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澳大利亚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会刊新二号 (总第14期)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李景麟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5/10/06
文章: 23
来自: 澳洲雪梨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8-3-03 周一, 上午7:27    标题: 澳大利亚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会刊新二号 (总第14期) 引用回复

会务消息

《澳洲彩虹鹦》为我会开辟了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专栏 。各文友可上该网 〈www.australianwinner.com 点击 : 长风论坛〉注册、登录,即可阅读及发表作品。请热情支   持和参与。

作品与欣赏

守望昙花

崖青

一年前,朋友送我两棵昙花。说是两棵,实际上就是两根光溜溜的枝,既没有叶,也没有根,她说插在土里,种下时浇一点水,以后就不用操心。我想昙花是夜里开的,要是种在花园里,万一错过了观赏,岂不可惜?所以把其中的一棵种在了花盆里。因为种在花盆,就可以时常搬动,让它一直享受充足的阳光。果然今年两棵昙花命运不一。在花园里的长满了油光碧绿的叶子,从此就不再长进了。而花盆里那棵就让我守望了两夜。
一场大雨后,看到昙花青黄的厚叶(现在知道是叶状茎)上出现了几枝淡紫色的花柄,我知道昙花在夜里开,也知道昙花只一现,怕错过了它的灿然怒放,把它搬家里,准备守望。但是朋友说,不可以的,开花之前,它还需要充足的阳光。那就白天搬去花园,晚上捧进屋里。
几天后发现花柄上膨起一个小拳头大、洁白无瑕的花苞。在夕阳下,像一块纯洁美丽的玉石,用手轻轻触摸,柔软而光洁,又好像丝绸一般。过了一会儿,发现花苞的顶端,有了一个小小的孔,想来今天真要开了。于是我把花盆搬上了桌,于是不再敢离开,生怕错过了这期待已久的一刻。
紫色的花柄平托起很大的一朵昙花,洁白的花瓣密密地一层包着一层,我们不敢眨眼,全神贯注着它的一举一动。从小孔看进去,可以看到,里面仿佛飘着薄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嫩黄的花蕊,摇曳生姿,挠得人心痒痒。它每一秒钟都在变化。我一面紧盯着,一面跟先生互相问着:是不是开口大一点了?好象需要用对方的回答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于是他架起了一只小三角架在桌子上,对着开口,每两三分钟按一下快门。当我怀疑自己的眼睛时,他打开相机的屏幕,为我证实。照片上,昙花跳跃着一张比一张张开。沉甸甸压枝欲断的花朵颤悠悠地抖动着。在颤动中花瓣缓慢地打开。我就象等待一只小鸡破壳而出一样,等待昙花那透彻的美。花儿渐渐舒展,露出了漂亮的面容和身段。整朵花呈漏斗状,花瓣和形状都象莲花一样。洁白如玉,如云。密而细白的花丝从花芯中旋转地伸出来,花丝的顶部是黄色的略膨大的花药。中间的花蕊长得很特别,比周围的略粗,也呈白色,尤其是顶端的柱头,开着一朵小小的类似菊花的白花。我发现,侧面可以见它花瓣和旁边的花托,也是很美的。我一个劲地指挥先生:这样拍,那样拍。
它高雅,洁白,娇媚,高傲地仰着头,绽放开来。整个花朵优美淡雅,光彩照人,屋子里飘起一阵淡淡的清香。我深深地被它陶醉了!此宵我愿守君侧,一睹芳容一世足。我使劲拍打着先生说:人生享受啊!
他说,小时候听人说,今晚虹口公园的昙花要开了,也从没有亲眼见过。我记得小时候也有人跟我说同样的话,我问:为什么跟我说?他说不知道,别人跟他说的。那时候不知道昙花只开几小时,报纸上这样说,是叫大家去守望啊。
为看昙花开放,我们守望了一个半小时。花开足了,时针也指向十一点了。半夜醒来是二点,花朵还傲然挺立,依然散发着淡雅的香气,沁人心脾。次日早上,花瓣已经闭合,软沓沓地垂了下来,象瘩拉下的脑袋,了无生气了。
凝视着无声无息地凋落的昙花,心里升起一丝怅然,不禁感叹,我们常用“不要昙花一现”来期望好景常在,其实最重要的是有“一现”的机会,并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人生中许多的美好也象“昙花一现”,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及时把握和珍惜。
花开花谢可以让我们生起生命的无常、人生短促的觉醒。和花开花谢一样,生命荣枯也是一个过程,成熟必走向凋落,这是生命的真实。
昙花的瞬间辉煌,一时灿烂,是以漫长的沉默为代价的。为了这一份尽善尽美,它不知需多久时间的积蓄、成长、酝酿,这期间就是寂寞。人生是否也需要更多的耕耘、积累,才能有“闪光”的一瞬。能平衡灿烂与平淡,也是昙花给予人们的启示。
因为短暂而美丽,昙花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什么时候看看过一朵玫瑰花的开放过程呢?更不要说半夜里。那是因为,玫瑰花开了能有好几天,它一年能开好几次。更不要说路边的野花,一开就是一大片,从没有人去注意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谢。也许生命的意义更在于质量,而不是时间。人生的价值也不会因为闪光的时间太短而逊色,而因闪光而永恒。莫笑孤芳开一瞬,玉质芳华韵永存。
我想好,这个春天要把另一棵也种进花盆,可以让它得到充足的阳光,来年也能有“一现”的机会。

