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星儿叶子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8/03/11 文章: 1403
积分: 4527
:
|
|
巫逖先生诗歌赏评(一)
星儿叶子/文
一、巫逖先生诗歌的生命高度
巫逖先生,澳籍华人,国际著名诗人。大学本科,曾任高级工程师。他出生于马来西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回到祖国求学,大学毕业后,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现居澳大利亚。巫逖先生60岁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提倡国际迷你诗,提倡[353短俳],纵情与台湾著名诗人张航老师对诗。巫逖先生现任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庞德说:“诗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 。由此可见诗与生命紧密相连,诗是生命意识最高点的表达。那么把诗与一位具体诗人相联系,他的诗是否表达了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就很值得研究。换句话说,这个具体的生命体是否已经具备了体悟和表达生命意识最高点的条件和能力,这一定涉及到一个诗人生命累积的深度、厚度和广度,他的累积方式和结果,他对生命体悟和表达的方式和结果,他的生命的实际自由度指数和自我觉悟这种自由度的能力指数等等,最终,这些综合因素巧妙恰当地实现相互作用才会诞生一位伟大的优秀诗人。从而他的诗歌创作才会实现庞德所说的“诗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的不是“点”上的而是“面”上的,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诗意表达,也就是生命表达。一句话,生命的高度决定诗写的高度。巫逖先生生命历程的所有机缘恰好具备了以上所有优良条件,所以巫逖先生的诗写高度与生命高度融合为一,二者实现了和谐的无障碍的相互表达。他的生命在表达着他的诗歌,他的诗歌在表达着他的生命。其实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那就是生命的诗意高度和诗歌的生命高度二者不可分割。但是作为读者是通过阅读诗人的作品来理解诗人生命状态的,在具体论述的时候就从一个面入手了,于是得出的结论就是:巫逖先生的诗歌达到了生命高度。巫逖先生的诗歌可以担当庞德关于“诗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的著名论断,并且用这一著名论断来解释巫逖先生的诗歌创作,一切难题将迎刃而解。
一位饱经世事的老人,一位曾经的高级工程师,一位曾经的中文盲,在60岁的时候忽然拿起诗歌之笔,用中国古老的方块字,以不可抑制的激情和喷薄而出的诗情一气创作了几千首诗歌,写出了《巫逖诗集》、《星星索》、《飞吻蓝土地》、《小亭春风》、《爱的Email》、《达令港之梦》、《天伦乐雪梨》、《袋鼠共和国》、《蓝亭墨帖》等多部优秀个人专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是生命的奇迹,更是诗歌的奇迹。诗歌正是诗人生命意识的表达,诗歌正是诗人生命意识最高点的体现。
巫逖先生诗歌生命高度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直抵生命本真的无障碍表达。巫逖先生之诗直抵生命本真,立体地体现了他丰厚的生命和灵魂,这是巫逖先生诗歌生命高度的最本质体现。首先,他的诗写关照无所不包,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大事小情,宏观微观,可以说所在皆诗,所触即诗,已经达到生活即诗,诗即生活的自由融通的境地。他写过去,写现在,写未来;他写东方,写西方;写祖国,写澳洲;他写国事,写家事,写平常事;他写国家情,写亲人情,写友情,写爱情;他写震惊世界的大事,他写身边不起眼的小事。他感受自然之美,他表达人文情怀。总之,他的诗歌在世间无障碍地行走。其次,他所有表达直抵生命本真,他的诗情是来源于生命深处自然而然的激情涌动,是来自于真感悟、真体验、真情感。他不虚饰,不做作,不遮掩,直抒心曲,坦白率真,表情达意淋漓尽致。他爱国则激情满怀,反复抒写;他爱家则温情婉转,细致描绘;他爱朋友则体贴关切,不吝赞词。他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爱诗歌,他爱得纯粹而深情,他的爱就是他的诗歌,他的诗歌就是他的爱。诗人的博爱情怀直抵生命本真和生命的高度。再次,诗人的无障碍表达不仅指情感上的坦白真挚,自信自如,还指诗人对多种诗歌形式出神入化的运用以及语词运用上的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二)生命能量不可思议的喷薄。从巫逖先生创作数量之惊人,对事物感知之敏锐、反应之迅速,以及他在百行长诗创作中持久的激情支撑来看,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生命能量不可思议的喷发状态。诗人饱满而持久的诗情爆发,唯一的解释就是生命达到自由状态时令人惊讶的巨大潜能的爆发。巫逖先生诗歌之中已经百分之百溶进了他的生命能量和血液浓度,这样酿造出的诗歌美酒带着无比醇厚的生命芳香,品之给人以悠久深长的回味。巫老诗歌集中体现了一位饱经世事的老人开阔豁达的胸怀、天真纯朴的情怀、平易高贵的品质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乐章。读巫老诗作不仅是诗情在感染你,更是诗人的人格魅力在感染你。以巫老长篇诗歌为例,他的长篇诗作往往洋洋洒洒,一气百行,蔚为大观,这充分体现了一个诗人超强的创造能力。