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秦孝仪金陵评点蒋纬国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慧音的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黄慧英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7/12/24
文章: 45
来自: 中国南京市
积分: 43


文章时间: 2011-5-30 周一, 下午12:41    标题: 秦孝仪金陵评点蒋纬国 引用回复

日期:2011-05-28 作者:黄慧英 来源:《档案春秋》



秦先生欣然命笔(后为本文作者)

蒋纬国

戴季陶墓碑
 
  :P

2001年9月,当时笔者任职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那天风和日丽,来了一位小个子老人,陪同前来参观的南京市文物局魏局长介绍说,这是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我接过名片,说久仰先生大名了。秦先生颇不以为然,认为我在讲客套话。于是我说:“秦院长当过国民党副秘书长多年,还记录过蒋公遗嘱。”他大为惊讶,说:“我到过大陆许多地方,至今还没人认出过我。你怎么知道我的?”我说:“我是学历史的。秦先生是国民党的第一支笔嘛。”

秦孝仪是著名的蒋家文胆,深受蒋介石与宋美龄信任。赴台后,历任要职,曾担任国民党副秘书长十余年及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十八年。蒋介石在台发表的政策文稿,几乎全部出自秦孝仪之手。几十年来,秦孝仪为蒋家处理了无数大事小事,他为蒋介石草拟了遗嘱,主持了蒋经国治丧以及权力承转的灵前会议,直至宋美龄辞世,秦孝仪也飞往纽约致祭。当年在蒋介石指示下,他曾是蒋经国三儿子蒋孝勇的“四书”老师,后来,连蒋孝勇的亲事,也由秦孝仪代表蒋经国去方智怡家提亲。

只是有一句话我没说,老先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当年起草的遗嘱与讣告,把蒋介石遗体说成“遗蜕”,表示蒋公像蛇蜕皮一样化羽仙去,定下众党徒向“遗蜕”告别仪式。遗嘱因此遭到李敖的攻击,引起了一场风波。记得当时读到这段史料时,忍俊不禁了好一会儿。

陪同老先生漫步在明城墙上,谈史论今,老先生兴致勃勃,因笔者对民国史略有所知,与之交谈欢畅融洽,他就笑称我为“历史学家”。笔者当时正在研究蒋纬国。一是,蒋纬国在蒋介石家族中是一个相当尴尬的人物。他的尴尬,源于他的身世。多少年来,关于蒋纬国的身世,流传的版本很多,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二是,蒋纬国自1961年升为中将后14年间一直未再晋升,为何仕途不顺,让人揣度。

趁着秦老先生谈兴正浓,我忍不住好奇心问道:“蒋纬国的生父是否真是戴季陶?仕途不顺,是否和他的个性有关?”老先生对我的问题丝毫不以为冒昧,率真的回答倒让我吃了一惊。

解读蒋纬国的身世之谜

蒋纬国曾说,他本人第一次触及自己的身世问题是在1940年。他留学德国、美国后,在珍珠港事件前回到重庆。有一天,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他看到一本美国作家约翰·根舍写的《亚洲内幕》,里面有一段写到蒋介石二子蒋纬国少尉,是国民党戴季陶先生之子,以后为了某个原因过继给了蒋介石。

戴季陶,谱名传贤,字季陶。戴季陶是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做过孙中山的机要秘书,后又紧随蒋介石,成为蒋的忠诚谋士。1949年2月1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戴季陶,在广州选择自杀终结了自己的人生。

台湾有人发现蒋介石与蒋经国的血型是O型,而蒋纬国则为不同血型,却与戴季陶之子戴安国同血型。“蒋纬国并非蒋介石亲生”之说不胫而走。于是有人深究起来:蒋纬国究竟是不是蒋家的骨肉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蒋纬国打算在结束军旅生涯之前,出版一本披露自己身世及论述军事战略的书——《蒋纬国报道》。旋即,其兄蒋经国勒令制止,这本可能轰动海内外的著作,在付印之前遭查禁厄运。

