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澳洲小学没有课本!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教育探讨专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32    标题: 澳洲小学没有课本! 引用回复

刘强老师现在从事家庭儿童教育的探讨,很想了解国外的小学生的语文、数学课本,
希望我能把澳洲小学语文和数学课本寄全套给她作为参考。

我的回复可能会让许多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感到意外:澳洲小学没有课本!

请参阅以下几篇关于澳洲小学教育的资料,供希望了解海外小学教育的朋友参考。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34    标题: [转帖]澳洲数学课堂印象[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陈红] 引用回复

澳洲数学课堂印象[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陈红]

来源链接:
http://syxx.zjhyedu.cn/js/weblogl/jsnet/01/list.asp?id=4420&pl=1

2005年7月,我们东洲小学的13位骨干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跨过海洋,飞跃赤道,来到正值隆冬的南澳洲首府阿得雷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考察。这一个月,我们走访了4所公立学校,3所私立学校。趟徉在澳洲课堂中,真切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两地的教学差异,深深体会到澳洲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丰富的教学资源

澳洲小学生没有课本,澳洲教师也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但教师手中拥有大量的教学参考用书和教学资料。他们的教室里到处堆放着东西,一筐筐的小棒、骰子、圆片、积木、水果模型……,一盒盒的直尺、剪刀、彩笔、橡皮筋、印章……,一叠叠的复印纸、广告纸、彩色纸、牛皮纸……,还有一瓶瓶胶水、一架架订书机、一根根彩带,真是应有尽有!只说骰子,有5个面的、有6个面的、有7个面的;有印着点子的、有印着阿拉伯数字的,有印着罗马数字的、有印着运算符号的、有印着硬币图案的。课堂上,教师随手都可以用上所需要的作业纸、教具、学具。他们的作业纸有的塑封、有的用质地很好的彩色卡纸做成,可以多次使用。他们还有着积累资源的经验和习惯,什么报纸、牛奶纸盒、冰淇淋纸盒、一次性快餐纸盘、零碎布都是收藏的对象,随时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我看到一位老师在组织学生做一个“城市”主题的时候(大综合主题研究是澳洲教学的一大特色,一个主题研究融合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各学科),教师让学生从一个大桶里挑一张只复印过一面的A4纸,然后从另一个大桶里挑一张报纸,学生用报纸剪成城市建筑,贴在那面没有复印的白纸上,一个个城市建筑掠影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令我们赞叹不已!

二、简单的课堂环节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听了将近20节的数学课,可以说澳洲的数学课跟我们国内的数学课完全不同。他们的数学课比较简单,显得有点松散。有时候是教师提出一定的任务,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完成任务;有时候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提高。老师讲解得比较少,常常是学生自己学习,碰到问题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再由老师个别辅导,完全是一种以能力发展为主导的课堂。

如学习图形位置移动,教师在白板上写好“task”(任务):To move your shape from the top left corner of your page,to the bottom right corner .You must use at least six transformations and include at least one translation,one rotation and one reflection.Record each move and record the instruction eg rotate 90 to the right。(移动你的图形,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你必须使用至少6次变化,而且至少包括一次平移,一次旋转和一次翻转。每次移动记录指令,如:向右旋转90度。)上课时,教师稍作解释,然后每个学生分发到一块积木和一张8开白纸,积木有三角形、有正方形、有长方形、有平行四边形,学生就按照白板上的要求认认真真制作了一节课。教师提出的任务中有一定的具体要求,同时还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学生的作品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类似这样的课不少。

再如3年级的一节课,教师给每一组同学发了很多用泡沫做成的学具,让孩子们分组活动,给这些学具分类。分完以后小组汇报,说给大家听听是按什么来分类的。然后学生回到各个小组,把分类标准写下来,并画下这些图形的种类,这节课就在孩子们画图形中结束。在分类过程中,有的小组按形状分,有的小组按角的多少来分,有的小组按边的条数来分。其实这里有些图形的角、边,孩子根本数不清楚,所以有些孩子把不同个数的角的图形分在了一起,把不同条数的边的图形分在了一起。但教师似乎不管这些,他们认为孩子能想到按角的多少来分很好,能想到按边的条数来分也不错,这些思维都是有价值的,至于角、边怎么数才对以后可以继续学习。在我们中国数学课堂上是绝对不能出现数错的现象的。令我纳闷的是:没有一个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这是我们中国孩子很容易想到的一种简单的分法。

澳洲课堂容量不大,没有外在的花架子,都是实实在在的动手与思索,在动手与思索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常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分层的小组活动

加德纳提出了8种学习智能类型,根据这一理论,澳洲老师把学生分成8种学习类型。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教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科学测试,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优势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当然他们也注意让学生尝试其他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孩子获得更为平衡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澳洲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课上不同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

如认识澳币,教师组织了5种活动:1、投骰子:这个骰子的每个面都是一种硬币图案,孩子投到什么,就到盒子里找出相应的硬币(跟真的硬币一样大的模型),放在一张卡片的“分”或者“元”这一栏(澳元没有角这个单位),并在纸上记录币值,再投,再放,再记录,记录时累计,直到2000分游戏结束。2、印硬币:把硬币垫在纸下面抓着铅笔印出图案来。3、摆澳币:学生领取一叠写有价格的卡片。如拿出一张卡片是$6.40,学生就从放澳币的大盒子里找出各种钱币拼满放好(盒子里的钱是假的,归类放得很整齐 )。4、简单换算:类似$3.54=____分的题目,这些题目都打印在用红色卡纸裁成的纸条上,学生做题时做在自己本子上,这样卡片可以反复使用。5、计算价格:提供一些商品的价目表,学生选择两件物品算出总价,然后算出诸如:你付5元的话应找回的钱数。

然后,教师让不同孩子选择不同的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当然有时教师也会建议学生参于何种活动,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里的课堂真正地得到了落实。

四、巧妙的练习设计

数学学习难免有枯草乏味之时,澳洲教师不仅想办法把枯燥的学习寓于不同的活动中,同时把练习也设计得妙趣横生。

如学习角,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复印纸,上面印着一个白圆,一个黑圆。教师先让学生剪下两个圆,并沿着每个圆上的线剪开(沿着一条半径剪开)。然后把两个圆对插后重叠在一起。我们也按照老师的指点来做,哈,完成后发现旋转其中的任何一个圆都可以得到不同的角!好聪明的设计者!教师就利用这一旋转的可变角,让学生在剪剪玩玩中练习量角的技巧。

下面是一份多位数加减法的练习:

在这份作业纸上,计算题下面有一个问题:why did it take the monster ten months to finish the book?(为什么这个怪物花了十个月才把这本书吃完?)这是以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游戏。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先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到右边找出相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方框里连成句子。最后连成句子是:Because he is not very hungry (因为他不饿)。除了脑筋急转弯,他们还在计算后面设计一些猜谜活动,涂色活动和连线游戏等。按照得数涂上不同颜色或把得数按次序连起来,往往会出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或一幅有趣的图案,让学生欢喜不已。

澳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习者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他们的追求。其实我们也追求学生快乐学习,但如何落实到实处还得好好努力。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36    标题: “澳洲不用课本培养一流公民”读后心得/郭超文 引用回复

“澳洲不用课本培养一流公民”读后心得/郭超文

来源链接:
http://www.dxes.tcc.edu.tw/personalwww/wsl540/html/learning/Reader/%BFD%ACw%A4%A3%A5%CE%BD%D2%A5%BB%B0%F6%BEi%A4@%ACy%A4%BD%A5%C1--%B6W%A4%E5.htm

