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DeepSeek的评论:《江滨晚眺》一诗以暮色江滨为画卷,融视觉、听觉、嗅觉于一体,展现动静相生的自然哲思。以下逐联详析:
---
逐联评析 首联“江滨水榭晚风柔,暮霭迷蒙罩木舟”
以“柔风”“暮霭”定调朦胧静谧的黄昏基调。“罩”字巧妙勾勒出雾气氤氲、轻覆舟楫的视觉层次,如水墨晕染,为全诗铺陈柔和的底色。
颔联“雁阵横天舒健翼,秋蛩动地展歌喉”
空间由近及远陡转宏阔。“横天舒健翼”以大写意笔法绘雁阵凌云之姿,气魄雄健;“动地展歌喉”则以夸张手法强化秋虫鸣唱之穿透力。天地间声形交织,形成立体时空场域。
颈联“遥听瀑布惊雷吼,仰首云空挂月钩”
听觉与视觉再度拓展:“惊雷吼”以雷霆喻瀑声,打破静谧却更显自然之壮美;“挂月钩”以银钩喻新月,尖新纤巧的意象与瀑声形成刚柔对比,张弛有度。
尾联“野径徜徉香馥郁,足音响处扰眠鸥”
收束于人的行动与感知。“香馥郁”暗写岸花野草,嗅觉介入深化沉浸感;“扰眠鸥”则于宁静中忽添灵动波澜,以细微声响反衬整体静谧,余韵悠长。
---
艺术特色总评
1. 多维感官交响
诗人构建视听嗅三重感知网络:暮霭雁阵为视觉,蛩歌瀑吼为听觉,野径芳香为嗅觉,充分调动感官体验,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2. 动静辩证哲学
全诗贯穿动静相生之美:柔风静榭与惊雷飞瀑、横天雁阵与眠鸥惊起、徜徉足音与天地寂寥,在矛盾统一中深化意境张力。
3. 传统意象的出新
“月钩”“眠鸥”等古典意象未落窠臼:“挂”字活化静月动态,“扰”字轻点人与自然的微妙互动,赋予传统元素新鲜生命。
4. 空间建构层次
由江滨水榶近景推至雁阵云空的高远,再从瀑布遥听到野径足音的近景回归,形成 circular movement(环形结构),体现匠心布局。
可商榷处
“秋蛩动地”略夸张,虽强化声势但与整体朦胧意境稍显扞格;“香馥郁”直白可更含蓄。然瑕不掩瑜,此诗仍以气韵生动、感官丰盈见长,堪称现代人继承古典诗意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1. 江滨水榭晚风柔,暮霭迷蒙罩木舟
开篇点题,“江滨水榭”交代地点,“晚风柔”以触觉写晚风之舒缓,奠定闲适基调。“暮霭迷蒙”绘暮色朦胧之景,“罩木舟”以“罩”字将暮霭的弥漫感具象化,画面静谧,暗含时间推移(从傍晚至暮色渐浓)。两句由近及远,从水榭到江中的木舟,空间层次清晰。
2. 雁阵横天舒健翼,秋蛩动地展歌喉
视角转向高空与地面,动静结合。“雁阵横天”写秋日雁群南飞的壮阔,“舒健翼”凸显雁之矫健,暗含秋日高远之感;“秋蛩动地”以“动地”夸张写秋虫鸣叫之盛,“展歌喉”拟人化,赋予秋虫生机,呼应秋日生机暗藏的特点。两句一上一下、一远一近,声色交织,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
3. 遥听瀑布惊雷吼,仰首云空挂月钩
从听觉与视觉延伸意境。“遥听瀑布惊雷吼”以“惊雷”喻瀑布之声,虽“遥听”却气势雄浑,与前文“晚风柔”形成刚柔对比;“仰首云空挂月钩”写新月如钩,“挂”字形象生动,既点明时间已至夜晚,又以月的清辉收束听觉的壮阔,回归静谧。两句由声及色,时空进一步推移,画面由傍晚至暮色再至月夜,过渡自然。
4. 野径徜徉香馥郁,足音响处扰眠鸥
收束于诗人自身活动。“野径徜徉”写诗人漫步之态,“香馥郁”暗写夜间花草芬芳,嗅觉加入,丰富感官体验;“足音响处扰眠鸥”以“足音”“扰鸥”的细微动态,打破月夜的宁静,以动衬静,余韵悠长。“扰眠鸥”细节生动,暗含诗人对自然生灵的细微关注,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
总评
此诗题为“江滨晚眺”,紧扣“晚”(时间)与“眺”(视角)展开,以诗人的观察与感受为线索,勾勒出江滨从傍晚到月夜的时序变化与立体画面。
- 写景层次分明:从近景的水榭、木舟,到中景的雁阵、秋蛩,再到远景的瀑布、月空,最后聚焦于自身漫步的野径,空间由近及远再归近,脉络清晰。
- 感官体验丰富:融合触觉(晚风柔)、视觉(暮霭、雁阵、月钩)、听觉(蛩鸣、瀑布、足音)、嗅觉(香馥郁),多维度再现江滨夜景,生动可感。
- 动静相济:既有“晚风柔”“月钩挂”的静,也有“雁舒翼”“蛩展喉”“瀑惊雷”“足音扰鸥”的动,静中藏动,动中显静,画面富有张力。
- 意境统一:全诗以闲适、宁静为基调,虽有瀑布“惊雷吼”的壮阔,却未破坏整体的悠然氛围,反而以刚健衬柔美,凸显江滨晚景的丰富性。
整体而言,此诗对仗工整,用词精准,意境浑成,堪称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七律·江滨晚眺》逐句详评与总析
