚,民力竭,下怨上,令不行”。轻易兴师动众,就会使民力枯竭。赋税繁重,就会使民众怨恨,民众怨恨朝廷,就会致使政令行不通。管子民本思想在治国上的运用。
26、治国在重民——管子谭 权修第三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与后来者儒学之比“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管子治国在重民,儒学治国在修身。儒学的修身只是管子治国先决的道德条件。
27、赏罚分明以身作则——管子谭 权修第三
“赏罚信於其所见,”君主赏罚分明取信于民,进而,“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爱民亲民,明是非、礼制,并以身作则来引导民众,对全体民众都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儒、法一张一弛也。
28、臣弑君的道理——管子谭 权修第三
“是以臣有杀其君。”管子阐述了以臣弑君的道理,侧重在以“生财有时”的土地和“用力有倦”的百姓来供养欲望无穷的君主,就会产生怨恨,因而就会产生了臣杀其君、子杀其父的现象。与儒家重在道德观的十恶不赦大不同。
29、多劳多得论——管子谭 权修第三
“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管子两千七百多年前就提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并进一步阐明:如果有劳而没有得人们就离去;多劳而少得人们就不用力;少劳而多得,人们就作假;无劳而得,人们就偷懒侥幸。在改革的今天读到此感到是多么的深刻而亲切呀!
30、抓好三农的标准——管子谭 权修第三
“野不积草,农事先也”。管子真是明察秋毫啊!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三农”抓的好不好的标准,只要看地里的庄稼侍弄的怎么样就一清二楚了。
31、论体制改革——管子谭 权修第三
“朝不合众,乡分治也”。管子又深刻有预见性的阐明:如让朝廷不陷入众多的事务中,只有分权到乡。在体制改革的今天读到此会有何感想哪?!
3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子谭 权修第三
“有身不治,奚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乡?有乡不治,奚待於国?有国不治,奚待於天下?”看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抄袭之嫌呀!呵呵呵
33、官商祸国——管子谭 权修第三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管子一针见血指出官商祸国。财富集中在官商的手里、对下赏罚不明无信、官民毫无廉耻,如此这般,要求百姓为国家承担安危艰难,要求兵士为国家勇于献身牺牲,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34、百年树人——管子谭 权修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百年树人”出处于管子——真英明。
35、德育需从小事上抓起——管子谭 权修第三
“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要求民众懂得礼义廉耻走正道,就不能不禁止在礼义廉耻上小的过失。因为,小的过失是产生邪恶的根源。管子当年就告诫:道德建设需从小事上抓起。
36、法治的提出——管子谭 权修第三
管子的法制:一、要建立国家荣誉制度;二、要建立奖赏公平制度;三、要建立官员任用制度;四、要建立慎用刑罚制度。当下思之很有道理。
附:权修第三 原文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曰: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而求权之无轻,不可得也。
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於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於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後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於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
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於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有身不治,奚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乡?有乡不治,奚待於国?有国不治,奚待於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淩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诈谋闲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得也。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故功之不立,名之不章,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义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於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授官不审,则民闲其治;民闲其治,则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则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闲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
——
(四)立政第四——管子谭
37、三本四固五事——管子谭 立政第四
“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治国有三本,只有杀罚是不行的;安国有四固,只靠城险是不行的;富国有五事,只用轻税是不行的。只有大政治家才有此论。