壹、前言

在知识爆发的新世纪里,培养国民快速有效的取得知识、运用知识,是国家能否晋列先进国家的重要指标,国家竞争力也有赖国民知识的提升而增强。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取知识的方法便是阅读,因此,世界各国大力推展阅读运动,把阅读运动的推展列为国家重要政策。阅读是一切学习的主要基础,藉由阅读可以吸取知识、促进学习与成长外,透过阅读也可以获得乐趣,丰富生活。

阅读的确重要,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灵感受到的都是阅读的范围,在国内阅读渐渐受到重视,各种类型的读书会纷纷成立,教育部也积极进行阅读运动计划,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然而我们与先进国家对阅读的重视比较之下,似乎还有一段距离正待我们继续努力。

贰、澳洲鼓励阅读的做法

提升读写能力,是澳洲政府预算的第一优先。政府、学界、教育界、出版界、乃至于整个小区都在鼓励阅读。澳洲政府为了鼓励阅读,推动了几项政策及做法值得学习。

一、1998年推动「国家读写与数学计划」。知识经济的世纪来临,不能只靠劳力发展经济,澳洲政府认为阅读能力强,攫取知识与信息、理解分析能力强、表达沟通能力也强,各方面也能得心应手。澳洲教育研究协会报告指出,读写能力低的男生,到十九岁找不到工作的机会是读写好男生的两倍,鼓励阅读便成为澳洲联邦政府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政策。

二、编列大笔预算协助学校购买阅读物,以及训练老师专业所需费用。

三、以阅读代替课本。澳洲学童没有国语课本,而是每天读不同的读物,并且实施阅读分级制度,由老师根据不同等级的测验卷评鉴学童的阅读程度,因此,同年级学童的阅读程度会有所不同。

四、教育部设置「提升阅读或数学贡献杰出奖」,另订九月第一周为「全国读写与数学周」。

参、老师如何带领学生阅读

澳洲瓦西迪公立小学校长迈可罗拔认为阅读能力以及理解与推论能力是可以教的,可透过下列七种方式让孩子体验阅读:

一、教室内问问题引导孩童找出文章的主题及重要的讯息。

二、学习从发音中认识字并完成阅读。

三、老师示范如何念。

四、全班阅读后讨论分享。

五、老师安排时间使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一段时间自己阅读。

六、小组轮流念,孩童互相学习。

七、、每天回家都有阅读物,家长需在旁协助并签名。

澳洲昆士兰州教育局课程手册对老师列出如何带领学生阅读的几项提醒:

一、养成学生阅读的乐趣,鼓励他们读各种不同的书,领略探索的乐趣。

二、每天读书给学生听。

三、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

四、鼓励学生每天选本书,自己静下来读。

五、鼓励学生说出阅读的经验。

六、跟学生谈谈他们自己所看的书。

七、每天设计时间让学生针对不同对象写练习点不同的东西,如家电使用说明、宣传广告等----。

八、介绍学生认识不同的作家。

九、列出不同作家的著作,鼓励他们各自选一个喜爱的作家,读完全不作品,领略乐趣。

由此可见,澳洲政府及各级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更显见阅读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多

么密切。学习是快乐的,澳洲人对于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课、乐于学习、悦于阅读所下的功夫,

实在令人敬佩。

肆、推动儿童阅读的浅见

我国与澳洲国情不同、教育制度迥异,对于阅读重视的程度自不能与之比拟,不可讳言的,我国对于鼓励阅读方面的确有待努力,无论是政策、经费、执行力均嫌不足。澳洲政府鼓励阅读的政策与做法,虽不适于全盘移植,却也值得参考利用,期待政府能提出更好的政策,让阅读成为全民运动。

本校推行阅读运动多年,为鼓励学生阅读,设有奖励阅读办法,亦有成效。有感于澳洲对鼓励阅读的做法,提出几点个人对推动儿童阅读的浅见:

一、实施阅读分级制度:以年段分级,每个年段分为十级,每级指定阅读书目及本数,由老师评鉴通过后晋级,十级通过,低年级颁发小学士荣誉证书,中年级为小硕士,高年级为小博士。

二、设置班级阅读区:每班设置阅读区,结合班亲会组织,定期补充新书,每周规定阅读二本书,并允许学生借书回家。

三、每天至少有三十分钟时间阅读:由级任导师将课程作弹性安排,抽出三十分钟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四、推荐书单:每学期老师推荐必读优良书籍若干本,学生自选书籍若干本,以一学期时间完成阅读。

五、阅读经验分享:每周一次阅读分享时间,与阅读有关的经验都可利用这段时间分享,如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

伍、结语

根据专家研究指出,及早让孩子进行正确的阅读,有助于儿童脑力的开发、语言的发展,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充分展现多元智慧。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动,协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家庭生活中,鼓励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社会环境中,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提升国民人文素质,共创书香社会,为国家厚植国力,为世界创造人才。最后愿以高希均教授的话语大家共勉: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38    标题: 澳洲课程故事之十二――观察与访谈小组学习/王利 引用回复

澳洲课程故事之十二――观察与访谈小组学习/王利

来源链接:
http://bbs.daqingedu.com/math/viewthread.php?tid=682

今天我在奔赛得小学(Burnside Primary School)的二年级听课。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有着相当于我们两个半教室大的空间,被分成三个区域,其中一个是专门供学生做手工和画画等活动的。由两位老师上课,全班三十多位学生被分成两个大组,两位老师是背对背上课,老师和学生说话的声音都是轻轻的,并不觉得有什么干扰。也许澳洲人喜欢轻轻说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养成的好习惯,我这个大嗓门在这里实在有点不太适应。

我在其中的一个大组上听说课,孩子们围坐在前面的地毯上,一边看着像挂图一样大的故事书,一边听老师讲这个故事。题目是《渔夫的女儿》,是讲一个贵族对一个商人、一个农民、一个渔夫说谁能回答他的三个问题就能免掉十年的地租。三个问题是什么最快、什么最肥、什么最甜。结果渔夫的女儿帮助父亲解答了这三个问题,答案是思考、地球和睡觉。贵族知道以后,就让渔夫的女儿既不骑也不走,既不穿衣服也不裸体,带一份礼物又不是礼物去见他。渔夫的女儿做到了。贵族爱上了这位富有智慧的女人,就娶她为妻……老师讲完以后,让学生们拿出小型的与这个内容一样的故事书,让一部分学生轮流读里面的内容,读完后老师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最关键的词句,并把它们写在了黑板上。

接着老师转向贴在黑板旁边的一个分组安排,明确了每一个小组学习的任务。我看了那个小组安排,分绿色、黄色、蓝色、紫色四个组,每组五六个人。我仔细观察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内容,四个组都不一样。一个小组是一个关于蔬菜的故事,并写出其中重要的句子,主要有小朋友吃太多的薯条,妈妈要他吃蔬菜,他根本不想吃,妈妈不许他去看电影直到他吃了蔬菜。另一个小组讲故事。

再一个小组看同样的故事情节,用不同的语言叙述和图画来表示。还有一个小组在教师身边,老师面对面的进行拼读指导。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小组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这样的小组学习研究水平非同一般。

老师告诉我小组学习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四个小组是按照阅读水平进行分组的,现在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难度的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一段时间以后接受老师指导的那个小组回到座位上继续学习,另一个小组又到老师那里把刚才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交流,老师给予详细的指导。整个课就是在这样状态下进行着。