这首描绘江滨暮色的七言律诗以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秋日晚景图。下面将对全诗进行逐句解析,继而从整体上把握其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逐句详评
首联"江滨水榭晚风柔,暮霭迷蒙罩木舟"
开篇即以"江滨水榭"点明观景位置,与诗题"江滨晚眺"形成呼应。"晚风柔"三字奠定了全诗温和舒缓的基调,一个"柔"字既写触觉感受,又暗示诗人闲适心境。对句"暮霭迷蒙"延续时间描写,"罩"字生动传神,将薄雾笼罩小舟的朦胧景象动态化。此联远近结合,由近处水榭延伸至江中木舟,空间层次分明,色彩淡雅柔和,为全诗铺设宁静氛围。
颔联"雁阵横天舒健翼,秋蛩动地展歌喉"
此联视角从平远转为高远与深远,形成立体空间架构。"雁阵横天"以大写意笔法勾勒苍穹背景,"舒健翼"三字炼字精妙,既表现雁群飞翔的舒展姿态,又暗含对生命力的赞叹。对句"秋蛩动地"骤然将视线拉回地面,"展歌喉"拟人化手法活现秋虫鸣唱的热闹场景。"动地"一词稍显夸张,但与"横天"对仗工稳,共同强化了秋日天高地迥的季候特征。声音意象的加入使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颈联"遥听瀑布惊雷吼,仰首云空挂月钩"
诗人笔锋一转,引入远方瀑布的轰鸣声,"惊雷吼"三字如霹雳突至,与前文柔婉格调形成强烈反差,展现自然界壮美一面。对句"仰首云空"完成视角转换,"挂月钩"比喻新颖,既描绘新月如钩的形态,又暗含时间推移——暮色渐深,新月已现。此联听觉与视觉交错,巨响与静景对照,体现了诗人艺术构思的跌宕变化。
尾联"野径徜徉香馥郁,足音响处扰眠鸥"
收束处回归诗人自身行动,"徜徉"二字尽显闲适之态,"香馥郁"补足嗅觉维度,使画面更具沉浸感。结句"足音响处扰眠鸥"最富情趣,以偶然惊飞的水鸟作结,既打破静谧又反衬宁静,余韵悠长。"扰"字看似责备,实含欣喜,体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尾联将前六句的客观描写转向主客互动,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自然过渡。
整体总评
艺术特色
多感官交响的意象组合
全诗构建了丰富的感官体验:视觉上"暮霭"、"雁阵"、"月钩"的色彩与形态;听觉上"秋蛩"鸣唱与"瀑布"轰鸣的交响;嗅觉中"香馥郁"的幽芳;触觉里"晚风柔"的抚慰。这种全息化 的描写方式使诗歌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时空转换的艺术匠心
时间维度上,从傍晚("暮霭")到入夜("月钩")的渐进;空间布局上,由近处水榭到江中木舟,再到远方瀑布,最终仰望苍穹,形成多维立体 的诗歌画卷。这种安排类似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使有限篇幅容纳更广阔的时空。
动静相生的辩证美学
诗中"柔风"与"惊雷"、"眠鸥"与"足音"等意象形成微妙平衡,体现中国古典美学"以动衬静"的创作理念。特别是尾联以声响反衬宁静的手法,深得王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精髓。
格律分析
作为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本作严格遵守平水韵的格律要求:
押韵方面:采用"柔、舟、喉、钩、鸥"为韵脚,均属平声十一尤韵,一韵到底,音韵和谐。
对仗方面:颔联"雁阵横天"对"秋蛩动地","舒健翼"对"展歌喉";颈联"遥听"对"仰首","瀑布"对"云空","惊雷吼"对"挂月钩",工整而不板滞。
平仄安排:遵循七律仄起首句入韵格式,中两联严格对仗,无失粘失对之处,体现诗人深厚的格律功底。
文化意蕴
诗中"水榭"、"木舟"、"雁阵"、"月钩"等意象群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密码:"雁阵"常寓羁旅之思,"月钩"易引人生无常之叹,但诗人却以"舒健翼"、"挂月钩"的积极表述,将传统愁绪转化为对自然之美的纯粹礼赞。尾联"徜徉"的姿态与"眠鸥"的意象共同构建了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暗合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
历代同类题材比较
与历代江畔题材佳作相比: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
