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转帖]在美国写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文学宝库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非马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1/13
文章: 1461
来自: 芝加哥
积分: 8044


文章时间: 2015-12-30 周三, 上午9:18    标题: [转帖]在美国写诗 引用回复

2015年12月18日《亞特兰大新闻》刊载非马的《在美国写诗》以及林明理的《说不尽的非马》兩篇文章。
http://www.atlantachinesenews.com/News/2015/12/12-18/b-05.pdf

在美国写诗

非马

虽然从小就爱诗,1961年我从台湾到美国留学之前,还没真正写过一首诗。在美国的头几年因忙於学业,根本无暇顾及诗。直到取得学位开始工作,生活比较安定以後,才同台湾诗人白萩取得了联系,在他主编的《笠诗刊》上开辟了一个翻译专栏,大篇幅介绍当代英美诗,开始同台湾的诗坛建立起持久的关系来。

由於白萩希望我能利用地利,尽量多译介一些刚出版上市的带有泥巴味汗酸味人间味的诗集,我因此有了接触了解美国当代诗的机会。从艾略特到吟唱诗人马克温,从佛洛斯特到垮掉的一代疲脱诗人佛灵盖蒂,从意象诗到墙头诗,我一本本地买一本本地读一本本地译,後来又扩大到加拿大丶拉丁美洲以及英国诗人的作品,还有英译的土耳其丶希腊丶波兰和俄国等地的诗。几年的功夫共译介了将近一千首诗,相信这些译诗对台湾诗坛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在这些诗人当中,马克温(Rod McKuen, 1933-2015)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同也是今年刚去世的中国诗人汪国真,虽然境遇与成就不同,遭遇却何其相似!两个人都受到年轻人狂热的喜爱与追捧,他们的书都不可思议地畅销。在美国,麦克温的诗选卖掉了破纪录的六千五百万册,远远超过美国两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佛洛斯特及艾略特所有诗集的销数总和,而他自己作曲又自弹自唱所灌制的唱片销售量更是惊人;在中国,汪国真的第一本诗集据说光是正版便卖掉了六千万册,还不去说那无法计数的盗版本。但尽管他们都空前地成功,两个人却都没得到主流诗坛或学院派评论家们的认可。许多人鄙夷地说麦克温的诗太过明朗不够繁复,糖分太多。1969年美国的《新闻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称他为「俗气大王」。而美国名诗人谢皮洛(Karl Shapiro, 1913-2000) 更说他的诗「连垃圾都不如」;在中国,汪国真的批判者说他的诗媚俗,都是些没有生命力的格言警句的分行,九十年代的「汪国真热」败坏了时代的品位,等等。诗人欧阳江河更说他的诗,全都是些拼凑出来的「假诗」,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但这两位被指责的诗人和他们的粉丝们似乎都不把这些批评放在心上。麦克温认为这些批评同艺评家们对美国画家诺曼•罗克韦尔(Norman Rockwell,1894-1978)或少数几个评论家对小说家海明威的攻击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他们的流行性及普及性而将他们排除在严肃艺术家的行列之外。关於这一点,连诗人奥登(W. H. Auden, 1907-1973)都认为是无稽之谈。他说麦克温写的是「给世界的情书」。汪国真更是老神在在。他说:「你想让我哭/我却偏要笑/每一次低我/总使我更高/赞美似露珠/诋毁是肥料/风来树更长/雨去山愈姣」。无论如何,麦克温诗中的抒情丶不装腔作势的自然语调与淡淡的哀愁,同当时离乡不久的我的心境相当吻合,我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把他在1966年出版的《史丹阳街及别的哀愁》里大部分的诗译成中文,在《笠诗刊》上一次发表。我在译後记里说:「一个诗人的对象应该是同时代的大多数人。。。。诗人不再是先知或预言者,高高在上。他只是一个有人间臭味,是你又是我的平常人。罗德•马克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寂寞与迷失代表了这时代大多数人,特别是年青人的寂寞与迷失。正如一个女孩子所说的:『我们能在他的诗里找到自己,他感觉到我们所感觉的。』」①

一边翻译一边吸收,渐渐地我自己也开始写起诗来。最初的几首诗在《笠诗刊》上发表後,听说还引起了一些诗人与读者的好奇,纷纷打听非马是谁,什麽地方突然蹦出这麽一个诗风新异的诗人来。

当时以《笠诗刊》为中心的台湾诗界与日本丶韩国的诗界联合组织了一个《亚洲现代诗集》编辑委员会,每年轮流编辑并以三国语言再加上英语,出版一本《亚洲现代诗集》,我也担任了部分中文诗的英译工作。

可能因为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中译英比英译中的工作要辛苦得多。更使我惊异的是,一些在中文里像模像样甚至外表华丽的诗,一经翻译成英文,却破绽百出,有如翻译是一面照妖镜,把躲藏在诗里的毛病都显露无遗。这当然有可能是由於两种不同的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所造成的,但也可能是原诗缺乏一种普世的价值与广义的人性,用不同的文字翻译後很难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受感动。

那时候聂华苓同安格尔夫妇还在艾荷华大学主持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都邀请两岸的作家前来参加。为了便於申请,白萩希望我能英译他的一些作品。那是我头一次尝试着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文,实在没什麽把握,所以在初译以後,便请一位对文学有兴趣的美国同事一起斟酌讨论修改,之後也试着把书稿寄给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答是:「喜欢这些诗作,只是美国市场对台湾诗人没太大兴趣,如果是中国大陆的诗人则另当别论」。多次碰壁之後,我把书稿寄给当时担任《六十年代》诗刊的主编诗人罗伯特•布赖(Robert Bly),请他推介一个出版社。很快就收到他的回信。在一张明信片上,布赖说:「我无法分辨这些诗的好坏,因为你使用的有些词汇,我们已经有几十年不用了!建议你找个美国诗人帮忙修改。」後来才发现我那位美国同事对当代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存有偏见与反感,他的阅读范围只限於古典文学,难怪他的词汇同当代接不上头。

