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转帖]崔效杰:激情成就梦想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珍珠女子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珍珠女子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8/05/31
文章: 3409
来自: 中国山东
积分: 10349


文章时间: 2012-1-13 周五, 上午5:07    标题: [转帖]崔效杰:激情成就梦想 引用回复

(一)
现在是大年初十,凌晨。是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新的一天准备来临的时候。许许多多梦想,都是在这样的时候,开始生根,发芽。而现在,那个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激情、梦想和热爱的人,那个时刻充满了无限生命张力和创造力的人,却静静的躺在了那里,以这样一种形式,来做他生命中工作后惟一的一次休息。
此刻,一点一点翻捡这些文字,一字一字聆听他的心音,就如同一步一步,陪伴他走在那条通往天国的路上。那颗降落到人间的高贵灵魂,倾尽毕生心力,完成他的神圣使命之后,选择了回归天国,以做安歇。
此生有幸,能够成为记者,走近、聆听、感受和记录一颗伟大高贵灵魂的声音。这两次对话,分别于2005年9月他在大学梦想坚守中最艰难的时候,2008年4月千年大学梦圆的时候。
此刻,我们寿光日报和中国寿光网的同事们还在加班,与学院的领导一字一字编发我们敬与爱的人离我们远去的消息。他们想用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尽心,来向这颗崇高的灵魂致敬。
是否宿命有此?泪笔中写下无尽文字,存盘时却空白一片,片言不留。再回头,重来已是满心空白。也许,永远灿然,不作泪言,是他冥冥之中的安排?
文字已是无法再落笔。在他丰满的生命面前,任何的文字似乎都无力而苍白。
在心里,一转身,他就在那里,从来没有远离。从来不会远离。
奉献千秋惟觉少,丹心一片可对天!
再叫一声崔院长!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媒体】寿光日报
【时间】2005年9月23日
【版面】寿光日报A3版
【栏目】对话
【作者】桑爱梅




崔效杰:激情成就梦想


对话理由:
在许多人的眼里,也许根本找不到他需要继续如此努力的理由;但他自己,却实在找不到不加速度冲刺的理由。在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上,他满怀激情的走着,体会着探索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他倍受关注又颇多争议。他真切地让我们知道,在这个理想和信念缺失的年代,确实有一种境界,叫崇高。

人物档案
有人说他是教育家,有人说他是企业家,还有人说他是教育企业家。崔效杰,教授,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寿光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山东省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当代教育》常务副事理事长。一个身处基层却可与最高端权威自由对话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将教育的内涵和人生的创造发挥到了极致的人。

【解构崔效杰】
创业 创新 创造

他的一生写满了创业。从教30余年,4度建校,从组建小学到筹建职业学院,从探索创建英才教育集团到创办第一所县办大学,在他的履历里,你找不到停息;
他的一生写满了创新。第一个外教、第一个男阿姨、第一个教育集团、第一所大学、第一所中外合作学院……信手拈来,他的创新之举不胜枚举;
他的一生写满了超越。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出成绩,出经验,哪里就会成为示范区和样板田,这似乎已成为业界的一种定律和共识。
50岁,当许多人在舞台上准备力求完美谢幕的时候,他接过了一个被很多人称之为“海市蜃楼”的委任书,在别人或惊诧或议论的时候,他开始了一种加速度的冲刺。毅然而又绝决。当他将一个又一个精彩完美呈现,沉醉而专注。因为他知道,属于他的时间已不太多。
当小城人对于各种肤色人等司空见惯,当许多国家最新的技术能与这里随时相连,当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孩子的自由之选,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何谓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不仅仅给诸多孩子,也给小城发展提供了一种视野,一种心态。“把握现在,决胜未来”,更多的竞争力将从这里发端……
从常人的眼光,也许更看重人们官职的升迁。但是,当一个人醉心于做事,将个人荣辱、名利都放下的时候,我们想,只有一个词可以使用,那就是----境界;如果需要加一个定语,那就是--崇高。


