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 112、上德人性善也!——谭《善恶》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佳草堂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73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343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347


文章时间: 2021-4-14 周三, 上午10:33    标题: [原创] 112、上德人性善也!——谭《善恶》 引用回复

112、上德人性善也!——谭《善恶》

本谭没开门已见山了,题目已经标明。在《山佳国学谭》个人图书馆中,一五年已经谭到了111回谭,好在正像111回谭中提到的那样“谭而未尽,还在思索着。眼前还有很多头绪,似乎已经谭到了,犹未尽言,似乎尽言了,犹未尽意,好在是“谭”体,边思边谭顾不得其它了。”在那以后好几次想提笔又放下了,今天晨练归来,已经到了不能放下的程度了。“上德人性善也”就是这几个字,敲打着我的灵魂,让我放飞思绪……。据说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一时引起了种种的争论。在下认为:不论是马王堆的《老子五千言》,还是现在的《道德经》,以及在前后整个过程中的变化过程,都应该是《道经》在前,而《德经》在后。在下不是根据考古而是“道”理。《道经》讲的是世界观,也就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而《德经》讲的是人生观,也就是人类对整个人生的看法。《道经》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就是两个字——变化;《德经》对整个人生的看法还是两个字——性善。《道经》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就是两个字——变化;包含着《德经》对整个人生的看法还是两个字——性善。《上德》的人性善也是《道》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这就是在下对《道德经》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土看法,与科班的常规看法有所不同,那没办法!

本文的主题是“上德人性善也!”因此,把《道经》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就是两个字——变化,先放下。只来谭谭《德经》对整个人生的看法还是两个字——性善。《德经》开篇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按照常规的解释为: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外在有德,因任自然实际上是有“德”的。在下认为此常规解释过于肤浅,既然“形式上的、外在的。”的有德;那么“内容上的、内在的。”的有德是什么哪?“任自然”的又是指的是什么哪?根本就没有解释清楚,因此就等于没有解释一样!那么这个“内容上的、内在的。”的有德究竟是指的是什么哪?在下认为那就是——人性善!上德也!“上德”就是人的本性“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第一个“德”指的就是:“人性善”的“上德”,也就是人“内容上的、内在的。”的,“任自然”的“德”;第二个“德”指的是由“人性善”的“上德”,表现在“形式上的、外在的。”人的道德规范极其礼仪规范;第三个“德”也是指“人性善”的“上德”,才是真正的“有德”。因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整句话可解释为:具备“人性善”“上德”的人不必要恪守由“人性善”的“上德”,表现在“形式上的、外在的。”人的道德规范极其礼仪规范,也是真正“有德”的人。

接着问题又来了,你根据什么说“上德”就是“人性善”?根据什么说人性就是“善”的?简单地说:“人性善”就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人道”!世上有人性的“善”“恶”之争,在下在本文上述文章谭过,简单地说:“善”是人性;“恶”是失去人性制约的人欲。人的欲望与人的本性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欲望是一切生物的共性,没有欲望就没有生存和繁衍,也就没有生物。但是本性不同!植物有区别于动物的本性,动物有区别于植物的本性;哺乳动物有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性,人有区别于动物的本性。这种本性的区别正像《中庸》开篇所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种区别是万物与生俱有,由此本性产生了万物各自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万物各自的自然状态!然而,万物相互区别的各自生存的“本性”,又是经过长期的、漫长的、逐渐的适应自然变化而演化、进化而来的,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命之谓性,”的“天命观”!也是实践中产生的!天下万物各自遵照“天命”赋予的“本性”生存繁衍,就是天下万物各自的“生存之道”!

此文中只能很勉强的,说说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善”是怎样进化而来的。人脱离动物进化为人,同样是经过长期的、漫长的、逐渐的适应自然变化而演化、进化而来的。类人猿为了生存和繁衍,必须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任何个体独居的类人猿绝不可能进化成为人类!群居是类人猿生存和繁衍的唯一途径,也就是类人猿的生存之道。在类人猿长期的群居过程中,必然的、逐渐的、渐进的产生了区别于动物的本性,其主要表现在,孟子的“四心”,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当年的孟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意识到,这“四心”是标志着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性的主要内容。但是,孟子已经意识到这“四心”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如果没有这“四心”“非人也”。因此,这“四心”就构成了人本性善的主要内容。接着孟子又说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由人的“四心”推导出人的“仁、义、礼、智”的“四端”道德观。由此,可以理解老子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第一个“德”就是以“四心”为主要内容的“人本性善”;第二个“德”就是由人的“四心”,推导出人的“仁、义、礼、智”“四端”的道德观所表现在“形式上的、外在的。”人的道德规范极其礼仪规范;第三个“德”就是由人的“四心”,推导出人的“仁、义、礼、智”“四端”的真正的道德。因此可以说:具备“人性善”“上德”的人不必要恪守,由“人性善”的“上德”,表现在“形式上的、外在的。”人的道德规范极其礼仪规范,也是真正“有德”的人。孟子又接着说道:“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说明了由“四心”为主要内容的人的本性善犹如人的四肢一样是天生的!“天赋”的!是《中庸》开篇所讲“天命之谓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论”!这也就是“天命论”与现代“进化论”的关系!可以说是:“进化论”中的“天命论”,“天命论”中的“进化论”。也就是说天下的每一种物种(包括人类),都是通过“进化”的实践而来的;但是,对于每一种物种(包括人类)的后代,都是天生的“天命”!这就是:上德人性善也!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275685513 雅虎讯息通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佳草堂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