后来我又到四年级听了一节很经典的小组学习课。他们也分四组,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组,每组6~8人。我先观察了一组是边看阅读材料边听录音。有一个学生负责按录音,一段一段,文章介绍的是南澳州一个城市的情况,里面有很多很难读的地名,大家跟着录音反复读着。另一个小组读一个剧本,题目是《最大的愿望》,这组孩子语感非常好,能把每一个角色的语言读得都很到位,还加上生动的神态。还有一组是阅读快报。在老师身边的一组是一个基本阅读训练。

课后就小组学习我专门采访了这位老师。她告诉我,这所小学的小组学习研究在42年前就开始了,是在澳洲研究小组学习最早的学校,特别是近25年来小组学习研究基本走向成熟,已经成为在澳洲小组学习研究最有名的学校之一。在她这个班上,阅读和拼写分别是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分成四个不同层次的小组,都是6~8人一组,通过测试的方式来分组,小组是基本固定的,老师的任务是每天都要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的课程,在课堂中不同小组学习不同内容,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拼写能力。阅读和拼写是分开的,因为有的学生阅读比较好,拼读不太好,就会在不同的小组。

另外还有专题性的小组学习,比如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根据各自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来组合小组。现在已经发展到跨年级的小组学习,这样,形成不同年龄的学习团队,有着特别的意义。

看来我们的小组学习研究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时还只是课堂中的点缀,与他们的天天都进行的不同小组学习不同的适合学生的内容的状态,还有很大的距离。他们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在追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的理想境界。我们还有班级人数多,评价改革等诸多的瓶颈问题。不过,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是可以通过大胆的创新实践,逐步改善目前的那种“大生产”式的教育现状的。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39    标题: 澳洲课程故事之十一——女儿接受新挑战/王利 引用回复

澳洲课程故事之十一——女儿接受新挑战/王利

来源链接:
http://bbs.daqingedu.com/math/viewthread.php?tid=682

今天我继续在女儿班上观察研究澳洲教育。

第一课是写作课,教室里来了一位协助的老师,专门帮助三位新来的同学。我女儿和另外两位韩国的学生在一边的方桌上由协助老师教他们阅读。他让三位新同学一段一段轮流阅读一个故事,中间有一些问题就给予一些帮助。其他同学在那里开始写“我的假期生活”的作文。

第二课是数学课,斯黛卡老师拿出了一本7年级的书,说这里5年级的数学题目对我女儿太容易了,只是要逐步学习看懂英文的数学语言就可以了,以后数学家庭作业也不必做了,还拿出一本7年级的数学书让我女儿看看,问是否可以做。翻了几页以后,我女儿果断地说基本都能做,很愿意做7年级的题目。这时校长助理来了,就带我们去学校文印中心去复印。在那里我们边聊边印,回到教室数学课已经结束了。女儿告诉我这节课做乘法的题目,她又是第一名,在做完后,旁边的同学还有很多题目没有完成,而且一直是在那里搬指头算。她还说数学书上也有一些很有趣的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学习和活动内容,觉得这里的学生学习数学很特别。

第三课是法语课,我马上担心起来,女儿的英语还不能适应,怎么上法语课。我也从来没有听过法语课,正好可以看看他们的第二语言是怎么教学的。这位法语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她就是从法国出生的。一上课法语老师首先用英语说欢迎,然后让大家一起用法语说欢迎新同学和实习老师及我们。还让学生回忆两个最简单的法语词:妈妈(Maman)爸爸(Papa),好让新同学找到一种学习新语言的感觉。接着就请来自法国的实习老师介绍他的家庭和家乡。她在黑板上写了4后面跟一个法语词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就乱猜,说她40多岁,还有是4头猪,4个牛,4辆车,4个朋友等等,其实是她有4个姐妹,然后写上4个年龄,让学生用法语说这些数字。

在黑板的旁边是一张法国地图,实习老师借助这张地图讲起了她的家乡,基本都是用英语,一些学生可以理解的地方用一些法语。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生活情景的学习方式,这样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介绍完以后,法语老师开始与学生聊英法海峡和海底隧道,实习老师也作了很多的补充。最后要求学生在今后三个礼拜里做一个到英吉利海峡的短途旅行计划,要写上一些法语词汇。同学们就把黑板上的要求抄了下来。

短短的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他们的外语课与我们的外语课很不一样,在他们的一堂课中大部分时间还是用的他们的母语,只是很少的外语内容,看来外语的学习效率也并不会太高。他们到是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注重一些文化的学习。课后我问女儿感觉怎样,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学会了妈妈和爸爸两个词,其它什么也没有听懂。

第四课是足球课,体育老师来组织同学们排队来到操场上。今天的足球老师与昨天的体育老师不一样,操场上有两个大门和小门。老师先组织他们做准备运动,然后分组进行传球,运球、踢球练习。我发现女儿只是在凭着感觉踢球,并不懂方法和规则。接着把男生分成两组在大门的区域踢,女生分成两组在小门的区域踢。

最后全班同学男女混合按衣服的颜色分成两大组开始比赛。我女儿被分在男生很多的那一组,但她总是站在后卫的位置,见球来了就上去挡驾一下,还是澳洲孩子厉害,不管男孩女孩,都积极的拼抢。后来女儿向我诉苦,原来在学校的时候体育老师总是让男生踢足球,她们女生就玩排球等其它体育内容,所以她根本就不懂踢足球。

下午,斯黛卡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表格,写上了三个新同学的名字,然后请愿意帮三位新同学语言学习的举手,有很多同学都举了手,老师安排了不同的同学来帮助我女儿英语阅读,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名字都写在了黑板上。接着就分角色阅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戏剧的剧本,这节课只阅读其中的一段,老师指导得很仔细,通过范读让学生来体会和模仿一些语言的表达方式。看得出女儿在同桌的帮助下能够边听边找到剧本里的内容。

老师告诉我这是这个学期末要表演的内容,现在先利用课上时间慢慢阅读和训练其中的语感,最后再进行排练。我看过另外一所小学的极为精彩的戏剧表演,我也深信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一定能排练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戏剧,而且对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非常有价值。我们学校曾经组织排练过一些课本剧,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一表演艺术对学生语言、情感、能力等诸方面发展的价值,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并能成为学生语言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课是计算机课,由校长助理来上。他教学生如何运用校园网站上已经连接的一些搜索引擎。并把搜索的内容定位在中国上海。因为我告诉他我们就住在上海附近。他希望我能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上海的情况。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网上搜索到的东方明珠、经贸大厦、城隍庙等,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女儿由于要一周以后才能得到她的上网密码,所以只能与旁边的同学分享计算机上的信息。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所中学,我们看见很多女生在足球踢足球,我告诉女儿在澳洲我去过的中小学,女孩子都喜欢踢足球的。她并不忌讳,只是说老师们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大家。看来,教师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40    标题: 澳洲课程故事之十――我陪女儿去上学/王利 引用回复

澳洲课程故事之十――我陪女儿去上学/王利

来源链接:
http://bbs.daqingedu.com/math/viewthread.php?tid=682

今天是南澳大利亚州学校寒假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上个月我从这里的州教育部得到了我女儿可以在这里上学的入学通知书,由于我是访问学者,所以女儿可以在这里的国际学校免费上去。我为女儿在离住宿家庭不远的奔赛得小学(Burnside Primary School)报了名。早晨,房东老太热情地开车送我们去学校,副校长把我们带到了五年级的教室。班主任叫斯黛卡(STARK),她已经早早来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上了欢迎三个新同学的名字,还用拼音写上了“早上好!”,另两个是来自韩国的学生。一天的课程表也写在了黑板上。