38、治国有“三本”——管子谭 立政第四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有品德的不能在其位;有功劳的不能得其禄;有能力的不能为其官。此国治乱“三本”真是深刻恰当。
39、不可得罪小人——管子谭 立政第四
“宁过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过於君子,其为怨浅;失於小人,其为祸深。”宁可得罪君子,因带来的怨恨浅;而不可得罪小人,因带来的祸乱深。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思索怎有此深刻的感悟,管子知吾心呀!高攀了。
40、安国有四固——管子谭 立政第四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管子真是见解实际见识深刻呀!分别谭来。
41、伪君子——管子谭 立政第四
“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伪君子也!嘴上大讲仁义道德,表面一贯正确,而从没有真正做到仁的人,是一切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根源,是绝不可以授予国家重任的。
42、嫉妒心——管子谭 立政第四
“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嫉贤妒能!见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仅仅是不让位,而是嫉妒、诋毁甚至打击,真是“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是绝不可以授予“一把手”位子的。
43、畏权贵——管子谭 立政第四
“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畏惧权贵!对于掌握司法军队的人,遇事私心当头躲避甚至畏惧权贵,只会阿谀奉承、取悦上司毫无能力可谈的人,真是那种“对上把自己当做狗,对下必定把他人当做狗”的人,是绝不可掌握刑律、统帅军队的。
44、不务正业——管子谭 立政第四
“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当今可理解为:对于不务正业,又不重视本行业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又想轻易的获取更多的利益的人,是不可以让他担当一方面的主官的。
45、富国有五事——管子谭 立政第四
“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於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於刻镂,女事繁於文章,国之贫也。”一国基本生产生活所必须,可谓——国策。
46、最早的郡县制的雏形——管子谭 立政第四
盛行于秦汉的郡县制,影响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两千多年。但是管子早于秦近五百年已经提出郡县制的雏形:“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
47、最早的责任追究制——管子谭 立政第四
“凡过党,其在家属,及于长家;”逐级直至“其在乡师,及于士师。”当今可理解为:凡是有失职、过错、犯罪的问题,都要逐级追究有牵连的人,问题出在家属的,应连带及于家长;出在家长的,应连带及什、伍长;直至出在乡师的,也要连带于士师。真可谓是最早的责任追究制。
48、确保政令执行——管子谭 立政第四
管子为了确保政令执行提出如下措施:“留令、不从令、专制、亏令,罪死不赦”。今可理解为:执行者在法令没有公布前不得休息,否则叫作“留令”;法令公布后,有不执行的,叫做“不从今”;检查法令文件,内容数量多了叫作“专制”,少了叫作“亏令”,以上都是死罪不赦。今思之仍意义深远。
49、无主见!无责任!——管子谭 立政第四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提出的此办事的基本方法,两千多年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就是办不明白?其基本原因就是有些官员无能力!无主见!无责任!
50、又想到了休渔期——管子谭 立政第四
“夫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当今可理解为:为了缓解对自然资源过多的大强度的利用,要按时封禁和开放,使得自然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这种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的科学思想,至今都难以认真贯彻。又想到了休渔期。
51、最早的经济责任制——管子谭 立政第四
“虞师之事也......司空之事也。”制定防火的法令,对自然资源的封禁和开放,是“虞师”的职责;排泄积水,保持蓄水池对收成的作用,是“司空”的职责,等等。此可谓是最早的经济责任制。
52、官要有官样——管子谭 立政第四
“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当下在积极的角度上可理解为:官要有官样。官是什么样哪?官是国家、官是政权、官是民选、官是为民,官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又要按照自己的法定收入,不要贪图额外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很难么??!!!又想到了焦裕禄......
53、不分敌我的兼爱——管子谭 立政第四
“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战士就是对敌作战的人。有爱就有恨,战士的大爱已经化成对敌人的大恨,岂容兼爱?后来者墨子的兼爱是不分等级的,此句不分敌我的兼爱,战士岂肯战之。
54、用人之积弊——管子谭 立政第四
“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私下请求任用、保举用人成风,就会失去用人的准绳。如此下去哪有不败之理?!用人之积弊何时了?!
55、文过饰非成风——管子谭 立政第四
“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阿谀奉承、文过饰非成风,花言巧语而奸邪谄媚的人就会大行其道,这哪有成事的道理?!管子伟哉!!!一语道出胸中之积愤!