《蒋纬国报道》一书被“腰斩”后,蒋纬国曾专程至台中秘密委托著名雕塑家林艺彬为戴季陶塑铜像,以表达他对戴季陶的怀念。这被人视为蒋纬国是戴季陶儿子的有力佐证。

据台北《联合报》1989年1月12日报道,蒋经国逝世周年前夕,蒋纬国在一次演讲中说,蒋介石是他的父亲,戴季陶是他的“义父”,也是他的“亲伯”。蒋纬国表示,“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这是蒋纬国首次在公开场合触及他的身世传言。他语调诙谐,但明显带有几分伤感与无奈。

1989年是戴季陶百年诞辰,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举行了多项纪念活动。蒋纬国以戴季陶“义子”的身份参加了一些活动,并撰写了纪念文章——《戴传贤先生,我的亲伯》。文章说:“我从小就秉先君之命,拜传贤先生为‘义父’,并常依偎在传贤先生的膝下,翘首亲昵地尊称他老人家‘亲伯’。亲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一直就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蒋纬国在文章的最后追忆了戴季陶撤离大陆时死在广州的情况,他认为亲伯不是一般传说的自杀,而是心脏病突发过世。文章虽不无溢美之词,但对戴季陶的深情也充斥字里行间。

1996年8月,《联合报》记者汪士淳,在近40次采访蒋纬国之后,撰就《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一书。书中记载: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逃亡日本。在日本的这段时间,他和留日的学生戴季陶共租一屋。这一阶段,不少革命党人意志消沉,无聊之至,经常找日本下女以抚慰孤独之心。戴季陶与蒋介石共同认识了一个叫重松金子的日本女子,两人都与她发生了胶漆之情。蒋介石回国后,戴季陶依旧与之往来,春风几度,暗结珠胎,1916年10月6日生下一子,这个男孩就是蒋纬国。由于戴季陶的元配钮有恒性情刚烈,戴季陶不敢把这个私生子带回家,只得将其送给蒋介石。后来,蒋介石将蒋纬国交由姚冶诚抚养。书中特别谈到蒋纬国第二次病危昏迷中,多次见到父亲(蒋介石)、戴伯伯(戴季陶)、朱执信和吴忠信等人来看望他,梦中他首次称戴季陶为“亲爸”。书一出版,就在台湾引起了震动。

但对于外界的询问,蒋纬国仍然顾左右而言他,不愿公开承认书中所述他的生世。这样,蒋纬国的身世,又变得雾里看花,令人无法确认了。

当笔者就蒋纬国可能是戴季陶之子的问题请教先生时,得到的是他肯定的回答。秦孝仪先生又进一步说,“蒋纬国很想知道自己的身世,想问蒋介石,又不敢问。于是,蒋纬国就去问戴季陶,自己究竟是谁的儿子。戴季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拿出一张蒋介石的照片,放在一边,又取出一面镜子,让蒋纬国拿着镜子照自己,问他是像这边,还是像那边?蒋纬国照着镜子,看看这边的戴季陶,又看看那边蒋介石的照片,看了半天,觉得自己既像这边,又像那边。于是,他对戴季陶说,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我做谁的儿子都愿意。”

秦先生说,蒋纬国曾亲口对他说过,自己就是戴季陶所生。蒋纬国说:“那时候,我年纪实在太轻,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蒋纬国认为戴季陶的态度,暗示了一切,心中也就越发确定戴季陶是其亲生父亲,因此他对秦孝仪说:“他一定要找到生父墓址,以尽孝道。”

1988年,时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的李赣驹先生访问美国,与蒋纬国建立了联系。李赣驹是辛亥元老李烈钧将军的公子,蒋纬国便托付他办一件非常重要而又秘密的事情,就是寻找戴季陶的墓址所在。