长堤垂柳最依依

崖青

本来想这次带女儿去宁波一游,因为她总是抱怨身为宁波人,从来没有去过宁波。为此,我事先了解了交通情况,也打听了她爷爷奶奶以前住过的大沙泥街的现状。可是她坚持要先去杭州,因为那是她第一次离开上海就去的地方,现在除了当年的一张照片,什么印象也没有了。
春天到杭州,那绿荫中蕴藏的动人风韵,令人怦然心动。
径直来到断桥,买上一把许仙用的纸伞,走上秀美的白堤。白堤如一只温柔的手臂,将西湖分割成里外两半,又似一条绿色的锦带,绾连起孤山和北山。春风熏面,沿着逶迤的白堤缓步,见二旁湖水中,清波涟漪,指动着倒映在镜中的婀娜垂柳,妖艳碧桃。正如杭州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兼有春游的人群,色彩艳丽的衣着和凌空飞舞的风筝,让人眼花缭乱。 有静有动,亦清亦香,最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夹岸烟柳使人销魂。女儿高兴地说,我见到了真正的“苏堤春晓”。
我记忆中最后一次在白堤苏堤上漫步,是文革中和弟弟一起来。那是寒冬,没有桃花没有柳,满目只有枯树哑枝,傍晚的堤上,好象只有我们俩。寒风吹动着衣襟,西湖虽美,心里也难免凄凉。而今春光明媚,人虽是多了一些,声音也闹了一些,但是心里也象柳线轻拂,麻酥酥的。
本来我说“柳浪闻莺”不必去了,因为我们时间有限。我曾在那附近小住,那时每天早上都去,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但是女儿翻着宾馆里的一本旅游画册说,“柳浪闻莺”和“苏堤春晓”都是春天的推荐景点,不可遗漏。于是我们步出宾馆,乘了一辆专门游西湖的电瓶车,沿着湖滨朝反方向走,又来到这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景观基调的公园,这里沿湖植柳,轻风摇曳,如碧浪翻空,同时听到了“两只黄莺鸣翠柳”。
车送我们到的终点是花港观鱼,在公园里走了一大圈,站在了苏堤靠花港观鱼的一头。苏白两堤相连,红绿蔓延。满目芳菲,不禁想起杜牧的“街垂千步柳”之咏,杜荀鹤的“络岸柳丝悬细雨”之句。
满眼都是滴翠的绿柳,象无数串嫩绿的珠链;在春风中翻飞,好象涌动着绵绵的绿浪。长堤春柳风姿绰约,妩媚动人,间隔着鲜艳的桃花,三步一柳,亭亭如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柔柔的态、长长的丝、纯纯的情,飘拂着妩媚,透逸着秀美。那丝丝低垂的柳线,抚弄芳草,轻拂人面,传递着一派缱绻柔情。
天色渐暗,杨柳伴着春风婀娜起舞,如青烟,如绿雾,舒展而飘忽。眼睛一闭,“柳垂河上影”,“柳卧水声中”,“柳絮池塘淡淡风”,“夹岸朱楼隔柳条”,“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堤上青青数株柳,半分犹得似西湖”……一句句古典的佳句和着清风扑面而来,全是柳的赞颂。
柔丝万钟的垂杨柳,历来是人们寓意相思的吟唱寄托。柳花、柳絮、;柳阴、柳条也就成了人们对友人和情人思念的象征。
杭州是故乡,曾经到过多次。所以不但带女儿游西湖,还带她看杭州。解放路上的“长江摄影中心”,是我爸爸出道的地方,也是我每次来杭必访之处。旁边的奎元馆,每次到都会去吃一碗面。我妈更绝,很多次都是早班车到,就在以前的“万象照相馆”(长江的前身)里,从隔壁叫一碗“虾爆鳝”当午饭,下午就回上海了。所以女儿这碗“虾爆鳝”是不能错过的。
女儿说,还应该到她留过影的地方去。这才想起,上次带她不是特地到杭州,只是去瑶琳路过而已。时间只有一个下午,友人建议去“桂花厅”,因为正直金桂飘香的十月。而现在是杨柳的季节啊。
杭州的美景美食征服了我的女儿,她说,要不以后就说自己是杭州人吧,杭州的文化名人太多了,做这些文人墨客、前辈大师的后人,就多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文化气蕴。也没错,她的籍贯可以从父也可以从母呀。其实她现在的所有文件上,只注明她的出生地,没有籍贯这一栏。
对我来说,离开后,一直在脑海的,就是那依依长堤垂柳。柳色如烟,柳条漫漫,如我对故乡不尽的思念。