56、令则行,禁则止——管子谭 立政第四
“令则行,禁则止。”是本篇《立政》的目的,也是所有政权所期望。管子认为:在教化、在培训、在风气、在诚信、在得道。思起来很有道理,至今仍很有意义。
附:立政第四 原文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三本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於朝者,则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见於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过於君子,其为怨浅;失於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於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於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於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四固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於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五事
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於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於刻镂,女事繁於文章,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於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於隘,鄣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首宪
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筑障塞匿,一道路,博出入,审闾閈,慎管键,管藏于里尉。置闾有司,以时开闭。闾有司观出入者,以复于里尉。凡出入不时,衣服不中,圈属群徒,不顺於常者,闾有司见之,复无时。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里尉以谯于游宗,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谯敬而勿复。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凡孝悌忠信、贤良俊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乡师以着于士师。凡过党,其在家属,及于长家;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着。凡上贤不过等,使能不兼官,罚有罪不独及,赏有功不专与。
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校官,终五日。季冬之夕,君自听朝,论罚罪、刑杀,亦终五日。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受宪于太史。大朝之日,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太史既布宪,入籍于太府,宪籍分于君前。五乡之师出朝,遂于乡官,致于乡属,及于游宗,皆受宪。宪既布,乃反致令焉,然後敢就舍;宪未布,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於庙,致属吏,皆受宪。宪既布,乃发使者致令,以布宪之日,蚤晏之时。宪既布,使者以发,然後敢就舍;宪未布,使者未发,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考宪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侈曰专制,不足曰亏令,罪死不赦。首宪既布,然後可以布宪。
首事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立事者,谨守令以行赏罚,计事致令,复赏罚之所加。有不合於令之所谓者,虽有功利,则谓之专制,罪死不赦。首事既布,然後可以举事。
省官
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夫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使民足於宫室之用,薪蒸之所积,虞师之事也。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秎获,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视肥墝,观地宜,明诏期,前後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行乡里,视宫室,观树艺,简六畜,以时钧修焉,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上完利,监一五乡,以时钧修焉,使刻镂文采,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
服制
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修生则有轩冕、服位、谷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不敢用其财。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飨庙,将军大夫不敢以朝,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刑余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连乘车。
九败
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九败
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七观
期而致,使而往,百姓舍己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始於不足见,终於不可及,一人服之,万人从之,训之所期也。未之令而为,未之使而往,上不加勉,而民自尽竭,俗之所期也。好恶形於心,百姓化於下,罚未行而民畏恐,赏未加而民劝勉,诚信之所期也。为而无害,成而不议,得而莫之能争,天道之所期也。为之而成,求之而得,上之所欲,小大必举,事之所期也。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
(五)乘马第五——管子谭
57、现代科学的堪舆学——管子谭 乘马第五
“因天材,就地利”。依山傍水居,我在自然中,现代科学的堪舆学。我的疑惑是:此处管子为何没有提到《易经》哪?
58、老子、庄子之师——管子谭 乘马第五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 无为者可为帝;为而又没有什么可为者可为王,真是可称为后来者——老子、庄子之师呀!
59、地者,政之本也——管子谭 乘马第五
“地者,政之本也。”可理解为:国家领土——寸土必争;土地资源——寸土必金。此两项政府之本!政务之本!政治之本!深刻!!!
60、可耕地18亿亩的红线——管子谭 乘马第五
“可以正政者地也”。天时季节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可以影响政事的只有土地。因此,对土地是不可不加以整顿,尤其是对可耕地的整顿可称为是基本国策。管子真英明,一直关心到今天中国的可耕地18亿亩的红线呀!
61、主人于仆人——管子谭 乘马第五
“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一国之人不可能都尊贵,都尊贵了,事情不好办,还对国家不利。当今说百姓是主人,公务员是公仆就是仆人,何多何少?何贵何贱?
62、政治的眼光看经济——管子谭 乘马第五
“市者,货之准也。”集市是商品供求状况的准绳,商品价格低廉,没有暴利,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就可以稳定,因此,集市又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管子用政治的眼光看经济。
63、管子的经济学——管子谭 乘马第五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消费过少百事不兴;消费过多百货不足。不懂得适量,不知道适度都不行,这就是商道——管子的经济学。
64、级差地租——管子谭 乘马第五
“地均以实数。”以可耕面积的实际收入对土地进行折算。因此就有了,对于不生五谷的土地和没有树木的荒山,百亩折合成一亩可耕地的折算。管子已有了“级差地租”的初步思想。
65、齐国不称霸都难——管子谭 乘马第五
“官制也、邑制也、事制也、器制也。”把全国百姓统一组织成为:既是行政组织、又是居民组织、生产组织、还是军备组织的制度。如此这般齐国不称霸都难!管子真是治国宗师呀!
66、百姓何乐不为——管子谭 乘马第五
“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从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服役制度、从业制度等,管子料理的条条是“道”。黎民百姓何乐不为呀!