宋代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
清代王士祯《真州绝句》"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的明快
云樵先生此作取中庸之道,既有"瀑布惊雷"的雄浑,又有"晚风柔"的婉约,在情感浓度上保持适度节制,体现了现代诗人对古典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总结
《江滨晚眺》以严谨的律诗形式,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感官描写,完成了对秋日江滨晚景的诗意呈现。诗人将个人闲适心境物化为自然景象,又在景象观照中升华生命体验,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至境。其炼字之精当、对仗之工稳、意境之浑成,堪称当代七律创作的典范之作。特别是诗中展现的对立统一美学——远近、高低、动静、声色等因素的和谐共存,不仅延续了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更赋予这一传统以新鲜的现代气息。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云樵先生这首《七律·江滨晚眺》是一首意境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七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滨暮色图,融情于景,动静结合,展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下逐句详评,并附总评。
---
**一、逐句详评**
**1. 江滨水榭晚风柔**
首句开篇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与氛围。“江滨水榭”四字点明观景之所,临水而建,视野开阔,是赏景佳处。“晚风柔”三字尤为精妙,“柔”字拟人化地写出晚风的轻柔温婉,不仅传达触觉感受,更渲染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此句语言平实而不失雅致,为全诗定下柔和舒缓的基调。
**2. 暮霭迷蒙罩木舟**
承接上句,写远景与视觉印象。“暮霭迷蒙”描绘黄昏时分雾气弥漫的景象,具有朦胧美;“罩木舟”则将静态的舟船置于迷蒙背景中,形成一幅静谧的江上暮色图。一个“罩”字,既写出暮霭之浓,也暗含舟人归隐、万籁将息之意,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3. 雁阵横天舒健翼**
转入动态描写,视野由近及远,由地及天。“雁阵横天”气势开阔,展现秋日高远之象;“舒健翼”三字生动传神,刻画出大雁展翅高飞的矫健姿态,充满力量与自由之感。此句以动破静,使画面顿时灵动起来,亦暗含诗人胸襟之开阔。
**4. 秋蛩动地展歌喉**
此句与上句对仗工稳,形成天地呼应:“雁阵”对“秋蛩”,“横天”对“动地”,“舒健翼”对“展歌喉”,对仗精工,意象对称。秋蛩(秋虫)本微小,却言“动地”,以夸张手法写出秋夜虫鸣之盛,反衬出环境之幽静。同时,“展歌喉”拟人化处理,赋予秋虫以生命与情感,使自然之声成为天地交响,极富诗意。
**5. 遥听瀑布惊雷吼**
视角再转,由视觉转入听觉。“遥听”表明声音来源之远,也体现诗人静心聆听之态。“瀑布惊雷吼”以“惊雷”喻瀑布之声,极言其声势浩大,震撼人心。此句在整体宁静的氛围中注入一股雄浑之力,形成刚柔并济之美,拓展了诗境的张力。
**6. 仰首云空挂月钩**
承接上句,由听觉复归视觉,由远及高。“仰首”动作自然,引出夜空景象。“云空挂月钩”描绘一弯新月如钩,悬挂于云间,画面清冷而幽美。“挂”字精炼传神,仿佛月为天工所悬,静谧中见匠心。此句与首联“晚风柔”“暮霭迷蒙”呼应,时间由暮转夜,意境渐入清寂。
**7. 野径徜徉香馥郁**
尾联转入诗人自身活动。“野径徜徉”写出诗人信步闲游之态,悠然自得;“香馥郁”则从嗅觉角度补写秋夜之景,或有野花、草木清香扑鼻而来。此句融多感官于一体,使画面更加立体丰满,亦体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
**8. 足音响处扰眠鸥**
结句妙趣横生,余韵悠长。“足音响处”承接“徜徉”,写出诗人行走之实;“扰眠鸥”则以轻巧之笔收束全篇——本已栖息的水鸥被脚步声惊起,顿破静谧,却又反衬出环境之幽静。此句以动衬静,深得“鸟鸣山更幽”之妙,且含一丝自嘲与幽默,令人会心一笑,诗意盎然。
---