斯黛卡老师把女儿领到了她的座位上,并把早已放在桌子上的数学书、日记本、练习本、铅笔、尺、彩色笔、尖刀、橡皮等介绍给女儿,还特别交代了专门为三位新同学设计的两本复印的资料:英文练字本、独特的澳洲动物。里面有很丰富的英语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开学第一天的早上为新同学做好了这么充分的准备,让我非常感动。学校管理往往就是体现在这些细微处。我事先已经与校长落实好将在这里进行两周的实地研究,副校长告诉我今明两天就安排在我女儿班上听课,我求之不得,因为女儿对新环境总有一个适应过程,她非常希望我能在她身边,这也许是中国做父母的通病,连我这个做校长的也不例外。但是,班主任斯黛卡老师却把我安排在离女儿座位很远的一面听课,她说这对我女儿有好处,如果有困难旁边同学会帮助她,要我放心。

9点钟开始上课,斯黛卡老师首先介绍三位新同学,让全班同学唱了一首关于“羊”的很轻松的歌曲,表示欢迎。接着让同学们讲讲寒假里自己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有滑雪的、踢球的、看电影的、旅行的等等。

第一课是拼写课,老师发给了同学们一套复印的资料,内容是Y和F后面的复数形式,老师讲了这两个基本的语法规则,然后就让大家做里面的练习。这些练习很有层次性,有抄写复数单词、把单数改写成复数、看图填词、造句、按意思写词、按字母顺序排列所有复数的单词、把两个词构成复合词等。一个新的学习内容就有这么多的练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反复呈现,是一个很扎实的训练过程。在大家练习的时候,老师把我女儿和另外两个新同学叫到了边上的一张方桌子边坐下,让他们用英语写我的名字……(MY NAME……)和我喜欢……(I LIKE……)。那是一个很好的分层练习。就在这时,学校的校长助理来到这个班的教室里来帮忙。

这样,他们两个交换着,一个巡视指导做复数练习的学生,还有一个指导三个新同学。我看见女儿也写出了十多个我喜欢的内容,斯黛卡老师见三个新同学没有内容写了,就让他们用彩色笔把不会写的单词画下来。

拼写课结束后一个简单的课中操,就上数学课了。老师让学生们拿出数学书来。这是我在澳洲跑了那么多学校第一次看到学生用数学书。这书很厚很厚,差不多有我们那里学生用书的两倍大,四倍厚。在此以前我只看到澳洲老师使用这个课本。后来老师告诉我这书也是统一从学校图书馆借的,学期结束后是要归还的。

这节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简便运算,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例题:5+8+5+3+2+7= ,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能更快地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一个学生举手上去写了一个竖式,又有一个学生上去,把这些数字重新组合就变简单了。接着就做练习,一组做完以后,就站起来。我发现女儿第一次做完以后还没有听懂老师的要求,就示意了一下。她很聪明,第二组的练习全班是她第一个做完站起来。我看到她脸上终于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两组练习练完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画图形练习,是两个跑道上下左右的立体组合,先临摹书上的画图顺序,并记住它,然后靠记忆把它画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几何图形练习。我发现澳洲数学课本对数学知识点的组合与我们有着明显的不同,往往在计算练习题里穿插着一些图形和生活题,这样可以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至于被这些枯燥的数字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上完数学课是20分钟的休息,学生都必须到户外活动,教室门也会被老师锁上,但学生必须戴帽子。偏偏女儿早晨走的时候忘记了,我只好再到校服服务部里买了一顶,否则她只能坐走廊里,不能参加外面的活动。这是为保护学生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的一个强制性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对儿童稚嫩皮肤的保护。

休息完我随学生到体育馆看他们上体育课。是由专职的体育老师来上。他带同学们简单地做了一些准备活动,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发给大家很多软式皮球。让学生们分别从不同的区域向对方扔球,如果扔中胸部以下,就要出列,如果接到对方的球就可以把自己出列的队员救回队伍。就这样,反复的进行游戏。学生们很投入,也很勇敢,女儿在那里也很起劲地扔球,不过总是躲在后面。后来她告诉我,是因为怕被对方扔中,同时说玩这种球抓在手上软软的,很舒服,她很感兴趣。最后体育老师让大家用这个软式皮球投篮,算是一个放松过程。我想,用软式皮球游戏来训练学生的投掷能力,一定更受学生欢迎。

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斯黛卡老师已经把一周的作业写在了黑板上,我仔细看了黑板的作业安排,她已经把每次要做的作业的具体内容详细地写了出来,主要是阅读和数学的作业。也许我们那里的老师从来没有尝试过每周一就把一周的全部作业先布置给学生的方法,如果这样做,会有怎样的效果,只有做了才明白。

斯黛卡老师又对作业要求作了重点提示。然后发给每位同学一封告家长书。里面内容很丰富,有告诉大家下周三有一个欢迎新同学母亲的咖啡早茶活动;8月份的语文和数学的测试;11月份的音乐会,他们班上将排练阿里巴巴的戏剧;9月2日要去看一个展览和做一个在真实的生活运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要交2元钱买中餐;鼓励大家参加学校的国际跳棋和象棋的比赛;家庭作业的每周一到四都有作业,一周一共半小时的作业量时间,其它由学生自己安排,周末不布置作业;提醒家长检查学生的书包和学习用品是否准备齐全;提出希望有100%的家长能帮助学生阅读,使他们得到更快的提高,另外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和日记。最后,要求学生和家长在阅读完这封信后,签上各自的名字并剪下签字的纸条明天交给老师。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就给家长一封告家长书,清楚地告诉家长一个学期中的一些重要的事情,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方式。

中餐时间我去学校的教师休息室用中餐。这里的学生都是自己带中餐,基本都是三明治,很简单,在教室里或外面的走道里三五分钟就解决问题,然后就是在户外玩耍。我用完后去找女儿,转了好长一圈,才发现她正和几个同学玩的很快乐。这些澳洲的孩子都很友好、主动,左一个“欢”,右一个“欢”的叫我女儿。有一个叫杰西卡的女孩看上去已经成了女儿行影不离的好朋友了。当我找她们的时候,女儿居然对我说:“别跟在我后面!”看来我以前的担心都是不必要的,虽然他们交流起来有着语言上的障碍,但毕竟是同龄人,他们自有自己的沟通方式。

下午是美术课,在科学实验室上。那个实验室相当于两个教室大,一半有座位,另一半是大桌子,这样可以把讲课和操作分开,组合起来比较灵活。斯黛卡老师告诉我本来这节课要讲艺术方面的内容,现在考虑三个新同学听不懂,就改上以画画为主。内容是让学生用铅笔临摹一幅村庄画,里面有山、树、房子、电线、鸡等,临摹完就到另一面的操作台用油画颜料自由着色。这些学生用色都很大胆,女儿的画,色彩搭配得也很漂亮。完成后回到教室,我帮老师一起把这些画悬挂在了教室上面的线上。这样,开学第一天,教室里就展示出了色彩斑斓的图画,很令人鼓舞。

放学前,老师拿了几本阅读的书给我女儿看,并说可以选择两本带回家阅读,她指导女儿读了两段,还让我也选几本适合她阅读的书。斯黛卡老师告诉我一天下来,她已经比较了解我女儿的英语水平了,明天开始她将设计更适合她的英语课程来学习。我很是感激,也再一次充分感受到了澳洲的新课程理念“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它正在被一线老师扎扎实实地运用在实践中,他们那种对教育的精致性追求很值得倡导和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42    标题: [转帖]澳洲学生学面积和周长/许新海 引用回复