对话:人心里要有梦 要有争当第一的志趣

记者:您好,崔院长。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的一生要有梦,要追梦。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到大学校长,从幼儿园建到大学,从穷苦的农村到国际化视野,您觉得,您的梦想实现了吗?
崔:我总是爱做梦,不安于与现状,有所追求,总追求完美。对自己,对事业总是这样。但事物是没有完美的,所以总是不断努力,到现在还得努力。
有些想法,有可能是梦想,也有可能是幻想,但是只要坚韧不拔的追求,幻想可以变成梦想,梦想可以变成现实。

记者: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就是您走到哪里,哪里就出成绩,出经验。的确,有许多项工作是前无古人的,是开创性的。我们想知道,您决策的依据从哪里来?
崔:我曾经给教研室主任写过一封信,上面写道:把我们从事的工作当作一项课题去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虽成不了什么理论,但对工作将大有裨益,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探索教育规律,使你不断享受到人生成功的喜悦。从1971年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的所有的总结、发言稿以及写给别人的稿子,保留至今,满满两大书橱;我的书橱里,全是教育的书,现在全换上了国际范围内关于大学教育的。我觉得,把自己的研究和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研究指导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作研究课题,什么工作也离不开我们的潜心研究。

记者:您认为您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崔: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干什么不够劲儿,也就是执著。一个人集中了精力,集中了时间,坚韧不拔去做一件事情,没有不成功;二是有创新,总想干得与众不同。人要有一流的志趣,要有争当第一的志趣。不管做什么,都要争取不留遗憾。

记者:到现在为止,您有没有过感觉够了劲儿的时候?
崔:(笑)我这一生,还真是从来没有感觉够劲的时候,一直都觉得使不完的劲儿……但说起来,也有过一次,就是去年春节前后,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该停了,但现在又充满干劲了。目前我们正投资2.5亿元,打造第二个潍坊经济学院。
我觉得,能让发展就是最大的支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就是最大的投资。

进步是我的一种追求,但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比个人进步重要的多

记者:在您的所有头衔里,您自己最为看重的是哪一个?
崔:教授。在我的心里,我始终觉得我就是一个老师。

记者:国人古训一直是“学而优则仕”,入仕达官,方觉人生成就。但是听说有多次入仕机会,您都拒绝了。有这样的事吗?为什么?
崔:最初是在乡镇的时候,曾有谈话做乡镇的文教助理,后又动员干乡镇团委书记,再就是计划安排我担任市文体局局长,再后来就是准备任命我为潍坊市教研室主任,但是所有这些,我都推出去了。许多人不理解,也有许多人替我遗憾,到现在还有人替我遗憾。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教育。既然有这一技之长,就想贡献给寿光的子孙后代。我觉得,按我的思路办教育,会对寿光有好处。我最大的梦想是从幼儿到大学的教育尝试。

记者:有人说,人生在世,非名即利。从名上说,您已算“功德圆满”,从利上说,教育是个清水衙门,可以说,再干于名于利对您都已没多大实际意义,为什么还选择激流永进?
崔:没想到这些事儿。只是想做些有意思的探索,这实在是心里有一个梦啊!

我不嫌地方小,只要给我一个实践的空间就行

记者:在任命您为大学校长时,听说您当时是坚持请辞。做大学不一直是您的梦想吗?为什么?
崔: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做些研究,能积累一些成形经验。因为在一些不太成熟和成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中,最受磨难的是孩子们,这些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我看着心里就疼。
但任命我当师范校长时,我心里也是不平衡的。当时师范已被明令取消,却公布我去干师范校长,当时有人跟我说,给了你一张空头支票啊!当时一位市领导也对我说,有人还说你提个了副县级很高兴,我们也觉得这样安排你很不合适。
但我还是去了,我不嫌那地方小,只要给我一个能实践的空间就行。
刚去的3个月,我轻了10斤。一年半年时间里,我们从幼儿园到特色初中班,一直办到研究生研修班,成为全省独一家,而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中专刚批下来,我正全身心探究着教育的模式,我的梦想刚刚开始张开翅膀。这样的时候,突然让我离开,我怎么舍得?
其实在准备让我接县办大学之前不久,还有一项整合教育资源的任命,被我推却了。而且当时,我的家属刚刚因为重症动过大手术,我也已经50岁了,该陪陪她了。

