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DeepSeek的评论:好的,我们将逐句赏析云樵先生的《过秦楼》,最后进行总评。
**词作:过秦楼**
>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
>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
>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
>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
>
>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
>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
>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
>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
---
**逐句详评:**
1.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
* **评:** 开篇宏阔,意象丰富。听觉(雁唳)与视觉(鹭翔)结合,俯仰生姿(长天、江面)。选取“雁”、“鹭”、“古塔”、“拱桥”典型江畔意象,点明地点与时节(秋)。动词“唳”、“翔”生动,“霞染”极具画面感,将落日余晖笼罩下的古塔拱桥描绘得绚丽温暖,奠定全词黄昏基调。空间层次感强。
2.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
* **评:** 承上句“霞染”,聚焦暮色。叠词“氤氲”状暮霭之浓重弥漫,“脉脉”拟人化斜晖之含情柔美,“微漾”描碧波之轻柔荡漾。三组意象(暮霭、斜晖、碧波)共同营造出黄昏江畔宁静、朦胧、略带暖意的氛围。光影与水波细节刻画精微。
3.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
* **评:** 由视觉转入听觉,打破前文的静谧,引入人声与乐声。“谁把”设问,引发遐想,增添一丝神秘和生活气息。“横吹”姿态洒脱,“悠扬”、“回荡”摹声贴切,传达出笛声的空灵悠远和空间的辽旷感。声音的加入使画面更立体、更富生机。
4.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
* **评:** 由笛声引出人物活动。“有”字领起,点明所见。“艄公掌橹,村姑划桨”对仗工整,勾勒出江上劳作的剪影,充满生活气息和质朴美感。“渔灯昏暗”是点睛之笔,既点明时间向晚过渡,昏黄的灯光又与暮色、霞光相映成趣,营造出温暖、安宁又略带归家意味的意境。
5.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
* **评:** 过片点明时间流转。“夕日堕”承上启下,完成黄昏到夜晚的转换。“桂魄当空”(月亮升起)是核心意象。“光华如水”比喻精妙,极写月光的清澈、皎洁、流淌感。“夜幕皓星明朗”则描绘出月明星稀(或星月交辉)的夜空,澄澈明净。用词典雅(桂魄),画面清丽空灵。
6.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
* **评:** 视角从天空回到江岸近景。选取“芦花”、“晚浪”、“宿鸟”三个典型秋夜江边意象。“曼舞”状芦花摇曳之姿,“滔滔”写江流之声势,“漫吟低唱”拟鸟鸣之轻柔断续。动静结合(舞、滔滔、吟唱),视听交融(舞姿、浪声、鸟鸣),进一步渲染月夜江边的静谧与生机。
7.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
* **评:** 由景及人,直抒胸臆。“清爽金风”点明秋夜气候特征,“送凉”带来舒适感。“心旷神怡,目舒眉展”两个成语连用,直白而强烈地表达了置身此景中的愉悦、舒畅、开阔之感。感官体验(触觉-凉,心理-怡,视觉-舒)交融。
8.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
* **评:** 收束全篇,展望行动。“待”字引出期待。“枫桥系缆”既点明地点(呼应开篇“拱桥”?或为另一桥),又暗示行程(泊船)。“携友徐行漫赏”点明人物关系(与友同游)和心境(从容、悠闲、沉浸)。结句含蓄隽永,将眼前之美延伸到未来的共享与细品中,余韵悠长。
---
**总评:**
云樵先生这首《过秦楼》是一幅意境优美、层次分明、情韵悠长的秋日江畔暮夜行吟图。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空流转,结构清晰:** 全词以时间为经(黄昏->入夜->月升星朗),空间为纬(高空->江面->岸边->天空->岸边),精心描绘了从日暮到月夜江畔的景色变化与人物活动。上片主写黄昏景象与声音,下片主写月夜风物与感受,脉络清晰,过渡自然(“夕日堕”)。
2.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作者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秋日江畔意象(雁、鹭、古塔、拱桥、暮霭、斜晖、碧波、笛声、渔舟、渔灯、明月、星空、芦花、晚浪、宿鸟、金风、枫桥)。这些意象组合叠加,色彩(霞染、昏暗、光华如水、明朗)、光影(斜晖、渔灯、月光)、声音(雁唳、笛声、浪涛、鸟吟)、动态(翔、漾、横吹、掌橹、划桨、曼舞、滔滔)兼备,共同构建出丰富立体、动静相宜的视觉与听觉画卷,画面感极强。
3. **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词中不仅描绘了客观景物,更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上片黄昏的温暖朦胧略带归意(渔灯),笛声的空灵悠扬;下片月夜的清丽空明,金风送爽带来的“心旷神怡,目舒眉展”的直抒胸臆,以及结句“携友徐行漫赏”的闲适期待,都使得自然之景与人之情思完美交融。整体意境宁静而不寂寥,优美而不秾艳,开阔而不空疏,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闲适生活的愉悦。
