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黑色真实:论时语入旧诗的三个原则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雨后新绿——“澳洲彩虹鹦”第一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7年3月1~14日)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寸草晨露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2/25
文章: 6631

积分: 25781


文章时间: 2016-3-04 周五, 上午6:02    标题: 黑色真实:论时语入旧诗的三个原则 引用回复

[/b]黑色真实:论时语入旧诗的三个原则


时语,指新词新语;旧诗,也叫旧体诗。旧体诗是以文言词语及文言句法为主流语言的诗体形式,是将古代汉语的简炼、古雅表现到极致的文学体裁。但是,旧体诗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当代旧体诗的创作中,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词新语,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那么,时语入旧诗应该遵守哪些原则?怎样才是成功的时语入旧诗?

我们认为,时语入旧诗一般必须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引入旧诗的时语必须具有其特有的诗趣;二是时语用在这首旧诗中必须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时语入旧诗后,要与原有的诗词语言对接无痕,不能让人感觉半文半白,风格不协调。
一、时语用于旧诗必须具有特殊的诗趣

时语用于旧诗,本来就是为了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或增加时尚感,或反映社会现实,或平添一份幽默。

下面试以网络诗词论坛上的诗词作品为例,作一些分析说明。

1、交响惊雷奏楚歌,天因屈子泪滂沱。
龙舟但可助穿越,岂肯忠魂沉汨罗!
(黑色真实《辛卯端午前夕雷电大作暴雨滂沱有感》)
——诗中加下划线的词语,都是时语。“交响”是现代音乐术语,用在这首七绝中,形象化地表现了雷声带给诗人的感觉,使比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穿越” 是现代科学和网络文学领域的术语,用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大胆的想象:穿越时空,回到二千年前,阻止屈原投江。同样具有较强的艺术表达效果。

2、抱枕人迟起,居家发懒梳。蓬头且作小妖巫,卜卜将来那个是儿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里无?刷新之后再重输,不信这台电脑总欺奴。
(孟依依《南歌子•周末网上算命》)
——词中写的是一现代女子上网算命的事情,很自然地将网络和电脑术语引入了旧体诗词,“刷新”、“重输”这样的时语当然表现出了时代感,“不信这台电脑总欺奴”,表现出了一个现代的却又具有古典风情的女子的神态语气。

3、暮色入苍冥,几点微星。一江风抱望衡亭。你在他乡还好不,或似曾经。莫折柳枝青,折了凋零。余荫尚可酒长倾。休向陌生人讲起,热泪成冰。
(落叶秋风《浪淘沙•暮色入苍冥》)
——用了一个现代白话文句式,“你在他乡还好不”,因为这是一句为大家熟悉的现代流行歌曲,相当于用了一个新语典,其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4、谈之色变添加剂,常恐苏丹暗里红。果酱未如鲜果好,甜而不腻醉春风。
(黑色真实《网语戏题和昙园伊人•果酱》)
——通过网络用语“果酱”(过奖)的戏咏,借题发挥,以“添加剂”“苏丹红”现象为讽咏对象,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食品卫生和商业道德问题,同时又一语双关地用“果酱未如鲜果好”,风趣委婉地表达了“过奖”不好的另一层意思。

5、声阔非常态自殊,美人围脖唤青奴。闪婚闪在裸婚后,女丈夫和大丈夫!
(昙园伊人《网络流行语•围脖》)
——利用网络用语“围脖”(微博)的谐音双关义,却又还原本义成句,同样是妙趣横生,而“闪婚”、“裸婚”的造句,也是充满了幽默风趣。

6、红了樱桃绿了蕉,纷纷蠢蠢苦营销。玉堂廊外高烧烛,金马门前远待诏。
春信风笺烦复制,桃花人面恨单挑。柳围今觉肥三寸,犹学烟绡裹楚腰。
(落叶秋风《春思八首之8》)
——巧妙地借用了两个网络上常用的时语“复制”和“单挑”,形成自然天成的工对,可谓语趣盎然。

7、未知何日再相逢,水流东,去无踪。举手依依,只觉太匆匆。一曲阳关知错唱,离别意,古今同。
奇文当日竞雌雄,笔心通,岂词穷?将你和他,定格镜头中。几许愁情翻作笑,初上月,晚来风。
(红袖论坛•红叶笑西风《江城子•送别》)
——借用现代影视艺术术语“定格”、“镜头”,在表现作者留住美好记忆的愿望的同时,也给读者以一种具有画面感的联想,耐人咀嚼。