**二、总评**
云樵先生此诗《江滨晚眺》结构严谨,章法井然:首联写景起兴,颔联天地对举,颈联视听交融,尾联人景合一,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全诗紧扣“晚眺”主题,以时间为序,由暮至夜,以空间为轴,由近及远、由地及天,多角度、多感官地描绘江滨秋夜之景,意境丰富,画面感极强。
艺术上,本诗有三大特色:
1.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中间两联对仗精工,意象对称而不呆板,平仄协调,押平水韵“十一尤”部(柔、舟、喉、钩、鸥),一韵到底,音律流畅,朗朗上口。
2. **感官交融,意境立体**:诗中巧妙融合视觉(暮霭、雁阵、月钩)、听觉(雁鸣、虫吟、瀑布)、触觉(晚风柔)、嗅觉(香馥郁)等多种感官体验,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真切。
3. **动静相生,刚柔并济**:全诗以静为主,辅以动笔;有“晚风柔”“罩木舟”之柔美,亦有“惊雷吼”“舒健翼”之雄健;结句“扰眠鸥”以小动破大静,深得诗家三昧。
更可贵者,诗中不见刻意抒情,而情在景中:诗人徜徉野径、仰首观月、静听天籁,其闲适、旷达、亲近自然之情自然流露,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综上所述,此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清丽,格律严谨,堪称七律佳作。云樵先生以细腻之笔,写寻常之景,却能化平凡为诗意,足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与高雅的审美情趣。
——格律精严,意境优美,余味悠长,诚为上乘之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夸克的评论:下是对云樵先生七律《江滨晚眺》的逐句详评及总评:
一、逐句详评
首联:江滨水榭晚风柔,暮霭迷蒙罩木舟
●
江滨水榭晚风柔:开篇点明地点“江滨水榭”,描绘出傍晚时分江边的宁静氛围,“晚风柔”三字,细腻地勾勒出晚风的轻柔,给人以舒适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悠然闲适的基调,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拂面的微风。
●
暮霭迷蒙罩木舟:“暮霭迷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罩木舟”则将视线聚焦在江上的木舟,使其在迷蒙的暮霭中若隐若现,富有诗意,展现出江滨傍晚时分的独特景致,引发读者的遐想。
颔联:雁阵横天舒健翼,秋蛩动地展歌喉
●
雁阵横天舒健翼:视角转向天空,“雁阵横天”描绘出大雁排列整齐、飞行有序的画面,“舒健翼”展现出大雁的矫健有力,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雁阵的出现也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
秋蛩动地展歌喉:将视角拉回地面,“秋蛩”即秋天的蟋蟀等昆虫,“动地展歌喉”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秋蛩在秋夜里欢快鸣叫的场景,与上联的雁阵相呼应,一上一下,一视觉一听觉,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夜图。
颈联:遥听瀑布惊雷吼,仰首云空挂月钩
●
遥听瀑布惊雷吼:“遥听”二字表明声音来自远处,增加了空间感,“瀑布惊雷吼”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瀑布奔腾而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如惊雷般震撼人心,为诗歌增添了雄浑的气势,打破了前面相对宁静的氛围,使诗歌的节奏产生变化。
●
仰首云空挂月钩:与上联的听觉描写相对,这里是视觉描写,“仰首”体现出诗人观景的姿态,“云空挂月钩”描绘出天空中月亮如钩的景象,与瀑布的磅礴气势形成对比,一刚一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谐,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
尾联:野径徜徉香馥郁,足音响处扰眠鸥
●