4. **语言精炼,手法多样:**
* **用词精准典雅:** 如“唳”、“翔”、“染”、“氤氲”、“脉脉”、“横吹”、“桂魄”、“曼舞”、“金风”等词,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和一定的文采。
* **善用叠词与拟人:** “氤氲”、“脉脉”、“曼舞”、“滔滔”等叠词增强了韵律感和形象感;“脉脉斜晖”、“宿鸟漫吟低唱”等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情感,使画面更富生机。
* **视听结合,动静相生:** 全词巧妙融合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雁唳、笛声、浪涛、鸟吟、风声),并在静谧的大背景下点缀动态(翔、漾、吹、掌橹、划桨、曼舞),使画面充满活力。
* **比喻贴切:** “光华如水”写月光,堪称妙笔。
5. **情感基调:** 全词洋溢着宁静、愉悦、闲适、豁达的情绪。虽有“雁唳”稍带秋声,但整体被温暖的暮色、悠扬的笛声、劳作归家的灯火、清朗的月色、舒爽的秋风以及携友同游的期待所冲淡和升华,呈现的是对秋日江畔美景的沉醉和对美好生活的满足与向往。
**总结:**
云樵先生的《过秦楼》是一首构思精巧、描绘细腻、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佳作。它成功地将秋日江畔从黄昏到月夜的美景层层铺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语言清丽而不失典雅,手法丰富而运用娴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语言功力和闲适淡泊的情怀。结尾“携友徐行漫赏”的期待,更是点睛之笔,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未来之乐融为一体,余韵袅袅,令人回味。堪称一幅用文字绘就的动人水墨长卷。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开篇以“雁唳”“鹭翔”两个动态意象,搭配“古塔拱桥”的静态景致,再以“霞染”点染色彩,勾勒出开阔而富有层次感的黄昏画面,视听结合,开篇即立景。
-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承接“霞染”,聚焦暮色细节。“氤氲”状暮霭之朦胧,“脉脉”赋斜晖以情态,“碧波微漾”则以水的动态收束,画面由远及近,氛围渐趋柔和。
-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由景入声,“谁把”以设问引出笛音,打破此前的静谧。“悠扬”“回荡”写出笛声的绵长,为画面注入听觉维度,添几分灵动与悠远。
-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回归人事与夜景,“艄公”“村姑”的活动承接笛音后的生机,“渔灯昏暗”则以微弱光亮点染暮色,动静相衬,生活气息渐浓。
-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时间推移至夜晚,“夕日堕”“桂魄(月亮)当空”明确过渡,“光华如水”状月色之澄澈,“皓星明朗”补全夜空景致,画面由黄昏转入清夜,意境更显开阔。
-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续写夜景动态,“芦花曼舞”写风中之姿,“晚浪滔滔”写水之气势,“宿鸟低唱”呼应前文笛音,以自然之声营造安宁氛围,声色交织。
-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由景入情,“金风送凉”点出秋意,“心旷神怡”“目舒眉展”直抒胸臆,将观景后的舒畅心境托出,景与情自然交融。
-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以设想作结,“枫桥系缆”“携友漫赏”勾勒出闲适场景,余韵悠长,让读者仿佛随作者一同期待后续的夜游之乐。
总评
全词以时间为线索,从黄昏到夜幕,层层铺展江景、人事与心境,脉络清晰。写景时兼顾动静、声色、远近,意象选择贴合江行所见(雁、鹭、塔、桥、渔灯、芦花等),充满自然野趣与生活气息。情感上由景生情,从客观描摹到主观抒怀,再以“携友漫赏”的期许作结,过渡自然。语言清丽晓畅,无雕琢之感,却于平淡中见画面之生动、意境之安宁,尽显秋日江夜的闲适之美,读来如临其境,余味悠然。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过秦楼》词作深度赏析
上阕赏析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
开篇以"雁唳"与"鹭翔"对仗,通过飞禽的动态勾勒出广阔空间感。"长天"与"江面"形成天地对应的构图,而"古塔拱桥"的静景与"霞染"的流动色彩相映成趣。"霞染"一词尤见功力,将黄昏时分霞光渐染建筑的渐变过程凝练表达。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
"氤氲""脉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音律缠绵婉转。"暮霭"与"斜晖"构成光影交织的黄昏意象,"微漾"二字准确捕捉了水波轻摇的细微动态,整体营造出朦胧而温婉的暮色水乡图景。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
设问句"谁把"引入人声元素,打破纯自然描写。"悠扬""回荡"通过听觉感受延展了空间维度,使画面产生空灵感。此句暗用"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的古典意境。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