8、摇夏移秋淡出冬,江南四月始东风。鞭春嗔雨梢沾绿,梦日痴花颊晕红。
潮女先裙须耐冷,顽童剥袄不堪臃。阴寒晴暖凭它乱,但有诗心总碧空。
(红袖论坛•黑色真实《春迟》)
——“摇”“移”“淡出”,也是借用了影视艺术术语,比喻夏秋的转换之快及冬天去得慢(“淡出”)春天来得迟的现象,使起句扣题独出心裁,不落窠臼;而“潮女”本指时髦的、领导时尚潮流的女性,写她们在乍暖还寒的早春,迫不及待穿上裙装,并想象她们一定是咬牙忍冻的,令读者读来不禁会心一笑。

而相比之下,下面这首诗就缺乏诗趣了:
清闲想踏歌,端午静江河。不见龙舟影,只缘污染多!(佚名《端午赋》)

----诗中也用了一个时语“污染”,感觉直白无味。这属于失败的时语入旧诗之例。

二、时语用于旧诗必须具有不可替代性

即用于旧诗中的时语,必须是不能用固有的文言词语或文言句子取代的,或根本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语,或有相应的同义词语,但若被取代,将不能准确表达原意。

比如,例1中的“交响惊雷奏楚歌”,若将“交响”改为“轰响”,就失去了音乐性,且与后面“奏”字不能构成呼应;而“龙舟但可助穿越,岂肯忠魂沉汨罗”则根本找不到能与“穿越”同义的文言词。

例2中的“刷新”、“重输”、“电脑”等计算机或网络术语,本来就是时代性很强的新概念,也是根本无法找到相应的文言词语。

例3中的“你在他乡还好不”虽然可以找到相应的文言句式,但它是一首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换掉了就失去了原有的“用典”效果,丰富的内涵会变得单薄。

同样,其他例诗中出现过的“添加剂”、“苏丹红”、“闪婚”、“裸婚”、“定格”、“镜头”等,也都是新概念或新事物,找不到替换的文言词;有些虽然似乎有相应的文言同义词,如“潮女”有近似的“倩女”“佳丽”,但用于“潮女先裙须耐冷”句中,表达不了讲究服装打扮的现代新潮女性的附加义,潮女会为了美而不顾春寒提前换上裙装,倩女却不见得会。

在时语入旧诗的创作实践中,有一类以当代口语入旧诗的,往往会有相应的文言同义词语或同义句式,所以在使用时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满足第一个条件——有诗趣时,最好还是用文言文。如“政坛媒体都牵动”,“都”改为“皆”为好。

在前面举过的例子中,例2的“卜卜将来那个是儿夫”,“那个(哪个)”应该有“何人”“谁人”“谁个”等可替换;“这台电脑”的“这”应该有“此”可替换;例7的“将你和他”,“你”应该有“汝”“尔”等可替换,“和”应该有“与”可替换。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现代虚词要用入旧诗是很难的,往往都会违反“不可替代性”的原则,因为现代虚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基本上都能找到相应的同义词。

但不排除有些现代虚词在特殊语境下,用入旧诗词时会有特殊的语言风味,比如例7的“将你和他”,若真改成“将汝与彼”,不唯平仄不合了,更主要的还是口语风味没有了,原有的某种亲切感也有所减弱。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此处的虚词也就具备了不可替代性了。

在某论坛上还看到过这样一首诗:
不用施肥不用浇,含羞姿态少娇娆。
春风未动花千树,小手天真试剪刀。
(佚名《见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剪纸花》)
首句用的是口语句式,完全可以用一个相应的文言句式来取代,比如改写成“根免施肥水免浇”。我们看到,换成这个句式后,基本未影响原有的诗歌语言风格。因此,这应该属于不符合我们所说的“不可替代性”原则的一例。

三、时语用于旧诗中,必须与传统诗词语言对接无痕

旧体诗是用古代文言写的诗,词汇以古代单音词为主,句法上也以文言句法为主。时语插入到旧诗时,必须能适应文言句法的特点,满足“诗家语”的一般要求,在语言风格上基本保持一致,不要让人有突兀或别扭的感觉。这可以叫做“对接无痕”。

前面举过的佳例,基本都能满足这一要求。再举两例:

9、一夜东风哭,晓窗泪雨流。心伤樱滴血,情急草摇头。
休怨天翻脸,应知地复仇。若停杀鸡手,随处是方舟。
(黑色真实《天灾有感》)
——“摇头”、“翻脸”,都是现代口语常用词,在此诗中却用的非常自然,几乎感觉不到是今语。

10、镇日游园不肯还,北辰斗柄指东山。香重艾艾期期里,绿暗随随便便间。
青鸟怜人衔锦字,夕花读我谓蓝颜。寻春容易流年度,秦月依然照汉关。
(落叶秋风《春思八首之7》)
——“随随便便”也是现代口语词,与“艾艾期期”天然成对,不露痕迹;“蓝颜”是网络上仿照“红颜知己”而来的新词语,一般是女人对网上的男性知己的称呼。用在诗中,不仅不突兀,而是自然巧妙,丝毫感觉不到是时语。