记者:当时不接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有人说,不接是因为办大学是一件没影儿的事儿,这次任命是给您的第二张“空头支票”。
崔:这些年来我干什么总是受到评头论足,也习惯了。但是,当时确实是有一些实际的困难,县办大学是被国家明令禁止的。所以,当市里决定“六校合一”办大学时,市领导班子的意见也是不一致的。当时许多人就说,大学就那么好办?是在咱口袋里装着的?当时虽然决定办大学,但是到底能办得下来办不下来,可以说,谁心里也没有个底儿。我心里也没有底。家里和朋友的劝阻自不必细说,各种冷嘲热讽也随之而来,说啥的也有。
这也是我一生最艰难的选择。

记者:最后为什么接了呢?
崔:办大学,是寿光几代领导的夙愿,更是一件泽被百万父老乡亲的大好事,是决定一个县域文化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大事,如果不办,错过了历史的发展机遇,那可是愧对子孙后代的大事啊。
所以,在自己心里,我是退无可退的。

记者:听说您还有几次辞职的经历。能说一下吗?
崔:其实都过去了,说起来都是一些痛心的事,但是这样也过来了。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崔放慢了语调,着意轻描淡写)
接手第二年,5月份,我们的规划方案出台,当时规划的大学面积2000亩,路都投资24万元修好了,但是有些人不理解,再三干预,结果我们的方案就改成了600亩,你看现在校周围许多企业建厂,将学校整体给破坏了。当时动工时,推土机、链轨车来了准备作业,但是,有些人就跳出来阻拦,甚至动用了警车……到处去告我……再有就是……虽不关自己的事,但是很多事情看得很心凉,觉得为共产党卖命不值当得……当时自己心里天翻地覆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个别人的个别事儿,也就风淡云轻了。

记者:您觉得您所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崔:不被理解。有时我还就是真的有些想不通,我只是想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点事情,为什么会这么难?有些好心人也对我说:“ 你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要干了,别人耍你的嘲巴。”这知道这是好心,我也不是要面子,但我想做的事,一定要做下去。
有人说我,崔效杰干业务很棒,但当领导不行;也有人说,崔效杰图的不是利,但他图的是名。如果我能图个干事创业的名,图个教育为子孙后代,为孩子们办些实事的名,那我这个名图的值得!
我崔效杰个子虽矮但顶天立地。

很多人说我“嘲”,我家属动这样大的手术,我心里却想着学校的事,我是不是真“嘲”?

记者:听您的员工讲,不论员遇到多大多难的事,您从来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时时都是精神饱满。但也有人发现,您曾自己面对着学院北墙,独自流泪。是有这样的事吗?
崔:那是刚刚接手后,百废待兴,诸事皆难,但又阻力重重。要钱没钱,但一动就是阻力,有人说我没有数,有人到处告我,心里又有着无法对别人讲的压力,家属病重在床……我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是听别人说我家属背着我来到学院里,每个角落里告拜,我听说后,回家我俩抱头痛哭。那个时候,心里真有些万念俱灰。但是我不能表露出来啊,一家人的干劲和士气还等着我呢!所以再大的苦也在自己心里。人没有什么也不要紧,但是不能没有精神。

记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崔:是啊。还有就是我在英才教育集团英才幼儿园准备开业时,我家属正动手术,开业前的晚上,我在家属病床前写了《给寿光英才幼儿园老师的一封信》,写好后自己就不能外面走。在病房前的台阶上,一个人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我和家属不是没有感情。这些年家属跟着我不容易,一个农村的妇女,一个人拉扯着孩子,对我更是很真挚的感情,甚至有些时候是爱得过分的感情。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对我抱怨过一声。人家很多人说我“嘲”,她病了,在她的病床前,我却还是想着学校的事,我是不是真“嘲”?
从那时候,我真切认识到,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心里最为看重的,就是工作。
我家属说,跟了你,让你带利的我见了戴红领巾的就觉得特别亲。