[转帖]澳洲学生学面积和周长/许新海

来源链接:
http://www.cxyx.cn/blog/blog.asp?name=%C0%E4%C5%AF%D0%C4%D6%AA&page=8

我在MARRYATVILLE PRIMARY SCHOOL(玛瑞爱特威澳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时间从9:30一直到11:00,我第一次听这么长时间的数学课,但也是我平生听的所有数学课中收获最大的。课一开始,老师首先让同学们交流各自回家测量的身体各部位的长度,有hand(手)、height(身高)、arm span(臂的跨度)、sternum(胸部)、 phalange(趾)、knee(膝盖)、hip(臀)等很多,我没有记全,基本上自己的身体能量出来的都有了,同时相机告诉学生这里的许多数据可以用约等号,因为,不是最精确的。然后是交流各自在家里测量的bed(床)、 mirror(镜子)、cupboard(碗橱)、bookshelf(书橱)、keyboard (键盘)等的长、宽、高等的情况,而这些都必须把家里的实物画成平面图形,做在作业本上,量出的数字就直接标在图上。

课的第二个环节是老师在白板上写出这样两个问题:

I hypothesise the perimeter of my (我假定我的)

1) hand will be cm (手的周长 厘米)

2) foot will be cm (脚周长 厘米)

然后老师自己的手贴在白板上,用彩笔很快画出了一个手的轮廓。学生们受到启发后,也都把自己的小手画在了作业本上。这种数学作业本不是横线的,全部是由0.5厘米边长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在老师的提醒下,有的把与手臂联系的缺口连上了。有意思的是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作业本放到了地上,把自己的一只脚踩到了作业本上,开始画轮廓,有的还请同伴来帮忙。

就在学生画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老师又在白板上写出了两个问题:

I hypothesise the area of my(我假定我的)

3) hand will be cm(加平方)(手的表面积)

4) foot will be cm (加平方)(脚的表面积)

接下来主要的工作就是把画出来的手和脚的周长和面积算出来。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开始在利用作业本上的方格,并把它用直尺重新画出明显的1平方厘米的方格。不过也发现几位学生到学具箱里拿出了软皮尺和细绳,他们就直接在画的手和脚上一段一段地量,有个学生还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个孩子,还表扬了这个同学想到了借助细绳的新的办法。

计算的过程很辛苦,主要是要细心的画,还要一格一格地数,有的学生很聪明,就直接在每一个小方格里标上序号,边上有缺口的都两个半格标一个序号。也有的点点子,就不太清楚,老师不断巡回指导。这里化费了半个多小时。我又记录,又拍照片,还趁机打开学生的学具盘,真是应有尽有,计算器、扑克牌、铅丝、榔头、线团、绳子、剪刀、刻刀、钳子、彩色笔、胶水、夹子、双面胶、订书机、各种型号的钉子、各种体育运动的球,但没有“四机一幕”,电脑到有四台。联系这堂课又想到我们的资源建设问题,我们以前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可能有些问题,当初我们建四机一幕这些现代化装备可能更多的是考虑老师如何“教”得有效率。而他们的这些小东西更多地是考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践,使他们“学”得有效率。我们确实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需要上。

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当一部分学生做完后,老师又在白板上出示了新的问题:

I hypothesise my body the perimeter of (我假定我身体)

will be cm and my area will be cm(加平方)(周长、表面积)

已经完成的同学到老师那儿批改后,就两人一组,拿了大米尺和卷尺,来到教室外面,有的用皮卷尺沿着身体的轮廓量周长,大多数索性就躺在地上,让另一个同学用白粉笔沿着身体的轮廓画一圈,再互相交换,然后各自在自己的身体轮廓上打大方格,他们都很有乐趣地做着,不知不觉,11:00到了,地上的方格还没有打好,老师就让大家回教室,其实这已经足够了,课堂的差异性也充分体现了出来。1个半小时连我也没有觉得时间长。

我记不起来我们的教材中这节课的设计是怎样的,我想请数学老师来作一个专业的比较研究。就这个课程设计说说我的想法。由于中国的课程设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设计在价值取向的差异,一个重知识取向,一个重能力取向,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课基础扎实吗?我们基础扎实的主要标准是考试,课堂上没有一定量的而且形式多样练习与训练,算是高质量的吗?能考好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考虑远一点,像这堂课上学生这么复杂的生活问题,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解决了,还怕解决不了更复杂的问题。在他们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将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但我们不行,因为我们的高考,只有那么多的录取名额,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会想到连大学都靠不上,还考虑那么远!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和权利,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无权、无奈!学校无权、无奈。

我们的课程改革似乎带来了一丝希望,但再往深层次想,这不仅仅是制度、体制的问题,还有文化的问题。我们几千年的文化背景就是背书、记忆的传统,要想一下子把一种积淀几千年的文化习惯改变很大,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已经努力地改革了很多,比如课程内容的生活化问题,现在教材的许多内容已经与儿童的生活贴得很近了,不过与他们的课程设计相比似乎还有很多距离。大家可以看到面积与周长的解决,他们首先从孩子自己的手、脚、身体开始,他们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动手画、量、算。我们有许多数学题目看上去已经生活化了,但仔细想想,它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可能比较容易理解题意,还有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用的以外,与原来不怎么生活化的题目没有真正本质意义上的区别,那些生活题一样地在让孩子们天天练呀练!我们需要的应是让学生真实地去动手实践,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在纸上做操作题。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往往能弥补因为城乡师资水平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缺陷。像这堂课的设计,让一个村小的一般老师上和让一个城里高水平的老师上,学生发展的差异不会太大。所以,抓好课程改革也应是使教育走向均衡化的必然选择。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48    标题: 澳洲学生学习关于100的减法 引用回复

澳洲学生学习关于100的减法
海门东洲小学 许新海

来源链接:
http://www.fxhj.net/bbs/dispbbs.asp?boardid=112&id=1119

  7月21日,在奔赛得小学(Burnside Primary School)的二年级听数学课,整个班级被分成两个大组,每组20来个学生,由两位老师带班,教室差不多有我们的两个教室长,两大组学生分别围坐在教室的两侧,由两个老师带着上课。
我先听一个大组的课,那个老师叫10个学生站成一排,把两个手举起来,再请一个学生上来数,一个人10个手指,这样10个10个数,一共数到了100。又请全体同学一起数了一遍,然后请最后一个学生把张开的手卷曲两个手指,意思是从100中拿掉2个,是多少。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把100-2的算式写了出来,还是请一个同学从第一个学生数起,数到最后一个再数个数,得到98。接着再卷曲两个手指,即再减去2,是多少,还是请一个学生上来从头开始数。就这样,不断地减去一些数字,请同学数出结果,一个学生手指减完,就坐下来,一直减到0。每减一次,老师就把这个减法算式和学生们回答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老师兴奋地与学生一起统计,一共做了28题100以内的减法算式。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一下子就能看出,老师总是给予很高的评价。有的比较慢,甚至错了,老师就让他重新到前面仔细数清楚,数对了依然给予积极鼓励。
  这个活动结束,老师又换了一种方法。拿出一叠8开卡纸大小的塑封卡片。那上面有10个小正方形一组的组成的长方形,一共10组。老师做了一个示范,就是在每个小方格里用彩色笔点上一个点,100个方格全部点满,然后扔骰子,扔到几就擦去几个点,擦几个,还剩几个,列出算式。两个学生一组,进行比赛,看谁先到0。于是,各个小组开始按照老师的方法,扔、擦、数,在作业本上写算式。又是一个很好的100以内的减法游戏活动。
等这个数学游戏完成得差不多,老师又发给学生一张作业纸,那上面也印着10个小正方形一组的组成的长方形,一共10组。要求在每个方格里画上小圆圈,然后用逐步在小圆圈里打*的方式,分别减去打*的数字,也形成各种减法算式。把这些算式写在这张作业纸的下面。扔骰子那个活动先完成的把本子交给老师,就开始做这份作业。这份作业充分考虑的差异性,到下课的时候,做完多少就是多少。

