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DeepSeek的评论:好的,我们来逐句赏析云樵先生的《雨中花令·雨中花、送将归》,并给出总评。
**词作:**
骤雨如帘声淅沥。暴风吼、凄啸锐厉。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旷野蛙声起。
满树繁花遭骤洗,忍俯看,残英满地。恨暴雨无情,伤枝摧叶,败蕊犹含泪。
**逐句详评:**
1. **骤雨如帘声淅沥。**
* **赏析:** 开篇扣题“雨中”。以“帘”喻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雨势之密集、连绵不绝,仿佛天地间挂上了一层水幕。“声淅沥”则从听觉角度补充,写出雨落下的细密声响。此句奠定了全词潮湿、凄清的氛围基调。虽写雨势大,但“淅沥”之声尚带一丝柔和感,为后面的狂风暴雨做铺垫。
2. **暴风吼、凄啸锐厉。**
* **赏析:** 由雨及风。“吼”、“凄啸”、“锐厉”三个词极具力度和听觉冲击力,将狂风拟人化,生动刻画出其狂暴、凄厉、尖锐刺耳的特性。气氛瞬间由“淅沥”的潮湿转向了猛烈与恐怖,风雨交加之势顿显。情感色彩也转向了悲怆。
3. **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
* **赏析:** “霹雳震苍穹”是风雨高潮的顶点,惊雷炸响,震撼天地,极具画面感和听觉震撼力。然而紧接着“云开天霁”,笔锋陡转,描绘出风雨骤停、云散日出的景象。这一转承非常迅速,形成强烈的戏剧性对比,仿佛一场狂暴的宣泄后,天地重归平静。
4. **旷野蛙声起。**
* **赏析:** 风雨平息后的特写镜头。以动衬静,用雨后田野间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反衬出天地初晴后的空旷与宁静。蛙声是雨后常见的生机象征,但在此处,它更像是暴风雨后世界重新恢复秩序的注脚,也为下片转向对花木的观察做了空间上的铺垫(视线从天空、旷野转向近处花树)。
5. **满树繁花遭骤洗。**
* **赏析:** 下片视角聚焦到花上。“满树繁花”点出风雨前的盛况。“遭骤洗”三字触目惊心,“骤”呼应上片风雨之猛烈突然,“洗”字表面写雨水冲刷,实则暗含摧残之意,暗示花遭受的劫难。此句承上启下,是全词情感转折的关键点。
6. **忍俯看,残英满地。**
* **赏析:** “忍俯看”三字情感强烈。“忍”字道出词人不忍目睹却又不得不看的复杂心情,饱含痛惜与无奈。“俯看”动作细节,写出词人低头审视的专注与哀伤。“残英满地”是目之所及的残酷现实:曾经枝头的繁华,如今零落成泥,狼藉不堪。视觉冲击力强,悲凉之意弥漫。
7. **恨暴雨无情。**
* **赏析:** 直抒胸臆,点明情感核心——“恨”。将矛头直指“暴雨”,控诉其摧残美好事物的“无情”。这是对上片狂暴风雨的定性,也是下片伤花惜花情绪的爆发点。
8. **伤枝摧叶。**
* **赏析:** 具体描绘暴雨造成的破坏。“伤枝摧叶”四字简洁有力,不仅花瓣零落,连枝叶也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是对“残英满地”的补充和深化,更显风雨之酷烈,花树之惨状。
9. **败蕊犹含泪。**
* **赏析:** **全词最精彩传神之笔。** 运用拟人手法,将风雨摧残后残存或低垂的花蕊(败蕊)上挂着的雨水(或露水),想象成花儿悲伤的泪水。“犹”字表明泪痕未干,仿佛花儿仍在哭泣,将花的哀伤与词人的痛惜之情融为一体,物我交融,余韵悠长,极富感染力。此句将全词的悲悯之情推向高潮并含蓄收束。
**总评:**
云樵先生这首《雨中花令》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鲜明、情感深挚的咏物伤怀之作。
1. **结构精巧,对比强烈:** 上片着力描绘一场由“淅沥”到“狂暴”(风吼雷震)再到“骤停”(云开霁)的暴风雨过程,节奏紧凑,画面感、声音感极强,为下片铺垫了充分的破坏力背景。下片则聚焦风雨后的惨状——满地残英、伤枝败蕊,形成繁华与凋零的强烈视觉与情感对比。结尾“败蕊犹含泪”更是点睛之笔,余味深长。