以行为本 文笔清丽
──读 崖 青 散 文 有 感

李 景 麟

最近《大洋时报》开辟了【双城记】文学苑囿,荟萃了雪梨和墨尔本两地作家的佳作。然因弄孙忙,读到的很少,难免漏掉华章,留有遗珠之憾。
笔者还是忙里偷闲读到一些,并确有惊喜的发现:这里竟有崖青的十多篇散文!──如设双城记有竞争意识〈有意抑或无意〉,则无疑加重了雪梨文坛之筹码。
笔者一向推崇崖青的散文,祇因其有特色。概括起来:以行为本,文笔清丽,描绘生动,感情充沛,寄托深远。
以行为本,此乃指作家「为文养气」,亦即为写作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如果说作家的作品是作家品德的反映,那崖青作为贤妻良母,益友良师,以其散文在文友和读者中 ,已树立起了鲜明之品德个性 ,而赢得口碑与尊重。
「文以行为本,先诚其中。」崖青每为文章,都是以其个人生活、经历、感触为底蕴,从中寻觅美好的人与事,着重塑造有「美好人性的平常人」形象。她在生活中,生活在她文中,文中有情,情又源自心灵。于是,她之所谓文者,其实乃其心彰显着的人生思想。提到思想,我首先想到《圣经‧箴言》中一句精警的旷世名言:「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 保守一切 ,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如果这太有宗教色彩 ,那么我的潮州朋友,在香港时说给我的谚语,也足以 令人思索了:「正想千丁,倒想绝种。」是说如果你思想正确,正面顺理成章,便有福德兴旺千丁;如果思想歪,倒行倾向邪恶,就会缺德断子绝孙 。 以上一是经典的论心名言 ,一是 地方民谚, 无不提醒我们:思想正确,人生才会有正确的目标 ,才会使生命之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不是吗?散文《红霞》的主人公,就有一颗像红霞一样亮丽的心。 红霞是女作家的同龄人,她们披近半个世纪的风雨走过来,挂满襟的不是往事陈迹,世路艰难,命运多舛,寒暖人情;而是透过岁月的洗礼,凝聚与彰显的中国本分女性之人格高尚持守贤操,内美蕙质张扬馨德。
不是吗?《给孝心一个机会》里,那位提着有十五公斤苹果的中年妇女,就是自己再渴也舍不得吃,因那是带给父亲的。──使我想起,子路见于夫子曰:「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甚至「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至粟万锺,思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耶。」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耶。」笔者为这样之「事父母至孝」,而感动且赞佩不已!看来,崖青在其散文中,亦把中华民族的人文美德,遵奉到以「孝」为先之高度。而她的表述却平实、自然,捧读之如闻清夜之锺。古语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从我们自身做起,对父母祇要「能服劳,能奉养,而有德色,此犹情之常也」,孝道之标准,千古不变。
不是吗?《先生爱上了唱歌》,会使人想起谓之六行:「仁、义、礼、智、信、乐」之「乐」来。此「乐」,乃指 每个人应有各自高尚的爱好。《论语‧雍也》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各自的爱好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自然,每人的爱好不能强求一致,乐山抑或乐水无妨,但要趋于高尚。其实本文就是她对夫君高尚爱好的理解 、支持、欣赏、褒扬、关爱和自豪。──真令人羡慕,文字中透着浓郁的鹣鲽情深……
不是吗?《乐在吃中》,不尽都是大快朵颐之乐,而是蕴藏着乡情风俗与中华文化含量。我读着也同作者一路品味着,不知为什么,竟在心中萌发文化上的回归意识,激荡起将强烈地追求中华文化的巨澜,一种热切的饮食文化眷念,与永远挥之不去的故乡热土之情结……
正是由于崖青思想纯正,从她心灵涌流的活水,才凝聚成清纯亮丽的文字。要说文笔清丽,是她一惯的文风特色。就最近发表的散文中,当推《守望昙花》、《长堤垂柳最依依》为代表作。
看她对初绽昙花洁白无瑕的花苞之描绘:「在夕阳下,像一块洁纯美丽的玉石」、其绽放状「紫色的花柄平托起很大一朵昙花,洁白的花瓣密密地一层包着一层」、「仿佛飘着薄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嫩黄的花蕊,摇曳生姿……」、「昙花跳跃着一张比一张张开。沉甸甸压枝欲断的花朵颤悠悠地抖动着。在颤抖中花瓣缓慢地打开。」于是,我〈们〉不也「像等待一支小鸡破壳而出一样,等待昙花那都透彻的美。」吗?你看:「整朵呈漏斗状,花瓣和形状都莲花一样。洁白如玉,如云。密而细白的花丝从花蕊中旋转地伸出来」。要说文笔清丽──这简直就是用文字绘影绘形绘神呼之欲出的工笔画……
于是,读者欣赏着这样的清丽文笔,不仅带来阅读的愉悦,而且被充沛的感情浸润陶醉,同时对作家寄寓的思绪有深沉感悟。
你看:昙花一现,它的生命暂短。然而,「它高雅,洁白,娇媚,高傲地仰着都头,绽放开来。整个花朵优美淡雅,光彩照人,屋子里飘起淡淡的清香。」可是,「我深深地被她陶醉了!此霄我愿守君侧,一睹芳容一世足。」于是,令人联想到人生的价值,其亦绝非与寿命之长久成正比的!
记得有人说:生命的价值在乎由于你的存在,能否使人们和世界变得更美好?其标志尺度是──作为人,至少我们的生命当需一定要充满喜悦及心灵上发自内心之快乐。
请看女作家为一睹昙花的芳容,那身心的喜悦与欢愉,表露无遗:「我使劲拍打着先生说:人生享受啊!」──这不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吗?甚至引动人们之更深层次的哲理诗思……
昙花一现,有它骄矜高贵绮丽的吐艳……
火柴点燃,有它燃烧自己献出光与热……
流星陨殁,有它给乌蓝夜空一道亮丽……
其实,人的生命可贵,不也是在于其短暂吗?于是,我们亦当用暂短的生命,去成就不朽的功德!
崖青的散文创作,已形成稳定成熟的定势,和自己独具之风格。从其文 ,我感受到一种酷似冰心之风。这也许有点言过其实,然而,至少是感到在某种程度上,有遵前辈而欲一脉相袭之风。否则,还何谈继承与发展?──我们祇有以此角度,才能认识及解读崖青散文之内函与审美。
笔者相信,女作家会慧眼遴选生活中富含文学素材之矿石,进行观察与沉思,获得激情及睿识,引燃创新之火,用心血熔炼出更多散文精品,以偿读者、文友们祈望读到最新美的华章之愿。
02/02/08