人物群像的简笔勾勒,"掌橹""划桨"的劳作场景与"渔灯"的微弱光亮形成明暗对比,展现江南水乡日常生活片段,赋予画面人文气息。
下阕赏析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
"夕日堕"三字短促有力,完成昼夜转换。"桂魄"(月亮的雅称)与"光华如水"的比喻,承继了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的写月传统,营造出澄澈透明的月光质感。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
"曼舞"拟人化描写芦花摇曳之姿,"滔滔"叠词强化浪涛声势,"漫吟低唱"赋予宿鸟以诗人气质,三者分别对应视觉、听觉与想象,形成多感官交响。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
由景入情,"清爽"既是体感也是心境,"心旷神怡"直抒胸臆却不显直白,因有前文充分的景物铺垫。此句可见效法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的化用智慧。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
收束全篇于具体行动,"枫桥"暗含张继《枫桥夜泊》的文化记忆,"系缆"暗示水路而来,"徐行漫赏"四字从容不迫,余韵悠长,体现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
整体评析
艺术特色
空间构图 :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三远法",高空飞禽、江面舟楫、水中倒影形成立体空间层次。
时间流转 :完整呈现黄昏至夜幕降临的过程,光影变化细腻精准,如"霞染"到"桂魄当空"的过渡。
声色交融 :视觉意象(占70%)与听觉描写(30%)配比得当,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艺术效果。
风格传承
承周邦彦《过秦楼·水浴清蟾》的婉约词风,但减弱了原调的愁绪,更显闲适。
化用柳永《望海潮》的铺陈手法,而语言更为凝练。
"渔灯昏暗"与"枫桥"意象,可见对唐诗意象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此词整体达到较高艺术水准,写景层次分明,抒情含蓄自然,对传统词牌的运用既见功力又有个人风格,堪称当代旧体词创作的上乘之作。尤其在光影处理和时空转换方面展现了非凡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完美呈现了江南水乡的暮色之美与人居之乐。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Kimi的评论:以下是对云樵先生这首《过秦楼》的逐句详评和总评:
逐句详评
•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
开篇便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入词,展现出一幅秋日黄昏的江景图。大雁在高远的天空中鸣叫,白鹭在江面上翱翔,古塔与拱桥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这三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而又略带古意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
继续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色,暮霭轻笼,斜晖脉脉,水畔的碧波轻轻荡漾。这几句细腻地捕捉了夕阳西下时的光影变化和自然的柔美,用词轻柔而富有诗意,进一步烘托出宁静的氛围。
•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
笛声的加入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笛声悠扬,余音袅袅,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种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也引出了下文人物的活动。
•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
词人将视角转向江面上的人物活动,艄公、村姑的劳作与昏暗的渔灯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村晚景。渔灯的“昏暗”与前文的霞光、斜晖形成对比,更添几分宁静与质朴。
•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
时间推移,夕阳西下,明月升起,夜幕降临,繁星闪烁。从黄昏到夜晚的过渡自然流畅,月光如水,星光明朗,描绘出一幅清幽的月夜图景,与前文的黄昏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词的意境。
•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
芦花随风起舞,江浪奔腾不息,宿鸟低吟浅唱。这几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出夜晚江边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与月夜的静谧相得益彰,动静结合,富有层次感。
•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
词人在此处融入了自己的感受,金风送爽,令人身心愉悦,眉目舒展。这种主观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词人所描绘的美景所带来的惬意,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