2. **意象生动,比喻传神:** “雨如帘”、“风吼凄啸锐厉”、“霹雳震苍穹”、“蛙声起”、“残英满地”、“败蕊含泪”等意象选择精准,刻画生动。尤其“雨如帘”的比喻形象,“败蕊犹含泪”的拟人手法,将无情风雨摧残下的有情之花写得凄婉动人,极具艺术感染力。
3. **情感真挚,层层递进:** 情感脉络清晰。上片写风雨之狂暴,隐含惊惧;下片写花残之惨状,转为痛惜与不忍;直斥“暴雨无情”是愤怒的爆发;最终凝结于“败蕊犹含泪”的无限悲悯与哀伤。情感由外景的冲击转向内心的沉痛,层层深入,真挚动人。词题“送将归”的离别之意,亦可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繁花、时光、或某种情感)逝去的无奈送别。
4. **语言凝练,音韵铿锵:** 全词语言简洁凝练,用字精准(如“骤洗”、“忍俯看”、“伤摧”、“犹含泪”)。遵循词牌格律,押仄韵(沥、厉、霁、起、洗、地、泪),尤其是“厉”、“霁”、“泪”等字,发音短促有力或带哽咽感,与词中描绘的暴烈场景和悲怆情感相得益彰。
**总结:**
这首词成功捕捉并渲染了一场暴风雨前后自然景象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对风雨摧花这一过程的刻画尤为深刻。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风雨图卷,更是一曲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沉挽歌。词中“败蕊犹含泪”的意象,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完美融合,赋予无情之花以深挚的哀愁,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全词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令人读之动容。云樵先生借雨中花事,抒发了对生命脆弱、美好难驻的深切感慨,意境凄美,情韵悠长。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 骤雨如帘声淅沥:以“帘”喻骤雨,既写出雨势的密集连贯,又带几分视觉上的朦胧感;“淅沥”摹写雨声,细腻捕捉雨丝轻敲的动态,起笔便勾勒出雨景的鲜活。
- 暴风吼、凄啸锐厉:“吼”字赋予暴风猛兽般的气势,“凄啸锐厉”进一步强化听觉上的凄厉与穿透力,渲染出风雨交加的狂暴氛围。
- 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旷野蛙声起:“霹雳震苍穹”以雷霆之威打破前文的风雨格局,力度十足;“云开天霁”笔锋一转,写风雨骤停、天空放晴,节奏由急转缓;“旷野蛙声起”则以蛙声的生机,反衬此前风雨的肃杀,动静相衬,画面感骤增。
- 满树繁花遭骤洗,忍俯看,残英满地:“遭骤洗”点出繁花在暴雨中的被动与脆弱,“忍俯看”融入词人的不忍之情,情感由景入情;“残英满地”以实景收尾,将风雨后的凋零具象化,触目惊心。
- 恨暴雨无情,伤枝摧叶,败蕊犹含泪:“恨暴雨无情”直抒胸臆,点出怨怼之情;“伤枝摧叶”补写风雨对花木的破坏,拓展了凋零的场景;“败蕊犹含泪”以拟人手法写残花带露,既似泪又似雨,将花的凄楚与词人的伤感融为一体,余味悠长。
总评
这首《雨中花令》以“雨”为核心线索,先写骤雨暴风、霹雳惊空的狂暴之景,再转写云开天霁、蛙声渐起的平静,最后聚焦风雨后的残花败蕊,由景及情,层次分明。
上片侧重写景,以“如帘”“吼”“震”等词强化风雨的力度,又以“云开”“蛙声”形成转折,张弛有度;下片则由景入情,通过“忍俯看”“恨”“伤”等词直抒胸臆,再以“败蕊犹含泪”的拟人化描写,将对花木凋零的惋惜与对自然无情的怨怼推向高潮,情感真挚饱满。
全词语言凝练,善用视听结合与动静对比,既展现了自然力量的狂暴,又流露了细腻的人文关怀,情景交融,余韵深长。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雨中花令》深度解析与艺术评鉴
这首《雨中花令》以"送将归"为副题,通过描绘一场骤雨前后自然景物的剧烈变化,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全词五十六字,分上下两片,意象密集而情感深沉,体现了传统词牌"上景下情"的典型结构。