1949年戴去世后,蒋介石颁发“国葬令”,国民政府举行了公祭,灵柩被载运蓉城,与其先故的夫人合葬于成都枣子巷戴家花园。成都解放后不久戴氏墓地就被征用兴建成都中医学院,戴季陶连同其母亲、夫人及戴的二嫂、侄子等人的一共五具棺木,被迁移到罗家碾埋在河边的竹林中。“文革”前,坟墓被盗掘,后来连同竹园也不复存在了。

上海、四川有关部门听了李赣驹的汇报,非常重视,派人寻找戴季陶的遗骨,几经曲折才找到。蒋纬国闻知后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经蒋纬国同意,戴季陶遗骨先在大陆火化,骨灰运往台湾祭奠之后再运回到大陆安葬。骨灰运到蒋纬国台北的官邸后,他为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守灵三日,吃素一周,以示追念。

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得知此事,愿将戴墓坐落该寺。蒋纬国非常高兴,认为昭觉寺是非常合适的建墓之所。之后,昭觉寺专门建造了一座灵骨塔,摆放戴的骨灰,戴季陶之墓,辗转两岸40多年终于找到了安息之所。蒋纬国为佛塔题写了“唯心是佛”的匾额,了却了一桩心愿。

秦孝仪先生说,戴氏夫妇骨灰得以重新安葬,蒋纬国对他说,“数十年之夙愿一朝终成”。请他撰写墓碑的碑文,秦孝仪为示隆重,沐浴薰香,礼仪之后为其书写了碑文。

解读蒋纬国“万年中将”之痛

1949年“上海保卫战”失败后,为保存实力,蒋介石让二儿子蒋纬国随装甲兵司令徐庭瑶率领剩余的装甲部队先行撤往台湾。退台后,蒋纬国曾任台湾“装甲兵司令”,“联勤总司令”等职,直到从“国防部联训部上将司令”位置上退役,共45年从军生涯。到台湾后,蒋纬国的仕途一直不顺,他由少将升中将,大约隔了8年,由中将升上将竟等了将近15年之久。

蒋纬国来台后,把装甲兵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大肆培植亲信,苦心经营,任何人不得染指。蒋经国想派政工人员进去,也遭到反对。蒋纬国的这些做法,早已引起蒋经国的戒心和不满。

1964年1月21日,台湾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在湖口基地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呼吁装甲兵责无旁贷地起来“清君侧”,鼓动装甲兵向台北进军,随即被捕。不久,赵志华以违反军纪罪被判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这就是所谓的“湖口兵变”。

此时,蒋纬国已卸任“装甲兵司令”一年,但赵志华是蒋纬国一手提拔起来的。特别是赵志华在东北战场上,曾被解放军俘虏,后又逃到台湾。此种情况,本应作为“特嫌”处理,却因蒋纬国的力保,不断得以重用、提拔,官至装甲兵少将副司令。赵志华犯事,蒋纬国当然难逃干系。

装甲兵要造反,差点酿成大乱一事,令蒋介石日夜担心。装甲兵不稳,说明与蒋纬国长期管理不力有关。在蒋介石的眼里,蒋纬国已不具备带兵条件,于是彻底削去了他的带兵权,让他致力于军事教育,成了纸上谈兵的将军。自此,蒋纬国遭冷落,在中将军衔上干了整整14年,蒋纬国的“万年中将”也由此而得名。

蒋介石早期制定的计划,是让大儿子接班,小儿子掌握军队;一文一武,武为文用。“湖口兵变”后,他放弃了让蒋纬国执掌军权的打算,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第一,蒋介石觉得小儿子思想易激,情绪奔放,稳重不足,虽说不至于背叛蒋家,可成事之才逊于败事之能,放在一线位置容易出乱子,还不如早做安排。第二,在政治舞台上,向来是枪杆子说话最响,蒋介石自己就是靠枪杆子政变上台。蒋介石担心蒋纬国独掌军权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打乱大儿子蒋经国的接班步骤,因此下决心早做防范。