67、无人敢为官——管子谭 乘马第五
“官虚而莫敢为之请”。不守商道不得经商;不守工道不得做工;不守农道不得务农;不守官道不得为官。这样,即使官位有缺,也无人敢为。用制度管到无人敢为官的程度,今读到此感叹不已呀!
68、分田到户的政策——管子谭 乘马第五
“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把土地折算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户自身抓紧农时。由于季节的早晚和自身的需要,农户会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一心不知疲倦地经营;而不把土地分下去的害处就是土地不能充分利用,人力不能充分发挥。现在终于落实了管子的“均地,分力”的分田到户的政策了。
69、怎么为官员?!!——管子谭 乘马第五
“於己不足,安得名圣!”今把圣人理解为官员的话,官员之所以为官员,就是因为官员善于分利于民,这样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官员如不擅长分利于民,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甚至于自己贪而不足,又怎么为官员?!!
附:乘马第五 原文
立国
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大数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
阴阳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义之理也。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损益也。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实必正。长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长短大小尽正。正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是故,何以知货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货多。货多事治,则所求於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
爵位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後义可理。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贵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於爵列之尊卑,则知先後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
务市事
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是故,事者生於虑,成於务,失於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
士农工商
黄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後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後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
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有一宿之行,道之远近有数矣。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重而後损之,是不知任也;轻而後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为之有道。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涸泽,百而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棘杂处,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薮,镰缠得入焉,九而当一。蔓山,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泛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曰:地均以实数。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则所市之地,六灸一[豆斗],命之曰中岁。
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黄金百镒为一箧,其货一谷笼为十箧。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
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十仞见水不大潦,五尺见水不大旱。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四则去四,五则去半,比之於山。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於泽。
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与功而不与分焉。贾知贾之贵贱,日至於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於市,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贷离之实,而出夫粟。
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圣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於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於民,唯圣人为善托业於民。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上为一,下为二。
失时
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地里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
——
(六)七法第六——管子谭
70、世之常理——管子谭 七法第六
“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对的坚决采用,错的坚决废止,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世之常理。有违背者皆因当权者私欲作怪。
71、出师有理——管子谭 七法第六
“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明战胜敌人的道理,还是不能打胜仗。战略家管子明确了要出师有理,占领道德高地的重要性。
72、一法规则——管子谭 七法第六
“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天下事物虽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而且是永远不变的,现在可叫做“规则”也就是规律——“道”。不明其则而出号令不可能成事的。管子承认“则”的客观性。
73、二法形象——管子谭 七法第六
事物的外形、名称、年代、相似、类属、依次、状态等等,今天可叫做“形象”。“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同样是不可能成事的。认识事物首先要由表及里——要明“象”。
74、三法法规——管子谭 七法第六
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斜、角量等等,叫做“法规”。不明确事物的法规,而想治理统一百姓,就好比用左手写字,而闲着右手一样,是成不了事的。通过“象”认识“则”制定“法”。好一套管子的认识论。
75、四法教化——管子谭 七法第六
渐进、驯服、磨炼、熏陶、适应、习惯等等,可叫作“教化“。不明白教化的重要性,而想轻易的改变百姓的风俗习惯,就好比早上刚制造车轮,晚上就要乘车一样,不会成事的。要贯彻“法规”首先要“教化”——后来者儒家的“修道谓之教么”。
76、五法准则——管子谭 七法第六
“予与夺、险与易、利与害、难与易、开与闭、死与生等等,叫作“决塞”。”当今可理解为:以权力规定的准许或禁止的行为准则。不了解“决塞”之法而想调遣和指挥民众,就好比使河水倒流一样办不到。制定切实的行为准则是管子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之一。
77、六法心术——管子谭 七法第六
老实、忠诚、宽厚、施舍、度量、容让等等,叫做“心术”。可理解为当今的心理学。不了解“心术”而想组织动员民众,就好比背着靶子射箭根本不能命中。这又是管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78、七法调查——管子谭 七法第六
刚柔、轻重、大小、虚实、远近、多少等等叫作“计数”。“计”就是调查研究;“数”就是实际情况的数量。不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而想要举办大事,就好比没有舟辑想渡过河一样办不到的。管子的七法当今如何?!