  在这个大组活动的过程中,我到另一面去观察还有一个大组的学习情况。那些学生两人一组,有的坐在地上,有的伏在桌子边,搬弄着许多色彩鲜艳的玩具。黑板上写着MAKING 100。也是与100有关的数学课。我问两个正坐在地毯上整理许多小正方体木块的学生所做的内容。他们告诉我,他们首先要估计一下这一堆小方块一共有多少。然后整理看看,实际有多少,再去掉多少就是100。他们用10个一堆的办法,一共数到的176个小方块。看着本子上写下的176,怎么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100。我就引导他们再回到这些小方块上面。数100个以后,看看还有多少。老师也在几个小组内巡回指导。看来这个大组的难度明显要比另一个大组大。我特别感兴趣孩子们使用的那些玩具。有小木棒、木片,圆锥体和正方体小塑料,三角形、梯形、五角形等的小木块,而且色彩都十分鲜艳,看了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们。我转了一圈,都是一样的要求,每组都有100多个小玩具,要估计以后,数出实际的,在减去一个数得100,最后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用这样的方式,让二年级学生借助实物,在直观的感受下,学习关于100减法,是比较轻松的。在这里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有困难的学生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数方格的方式来获得准确的结果。这种感觉深刻了,以后学习复杂的退位减法,也许会容易一些,不过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乐趣和数字感觉。
  我顺便看到在教室一侧*墙的架子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教具盒子,我数了一下,居然有接近100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放的东西的形状各不相同,色彩鲜艳,有钥匙、记时器、纽扣、棉线、货币、陀螺、邮票、各种立方体、颗粒状的物体、木棒、多边形的塑料片、木片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可见他们教室里的教学资源是何等的丰富,这是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真是需要好好努力创造条件。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51    标题: [转帖]我所看到的澳洲小学教育 引用回复

[转帖]我所看到的澳洲小学教育

来源链接:
http://bbs.waiwai.com.au/showtree.html?postid=1547

孩子的英语学习问题:

我们一家是去年1月底来的。我的孩子在box hill north的K.P.S.上小学,到现在一年九个月。她来时,在国内读完了三年级上学期。会简单的英语对话,但是,英语读、写为零。box hill north是华人聚居地,K.P.S身处这样一个区域,天长日久,在教授华人孩子英语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我的孩子一进校,class teacher(相当于班主任)就给她安排了一个贴身小翻译。小翻译不但在课堂上帮忙,课后也是寸步不离的,哪里上厕所,哪里买零食,哪里玩游戏、怎么玩,全方位“服务“。这样的小翻译,对新移民孩子迅速融入校园生活,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些小翻译,往往是这里出生的双语华人孩子,受学校传统熏陶,他们都非常乐于助人。

另外,K.P.S.配有一名非常好的华人ESL老师,专门负责为英语非母语的孩子系统补习英语。ESL课程每天一小时。孩子平时在正常的班级里学习,这一小时,则集中到ESL教室上课。前面很多筒子认为孩子学习语言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好像相当轻松,其实不然。相对说来,口语能力容易建立起来,但是读写能力,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辅导,而仅靠自然过程,就会建立得相当缓慢。

我孩子目前读5年级,班上有五个华人孩子。5个孩子都经过了ESL老师的系统辅导。其中有个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她在prep(预备班)期间接受了为期一年的ESL辅导。另有两个孩子比我们早一年移民过来,一个接受了1年的ESL辅导,另一个,目前仍在接受ESL辅导,累计三年了。我的孩子在接受了一年的ESL辅导后,读写能力经ESL teacher和class teacher的双重评估合格后,顺利结业。我看过孩子带回来的ESL的homework,复印的一本书,里面妙趣横生的一些英语游戏填空题,每天完成一页。另外,每天读一本书。书都是从学校借的。学校所有的书,都贴了颜色标签,颜色代表书的难度。ESL老师会告诉你目前该读哪种颜色标签(level)的书。书读完之后,要写读书笔记的。我看孩子的diary上密密麻麻都写满了,难得是,每一则笔记,老师都认真批改过,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单复数、时态,每个错误都没放过,鼓励的话也写了不少,表扬的sticker更是花花绿绿贴满了。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课程值得一提,课程名字叫“show and tell“。这是K.P.S开设的一个训练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课程,每天都有,班里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两分钟,演讲内容不限,一般是围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自己钟爱的一样东西,比如玩具、宠物,等等。我孩子进班不到一个月,class teacher就开始鼓励、引导她参与这个节目。孩子也非常大方,每天都在家琢磨第二天拿点什么东西去show and tell。我鼓励她多讲些中国的东西,她就先后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中国纸币上的长城、长江、天安门、毛泽东,她以前学扇舞时用的扇子,等等。在介绍算盘时,发生了一件趣事,班里一个加减法要靠数火柴棍的男孩站起来,说他想学算盘,这样他以后就不用数火柴棍了。老师笑了,说要掌握算盘需要很多很多的练习,男孩子一听,顿时泄气,说那我还是继续数火柴棍好了。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58    标题: [转帖]从澳洲的小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 引用回复

从澳洲的小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1316068

  记得那是一个和熙的春天,我和九岁儿子移民到达澳大利亚。

  悉尼没有冬天,出发前的中国是万物复苏的早春时节,这里却是依然万木葱绿的秋季。空气新鲜、海滩辽阔、水源清洁、环境优美,是人们对澳洲良好的印象。想很快知道这个富饶、富裕、美丽国度里的孩子们是怎样上学的,到达的第二天,我们就把儿子送到离住家公寓不远的公立小学读书。

  校园里一片宁静,几棵参天古树把澳洲耀眼的阳光和蓝天白云严严实实地挡在外面。一片绿荫下的几栋平层的木头房子,就是学校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就像是上个世纪的遗留。学校操场由软木小屑铺就,教室和办公室的地板也是红漆木的,石头砌成的学校大门,上面有石刻的校名:Marrickvil1e public primary school(1895)。1895显然是这个学校开办的年代。这是一座有年代的学校,在澳洲的灿烂的阳光下显得那么幽静、典雅,古朴,象一座宁静古老的别墅。

  奇怪的是,校园里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也没有孩子们的嬉闹声。我仔细观察,发现孩子们正随便地坐在教室里,象中国的幼儿园里小班――老师在中间,孩子们围坐在小桌子旁。教室墙壁的四周,贴满五颜六色充满稚气的儿童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上课的时候,学生们也可以随意问老师问题,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话,有的学生还走来走去。老师告诉我,学校早上九点半上课,下午三点放学。每上一节40分钟的课,中间休息20分钟,周六周日不上课。中午就在学校里吃午饭,可以自己带,学校的小卖部也能买到热的汉堡包和三明治。

  从那天起,儿子每天到那里上课去了。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各种考试,连期末考试也没有。黑板上写满了国际音标和拼写的单词,但是从来不要求学生听写、默写,单词也不硬性要求背。以至于儿子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时,也只会看和听,不太会写,有时候,他竟然拼写不完一个完整的较长的单词。在国内的同龄人能写出漂亮的作文的时候,儿子竟然不知道英语的星期一、星期二怎么写!这是什么教育!倒是在中国小学上了三年,中国班上成绩中等而在这里竟然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名。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望子成龙的我经常到学校去观察,想亲身体验仔细考察那里的教学,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书包(里面放了一瓶水,一个汉堡包)欢天喜地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阵阵忧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发达、富裕的国家,它的教育是这样的吗?这个国家靠什么来支撑,它的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在人生的最宝贵的阶段,让孩子们没有约束地玩,基础教育怎么完成?高中和大学怎么胜任那些高难的课程?我越来越感觉到,把唯一的儿子送到那个别墅一样的学校去上学,好像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不信任的人去保管。

  这时候的我,更加怀念中国的教育的种种好处。我似乎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能在国际上屡屡拿奖,为什么出国留学的学生在世界名牌大学里可以轻松地名列前茅,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奖学金。原来国外的孩子是这样上学的。要知道在中国,从学前班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换了四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觉得好像知识的重量在增加,家长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

  怀念归怀念,抱怨归抱怨,既然已经来了,天真浪漫的孩子也是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学习,我又能怎样?