曲折离奇的人生 正直高尚的诗品
——悼念文晓村先生

何与怀

惊悉台湾著名诗人、诗论家文晓村先生因脑中风及心肺衰竭等疾病已于去年12月25日下午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真是不肯相信。2004年9月,由于参加西南师范大学(现称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的缘故,我得以在中国重庆和文先生相识;前年4月我到台北时,文先生和夫人邱淑嫦女士热情万分特地在市中心“英雄馆”设宴招待,并以精致的《拈花惹草.摄影集》相赠,又请诗界朋友相陪,我总以为这些只不过是愉快的开头,日后见面机会尚多,还可以慢慢地细细地向文先生请教,不料现在人天两隔,已成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了。



我知道文晓村先生在台湾诗界的地位。他1957年开始发表诗作,1962年7月与友人创办《葡萄园》诗刊,任总编辑,辞世前任名誉社长。诗坛驰骋五十年,着有诗集《第八根琴弦》、《一盏小灯》、《九卷一百首》等六种;评论集《新诗评析一百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五种。据有关资料,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诗选中有八十八本选录有他的诗作。1988年获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离职退休后,对两岸诗歌文化交流不遗余力,是当今活跃于海峡两岸三地的著名诗人。2007年8月,即是去世前四个月,他还偕夫人赴青海参加了“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但如果只凭以上这几句简单的介绍,以为文老和台湾许多文化人一样,是一位一生平静只知专心致志于诗创作诗评论的文人,那么就错了。请读读下面这几段文字:

……在山上转来转去,从山脊的棱线,到山谷的小径,不知走了多少天,就是走不出敌人的地区,不幸,一天夜里,摸到一处山谷,闯上了敌人的哨兵,又跑散失踪,少了两个伙伴。
就这样,我们在敌后的山上,昼伏夜行,瞎闯乱摸了一个多月,得不到结果。后来,在一处半山腰中,发现一个可以避雨的石崖,索性住了下来,等待志愿军发动第六决战役时,自然就有归队的机会。
……大约是六月的某个早晨,我们四个人还躺在石崖外面睡大觉,忽然,「卡嚓!卡嚓!」一阵拉枪栓的声音,睁眼一看,一群美国兵,用枪尖对着我们,大吼大叫:「God damned,son of bitch!get up bet!」当时我们不懂什么意思,后来知道,这是美国兵骂人的脏话,意思是:「王八蛋,狗娘养的!滚起来!」
我们被押送到山下一处军营,把满身虱子的棉军衣脱掉,换上印有P.W(prisoner of war)战俘字样的军服……

这是小说吗?这是写别人吗?不。这是文先生写自己——这是他的长篇自传《从河洛到台湾——河海忆往》中的一段文字。原来他有人们想象不出的一段曲折的人生,离奇的经历。
文晓村先生是河南省偃师人,1928年出生。1944年日军侵占豫西,年仅十六岁的他,热血沸腾,赤脚日行八十里,奔赴抗日游击队,成为少年队员。后来从八路军成为解放军,又成为志愿军,于1951年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一八○师机要科长。第五次战役中,弹尽粮绝,突围未成,隐居于深山老林,以野菜充饥,山水解渴,历经种种艰难困苦,最后被美军俘虏。上面的文字就是他战败被俘的回忆。
1954年3月,文先生被美军押送台湾。因所谓“思想问题”可疑,被台湾当局视为异端,被遣送到新店大崎脚和绿岛接二连三“感训”“再感训”,只差未被投入大海。最后,他总算领到了一枚“军人身份证”,阶级是“暂支准尉薪”,这样,身份一百八十度转换,便在台湾生活了下来……
文先生怎么又成了诗人呢?他回忆曾以最初的薪水所剩,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评析》和一本余光中的诗集《蓝色的羽毛》。这两本书,是他在台湾第一次亲自选购的书,对他日后走上写作之路,具有相当的意义。就他当时的境况和他对诗的理解来说,《蓝色的羽毛》那种浪漫感伤的情调,自然很合他的口味,很能引起他的共鸣。文先生读到高兴的时候,甚至常常在原诗的下面和上一首。究竟和写了多少首,他也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文先生下了苦功,而刚好《蓝色的羽毛》成了他习诗的第一面也是上佳的一面镜子。他反复研读,自然从中摸出诗味。



知道文晓村曲折的人生,便不难理解为何他的诗作中,怀乡思亲的作品很多。例如:

读二十世纪的春望/面对破碎的山河/不敢陪花朵溅泪/十六岁时少年郎/毅然奔向救亡的战场//生命在战火中淬练/苦难是唯一的冠冕/以致天涯羁旅五十年/只能在梦中谒诗圣/听母亲纺纱的歌声//而今 有乡却无土/不知梦魂归何处/海天茫茫 但见/一只飘飘的沙鸥/伊水洛水向东流。