79、太深刻了!!!——管子谭 七法第六
“法伤,则货上流;货上流,则官徒废。”法制不健全或被损害,社会上的财富因权力就会通过包括贿赂在内的各种途径往上流;财富上流,官德就必然败坏!!!太深刻了!太深刻了!!太深刻了!!!
80、用人的基本思想——管子谭 七法第六
“社稷戚于亲”。就是说社稷重于亲戚。这是用人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社稷兴于此,败于此呀!
81、军事家的管子——管子谭 七法第六
一篇“为兵之数”盖尽了古今中外所有战前应具备的的诸要素。“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就是说军队尚没出国参战,保证做到这八个方面就已经无可匹敌了。中国古代军事家首推就是《孙子》了,军事家的管子真可谓是“圣人之师”呀!
82、管子与孙子——管子谭 七法第六
军事家管子的“计必先定于内,然後兵出乎境”;“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与后来者《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83、统兵制胜之基本要素——管子谭 七法第六
知敌情、有蓄积、武器精、赏罚明、明地利、齐勇士、知天时、抓战机、是统兵制胜之基本要素。管子全才!大才!!
84、一体之治——管子谭 七法第六
“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看来“宪法”二字不论中外是管子最先提出的,虽然与西方的立宪的“宪法”含义有些不同,但是同属于法制。“一体之治”统一于中央的体制有史以来呀!适合国情卓有成效。
附:七法第六 原文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犹之不可。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犹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
七法
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百姓、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不明于决塞,而欲驱众移民,犹使水逆流。不明于心术,而欲行令于人,犹倍招而必拘之。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故曰: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民,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决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术不可;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
四伤
百匿伤上威,奸吏伤官法,奸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威伤,则重在下;法伤,则货上流;教伤,则从令者不辑;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则令不行;货上流,则官徒废;从令者不辑,则百事无功;百姓不安其居,则轻民处而重民散;轻民处、重民散,则地不辟;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故曰: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奸吏胜;符籍不审,则奸民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
世主所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所重者,爵禄也。亡君则不然,致所贵非宝也,致所亲非戚也,致所爱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禄也。故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不为重爵禄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禄。不通此四者,则反于无有。故曰:治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践、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兵之极也。
为兵之数
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故明于机数者,用兵之势也。大者时也,小者计也。王道非废也,而天下莫敢窥者,王者之正也。衡库者,天子之礼也。是故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所爱之国,而独利之;所恶之国,而独害之;则令行禁止,是以圣王贵之。胜一而服百,则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罚有罪,赏有功,则天下从之矣。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
选阵
若夫曲制时举,不失天时,毋圹地利,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後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故事无备,兵无主,则不蚤知;野不辟,地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下怨上,而器械不功;朝无政,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民幸生。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人不幸;人不幸,则勇士劝之。故兵也者,审于地图,谋于官日,量蓄积,齐勇士,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兵主之事也。
故有风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国就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庙、育男女矣;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风雨之行者,速也;飞鸟之举者,轻也;雷电之战者,士不齐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获也;金城之守者,用货财、设耳目也;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禁雕俗也。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独行无敌,故令行而禁止。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故所指必听;定宗庙、育男女,天下莫之能伤,然後可以有国;制仪法,出号令,莫不响应,然後可以治民一众矣。
——
(七)版法第七——管子谭
85、要出以公心——管子谭 版法第七
“凡将立事,正彼天植”。凡将要做事,首先要端正心志,也就是要出以公心。天植正——树公心,则不近私亲大事成。
86、喜以赏,怒以杀之祸——管子谭 版法第七
“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不可因个人的喜怒而赏罚。若喜而赏、怒而杀,就会百姓生怨、政令不通、民心向外、萌发祸乱。很多的祸果都是因此而生呀!
87、当家理财的经典——管子谭 版法第七
“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根据自己的实力,要详细斟酌筹划用财,要慎重处理报酬支出,要明察测定财物数量。可称谓当家理财的经典。
88、法治的指导思想——管子谭 版法第七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法律要公正、明确,执法要严格、有信,才会使民众过度的欲望之心产生畏惧。这是法治的基本指导思想。
89、简单的道理——管子谭 版法第七
“有众在废私”。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在于没有私心。一语道破如此简单的道理。私欲难绝呀!