  不知不觉一学期过去了,儿子的英文口语倒是长进不少,可以自如和同学老师交流了,在这段时间,我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放学以后也很少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图书馆,在里面折腾半天,经常背一大书包书回来,问他借这么多的书回来干什么,他说是做作业。

  我的好奇心使我悄悄地注意儿子的作业。一次我看见,他的电脑上的题目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文化》。啊,这样天大的题目,是他们这些从来不认真读书的孩子们写的吗?这样的文章,就是在中国,也是学者研究者所能作的事情,拿给这些几岁的孩子,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呢?

  于是我声色俱厉地问:这是谁出的题目?儿子告诉我是老师。他说,老师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祖国的文化和语言,这次的作业是叫每个同学写一篇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的文章,然后分析自己的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差异,最后还要表明自己的看法。

  一个星期以后,儿子的作业做完了。我看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十几页的小册子。一翻,里面的内容可真的不少!从五千年前的中国象形文字到今天简化汉字,从九曲黄河到长城内外,从丝绸之路到大足石刻……。好一篇热闹的作业,相信这是儿子花了很多时间到图书馆里去查找出来的。这篇文章的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录,说明了他所知道的祖国的文化是从哪几本书参考来的。

  儿子的作文虽然作完了,我不由得心里想:一个小学生,他能知道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无法确定的概念吗?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有什么样的他事情不会做呢?尽管没有固定的教程,没有周密的教育方案,儿子在这个别墅里学完一年后,我惊喜地发现他学了一些在中国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4:59    标题: [转帖]在澳洲上小学 引用回复

在澳洲上小学

2005-8-9 16:39:27 来源:现代教学网

第一次接触澳洲小学是在我才到此地不久的时候。两年前我考取了澳大利亚“优秀与平等奖学金”,被国家教委公派赴澳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初抵澳洲的外国学生均要参加一个月的英文强化集训,以利于随后的正式学习。语言中心的一位老师为使学习方法多样化,组织全班的同学去她女儿就读的小学给小学生们读故事书。那时英文口语尚不流畅的我们要给以英文为母语的小学生讲故事,心中实在没底。那天一进校门,校长就笑着迎出来,看见我们不甚自在的样子,赶紧开玩笑地说:“别紧张,我的孩子们不咬人。”跟着介绍小学的基本情况:孩子们5岁入学,在小学就读7年,课程设有语言(英文)、数学、社会与环境、科学、艺术、科技、健康与体育等等。我要去的班级是最小的一年级。进了教室,首先发现的是桌椅全堆在旁边,孩子们全在地板上,有的盘腿坐着,有的躺着,有的趴着,可谓千姿态百态!•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下来,故事竟讲得奇好,不一会儿孩子们就与我和我的同学们玩成一团了。

儿子没来澳洲时,我便与他要上的那个学校有了接触。出国前总是听说西方国家的小学教育如何松懈,学校如何文任自流;留学回国人员的子女都必须留级才能跟上国内的教学。而且,这些在西方读了几年小学的中国孩子,虽说聪明活泼、知识面广,却往往在中国的考场上败下阵来。那天,我怀揣所有证件,上自护照签证,下至结婚公证、儿子的出生证等等,到学校,这是一所专收移民子弟的学校。一位副校长接待了我,看了我就读的大学介绍信后,便介绍起她的学校来。从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人员、教学科目到学校的教学设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我听得入了迷,几乎忘了到此的目的。而学校的办事效率更令我惊叹:第二天,便收到校方寄来的录取我儿了的通知。

学校一律按照学生年龄分班,学校不设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无及格及及不及格之分,升级也按年龄,且直升中学,无需统考。每一个班学生的人数是10至15个。澳洲小学除了前述的7门课程外,主流学校尚设有第二语言,其中以澳洲、亚洲的语言为主,常见的有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腊语、德语、法语、印尼语、泰语及华语。学校强调动态及感性教育,每学一个专题,便有相关的外出活动。如学交通安全法则时去交通学校,学动物的名称时去野生动物园,学环境与社针会时到邻近的居住区和公园等,以此使学生们熟悉澳洲社会和澳洲人。学校与家长们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力图造就一个家长参与校务、家长对学校的发展有义务的氛围。学校邀请家长加入校委会,处理学校发展、财务、筹款、体育及校外时间托儿服务等问题。校刊每月出两次,发给每个家长,书面报告校务工作、外游活动、以及学生们的习作等。此外,每月至少两次,全校200多名学生的家长都会被邀请到校喝早茶或下午茶,大家互相认识并商讨学校发展事宜。

儿子刚进学校时,心里十分害怕,不知如何能听懂老师的话。事实证明,这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老师早以知道初到的孩子们英文无甚基础,所以在起步时,多用手势和图解,慢慢地孩子们地英语、实物以及母语之间建立了联系,产生了兴趣,很快就有了进步。有趣味的是儿子先学会游戏用语,然后才是日常生活用语及课本里的内容。记得儿子入校半年时,不但能理解老师的讲课,说一口像模像模的英语(带一点澳洲口音),而且在学校的家长日及其它公众场合下,充当起父亲的翻译来了,让人忍俊不禁。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两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和书包重量的巨在差异。澳洲小学校的家庭作业很少,一个小时内肯定能完成,而且作业形式新鲜,动手动脑动口。记得儿子在国内上一年级的时候光语文就有生字本、组词本、写字本、造句本、拼音本等等,数学也有两三本。7岁的孩子家庭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以后,有时甚至十一二点。书包里每天要装上所有课本及文具,以备老师临时调课,加上水壶,少说也有三四公斤。而澳洲小学生的书包空荡荡的,最重的东西是午餐盒。每天早上,儿了都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去上学。望着儿子活蹦乱跳的身影,心里竟常常泛起隐隐的不安:在这个自由自在、从未有作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的异国校园里长大的儿子,以后回到中国,怎样去应付那些作业、那些考试呢?最要命的是,考不进重点中学,重点班,又怎么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关键时刻被荆斩棘、冲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呢?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5:00    标题: [转帖]澳洲小学教育/王小香 引用回复

澳洲小学教育/王小香

在澳期间,我们参观了当地两所公立小学,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亲身体验了不同教育体系下的不同教学方式。

1.教育体制

澳洲的基础教育指1-12年级,1-7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小学,8-10就是初中,11、12年级是为升大学准备的high school ,相当于我们的高中。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大部分由政府所办,普通教育分为公立、私立和教会三类。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少年儿童在政府办的学校中学习,在那里可以享受免费的中小学教育,但也有的在非政府办的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即教堂拥有的学校)中学习,政府负责管理本州的学校,同时联邦政府进行宏观控制。各地的课时长度不尽统一,一年分为四个学期。