文先生这首诗,感慨时事,如泣如诉,读来不禁黯然神伤。
最为人称颂的是他的〈想起北方〉。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台湾爱国诗鉴》、诗人邹荻帆与北京大学谢冕教授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南京东南大学姜耕玉教授编选的《二十世纪汉语诗选》、河南大学张俊山教授主编的《远方的星群》等大型诗选,都选录有这首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还处于“戒严时期”,“反共”、“光复”是当时台湾最响亮的口号,然而,诗人表达的,却是绝然不同的另一种情怀:

在岛上 想起北方/就想起杨柳树下的倩影/伊水河畔的芦笛/以及母亲的纺纱车/谱出的那些摇篮曲//以时间的长影 丈量北方/时间与空间的长度/已经是长长的马拉松的距离了/但从我的脉管中/仍能听及黄河奔腾的呼声//所以在岛上 想起北方/我的怀恋的歌声/还是带着芦笛的气息/如同母亲的纺纱车/唱出熟稔的韵律

诗中的“倩影”、“芦笛”、“摇篮曲”,够牵动思亲怀乡的情感了;而当诗人“以时间的长影 丈量北方”时,读者更为之震撼,并深刻理解为何诗人脉管中“仍能听及黄河奔腾的呼声”,为何诗人的歌声,“还是带着芦笛的气息/如同母亲的纺纱车/唱出熟稔的韵律”。正如众多论者所言,此诗意象巧妙,结构简洁,具有藏而不露的含蓄美,高雅亲近的意境美,由亲情而家国,把个人情怀升华到历史与诗歌的崇高境界里。
文晓村先生因苦难走向文学创作。似乎文学史上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大凡这种境况的作家诗人,其文品诗品人品多为正直高尚。
例如,文晓村先生对“阴影”的鄙视:

忽焉在前,忽焉在后/忽焉在左,忽焉在右//白天,在太阳面前/它阴在一边//夜晚,只要有光/它就躲躲藏藏//也曾追逐天上的月亮/也曾妄想陪星星做梦//它喜欢跟兔子赛跑/也不嫌乌龟太慢//它依靠高楼大厦生存/也依附茅庐小屋//它绕着大树兜圈子/也不放弃小小小小的草//有时,它像个庞然大物/有时,却在针尖下活动//鬼鬼祟祟,行动神秘/却从不发声//它是谁?是谁?/不要怕,阴影而已(〈阴影〉)

而他于1974年所作的〈一盏小灯〉,则表达他对光明的赞美和向往,并以此明志:

在荒漠的旷野/野狼的嗥叫令人毛发耸动/远方那一闪/ 荧荧的亮光/可是一盏小小的灯?//在深夜的海上/黑色的风浪撞击着水手的心/远方那一闪/ 淡淡的亮光/可是一盏小小的灯?//在浓雾的岛上/风平浪静星儿也跌入梦境/远方那一闪/ 朦朦的亮光/可是一盏小小的灯?//纵然是白昼/都市和乡村欢笑般的/炫耀着春花秋月的风景/我的心灵啊依然渴望/那一盏小小的灯//而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那一盏梦幻的小灯/是永远无法接近的/便只有默默地/把心贴了上去



诗界朋友们不能不称颂文晓村先生。他虽然一生曲折坎坷,但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而是努力追求正直高尚的人生,充满梦想,充满对人生与艺术的热爱。这样的胸怀自然使他具有一种人格魅力,也让他的诗作出现一种独特的魅力——他总是致力抒写向上的人生情怀,抒发真实的人生体验,关心国家、民族,视野开阔,朴素明朗,总是给人健康向上、正直高尚的感觉。事实上,“健康,明朗,中国”,就是他一向倡导的诗风。他以此建树他的诗论,许多是经验之谈,以感悟的方式谈论诗歌艺术,总结艺术规律,谈得真切,令人信服。当然,这首先是因为他的实现自己诗学主张的诗作本身就是成功的范例。
毋庸讳言,文晓村先生当年提出“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是有感而发,是有针对性的。他就是针对当时台湾诗坛一股过于晦涩难懂以致于被以“恶性”来形容的西化诗潮,深感到要特别彰扬中国民族传统、民族风格。不过,另一方面,也正如许多论者所指出,文先生襟怀若谷,待人友善谦和包容,在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同时,他从来不故意贬低其他诗人及其艺术主张。例如,他在谈论同时代创办的《现代诗》、《创世纪》等诗刊的时候,对它们的艺术影响和历史地位都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文晓村先生作为三个当代台湾重要诗刊之一的《葡萄园》的创办人,对台湾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葡萄园》又成为海峡两岸诗歌交流的重要平台,而他自己更不断奔走于海峡两岸,致力于台湾与大陆诗歌文化交流活动。的确,文先生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辞世,引起台海两岸许多诗界朋友的沉痛哀悼。
重庆文联主席、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人吕进教授写出〈哭晓村〉:

青海一见竟成追忆/最美好的兄长/最诚恳的诗句//曲折的人生/多难的路途/画出正直的轨迹//好些年没有这样悲痛过了/好些年我没有哭泣/兄长啊,你安息//我们会一切都珍惜/你留下的记忆/你开唱的诗歌旋律。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诗人毛翰在文晓村先生辞世后第三日写出的一首悼诗,将先生个人的悲剧和中华民族的悲剧相联一起,非常深刻独到:

内战中,你是忠诚的小卒/一直将敌帅拱到孤岛/命运却偏偏将你俘获/投入残敌的老巢//在岛上,你脱下戎装/种下一园诗的葡萄/你希望那葡萄晶莹圆润/像儒,像释,也像道//葡萄藤毕竟柔弱/架不起跨海的长桥/如今,你已魂归天国/看海峡分割的中华,苦笑

而诗人傅予有感于文先生一生的为人、贡献,他的人品诗品,有感于他的〈一盏小灯〉,作了一首〈一盏不灭的小灯〉,怀念、颂扬先生:

在宇宙中/有一盏不灭的小灯/它是太阳//在海峡的两岸/有一盏小灯/从河洛燃烧到台湾/它也是一盏不灭的小灯/因为他在诗坛上,点燃了/十盏,百盏,千盏小灯……/如同午夜的繁星/闪烁在黑夜的天空/直到黎明



文晓村先生生前曾哀痛地谈到他十六岁时见到父母亲为他找来的一个十六岁大姑娘,后来在军旅战乱中和他成婚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谈到因为他去了朝鲜战场后,生死不明,断了联络,这位善良淑贤的妻子只好改嫁了。这当然是刻骨铭心的伤心悲剧。可幸他后来的台湾太太邱淑嫦女士,开朗,豁达,精力充沛,常陪左右,善解人意,又有艺术品味,朋友们看到,也深感欣慰。
文太太特喜拍摄,她优美的照片,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开头说他们赠我的《拈花惹草•摄影集》,就是邱淑嫦的摄影专集,而文先生则为集中每幅照片配以诗作,真可谓夫妇互唱相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
文太太为“龙吐虾”奇花摄得一幅美照,文先生题诗戏曰:
披上龙袍的小龙女/可是魔术师的后裔?/居然也能玩一手/嘴里吐虾的把戏
文先生深为“醉蝶花”的美感所打动,也带着几分醉意赞道:
是蝴蝶喝了酒/还是花儿不胜饮/这一脸娇羞欲滴/倒是真的有几分酒意
在“酒泉蝴蝶花”前,文先生表现出怜香惜玉的柔情:
请不要责备/请不要深究/她们只是在酒泉公园/多喝了一点点水酒
文先生深感奇花何止是香甜——这是“白香果奇花”:
没看过这花中的奇花/终不免有几分遗憾/看过这花儿的绝妙/百香果何止是香甜
有一幅题为“淡水夕阳”的风景照,文先生生发了这样的想象:
夕阳卸下晚妆/返回她的寝宫/几只小渔舟/却想到海上去寻梦
文先生面对“兰州黄河母亲像”,感叹博爱的伟大:
敦煌飞天女神/以张开的双臂为翼/飞向苍苍茫茫的天空/把爱怜的花朵/散布大地 散于众生
“大叶莲”形状,让文先生获得不同凡响的联想:
圆圆田田的大叶莲/如同佛祖化身的渡船/渡你渡我渡众生/渡 人生最后的一程
而“观音莲”美中的纯洁,使他豁然得道了:
什么叫拈花微笑/什么叫拈花惹草/坦坦然然地面对我/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人世间,事理人情纷杂,有时外界的印象和自己的本意可能不尽相符,“粉扑花”对不实之词并不在意;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志趣,纯真又无私:
为别人擦脂扑粉/好像是我们的本分/其实 我们所要展出的/只是一份纯然的天真
“向日葵”更让文先生道出了“不问东西,只问高低”的微言大义:
我从来不在意/说什么东方或西方/我只是非常地珍惜/我所端出的宴席
同样,“一叶兰”显示了平凡的真知灼见:
叶多叶少不重要/只要有根/就能展出/美丽的青春
台北一零一大楼是世界第一高楼,多少人引以为荣,但文先生看得更深刻:
一个迷恋数字的风骚儿/一心一意要与云天比高低/他哪里知道 这个世界上/高与低 并非唯一的真理
“美人蕉”的外形,让她受了些冤枉,文先生看着看着便有些微辞:
一位淳朴的乡下姑娘/不知是否受到劈腿族的影响/怎么一登台 就亮出/三心两意的姿态
“老树生花”却很让文先生心生喜悦、备受鼓舞:
老树长出了新花?/这么艳 这么丽/赏花的人儿只赏花/哪有闲情究端的
而在“中横夫妻树”下,文先生更发出了直截了当的宣言:
挺身于天地之间/宣言生命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的爱/这就是我们的情
…………
我当时接过《拈花惹草》这份礼物,就爱不释手,深为集中情趣和哲理所打动。现在,文晓村先生溘然长逝,那一番夫妇互唱相随、相映成趣的诗情画意从此也成了只待追忆的绝响。但愿文太太节哀。

(2008年1月于澳洲悉尼)


微 型 诗 之 新
──读巫荻微型诗有感

李景麟

二零零八年春节前夕,接到澳大利亚著名诗人巫荻寄赠的《澳洲彩虹鹦》,其内又附加他手书之九首微型诗与散文,并嘱我:深望给点文字。
笔者不才,然为不负诗人抬爱,不揣冒昧就其微型诗,散谈一己之拙见。