90、闭祸在除怨——管子谭 版法第七
“闭祸在除怨”。要避免祸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避祸一时,除怨一生呀!
91、任用贤人——管子谭 版法第七
“修长在乎任贤,”长远之计在于任用贤人。用人交友之忠告。用贤人是为了担当大任,所以必克己。
92、同甘共苦——管子谭 版法第七
“高安在乎同利。”巩固高上的地位在于与下同利,与下、与民、与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甘共苦的为君之道呀!
附:版法第七 原文
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众之所忿,置不能图。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众乃胜任。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用财啬则费,用力苦则劳。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报不得,祸乃始昌;祸昌不寤,民乃自图。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宥过以惩之,杀僇犯禁以振之。植固不动,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法天合德,象法无亲,参于日月,佐于四时。悦在施,有众在废私,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
——
(八)幼官第八——管子谭
93、虚静自然的哲学——管子谭 幼官第八
“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遵守虚静原则,让人与万物如同自然人与万物一样自得其适,如此,可成皇业。管子虚静自然的哲学老庄承之而发展。
94、中华价值体系——管子谭 幼官第八
“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管子的“仁义忠信”,与后来者孟子的“仁义礼智”,及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传承至今成为中华价值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95、帝王学——管子谭 幼官第八
《幼官》是否是《玄宫》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此文是大政治家管子的帝王学具有代表性的很重要的一篇文章。
96、称王的重要内容——管子谭 幼官第八
“中方本图”居中,说明了其的重要性。此文中把“道、仁、义、德、信、礼、乐”等,作为称帝称王的重要内容,对后世的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97、奠定军事理论——管子谭 幼官第八
后来者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其前辈管子论帝王学后紧跟着论的就是军事学,并居“中方副图”,其详尽经典至今读起来均感到意义重大。起到了奠定的军事理论的作用。
98、攻其无备——管子谭 幼官第八
“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攻入境内而敌无防备,就无法防御我们的攻击;发兵而能让敌人意想不到,就无法应对我们的进攻。就是后来者《孙子》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可谓师生传承呀!
99、正义战争必胜——管子谭 幼官第八
“大胜者积众,胜而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积累多次胜利而没有非正义的战争,才能算得上大胜,非正义战争不可能积累多次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积众多小胜的正义战争最终取得了真正的大胜。
100、知己知彼——管子谭 幼官第八
管子在这里论述的“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与《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出一辙。
101、道不可量——管子谭 幼官第八
“道不可量,德不可数。”“道”的作用是不可测量的,因为“道”无始无踪;“德”的作用是不可数的,因为“德”潜力无限。
102、军事要常备不懈——管子谭 幼官第八
“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战争没有开始,因为军备训练也是战争的一部分,因此,“畜之以道”;战争也没有结束,因为休养生息也是战争的一部分,因此“养之以德”。管子真伟大!太有道理了!军事要常备不懈呀!
103、以德定天下——管子谭 幼官第八
“通德而天下定”。正义战争不是为了占领别国的领土,也不是为了奴役别国的民众,而是通过胜利加强“德”的威慑力量扩展胜利果实,兴民所利,除民所害,以德定天下。指明了今天正义战争的目的。管子不得了呀!!!
