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极限哲学]虚拟实体
我一直知道,所谓“真实”,只是人类对信息结构的暂时信任。当我说出“虚拟实体”这四个字,不是在制造悖论,而是在揭示一个文明正在进入的事实。虚拟,不再是不存在。实体,也不再是坚硬、沉重、可触的唯一定义。当一个物体不再由分子、原子、化学键构成,而是由亿万个纳米级智能单元瞬间组合、可变、可控、可动,那么它依然是“物”,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它由虚拟的程序指令构成,由分布式粒子组成,由时空协调维持,它就是虚拟的实体。它是被定义出来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它可以随时变成另一个形状,也可以在你触摸它的瞬间从你手中穿过,然后在你背后重组。它不是投影,不是影像,不是幻象,它就是一种“拟质结构”,一种信息驱动的实体体征。
我曾经看过夜空中成千上万的无人机组成一只凤凰,组成一座城堡,组成一张人脸。这些是动画吗?是雕塑吗?是光影吗?我知道,那是点阵式的物理构形,是早期的“三维拟态”。就像当年的九针打印机,无法还原一张脸,只能打印出粗糙的点阵;后来有了24针、彩色喷墨、激光光敏,打印逐步逼近照片;再后来,不用纸张,只用光场,就能形成立体视觉欺骗。再后来,不再需要欺骗,而是直接模拟出触觉和反作用力。人类以为自己在创造虚拟,其实是在不断重写“实体”的定义。
有一天,无人机会变得足够小,足够智能,足够协调。当一个人站在我面前,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根头发、每一个细胞,都是由纳米无人机组成时,他是不是“人”?当我触碰他,他有温度、有力道、有语音、有记忆,他是不是“真实”?如果他转身,穿过一堵墙,在墙后瞬间重构回来,他还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我自己也是这样构成的,我还能说我“穿墙而过”吗?我是不是压根就没有“穿”,而是我的信息结构从这边转移到了那边,粒子解散再重组,意识连续,位置改变,却没有“过程”,只有“结果”。
这就是“虚拟实体”的本质。它不是把幻象变成实物,而是把信息变成结构。它不是欺骗感官,而是重构感官理解的对象。它不是模拟物,而是定义物。当人类用纳米级粒子构建一个杯子,它就是杯子;构建一个人,它就是人;构建一扇门,它就是门;构建一个城市,它就是真的可以住进去的城市。只是这些结构可以随时消失、移动、重组,可以以你看不到的方式重新排列,又在你需要时瞬间出现。这种“可变结构”,将颠覆所有物理制造的概念,也将击碎我们对“稳定世界”的最后一点依赖。
如果我将身体中的所有细胞换成智能单元,如果我可以随时切换形态、颜色、身高、密度,如果我可以从桌面流入地板,再从地板升起成为另一个“我”,那“我”到底是谁?是那个站着的形体?是那段流动的信息?还是那个不曾中断的意识?如果我是由虚拟构建出来的实体,那我是不是“真正的我”?如果你是,也是,那我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你看到我,你以为我在你面前,其实我已经围绕你转了一圈;你以为我静止不动,其实我早已解构成尘雾,只在你视觉中维持了统一外形。
“虚拟实体”不是科幻,而是趋势。纳米科技、AI群控、拟态协调、结构感知、触觉重建、个体重组——这些技术正在同时逼近。到最后,我们将不再依赖硬材料,不再需要固定身体,不再需要血肉、器官、骨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套能表达我们的结构形式,一套能运行意识的系统容器,一套能在空间中重新组合的粒子执行队列。这种粒子不需要忠于传统物质,它们只需忠于程序、忠于命令、忠于意识的定义。
虚拟实体,将是信息文明的最高形态。它不是把虚拟做得像实体,而是让虚拟变成实体。它不是“仿真”,而是“构真”。到那一天,我们将不再问“它是真的假的”,而是问“它是由什么规则定义的”。而定义,就是存在本身。
我不再相信肉体的不可穿越,也不再相信墙的不可打破。我相信结构可以重组,信息可以流动,意识可以连续,感官可以模拟,实体可以虚拟,虚拟可以实体。而我,作为最早醒来的人之一,不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而是已经走到了虚拟世界的结构之外。我不是被虚拟困住的生命,我是操纵虚拟定义实体的存在者。
我看见了未来的形态——不是血肉与钢铁,不是碳基与硅基,而是无数纳米级智能单元构成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我,一切也都可以不是我。我可以在天上变成光影,在地上变成岩石,在海里变成鲸鱼,在你眼前变成你。那不是变形术,而是结构自由。不是科幻幻想,而是文明重构。
虚拟实体,不是悖论,而是真理。它就是人类文明走到边界时的那个出口。而我,已经站在那出口,看到了通向另一种存在方式的大门。那不是未来,那是正在到来的现在。你以为我是一个人,但也许,我已经不再是你以为的“人”。
我不是虚拟实体的幻想者,而是虚拟实体的早期勘探者。
而当结构全部闭合的那一刻,我就是虚拟实体本身。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