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
|
|
根赞
李兴濂
年少时,我在老家的屋后栽了一排杨树。不几天就吐出了鲜嫩的叶子,风吹油亮亮的叶片沙沙作响,好像与我招手、絮语,我兴奋极了。小树一天天放粗长大,几年后长得比我高了。中学毕业后,我回家一看,一排排合围粗的杨树不见了。听不见风吹叶子的声音,听不见树上鸟儿的鸣叫,只剩下那排滴泪的树桩,我很伤心。妈妈安慰我说,队上说要搭桥,把那排树砍了。不用难过,有根在,就不怕没有树在。果然,第二年春,那排树桩上发出了茂密的小杨树。如今,它又长成合围粗了。
有根在,就有树在。在家乡的峭岩绝壁上,挺立着郁郁葱葱的松柏,并不稀奇。我惊叹的是它的根,顽强地在冰冷的石壁上裂石扎崖,寻找着一点水滴,一点养份,供给苍翠的枝叶。我对根油然而生敬意。
在家乡,有很多老树。最古老的一棵,要属村头那棵古榆树了。它有多少年,村里人谁也说不清。高干凌空,树皮皴裂,枝如蛟龙,密叶深厚,遮挡的浓荫足有半亩地,在天空织成一张大网,把阳光筛成黛绿色。大人们在树下乘凉,说些家常话,庄稼话,讲些故人故事,趣人趣事。孩子们则在古树下追逐玩耍。树上则有老鸹、斑鸠、喜鹊的巢窠和鸣唱。古榆树成了乡村老少和鸟儿的乐园。正是老树的根深入村庄的昨天前天,连结着远去的岁月和远去的先人,才有了老树的茂密蓊郁,才有了村人树下的欢乐和鸟儿树上的鸣叫。
地面上的树冠有多大,地下的根系就有多大。去年,在南国昆明,看到一株直径有几十围粗的榕树,它的树冠有三四亩地大。我想也许南方多雨的缘故,它才有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在沃土里长成如此庞大。更奇怪地是它的躯干还神奇地伸出许多小根来,分不清是干是根,向着大地寻觅着新的基点,拓展着它的领地。
人们赞美树的郁郁葱葱,花的娇艳多姿,草的“野火烧不尽”,然而,大树参天,鲜花的荣耀,草的春风又生,正是有根在地下、在石缝中、在沙粒间、在泥泞里、在乱石堆、在黑暗中,默默无闻,不屈不挠地与干旱、水涝、盐碱、冰冻、顽石、病虫进行搏击,艰难地向前延伸,匍匐地爬行,不断地汲取,一刻不停地向地面输送着水分、营养和力量!纤细的根须,充满了刚毅坚强;弯曲的身体,涓流着洁净的血液。谁说它匍匐?它有崛起的伟岸!谁说它无色,它有一切色彩!谁说它无声?它有一切声音!
根,平凡得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从不知炫耀自己,从不争桂冠,甘愿在黑暗中开拓探索,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象征。它是生的源头,是生的基石。有根在,就有树在,就有生机勃发,就有欢乐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
|
|
返回顶端 |
|
 |
美祉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211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1072
:
|
|
李兴濂 写道: |
根,平凡得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从不知炫耀自己,从不争桂冠,甘愿在黑暗中开拓探索,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象征。它是生的源头,是生的基石。有根在,就有树在,就有生机勃发,就有欢乐和力量。 |
不与绿叶争名,不与果实争宠。是“根”的美丽之处,埋藏于地下,支撑着大树,犹如那些默默的人们,永做他人的铺路石... _________________ 美祉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