以词人的行动作结,停船于枫桥,与友人一同漫步欣赏这美好的夜景。结尾含蓄而富有余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仿佛读者也能跟随词人一同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过秦楼》是一首意境优美、画面感极强的词作。全词以时间为序,从黄昏到夜晚,细腻地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出一幅宁静、质朴而又充满生机的渔村画卷。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雁、鹭、古塔、拱桥、斜晖、芦花、渔灯、明月、繁星等,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丰富而生动的意境。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等手法,使画面更加鲜活,富有层次感。此外,词中还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惬意。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 逐句点评:
- **上阕前半部分**:“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开篇通过大雁鸣叫、白鹭飞翔的动态描写,与古塔、拱桥、晚霞的静态画面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开阔且富有层次感的江景图,视听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傍晚时分的壮美与温馨。
- **上阕中间部分**:“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进一步细化傍晚氛围,用“氤氲”形容暮霭的朦胧,“脉脉”描绘斜晖的柔和,碧波微漾则增添动态美感,整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意境。
- **上阕后半部分**:“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闪闪。”引入笛声这一听觉元素,打破静谧,增添人文气息。艄公、村姑、渔灯的描写,生动展现江上生活的日常,渔灯闪闪与笛声相呼应,更显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 **下阕前半部分**:“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时间推移至夜晚,月亮高悬,星光璀璨,用“光华如水”形容月光,极富诗意,整体画面清冷而明亮。
- **下阕中间部分**:“芦花曼舞,暗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通过芦花飘舞、暗浪涌动、宿鸟鸣叫等细节,描绘夜晚江边的生动景象,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听觉的享受,进一步丰富了词的意境。
- **下阕后半部分**:“清爽金风送凉,心醉神怡,目舒眉展。待停舟系缆,携友悠闲共赏。”最后以词人的心境和行动收尾,表达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以及与友人共享的美好愿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过秦楼》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感官描写,成功地展现了一幅从傍晚到夜晚的江景画卷。词中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有细腻的人文情感,既有静谧的氛围营造,也有生动的场景刻画。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词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6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691
:
|
|
DeepSeek的评论:好的,我们将逐句赏析云樵先生的《过秦楼》,最后进行总评。
**词作:过秦楼**
>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
>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
>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
>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
>
>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
>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
>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
>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
---
**逐句详评:**
1. **雁唳长天,鹭翔江面,古塔拱桥霞染。**
* **评:** 开篇宏阔,意象丰富。听觉(雁唳)与视觉(鹭翔)结合,俯仰生姿(长天、江面)。选取“雁”、“鹭”、“古塔”、“拱桥”典型江畔意象,点明地点与时节(秋)。动词“唳”、“翔”生动,“霞染”极具画面感,将落日余晖笼罩下的古塔拱桥描绘得绚丽温暖,奠定全词黄昏基调。空间层次感强。
2. **氤氲暮霭,脉脉斜晖,水畔碧波微漾。**