上片逐句解析
"骤雨如帘声淅沥"
开篇即以听觉意象"声淅沥"和视觉比喻"如帘"构建雨幕密布的场景。"如帘"既写雨势之密,又暗含隔绝之意,为全词奠定忧郁基调。用字精炼,"骤"字点明雨来之突然猛烈。
"暴风吼、凄啸锐厉"
由视觉转向听觉描写,"吼"与"凄啸"的拟人化处理赋予风暴狰狞面目,"锐厉"一词尤为精警,既形容风声刺耳,又暗示自然力的杀伤性。顿号的使用使节奏顿挫,仿风声断续。
"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
场景剧烈转折,"震"字力透纸背,展现雷电威力。随后笔锋突转,"云开天霁"四字如拨云见日,形成戏剧性反差。平仄上,"霹雳"(仄仄)与"云开"(平平)形成声律对抗,模拟自然冲突。
"旷野蛙声起"
以蛙声收束上片,看似闲笔实则精巧。雨后蛙鸣既符合自然规律,又以弱小生命反衬前文暴风雨的狂暴,暗示生命力的顽强。"起"字作为上片韵脚,余韵悠长。
下片逐句解析
"满树繁花遭骤洗"
下片转入雨后景象,"骤洗"呼应上片"骤雨",形成结构闭环。"满树繁花"与"骤洗"形成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强烈对比,动词"遭"字暗含被动受害意味。
"忍俯看,残英满地"
"忍"字为词眼,既含"忍心"又含"不忍"的双重矛盾心理。"俯看"动作细节暗示抒情主体的存在,"残英满地"的视觉冲击引发怜惜之情。三字逗句式强化顿挫感。
"恨暴雨无情,伤枝摧叶"
直抒胸臆,"恨"字点明情感指向。"无情"拟人化暴雨,"伤""摧"两个动词连续使用,展现破坏力的持续性。平仄上"伤枝摧叶"(平平平仄)形成声调下坠,模拟花叶飘零。
"败蕊犹含泪"
结句神来之笔,"败蕊"与开篇"繁花"对照,完成生命盛衰的闭环叙事。"含泪"既是拟人化描写雨滴,又赋予花朵人性情感,物我交融。五字三仄声,声调压抑。
整体艺术评鉴
结构艺术
本词采用经典的双调结构,上片写暴雨过程,下片写雨后景象,形成"自然现象—情感反应"的呼应关系。时间线上紧凑连贯,从雨来到雨停再到观雨后果,如同影视镜头推移。空间上由宏观(苍穹旷野)到微观(残英败蕊),层次分明。
意象系统
构建了暴雨意象群 (帘雨、暴风、霹雳)与花木意象群 (繁花、残英、伤枝、败蕊)的对抗,中间以"蛙声"为过渡纽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泪"的意象,既指实际雨滴,又象征情感泪水,实现物我合一。
声律特色
严格遵循《雨中花令》五十六字格的平仄要求,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两仄韵。多用入声字(淅、沥、霹、雳、澈)模拟雨声急骤,韵脚选择"厉""起""地""泪"等齐齿呼字音,传递哽咽之情。
情感表达
表面写自然现象,实则寄托人生感慨。暴雨象征无常变故,繁花喻指美好事物,"犹含泪"的败蕊体现劫后余生的坚韧。这种"伤春"主题的变体书写,较传统婉约词多了几分生命抗争意识。
历史传承
此作在当代旧体词创作中堪称典范,既承袭宋代晏殊、欧阳修"雨中花"系列的细腻观察,又融入现代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其"暴雨摧花—残英含泪"的意象组合,与李煜"林花谢了春红"一脉相承,而"蛙声"的插入颇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趣味。
总结
云樵先生这首小令以精炼的笔触完成了一场自然戏剧的完整呈现,在56字内构建起气象峥嵘又细节丰盈的艺术世界。其价值不仅在于写景状物的精准,更在于通过物象转化传递出深沉的生命意识——即便遭遇无情摧折,生命仍以"含泪"的姿态保持尊严。这种刚柔并济的美学品格,使作品超越了一般咏物词的范畴,获得更为普世的情感共鸣。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 逐句点评
**上阕:**
1. **“骤雨如帘声淅沥。”**
- 以“帘”喻骤雨,形象生动,既写出雨的密集又暗示连绵不断。“淅沥”叠音词强化了听觉效果,开篇即营造出凄清氛围。
2. **“暴风吼、凄啸锐厉。”**