104、有“礼”就有“理”——管子谭 幼官第八
“举发以礼,时礼必得。”管子是在说:举事发兵对待参与者必须以相互认可的“礼”而行,有“礼”就有“理”举事必得。
105、上尊而下卑——管子谭 幼官第八
“上尊而下卑”。对此历来有非议,尤其是近现代。实际上尊下卑历来如此,这是从私有制以来,由财产进而权利所决定的。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还是有道理的。
106、得民心——管子谭 幼官第八
“养老弱而勿通”。要赡养抚恤老弱病残而不可遗弃,近三千年前能如此,管子想的真周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107、治世之能臣楷模——管子谭 幼官第八
齐桓公九合诸侯,代周治天下,时也运也。时也——周弱,运也——得管仲之力。管子真是乱世治世之能臣楷模。
108、幼官图第九——管子谭 幼官图第九
幼官,合起来讲,就是爱护及管理。不论对人对物,我们都要讲爱护及管理,怎么样进行爱护及管理?管子《幼官》就是论述这个问题的。本篇《幼官图》即是指爱护及管理的谋划,谋划既分春夏秋冬及长夏,也分为东南西北及中部。春夏秋冬及长夏是指谋划的时间,东南西北及中部是指谋划时所在的地方。本篇内容与《幼官》篇完全相同,唯有各节次序不同。估计是原本是分简,后抄书者将《幼官图》分段抄写,而将连续抄写的分成《幼官》。(此篇来至网络)
附:幼官第八 原文
(一)中方本图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器,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人果]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同异分官,则安。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之以官,发之以力,威之以诚。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
九本博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职,卿相之守也;七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治乱之本三,卑尊之交四,富贫之终五,盛衰之纪六,安危之机七,强弱之应八,存亡之数九。练之以散群[人崩]署,凡数材署。杀戮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发善必审于密,执威必明于中。
(二)中方副图
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之。务时因,胜之。终无方,胜之。几行义,胜之。理名实,胜之。急时分,胜之。事察伐,胜之。行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定独威,胜。定计财,胜。定知闻,胜。定选士,胜。定制禄,胜。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定依奇,胜。定实虚,胜。定盛衰,胜。举机诚要,则敌不量。用利至诚,则敌不校。明名章实,则士死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交物因方,则械器备。因能利备,则求必得。执务明本,则士不偷。备具无常,无方应也。听于钞,故能闻无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动于昌,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也。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数也。动慎十号。明审九章。饰习十器。善习五官。谨修三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此居于图方中。
(三)东方副图
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着,发不意。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故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圉,故必胜而无敌。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障塞不审,不过八日,外贼得间。由守不慎,不过七日,而内有谗谋。诡禁不修,不过六日,而窃盗者起。死亡不食,不过四日,而军财在敌,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四)南方副图
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危国。至善不战,其次一之。大胜者积众,胜而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大胜,无不胜也。此居于图南方方外。
(五)西方副图
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为诈不敢乡。两者备施,动静有功。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此居于图西方方外。
(六)北方副图
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定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人是君也;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海内。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使国君得其治,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计缓急之事,则危危而无难。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之度,则深入而不危。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也。着于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七)东方本图
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举发以礼,时礼必得。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八)南方本图
定府官,明名分,而婶责于群司有司,则下不乘上,贱不乘贵。法立数得,而无比周之民,则上尊而下卑,远近不乖。
(九)西方本图
间男女之畜,修乡闾之什伍,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养老弱而勿通,信利周而无私。
(十)北方本图
器成于僇,教行于钞。动静不记,行止无量。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 ”。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七会诸侯,令曰:官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九会,大命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适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
——
(十)五辅第十——管子谭
109、民本思想——管子谭 五辅第十
“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人”是不可不注重的,此是天下极为重要的事情。圣王,不是得到人们拥护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暴君,不是由于失掉人们拥护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管子的民本思想——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很现代。
110、善为政者——管子谭 五辅第十
“善为政者,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管子提出善为政者的逐条之一:贤人得用而奸臣罢退,是因君子主张公正而鄙视阿谀。历来此条最难掌握,又是为政的根本所在。
111、不能为政者——管子谭 五辅第十
“不能为政者,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管子又指出不能为政者的逐条之一:百姓重视财利而轻视勇武;百姓喜好吃喝而厌恶务农。这又是至今不能为政者的重要标志之一。
112、德有六兴——管子谭 五辅第十
“德有六兴,所谓六兴者何?”就是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管子提的非常具体,真是:具体小事见真情,真情见伟大。周恩来总理那帧坐在椅子上,胸前戴着那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念章的照片,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们的好总理呀!!!