在不是故国的地方写诗,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文化的差异之外,便是:用什麽语言写?为谁写?写什麽?这些问题当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时雄心勃勃的我,确有用英文写诗,进军美国诗坛的念头,但很快便体悟到,如果思维仍习用母语,那麽最自然最有效的诗语言应该是自己的母语。用第二语言的英文写诗,无异隔靴搔痒。语言确定以後,自然而然地,华语读者成了我写作的对象。当时美国的中文报纸不多,刊载现代诗的副刊更少,而大陆的门户还没开放,因此台湾的读者成了我的主要对象,旁及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对这些读者来说,美国的题材虽然也许可能产生一点异国情调或新奇感,但不可避免地会有隔阂;写台湾的题材吧,对住在美国的我来说又缺乏现场感。在这种情况下,写国际性的题材成了较好的选择,深层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一向厌恶狭窄的地域观念,普遍的人性与真理对写诗的我更具有吸引力。相信这是有些评者认为我是当代台湾诗人中,国际主义精神表现得最为强烈的原因吧。②③

由於用中文写作,我同美国诗坛几乎没什麽接触与交往,但为了好玩,我还是试着把自己的一些诗译成英文,有几首还被选入了一些书名颇能满足虚荣心的选集如《杰出的当代诗》《诗神的旋律 ──最佳当代诗》等,後来才知道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虚荣出版物「(Vanity Publications)的玩意儿。无论如何,当时确给天真的我不少鼓舞,特别是有一本选集还用我的名字去打广告。

真正认真把自己的诗翻译成英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参加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以後的事。伊利诺州诗人协会是成立於1959年的「国家州际诗人协会联盟」属下的组织。协会每两月聚会一次,主要是批评讨论会员所提出的作品,并组织各种活动如到养老院及医院等场所去朗诵丶举办成人及学生诗赛等。入会不久我便被推选为会长,任期两年。1995年我把自己的英译诗作整理成册出版,也许受《芝加哥论坛报》上一篇图文并茂两大版的访问报导的影响,反应相当热烈。一位诗评家甚至把我列为包括桑德堡及马斯特等名家在内的芝加哥历史上值得收藏的诗人之一。④当然这对只出版过一本英文诗集的我来说未免太过奖了。不久我加入了成立於1937年的芝加哥诗人俱乐部,成为唯一的非白人成员。

随着网络的兴起与普及,我自己也制作了一个个人网站《非马艺术世界》,展示中英文诗选丶评论丶翻译丶每月一诗丶散文以及我後来热衷的绘画与雕塑等,同时也在网上如雨後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网上刊物及论坛上张贴作品,有几首还被选为「当天的诗」或「当周的诗」,交流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甚至有来自以色列的诗人要求授权翻译我的几首诗;日本着名诗人木岛始也从网络上同我取得了联系,用我的诗为引子,作中丶英丶日三种语言的「四行连诗」,在日本结集出版;一些美国诗人团体及诗刊也来信邀请我担任诗赛的评审或诗评小组委员等等。这些都是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可能。几年前,伊拉克战争引起了美国诗人们的反战运动,在网络上设立网站,让诗人张贴反战诗,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诗人的响应与支持,我曾义务担任了一段时期的汉语编辑,我自己的一首关於越战纪念碑的诗也被选入《诗人反战诗选》并张贴在美国公共电视台建立的纪念越战的诗墙上,另一首关於战争的诗则被一个反战纪录片所引用。

除了陆续将我的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外,最近几年我也尝试着从事双语写作。无论是由中文或英文写成的初稿,我都立刻将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发现反复翻译的过程对修改工作很有帮助。当我对两种语言的版本都感到满意了,这首作品才算完成。在这里必须提一下,我的双语诗同一般的直接互译略有不同。由於是自己的诗,我拥有较多的自由,从事再创作。

两岸的评论家常不知该如何为我定位:台湾诗人?中国诗人?美国诗人?上面提到的那位以色列诗人也曾问过我究竟把自己当成中国诗人或美国诗人。我想为一位作家定位,最简便的办法是看他所使用的语言。前面说过,我认为诗的语言最好是诗人的母语。但如果把母语狭义地定义为「母亲说的话」或「生母」语,那麽我也像大多数从小在方言中长大丶无法「我手写我口」的华人一样,可说是一个没有母语的人。而从十多岁在台湾学起,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的国语或普通话,虽然还算亲热,最多只能算是「奶母」语。等而下之,被台湾一位教授戏称为「屁股後面吃饭」的英语,思维结构与文化背景大异其趣,又是在成年定型後才开始认真学习,则只能勉强算是「养母」语或「後母」语了。但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运用,「奶母」语及「养母」语或「後母」语都有渐渐同「生母」语融合的迹象。说不定有一天我能提笔写作,而无需考虑到选用何种语言。


附注:

①美国现代诗集选译,Stanyan Street & Other Sorrows, Rod McKuen, 笠诗刊,
38期,1970.8.15
②平地喷泉 — —谈非马的诗,古继堂,笠诗刊139期,1987.6.15;
香港文学31期 ,1987.7.5
③人类情结及变奏:非马诗的现代意识及手法,金钦俊,海内外潮人作家研讨会,1991.11; 当代文学报,1992.2; 新大陆诗刊 29期 ,1995.8
④Collecting Chicago Poetry, Kenan Heise, AB BOOKMAN'S WEEKLY, April 19, 1999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非马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文学宝库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