“湖口兵变”导致蒋纬国的军职长期徘徊不前。蒋纬国对自己所受的待遇十分不满,他以幽默诙谐私下自嘲,“我是中将汤,长年都需要。”这话虽属玩笑,却流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不满。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接替其父。蒋经国上台后,大批官员加官进爵,唯有蒋纬国毫无动静,仍旧担任他那个陆军指参大学校长。直到蒋介石的丧事结束,宋美龄决定离台赴美。蒋家长幼两房的后代们齐集官邸送行。这天,蒋纬国穿着军装、佩戴着勋章勋标来到士林官邸,见到宋美龄便抬手向她行了一个军礼。宋美龄见到一身戎装的蒋纬国,感到奇怪,蒋纬国正色答道:“因为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再穿军装了!所以今天给母亲送行,特别让您最后看一看儿子穿军装的样子。”原来按照中将军衔,蒋纬国已到限龄退役的年龄。宋美龄明白了个中原委,指着蒋纬国问蒋经国:“既然纬国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听说在办理退役手续,要脱掉军装?”蒋经国只得回答:“纬国中将年龄到了,不过我已经交代给他办升级上将的事了。”没过多久,蒋纬国终于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并出任“三军大学”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

1986年,蒋纬国自军中退役,退休前官阶至上将。

蒋纬国胸无城府,在自传中指责哥哥训练干部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对自己的忠诚,并多次列举国民党军的背时传统,指出国军失败的原因。这坦诚爽朗的性格,与蒋经国阴鸷深沉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决定了他天生与政治无缘。

听我简略叙述完蒋纬国仕途不顺的原因后,秦老先生接上话头:“蒋纬国是个随心所欲的人,在一些凝重场合,他也会完全不顾氛围,就‘你侬我侬’起来。”秦先生见我疑惑,进一步解释说:“‘你侬我侬’是一支流行交谊舞曲,即使在严肃的高层次政治、军事会议上,哪怕休息五分钟,他也会摆出跳舞的姿势,嘴里哼着曲调,‘你侬我侬’地满场转起圆圈来。”秦先生的这番话等于同意了我的判断,蒋纬国仕途不顺,的确与他的个性有关。

告别秦孝仪老先生

短短的游程结束,秦先生的释疑让人豁然开朗,他还说,我说的都可以写出来公开发表。我请秦先生留下墨宝,他的书法是很有名的,他欣然命笔。临别时秦先生说,来,“历史学家”,我们合个影,不然你写文章发表,人家会不信的。

因为工作繁忙的关系,文章我没有马上写出来,但这次分别后,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倒是时时回荡在脑海。两年后,为了看一看戴季陶的墓和秦老先生的手笔,我专程去了位于成都北郊的昭觉寺。这座寺院唐建宋盛,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大雄宝殿、圆通宝殿、钟鼓楼等为20世纪80年代后重建。寺中殿宇规模宏大,林木葱茏,是成都著名古刹之一。我在一片塔林之中,找到了戴季陶的墓地。戴墓占地约30平方米,墓穴呈长方形。墓后有塔形墓碑,碑上方有屋檐式尖顶、琉璃瓦披覆,碑身以汉白玉镶嵌,正面是两列清秀的阴刻篆书大字:吴兴戴传贤季陶先生之墓、德配钮夫人有恒合葬于此。这有点瘦金体味道的书法,应当就是秦孝仪的手笔了。果然,旁有楷体小字:后学秦孝仪薰沐书石。

2007年,秦孝仪老先生在台北去世,享年87岁。台湾媒体评价,老人家长期陪伴在两蒋身边,见证巨幅政治动荡;晚年又得以入主故宫博物院,有国宝相伴,是有福报之人。

摘自《档案春秋》2011年第5期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黄慧英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慧音的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