11、聊借些儿力,频敲古汉文。素荤将错杂,啼笑岂平分。
闲巷行非客,吟屏念有君。抬杠与掐架,两两每超群。
(红袖论坛•昙园伊人《网聊》)
——“抬杠”、“掐架”,这是两个方言口语词,通过“与”字连接后,自成一句,但在风格上与前后句一点也不相左,真正是对接无痕。

一般来说,现代词语插入多选用实词,以名动形为多。若插入虚词,特别是助词,很容易造成半文半白的夹生的感觉。如这首:
春天丢钥匙,延误了繁华。非雨为难我,是云误解她。
终归相思种,不负妩媚花。试问流星过,蝴蝶许愿吗?
(佚名《这个春天来得有点晚》)
——“了”现代汉语时态助词,“吗”语气助词,显然,在语言风格上与传统诗词的语言风格极不协调。这种虚词的介入,往往会使得整个句子都变成白话文的口语句式。

而口语句式入旧诗,尤其要注意防止风格不统一。如下面这首:
枯荣节物逝流年,八载奔波人事鲜。迎面开言不相识,同来闻说已升迁。
庭中桂子香游第,椽角蟢儿丝乱牵。春雨生寒细愁起,偷偷点上一支烟。
(佚名《自嘲》)
——末句完全是一句大白话,与前面七句的语言风格大相径庭,整首诗的典雅被彻底破坏。这句白话诗可以称作是一句“孤雁入群”句了。而依照第二原则,它也不是一句具有不可取代性的句子,完全可以改为“怅然暗点一支烟”。

此外,如果一首旧诗中时语用得过多,喧宾夺主了,就有可能变成“格律白话诗词”,甚至与顺口溜无异,那实际上就是“伪旧体诗”了。如下面这首:
几代留声的履痕,传吟着一座山村。崎岖的仄平泥路,韵着人们的古根。
(佚名《七绝•古路》
——除了反复使用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和 现代汉语时态助词“着”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现代书面语。此外在音步节奏上也打破了传统旧诗的习惯,特别是第二三句,变成了“三四”式,完全成了典型的白话诗。如果不标明“七绝”,谁也想不到它是会一首格律诗(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平仄规则上,它又确确实实符合格律要求)。

再看这首词:
时间飞了,草帽被风吹着跑。我是花儿,看见阳光头就低。 噢乖听话,你的明天美如画。夜也光明,月亮摇船带梦行。
(佚名《减字木兰花•失学儿童》
——同样,在平仄格律上倒是完全符合减字木兰花的词谱要求,但已经没有了丝毫古典诗歌语言的风格了,词语全是现代词语,包括“了”、“着”、“的”这样的虚词,甚至“噢”这样的叹词;句式也全是现代汉语句式,实际上已经不能叫做旧体诗词,而是白话诗。

由此可见,时语入旧诗必须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滥用,就必然会彻底颠覆古典诗歌的语言传统,将旧体诗的发展推向歧途。
因此,我们主张,在时语入旧诗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以上的在三条原则,让旧体诗在现代社会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黑色真实(网名),男,籍贯上海,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附录】
安可心:
1、阿玛施 | 安可心
独倾阿玛施,讵是弄潮儿。轻却黄金缕,疏将白藕丝。
惟新果时尚,逾静或殊姿。及我销凝处,剧怜春莫知。

2、玛丝菲尔 | 安可心
玛丝菲尔素,气息乃瞻仪。并蓄烟岚色,端涵珪璧姿。
兼容于拙巧,磨合自妍媸。曾使青青我,清虚两得宜。

* 注:①阿玛施、AMASS英文、意为积累,聚积(尤指财富),“积财先聚才”AMASS、引申为团队,以智慧和坚毅,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AMASS定位个性品味,精品路线,品牌系列组合多元化:有营造知性女子独特魅力的职业篇;有轻松舒适富于动感的休闲篇;有显示奢华典雅的风情篇;
②玛丝菲尔、Marisfrolg女装汲取欧洲时尚元素、秉承经典、优雅的服饰理念、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搭配和自然的剪裁、展现女性简约、温婉的特质;其"成熟中散发青春魅力、优雅中蕴涵时尚气息"的独特时装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崇尚完美的现代女性;玛丝菲尔•素、Masfer.SU是“玛丝菲尔”的姐妹篇;

垄上人:
时语入诗词曲,很有必要:
1、历史长河里,.词汇是 不断出现不断丰富的;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色,一个时代(甚而一个时期)有自己的情趣;3、纳古正是为了出新。
[b]

_________________
风,有几分真;云,有几分幻。
心,有一种境界,在真与幻之间。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6178591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寸草晨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雨后新绿——“澳洲彩虹鹦”第一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7年3月1~14日)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