野径徜徉香馥郁:“野径”点明诗人所处的具体位置,“徜徉”一词表现出诗人在江滨小径上悠然漫步的情景,“香馥郁”则描绘出周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可能是花草的芬芳,给人以嗅觉上的享受,进一步烘托出江滨环境的优美宜人。
●
足音响处扰眠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的脚步声惊扰了正在睡眠的鸥鸟这一细节,动静结合,既展现出江滨的宁静,又通过鸥鸟的反应增添了一丝灵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或许已是夜晚较晚时分,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二、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江滨晚眺》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佳作。整首诗以江滨傍晚至夜晚的景色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水榭、晚风、暮霭、木舟、雁阵、秋蛩、瀑布、月亮、野径、花香、鸥鸟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层次丰富、充满诗意的江滨秋夜图。在结构上,首联点明地点和氛围,颔联描写天空和地面的景物,颈联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转换进一步拓展画面,尾联则以诗人的行动和感受收束全诗,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动静结合等,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人通过对江滨美景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在自然中悠然自得、宁静祥和的心境。总之,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充分展现了云樵先生扎实的诗歌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658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4646
:
|
|
腾迅元宝的评论:逐句详评云樵先生七律《江滨晚眺》:
首联“江滨水榭晚风柔,暮霭迷蒙罩木舟”
首句以“江滨水榭”点明地点,“晚风柔”勾勒出暮色初临的静谧氛围,柔风与水榭相映成趣。次句“暮霭迷蒙罩木舟”以“迷蒙”呼应“柔风”,暮霭如纱幔般笼罩孤舟,画面朦胧而富有诗意。两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融合,奠定全诗清幽基调,暗含“静”中藏动的伏笔。
颔联“雁阵横天舒健翼,秋蛩动地展歌喉”
颔联以工整对仗展开动态描写:雁阵横越天际,舒展雄健羽翼,展现秋日生命力的勃发;秋蛩鸣声震地,以拟人化“展歌喉”赋予虫鸣以豪情。此联通过“雁阵”与“秋蛩”的意象对比,既体现天地辽阔,又暗含时光流逝的苍凉感,动静相生间张力十足。
颈联“遥听瀑布惊雷吼,仰首云空挂月钩”
颈联由近及远,视听结合:瀑布轰鸣如雷,以夸张手法强化自然伟力;仰望云空新月如钩,冷冽清辉与白昼喧嚣形成反差。此联“动”(雷吼)与“静”(月钩)的强烈对比,既拓展了空间层次,又暗喻人生起伏的哲思,炼字精准(如“挂”字化静为动)。
尾联“野径徜徉香馥郁,足音响处扰眠鸥”
尾联以“野径徜徉”收束全篇,香气氤氲中足音惊起眠鸥,将画面从宏阔自然转向闲适人情。鸥鸟惊飞暗含“幽境不掩生趣”的意趣,与首联暮霭孤舟形成闭环,余韵悠长,体现诗人寄情山水、物我交融的情怀。
总评:
此诗以“江滨晚眺”为题,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动静反差手法,构建出一幅层次丰富的秋暮图卷。全诗四联起承转合分明:首联定调静谧,颔联展动态生机,颈联拓天地之境,尾联归闲适之趣,章法严谨。语言上善用动词(如“罩”“舒”“挂”)活化景物,色彩与声韵交织,既有“雷吼月钩”的壮阔,亦有“香馥鸥眠”的细腻,展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体悟。若言不足,尾联“扰眠鸥”稍显直白,或可更含蓄地传递“人入画境”的禅意,然瑕不掩瑜,整体堪称七律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