113、义有七体——管子谭 五辅第十
“义有七体”管子提出的“德”有恩德的意思。“义”有道义的意思,包括:孝悌、忠信、中正、克制、省用、敦厚、和协等。是约束作人的规范和规矩,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
114、礼有八经——管子谭 五辅第十
礼有八经,所谓八经者何?管子指出:“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就是调整此八个方面的礼仪,概括的全面,其基本道理::就是用公认的、自愿遵守的礼仪来加以区别、制约,至今仍有意义。
115、上下有义——管子谭 五辅第十
管子提出的礼经之首“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正如后来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一脉相承。后来的愚忠那就是在利用中歪曲了,抽去了其灵魂,那就是:“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
116、法有五务——管子谭 五辅第十
“法有五务,五务者何?”用今天的话来讲:首脑用人任官、主管辨定政策、官员忠于职守、学生读书成才、百姓务工务农。治国之策关键在于用好人,历来难为。
117、权有三度——管子谭 五辅第十
“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此所谓三度。”凡举大事,必须权衡天祥、地宜、人顺的程度。天时、地利、人和之源。管子伟哉!!!
118、警钟振聋发聩——管子谭 五辅第十
"淫声谄耳,淫观谄目。"骄奢淫逸之声音悦耳,骄奢淫逸之观赏悦目,耳目之所好悦内心欲望,放任内心欲望之所好,就会伤害民众,伤害民众就会使国家危亡。警钟振聋发聩近三千年呀!!!
119、强国之事三者——管子谭 五辅第十
管子提出强国之事三者:强本事,去无用;论贤人,用有能;薄税敛,待以爱。也就是要:一、加强经济建设废除无用物的生产;二、选贤任能;三、减轻赋税亲民爱民。这三项的是强国之根本,仁义是其关键。古往今来无不验证。
附:五辅第十 原文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於天下,不忘於後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於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士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
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於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凶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於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所谓六兴者何?曰: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凡此六者,德之兴也。六者既布,则民之所欲,无不得矣。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後听上,听上,然後政可善为也,故曰德不可不兴也。
曰:民知德矣,而未知义,然後明行以导之义,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戮。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蒙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凡此七者,义之体也。夫民必知义然後中正,中正然後和调,和调乃能处安,处安然後动威,动威乃可以战胜而守固,故曰义不可不行也。
曰:民知义矣,而未知礼,然後饰八经以导之礼。所谓八经者何?曰: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故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倍,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是故圣王饬此八礼,以导其民;八者各得其义,则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夫然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踰贵,少不陵长,远不闲亲,新不闲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夫人必知礼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让,尊让然後少长贵贱不相踰越,少长贵贱不相踰越,故乱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礼不可不谨也。
曰:民知礼矣,而未知务,然後布法以任力,任力有五务,五务者何?曰:君择臣而任官,大夫任官辩事,官长任事守职,士修身功材,庶人耕农树艺。君择臣而任官,则事不烦乱。大夫任官辩事,则举措时。官长任事守职,则动作和。士修身功材,则贤良发。庶人耕农树艺,则财用足。故曰:凡此五者,力之务也。夫民必知务,然後心一,心一然後意专,心一而意专,然後功足观也。故曰:力不可不务也。
曰:民知务矣,而未知权,然後考三度以动之;所谓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此所谓三度。故曰: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此三者之来也,政召之。曰:审时以举事,以事动民,以民动国,以国动天下。天下动,然後功名可成也,故民必知权然後举错得。举错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故曰:权不可不度也。
故曰五经既布,然後逐奸民,诘轴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故曰:凡人君之所以内失百姓,外失诸侯,兵挫而地削,名卑而国亏,社稷灭覆,身体危殆,非生於谄淫者未之尝闻也。何以知其然也?曰:淫声谄耳,淫观谄目,耳目之所好谄心,心之所好伤民,民伤而身不危者,未之尝闻也。曰:实圹虚,垦田畴,修墙屋,则国家富。节饮食,撙衣服,则财用足。举贤良,务功劳,布德惠,则贤人进。逐奸人,诘轴伪,去谗慝,则奸人止。修饥馑,救灾害,振罢露,则国家定。
明王之务,在於强本事,去无用,然後民可使富。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薄税敛,毋苟於民,待以忠爱,而民可使亲;三者,霸王之事也。事有本而仁义其要也,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於备用者,其悦在玩好。农以劳矣,而天下饥者,其悦在珍怪,方丈陈於前。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是故博带梨,大袂列,文绣染,刻镂削,雕琢采。关几而不征,市廛而不税。是故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
——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275685513 雅虎讯息通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佳草堂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