2.七彩教室

在小学,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教室。学生们的书包、自带的午饭放在走廊的架子上。教室既有我们常见的教师讲台在前,学生课桌在下的布局,也有弧形的以教师为中心,几个学生一个圆桌,几个圆桌的教室结构。教室的后面摆放着几台电脑。教室的墙壁可以移动,随时将教室分割成不同区域。教室里根据主题的不同装饰也不同,有的将屋顶用网拉成一个热带雨林,有的是动物世界,其间布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我看到了中国的“恭喜发财”,还有写着“小心事故”字样的石膏绷带。教室里的物品如此琳琅满目,颜色如此丰富多彩,让我瞠目结舌。

3.分层教学

澳大利亚小学实施包班制,一位教师或称班主任全包一个班,除一些学科如体育、计算机、外语等有专职教师外,班主任传授所有课程。包班教师还有一位或以上的助理教师,帮他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补课。另外,图书管理员除了管理图书外还要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资料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在澳大利亚小学普遍为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至30之间。澳大利亚小学普遍推行复合班。而复合班也是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重新组合,这个月你在二/三年级,下个月你可能到三/四年级去了。在同一班里学生通常根据不同目的、个性被分成四五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另一个方面通过助教形式给位于学习程度两端的学生进行额外辅导与补课。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还配有专门的辅导教师随堂听课指导。

4.快乐教学

在澳大利亚,他们认为儿童时期应该是快乐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小孩子的快乐。所以小学办学首先考虑是学生在学校会不会快乐,并时时处处体现这种思想。小学生通常是上午九点半上学,下午三点半放学。而且在校期间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听课没有统一的坐姿,学生可坐可跪,甚至也可在地毯上躺着听一会儿。课程教学讲究体验。正如一句话说的,你听到的会忘记,你看到的会记住,你做了的才会理解。学生们通常以小组形式活动,每组活动内容也不同,教学氛围相当宽松活跃,学生参与机会多。尽管课堂组织形式松散,学生可随意走动,但教室里比较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各自干着自己的事。偶尔也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被老师要求独自坐在一旁学习。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从不训斥学生。上课时教师像讲故事似的坐在学生们当中,并不时提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在澳大利亚小学没有统一评分标准,没有任何统一考试。所有学科实行成绩等级制,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他们很少有书面的测试,即便是书面测试也不严格,学生的成绩摸得着看得到的,就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手工作品。教学的难度比中国浅得多,尤其是数学。

5.家长参与办学

学校办学公开化,这也正是澳大利亚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学校向家长开放,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教育,包括在空余时间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辅导课,参加外出游玩活动。学校教育委员会由学生家长、社会或工商人士和校长组成。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同时也筹集一些资金用于学校改造。

此次澳洲之行所学,所感,所见,所闻,将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深远地影响。我十分感谢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参观机会。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5:01    标题: [转帖]澳洲小学教育/王小香 引用回复

澳洲小学教育/王小香

在澳期间,我们参观了当地两所公立小学,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亲身体验了不同教育体系下的不同教学方式。

1.教育体制

澳洲的基础教育指1-12年级,1-7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小学,8-10就是初中,11、12年级是为升大学准备的high school ,相当于我们的高中。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大部分由政府所办,普通教育分为公立、私立和教会三类。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少年儿童在政府办的学校中学习,在那里可以享受免费的中小学教育,但也有的在非政府办的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即教堂拥有的学校)中学习,政府负责管理本州的学校,同时联邦政府进行宏观控制。各地的课时长度不尽统一,一年分为四个学期。

2.七彩教室

在小学,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教室。学生们的书包、自带的午饭放在走廊的架子上。教室既有我们常见的教师讲台在前,学生课桌在下的布局,也有弧形的以教师为中心,几个学生一个圆桌,几个圆桌的教室结构。教室的后面摆放着几台电脑。教室的墙壁可以移动,随时将教室分割成不同区域。教室里根据主题的不同装饰也不同,有的将屋顶用网拉成一个热带雨林,有的是动物世界,其间布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我看到了中国的“恭喜发财”,还有写着“小心事故”字样的石膏绷带。教室里的物品如此琳琅满目,颜色如此丰富多彩,让我瞠目结舌。

3.分层教学

澳大利亚小学实施包班制,一位教师或称班主任全包一个班,除一些学科如体育、计算机、外语等有专职教师外,班主任传授所有课程。包班教师还有一位或以上的助理教师,帮他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补课。另外,图书管理员除了管理图书外还要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资料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在澳大利亚小学普遍为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至30之间。澳大利亚小学普遍推行复合班。而复合班也是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重新组合,这个月你在二/三年级,下个月你可能到三/四年级去了。在同一班里学生通常根据不同目的、个性被分成四五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另一个方面通过助教形式给位于学习程度两端的学生进行额外辅导与补课。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还配有专门的辅导教师随堂听课指导。

4.快乐教学

在澳大利亚,他们认为儿童时期应该是快乐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小孩子的快乐。所以小学办学首先考虑是学生在学校会不会快乐,并时时处处体现这种思想。小学生通常是上午九点半上学,下午三点半放学。而且在校期间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听课没有统一的坐姿,学生可坐可跪,甚至也可在地毯上躺着听一会儿。课程教学讲究体验。正如一句话说的,你听到的会忘记,你看到的会记住,你做了的才会理解。学生们通常以小组形式活动,每组活动内容也不同,教学氛围相当宽松活跃,学生参与机会多。尽管课堂组织形式松散,学生可随意走动,但教室里比较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各自干着自己的事。偶尔也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被老师要求独自坐在一旁学习。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从不训斥学生。上课时教师像讲故事似的坐在学生们当中,并不时提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在澳大利亚小学没有统一评分标准,没有任何统一考试。所有学科实行成绩等级制,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他们很少有书面的测试,即便是书面测试也不严格,学生的成绩摸得着看得到的,就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手工作品。教学的难度比中国浅得多,尤其是数学。

5.家长参与办学

学校办学公开化,这也正是澳大利亚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学校向家长开放,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教育,包括在空余时间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辅导课,参加外出游玩活动。学校教育委员会由学生家长、社会或工商人士和校长组成。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同时也筹集一些资金用于学校改造。

此次澳洲之行所学,所感,所见,所闻,将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深远地影响。我十分感谢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参观机会。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1 周一, 下午5:01    标题: 澳洲小学教室图片 引用回复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刘强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11/06
文章: 1201
来自: 中国湖南
积分: 8753


文章时间: 2007-10-03 周三, 下午9:23    标题: 引用回复

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巫总,不知道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的 小学是否有课本呢?

_________________
著有《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就这样轻松走过高三》《高分是这样炼成的》。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株洲十大人物。
欢迎来我的专栏
http://www.zznews.gov.cn/liuqiang/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6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刘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149346549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2


文章时间: 2007-10-03 周三, 下午9:32    标题: [转帖]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引用回复

刘强 写道:
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巫总,不知道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的 小学是否有课本呢?


没有深入研究过,不过刚在网上找到这篇由一个美国移民所写的文章,供参考:

引用: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发布时间:2005-11-16 点击:1910
http://www.ci123.com/article.php/3775

本文Tag标签:自由/尊重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老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4年级的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1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1年级到4年级,他换了3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到如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微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我严声厉色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很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番气力,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微机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做的孩子还有不敢断言的事情吗?

  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能平心静气地寻思其中的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刘强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11/06
文章: 1201
来自: 中国湖南
积分: 8753


文章时间: 2007-10-04 周四, 下午10:47    标题: 引用回复

收藏了:)
_________________
著有《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就这样轻松走过高三》《高分是这样炼成的》。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株洲十大人物。
欢迎来我的专栏
http://www.zznews.gov.cn/liuqiang/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6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刘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149346549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教育探讨专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