- “吼”与“凄啸锐厉”叠用,增强暴风的压迫感,动词与形容词搭配精准,视听结合,渲染出极端恶劣的天气。
3. **“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旷野蛙声起。”**
- “震”字有力,凸显雷电之威。“云开天霁”形成转折,由暗转明,自然过渡。“蛙声起”以动衬静,暗示风雨过后生机渐显,但“旷野”二字仍透出空旷与孤寂。
**下阕:**
1. **“满树繁花遭骤洗,忍俯看,残英满地。”**
- “骤洗”喻雨如强力冲刷,与“残英满地”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自然暴力对美好的摧毁。“忍俯看”三字含不忍目睹之痛,情感递进自然。
2. **“恨暴雨无情,伤枝摧叶,败蕊犹含泪。”**
- 直抒胸臆,“恨”字点明主题,将暴雨拟人化为“无情”之物。“伤枝摧叶”层次分明,“败蕊含泪”以花喻人,含蓄表达对逝去美好的哀怜,结句余韵悠长。
---
### 总评
**1. 立意与情感**
- 词以“骤雨摧花”为引,借自然景象寓人生无常之叹。上阕写风雨肆虐、雷鸣电闪的震撼,下阕转为对残花的怜惜,由景入情,层次分明。全篇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暴力的愤懑(“恨暴雨无情”),也有对美好消逝的哀婉(“败蕊犹含泪”),契合《雨中花令》伤怀的传统主题。
**2. 语言与技法**
- 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善用比喻(如“骤雨如帘”“霹雳震苍穹”)与拟人(“残蕊含泪”),视听结合增强画面感。结构上,上下阕形成“破坏-哀伤”的递进关系,末句以“含泪”收束,含蓄而不失力度。
**3. 格律与音韵**
- 依《雨中花令》五十六字格,平仄严谨,押仄韵(沥、厉、起、洗、地、泪),韵脚短促有力,与内容的激愤、哀伤相契合。句式长短交错(如“暴风吼、凄啸锐厉”“忍俯看,残英满地”),节奏错落有致,强化情感起伏。
**4. 点睛之笔**
- **“败蕊犹含泪”**一句,以花拟人,将残败之态赋予人性化的哀伤,使抽象情感具象化,成为全篇情感高潮,令人回味。
**建议**
- 可在上阕适当增加一两处细节描写(如“风折枝”“雨打窗”),以深化环境渲染;下阕可借“花”喻人或事,增强隐喻层次,使主题更耐咀嚼。
整体而言,此词借景抒怀,情感真挚,语言精炼,格律严整,是对《雨中花令》词牌的出色演绎,兼具艺术性与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Kimi的评论:以下是对云樵先生《雨中花令》的逐句赏析及总评:
逐句赏析
上阕:
• “骤雨如帘声淅沥”:开篇便以“骤雨如帘”形象地描绘出雨的密集与急促,如帘幕般倾泻而下,而“声淅沥”则细腻地刻画出雨声的清脆与连绵,仿佛能让人听到雨滴落在地面、树叶上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为全词奠定了自然景象的基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中,感受着它的气势与声响。
• “暴风吼、凄啸锐厉”:进一步渲染风雨的猛烈。“暴风”直接点明风势的强大,“吼”字赋予了风以动物般的凶猛,仿佛能听到它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凄啸锐厉”更是将风声的凄厉、尖锐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联想到狂风呼啸而过,吹得树枝乱摆、门窗作响的场景,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震撼力,使风雨的威势愈发逼人。