长篇大作创作是要靠内在强大气力来支撑的,而且这种气脉要一贯到底,不能停歇和终断。其整个创作过程脑力和心智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文思泉涌,想象奔突,意象飞旋,语词跳荡,如长河奔腾,一泻千里,最终完成辉煌的乐章。这样的长诗创作最能体现一个诗人综合的生命能量和艺术功力,非大家不能完成优秀之作。而巫老这样的优秀长篇之作,随处可见,随手翻出一篇来就够你震撼半天的。例如:先生的名作《母亲颂 —— 献给共和国六十庆典》以长篇之重充分表迏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一位爱国华人的高尙情操。再如他的近作《雨中,望大海的诗》(100行。2010.7.5.电脑写作一气呵成于悉尼)、《夜,太平洋的梦》(100行。2010.7.9.晚在南悉尼黄金海岸腹稿)、《南非世界杯》(100行)、《我当高级工程师的时候》(100行)等等等等,而且有的长篇诗作是一气呵成或腹稿完成,从中我们可以想见诗人超凡的创作状态。
(三)主客体高度统一,诗人与外物超和谐相融。生命的高度应该是主客体的相融而不是相悖,我们在巫逖先生的诗歌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诗人总能站在高处命笔,又从生活细处升华。他无论写大的事物还是小的事物、复杂的事物还是简单的事物、美的事物还是丑的事物,最后他都能用自己的一个“场”把它们罩住,使之最终和谐地存在。这个“ 场 ” 就是诗人观照客观世界时的大气融通的境界,它是自由的,它是真实的,它是自在的,它是接近和回归事物本来面目的。这样,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们不是被撕裂和强行打碎的感觉,而是不由自主地沉入其诗歌境界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诗人创作时没有站在他的诗歌之外,因而他能引领读者进入他的诗歌之内。这是人们所说的化境吗?从阅读角度来看,这是文学艺术给人带来的舒适和美感。诗歌之写是需要达到一定高度和境界的,但又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这需要多种因素的机缘巧合才行。因为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在此只从阅读角度来谈一下。诗人这样描绘《悉尼仲秋 》 :“一杯绿茶刚刚喝完/高雁一行过/寒松淤雪” 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外在景物的点染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把悉尼仲秋的特色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传神地表现出来。在祖国悲痛的日子,诗人也《默哀三分钟》 :“共和国低垂着半旗在日出东方悬挂成永远的痛/十三亿低垂着头颅在静默中成永恒的痛 ” 祖国的痛、民族的痛、诗人的痛全在那“低垂着”的“半旗”和“十三亿低垂着头颅”里成为“永恒的痛” 。《比萨斜塔之旅》 :“美女登天/斜着/世界在这里/斜着/斜/就是胜正!” 诗人居然可以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比萨斜塔,看来“斜着”比正着好,真是妙绝。不再更多举例,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巫老感受事物的独特之处,感受到他诗歌中主客体的高度统一。
(四)诗人与语言超和谐相融。语词、诗人和诗歌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巫逖先生的诗歌给我们做出了切合实际的回答,三者应该是相融关系。从巫老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语词成为了他生命自然延伸的部分。他的诗歌语词百分百精纯,没有水分,没有遮蔽,需要的自在那里,不需要的从来没有进入过。巫逖先生的诗歌语言达到了口语的精粹化,“口语”保证了表达主体与被表达的客观外物的最大限度的真实贴近,而“ 精粹化”则保证了主体与客体互相发现、互相作用,直至最后融合为一个确定存在时的诗意升华和经典呈现。也就是诗歌语言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诗歌文本成为最后的结果。所以,诗歌和诗人和语词是相融一体的。巫逖先生诗歌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达到了自然浑成的境地,他的语言似乎没有任何节制可又总是恰到好处。他的长诗均有开阔气象、豪迈气势,气韵贯通,一气呵成,如江河奔腾,似大海辽阔。他的短诗机巧灵动,含蓄蕴藉,珠圆玉润,诗意缤纷。
杜甫曾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事实上不是任何诗人都可以做到“诗无敌”的,而巫逖先生堪当此赞语,应该是“巫逖诗无敌” 。
上一次由星儿叶子于2011-4-08 周五, 上午6:52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
|
|
返回顶端 |
|
 |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寒雪诗歌就像一朵朵蓝色的雪花飘扬在青春的天幕上,闪耀着高贵华美而又飘忽迷离的色彩。时代的叛逆性与青春的理想性相交融形成寒雪诗歌比较鲜明的特色。”
——“80后”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星儿叶子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8/03/11 文章: 1403
积分: 4527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