* **评:** 承上句“霞染”,聚焦暮色。叠词“氤氲”状暮霭之浓重弥漫,“脉脉”拟人化斜晖之含情柔美,“微漾”描碧波之轻柔荡漾。三组意象(暮霭、斜晖、碧波)共同营造出黄昏江畔宁静、朦胧、略带暖意的氛围。光影与水波细节刻画精微。
3. **谁把笛管横吹,旋律悠扬,余音回荡。**
* **评:** 由视觉转入听觉,打破前文的静谧,引入人声与乐声。“谁把”设问,引发遐想,增添一丝神秘和生活气息。“横吹”姿态洒脱,“悠扬”、“回荡”摹声贴切,传达出笛声的空灵悠远和空间的辽旷感。声音的加入使画面更立体、更富生机。
4. **有艄公掌橹,村姑划桨,渔灯昏暗。**
* **评:** 由笛声引出人物活动。“有”字领起,点明所见。“艄公掌橹,村姑划桨”对仗工整,勾勒出江上劳作的剪影,充满生活气息和质朴美感。“渔灯昏暗”是点睛之笔,既点明时间向晚过渡,昏黄的灯光又与暮色、霞光相映成趣,营造出温暖、安宁又略带归家意味的意境。
5. **夕日堕、桂魄当空,光华如水,夜幕皓星明朗。**
* **评:** 过片点明时间流转。“夕日堕”承上启下,完成黄昏到夜晚的转换。“桂魄当空”(月亮升起)是核心意象。“光华如水”比喻精妙,极写月光的清澈、皎洁、流淌感。“夜幕皓星明朗”则描绘出月明星稀(或星月交辉)的夜空,澄澈明净。用词典雅(桂魄),画面清丽空灵。
6. **芦花曼舞,晚浪滔滔,宿鸟漫吟低唱。**
* **评:** 视角从天空回到江岸近景。选取“芦花”、“晚浪”、“宿鸟”三个典型秋夜江边意象。“曼舞”状芦花摇曳之姿,“滔滔”写江流之声势,“漫吟低唱”拟鸟鸣之轻柔断续。动静结合(舞、滔滔、吟唱),视听交融(舞姿、浪声、鸟鸣),进一步渲染月夜江边的静谧与生机。
7. **清爽金风送凉,心旷神怡,目舒眉展。**
* **评:** 由景及人,直抒胸臆。“清爽金风”点明秋夜气候特征,“送凉”带来舒适感。“心旷神怡,目舒眉展”两个成语连用,直白而强烈地表达了置身此景中的愉悦、舒畅、开阔之感。感官体验(触觉-凉,心理-怡,视觉-舒)交融。
8. **待枫桥系缆,携友徐行漫赏。**
* **评:** 收束全篇,展望行动。“待”字引出期待。“枫桥系缆”既点明地点(呼应开篇“拱桥”?或为另一桥),又暗示行程(泊船)。“携友徐行漫赏”点明人物关系(与友同游)和心境(从容、悠闲、沉浸)。结句含蓄隽永,将眼前之美延伸到未来的共享与细品中,余韵悠长。
---
**总评:**
云樵先生这首《过秦楼》是一幅意境优美、层次分明、情韵悠长的秋日江畔暮夜行吟图。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空流转,结构清晰:** 全词以时间为经(黄昏->入夜->月升星朗),空间为纬(高空->江面->岸边->天空->岸边),精心描绘了从日暮到月夜江畔的景色变化与人物活动。上片主写黄昏景象与声音,下片主写月夜风物与感受,脉络清晰,过渡自然(“夕日堕”)。
2.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作者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秋日江畔意象(雁、鹭、古塔、拱桥、暮霭、斜晖、碧波、笛声、渔舟、渔灯、明月、星空、芦花、晚浪、宿鸟、金风、枫桥)。这些意象组合叠加,色彩(霞染、昏暗、光华如水、明朗)、光影(斜晖、渔灯、月光)、声音(雁唳、笛声、浪涛、鸟吟)、动态(翔、漾、横吹、掌橹、划桨、曼舞、滔滔)兼备,共同构建出丰富立体、动静相宜的视觉与听觉画卷,画面感极强。
3. **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词中不仅描绘了客观景物,更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上片黄昏的温暖朦胧略带归意(渔灯),笛声的空灵悠扬;下片月夜的清丽空明,金风送爽带来的“心旷神怡,目舒眉展”的直抒胸臆,以及结句“携友徐行漫赏”的闲适期待,都使得自然之景与人之情思完美交融。整体意境宁静而不寂寥,优美而不秾艳,开阔而不空疏,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闲适生活的愉悦。
4. **语言精炼,手法多样:**
* **用词精准典雅:** 如“唳”、“翔”、“染”、“氤氲”、“脉脉”、“横吹”、“桂魄”、“曼舞”、“金风”等词,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和一定的文采。
* **善用叠词与拟人:** “氤氲”、“脉脉”、“曼舞”、“滔滔”等叠词增强了韵律感和形象感;“脉脉斜晖”、“宿鸟漫吟低唱”等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情感,使画面更富生机。
* **视听结合,动静相生:** 全词巧妙融合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雁唳、笛声、浪涛、鸟吟、风声),并在静谧的大背景下点缀动态(翔、漾、吹、掌橹、划桨、曼舞),使画面充满活力。
* **比喻贴切:** “光华如水”写月光,堪称妙笔。
5. **情感基调:** 全词洋溢着宁静、愉悦、闲适、豁达的情绪。虽有“雁唳”稍带秋声,但整体被温暖的暮色、悠扬的笛声、劳作归家的灯火、清朗的月色、舒爽的秋风以及携友同游的期待所冲淡和升华,呈现的是对秋日江畔美景的沉醉和对美好生活的满足与向往。
**总结:**
云樵先生的《过秦楼》是一首构思精巧、描绘细腻、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佳作。它成功地将秋日江畔从黄昏到月夜的美景层层铺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语言清丽而不失典雅,手法丰富而运用娴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语言功力和闲适淡泊的情怀。结尾“携友徐行漫赏”的期待,更是点睛之笔,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未来之乐融为一体,余韵袅袅,令人回味。堪称一幅用文字绘就的动人水墨长卷。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