关于微型诗的型态。其实,微型诗和文学的其它型态之演变一样,「而情变之数可监」。由于时代的变迁,诗歌必然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之变化,来寻求一种新格式,来适应新时代生活的表现型态。──亦即「民生有志,咏歌所含。」然而,这「歌咏所含」的一定形式,则必鲜明地被诗人打上时代〈现代抑或后现代〉风貌之印记。于是,作为一种新的诗歌艺术表现型态,微型诗应运而生。
对此,我想略来谈一谈:正像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诗人受西方的自由体诗与散文诗之影响,想抛弃旧体诗〈也包括四行一节的新诗〉的格式及束缚一样, 既欲摆脱而又留恋。在我写诗踌躇选择时,想起美学与诗学中,关于艺术的形式与实质的问题,亦即柯罗琦的「美学」及 波拉德烈之「 为诗而诗」,中和了我之犹豫与困惑:在艺术上形式和实质是不能分的离的。──亦即诗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在形式与实质的融合及和谐上,具体就诗的艺术形式都必源于实质之自然需要。当诗所要写的必须要一个特殊形式才能完美表现时,于是,有诗人选择了微型诗。
而在澳洲诗坛,著名诗人巫荻则首当其冲──成为微型诗苑囿最初的勇 敢的拓荒者。 他以自己的大胆之创作实践,使其微型诗已足持之殊,以衡同侪之诗作。



微型诗,以微见着,内涵丰富。──无疑可与微雕艺术品媲美。于是,写微型诗之难上加难,祇有诗人自己最清楚。笔者应邀,也曾不知天高地厚试着「涂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憋出几首勉强交卷。虽已发表〈第13期《澳洲彩虹鹦》〉,然祇能说是东施效颦。连自己都感到可笑。不是吗?好像他〈她〉们都在笑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 闭 门 而 不 出;贫 人 见之,絷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耶,貌极妍丽。既病心痛,矉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蹙,更益其美。更加爱重。」甚至清‧洪楝园在《〈后南柯记〉序》中亦在笑我耶吧:「或问于予曰:昔时汤临川先生有《南柯记》之编,而子是作又名《后南柯》,亦借蚁为喻,意为者以汤意未尽而为东施效颦乎?」──这有点言过其实,近乎戏谑的夸张,然而,说实话,与巫荻和其旗下众多高手相比,实在汗颜了。尤其是巫荻不断地创新之佳作,其与众不同而令人叹服!你看,诗人竟把微型诗凝聚成一行诗经
典:
额纹

黄河长江珠江我的三行诗

这是展示一个多么宽广的胸襟,其深蕴的诗思可谓融情阔水长天!

初恋

一粒籽嵌入一个春天

这是揭示一宗何等自信之隐秘,其骄矜的喜悦可鉴爱情深入心田!
我们从中可看出诗人尽管是写一句诗,然也注意到诗之意像与情趣。
诗是诗人心灵感悟客观世界的结果。亦即有见于物为意像,有感于心为情趣。 ──于是,产生情景交融经过思想和心灵综合制作〈希腊文「诗」的字义为「制作」〉之意境。──乃诗人心灵的创造力、思想感情的升华,凝聚成的一方意义世界。那黄河长江珠江,不正是诗人「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写心而徘徊。」〈《文心雕龙》〉?
于是,写诗要搞形象思维,如当唐‧僧雇中云:「真诗人,心合造化,言合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为我用,合我晦明。」如此,诗才为贵,在「体物肖像,转神写意,妙入玄中,理超象外。」〈明人屠隆《论诗文》〉
于是,把一个〈且当作是可数的〉意念与情趣凝聚在一句诗里谈何易?!
我曾顶礼膜拜郭沫若、泰哥尔的一句诗,今读到巫荻之一句诗,更觉亲切和鼓舞:我们的诗人不也在默默探索 与 积极实践吗?否 则,谈 何 继 承 及 发展?
于是,笔者亦当猛起直追,尽管东施效颦,也要迈出自己的步履……



诗是用艺术型的思维,运用具体的意像,还是用科学型的思想,运用抽象之概念?我看是前者:因人类思想演进程序,乃先意像而后概念。记得一位美学家说过:诗是想象,是感情的事,而意像容易引起情感,却也不一定就能引生感情。这就需要把寻常事物的意像,使其能触动我等的心情,而在其它境界下不能引发感觉到之喜悦或惆怅,使我不得不在它上面流连玩索,如果我把那依稀隐约的情与景的配合加以意匠经营,使它具体化,明朗化,并且凝定于语言,那就是诗了。
笔者认为,那不是fancy〈幻想〉,而是poetic imagination〈诗的想象〉了。不是吗?你看:

周末夜泊情人港

切几片月亮

一个晚上

此诗声韵念起顺口,听来悦耳,所表现的诗之想象情调很浓。颇能唤起情人的温馨浪漫惬意的回忆,甚至想起诗人「爱情不老」的诗句,和自己多梦的年华与善于钟情之岁月……
好诗总是可爱的,生动的境界,完整的意像,能使人设身处地体悟入微,贵在三行诗,竟能意像中表现情趣,透着对生活的体验与玩索,实在难能可贵!
祝愿诗人与诗友们写出更多更新美的微型诗。