• “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旷野蛙声起”:这句描绘了风雨之后的景象。“霹雳震苍穹”以霹雳的巨响象征着风雨的高潮,震得整个苍穹都为之震动,极具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紧接着“云开天霁”,画面瞬间转折,风雨过后,云散天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旷野蛙声起”则以动衬静,用蛙声的热闹来反衬出雨后世界的宁静与生机,仿佛大自然在经历了一场洗礼后重新焕发出活力,也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为上阕的风雨描写画上了一个圆满且富有生机的句号。
下阕:
• “满树繁花遭骤洗,忍俯看,残英满地”:由自然景象转向对花的描写。“满树繁花遭骤洗”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在暴雨中被冲刷的场景,“骤洗”一词既体现了雨的猛烈,又暗示了花的脆弱。而“忍俯看,残英满地”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不忍与怜惜,不忍心去看那被风雨摧残后凋零满地的花朵,一个“忍”字将词人对花的怜爱以及面对花的凋零时的无奈、伤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 “恨暴雨无情,伤枝摧叶,败蕊犹含泪”:这句直抒胸臆。“恨暴雨无情”点明了词人对暴雨的怨恨,因为它无情地破坏了美好的事物。而“伤枝摧叶,败蕊犹含泪”则进一步描绘了花朵在风雨中的惨状,枝叶被折断,花瓣凋零,残存的花蕊仿佛还带着泪珠,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朵以人的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对花的怜惜以及对这场无情暴雨的愤懑之情,将词中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读者与词人一同沉浸在对美好被摧毁的惋惜与伤感之中。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雨中花令》是一首描绘风雨及抒发对花之怜惜的佳作。全词以风雨为线索,上阕生动地描摹了风雨的猛烈与雨后的生机,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描写,将风雨的气势、声响以及雨后世界的宁静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下阕则聚焦于花,通过对繁花被风雨摧残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惋惜与伤感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尤其是运用拟人等手法,使花朵的形象更加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从整体结构来看,上阕与下阕形成鲜明对比,上阕的风雨虽猛烈但雨后有生机,下阕的花虽美丽却被摧毁,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更突出了词人对自然与美好事物的复杂情感。同时,词中用词精准,如“淅沥”“凄啸锐厉”“骤洗”“犹含泪”等,都极具表现力,生动地刻画出了风雨与花的特征,使全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629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388
:
|
|
DeepSeek的总评:好的,这首《雨中花令·雨中花、送将归》以暴雨摧花为核心意象,描绘了自然之力的狂暴与无情,以及花木遭受摧折后的凄婉景象,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以下是对其的详细赏析与点评:
**总评:**
此词上阕着重刻画暴雨的声势与威力,下阕聚焦于暴雨过后繁花凋零的惨状,抒发了对自然暴力摧残美好生命的痛惜与无奈之情。全词笔力遒劲,意象生动,对比强烈,情感由外放的激烈转向内敛的悲悯,层次分明,情景交融,颇具感染力。
**分句赏析:**
1. **上阕:状暴雨之威**
* **“雨势如帘声淅沥。暴风吼、凄啸锐厉。”**