文坛消息
(一)悉尼文坛热烈欢迎美国著名诗人非马伉俪访澳
(本刊讯)美国著名诗人非马伉俪将于三月初访问澳大利亚,悉尼文坛热烈欢迎,其中一个公众活动将是由悉尼华文作家协会和澳洲酒井园诗社共同举办座谈会和欢迎宴会,敬请广大文友踊跃参加。
时间:三月八日下午五点准时开始,先座谈会后欢迎宴会。
地点:孔府酒家,355 LIVEERPOOL RD, ASHFIELD
联系人:何与怀 henry_y_he@hotmail.com
西彤 95704907; 0416192865
雪阳 andyx9@hotmail.com 95874275; 0404029328
非马1936年生于台湾台中市,台北工专毕业后,1961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马开大学机械硕士与威斯康辛大学核能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能源部属下的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能源研究工作多年。这位核工博士同时是杰出中英双语诗人,曾任美国伊利诺伊州诗人协会会长。非马近年并从事绘画与雕塑创作,在芝加哥举办过多次个展及合展,《东方航空》杂志曾介绍过他的艺术作品。在互联网上制作《非马艺术世界》,展出各年代中英文诗选、作品评论、每月双语一诗、诗朗诵、散文、绘画及雕塑作品等。
非马所有的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的生命感及隽永的哲思,简洁纯朴的形式,负载着多重意义及可能性,常予人以意料不到的冲击。他那些具有超现实倾向的绘画与雕塑,同他带有浓重人间味的诗章及散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相当独特的艺术世界。

(二)关于世华短篇小说征文揭晓的问答:
敬启者:兹 询问一事,前贵会举办的短篇小说征文,说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揭晓。我会有十多名作家应征,但迄今未见揭晓消息。万望即覆为荷。谢谢!
澳洲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李景麟会长:
您好!
截稿后,正在组织专家评审,现在还没有揭晓,请您转告投稿作者,谢谢!
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秘书处


(三)国家电网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

何与怀博士接到中国新闻社悉尼分社社长王进昌先生转来《“国家电网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征文启事》,他希望澳州文友踊跃参加这个活动,并请大家把作品一律都传到他那里,再由他转去北京。他的电子信箱为:wangjinchang@chinanews.com.cn
详情如下:

“国家电网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征文启事

为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表达全球华人心系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聚侨心,传华声,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国家电网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新闻社
支持单位:北京奥组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文联
二、征文时间
2007年9月-2008年5月(来稿请注明:国家电网杯迎奥运征文)。
三、稿件要求
(一)作品形式
文字、摄影、DV和漫画作品四种。
(二)作品题材
1、祈盼奥运: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期盼、感想和祝福;
2、奥运印象:以观众视角表现迎接奥运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体验奥运:以参与体验的视角讲述组织或参加奥运公益活动的情况、感想和体会;
4、奥运传奇:记忆中本人与历届奥运会的故事,最难忘的奥运事件或奥运人物;
5、传承奥运:个人对奥运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结合的感悟。
(三)征文要求
征文面向全世界海内外华人。所有参选作品均要求为个人原创,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真实,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实行实名投稿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通信住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电话号码等信息,以便联络。主办方将严格保管所有个人信息。
1、文字作品要求
内容要以小见大,从作者的自身经历、周边变化或所见所闻入手,通过对各行各业、各方面发展变化的记叙,生动体现活动主题。投稿语言为中文,文体不限,字数以千字为宜,最长不超过2000字。
2、摄影作品要求
(1)数码、胶片摄影作品均可,黑白、彩色均可,单幅、组照不限。
(2) 数码作品格式为JPG文件,长边不小于800像素为宜。
(3)每组作品提交的数量最多不超过8张。
(4)作品不得加入边框、水纹、签名等修饰。
(5)作品必须有一个适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汉字。参赛者同时需提供30字以内的图片描述。
(6)通过官方网站投稿的作品需直接上传,任何用代码链接的作品无效。
3、DV作品要求
(1)DV作品不得是已经在电视台公开播出过的节目内容,但可以部分取材于公众视频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编辑制作。
(2)可通过Email、邮寄提交DV作品录像带或光盘作品。
(3)DV作品文件格式不限,可以提交各种常见格式的DV视频文件。提交的视频作品文件大小建议不超过50M。
4、漫画作品要求
(1)数码、手绘作品均可,黑白或彩色均可。
(2)建议规格: 最小210×297毫米,最大300×420毫米,分辨率以300dpi为宜。
(3)作品应当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寓意含蓄、幽默,格调高雅或雅俗共赏。
四、评审与颁奖
(一)征文评审
征文由主办单位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四种作品形式分别评奖,设立奖项如下:
特等奖各1名(共4名);
一等奖各10名(共40名);
二等奖各20名(共80名);
三等奖各30名(共120名);
各种作品形式纪念奖共2008名。
对所有获奖者颁发奖金,并赠送作品集锦一套。
2、颁奖典礼
2008年6月在北京举行“国家电网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球华人征文活动颁奖典礼”。征文获奖者代表将受邀出席颁奖典礼。
五、投稿方式及说明
1、进入征文活动官方网站投稿,或发送电子邮件、寄送信函投稿。
征文官方网站:www.SG2008.chinanews.com.cn
  投稿电子邮箱:SG2008@chinanews.com.cn 
邮件投稿地址:中国 北京 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新闻社 办公室
邮编:100037
注明:国家电网杯迎奥运征文
联系人:阚立军(13910884583)
联系电话:86-10-68999963
2、所有作品无论获奖与否,活动主办单位均有根据需要进行编缉、发布的权利。
3、投稿者需尊重活动主办方对活动安排的规则和意见。
4、活动解释权归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新闻社所有。


_________________
李景麟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李景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8-3-03 周一, 上午10:58    标题: 引用回复

热烈祝贺"會刊新二號 (總第14期)"发布
谢谢李会长帖来消息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