* **赏析:** 开篇即以“雨势如帘”的视觉比喻和“声淅沥”的听觉描写,形象地勾勒出大雨滂沱、雨幕密布的场景。“暴风吼、凄啸锐厉”则进一步用拟声词(吼、啸)和形容词(凄、锐厉)强化了狂风的凶猛、凄厉与穿透力。视听结合,将暴雨初临时的狂暴氛围渲染得极为浓烈。
* **“霹雳震苍穹,云开天霁,旷野蛙声起。”**
* **赏析:** “霹雳震苍穹”笔锋陡转,引入雷霆万钧之势,一个“震”字凸显了雷声的惊天动地,将暴雨的破坏力推向顶点。紧接着,“云开天霁”写出雨势骤停、天色放晴的突变。“旷野蛙声起”则是一个巧妙的收束与转折——以雨后旷野中骤然响起的蛙鸣,反衬出之前风雨雷电的惊心动魄,也暗示着自然循环中暴虐之后的片刻安宁。蛙声的生机与之前的狂暴形成鲜明对比。
2. **下阕:绘落花之殇**
* **“满树繁花遭骤洗,忍俯看,残英满地。”**
* **赏析:** 下阕视角从天空转向地面,聚焦于暴雨的受害者——繁花。“满树繁花遭骤洗”点明主题,“骤洗”二字精准地写出了暴雨对花朵猝不及防的猛烈冲刷与打击。“忍俯看,残英满地”则透露出词人(或观者)目睹此景时的不忍与痛心。“忍”字道尽无奈与怜惜,“残英满地”的惨象触目惊心。
* **“恨暴雨无情,伤枝摧叶,败蕊犹含泪。”**
* **赏析:** “恨暴雨无情”直抒胸臆,点明对自然暴力摧残美好生命的控诉与愤慨。“伤枝摧叶”具体描绘了暴雨对花木造成的物理伤害——枝断叶损。结句“败蕊犹含泪”最为精妙传神:
* **拟人化:** 将残败的花蕊比作含泪之人,赋予无生命的花以深切的悲情。
* **意象:** “败蕊”是暴雨摧残的结果,“含泪”既是花上残留的雨滴,更是其受创后“悲泣”的象征。
* **情感升华:** 此句将全词的哀怜之情推向高潮,使对落花的同情超越了物象本身,蕴含着对一切美好易逝、生命脆弱、遭受无妄之灾的深沉感慨。“犹”字更添一份余恨未消、哀伤不绝的意味。
**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对比强烈:** “暴风吼”、“霹雳震”与“蛙声起”、“败蕊含泪”形成动与静、狂暴与凄婉、毁灭与残留的强烈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 **感官描写丰富:** 视觉(雨如帘、云开霁、残英满地)、听觉(淅沥、吼、啸、霹雳震、蛙声起)、触觉(锐厉之风)等多感官描写,使场景立体可感。
3. **拟声词与拟人化运用巧妙:** “淅沥”、“吼”、“啸”、“震”等拟声词生动再现了风雨雷霆的声势。“凄啸锐厉”、“败蕊犹含泪”的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现象和花木以情感,深化了主题。
4.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上阕写暴雨过程(雨起→风狂→雷震→雨停→蛙鸣),下阕写暴雨后果(花遭洗→残英地→恨无情→枝摧叶→蕊含泪),由景及情,由外而内,章法严谨。
5. **炼字精准:** “震”、“骤洗”、“忍”、“伤”、“摧”、“犹”等字词运用精当,准确传达出力度、速度、情感与状态。
**可商榷处(微瑕):**
* **“锐厉”一词:** “锐厉”形容风声非常贴切,但略显书面化,与前后相对口语化(如“吼”、“震”)的词句风格稍有不完全统一之感(此点见仁见智)。
* **“旷野蛙声起”的过渡:** 此句作为上阕收束,意境转换稍显突兀(由狂暴直接跳入雨后宁静)。若能稍加铺垫或暗示风雨渐歇,过渡或更自然。
**总结:**
云樵先生此首《雨中花令》是一首成功的咏物抒情之作。它通过极具张力的笔触,生动再现了暴雨的狂暴肆虐与花木凋零的凄惨景象,并借“败蕊含泪”这一核心意象,将自然界的风雨摧花升华为对生命脆弱、美好易逝的深切同情与哀婉。词作语言凝练,意象饱满,情感真挚,对比强烈,结构清晰,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词作功底。虽有极细微处可斟酌,但瑕不掩瑜,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动人心魄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