但凡我有一点私心,我也不会去冒那些险

记者:在看学院的发展历程的时候,看到许多重大的决策都冒着风险而为的,有许多在当时甚至是违规的,是先政策而行的。但是这些却都成了让学院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的根本转折点。你为什么会这样冒险?
崔:在当前探索发展期的中国,有许多事情,如果按部就班,肯定会稳稳当当,但是会错失发展的机遇。这些年来,在我们的日程表上,我们只有一个字“只争朝夕”。许许多多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就像打仗一样,一仗接一仗,多项工作同时开展,许多工作都是边想、边干、边争取合法身份,也正是这样,才使得学院有了今天。
如果不是为了学院发展,但凡个人有一点私心的话,我也不会去冒那些险。去年招生我们提出打破常规,往最多处争取。但计划是一根高压线。怎么办?我对老抱着顾虑的老师说,你们尽管大胆去做,出了问题完全由我一个人承担!结果我们一举招生4883人,超出计划1400人,是全省56所高等院校计划内招生第一名,使全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5000多名。但是这超计划的怎么办?我动用了所有可以动用的关系,最后争取到了这1400人的计划。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三年为学院增收2100万元!
再有就是我们看到韩语走热,去年马上开设了韩语专业,一举招生250人,学生来了,我们却一名韩语老师也没有!我们用2个英语老师和另一学校互换了一名韩语教师,今年又招了四个韩语教师,这才解了急。
再说冒险,就是计划专升本,投资2.5亿元打造第二个潍坊经济学院。

记者:前面的冒险都是为学院的发展,但是现在学院已到今天的成就,在全国县办大学中,早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老师---张家港市经济学院,以绝对优势坐稳了全国县办大学头把交椅,为什么还要斥如此巨资上马如此庞大的项目?
崔:一个单位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决策。一个决策会影响和决定一个单位的前景和出路。上面说过,规划2000亩的校园因为种种原因改为600亩,我们已经错过一步了。这一步,我们不能再错过了。
过去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如果抓不住机遇,最后的结果就只会被别人拖垮。无论是学院本身的发展,还是寿光经济的发展要求,都需要这样一所大学,这绝不是什么政绩工程。而这项工程的实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突显出来。

记者:现在是您理想中的大学吗?
崔:(笑)还不是。现在不是理想中的大学。原来不是有八国联军侵略我们中国吗?我理想中的大学是有8个国家的外教,创办国际化特色大学,让“八国联军”为中国培养人才。

从来没有个人的千秋基业,所谓千秋基业都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

记者:现在许多企业都在谋求最大可能的私有化,但是,咱们合法的民办学校,却在努力地向国办学院争取,为什么?
崔:(笑)这个问题,我们的几个副院长也不同程度的提过,外面的朋友们也有人提醒过,提示在最顺理成章的时候,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买下这所学校,也不枉拼死拼活的苦干一场。但是我跟他们说,从长远的方向来看,国办有利于大学的发展,我们就坚定不移的向这条路上争取。

记者:辛辛苦苦创办这样一份基业,为国家积累这些资产,退休后您有什么感觉?会不会后悔?
崔:人一辈子绝不单单是为了挣钱而活着的。也从来没有个人的什么千秋基业,所谓千秋基业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自古以来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已干了5年了,再干上5年的话,我们2.5亿元的新校投资将全部还清,我的心事也就了结了,我的聪明才智也都发挥完了。那时退休,将没有遗憾和挂念了。
我给自己规定的很清楚。这些年来,我都没有在学院里要房子。干要干得尽心尽力,退要退得干干净净。一个元帅一个令,一个将军一面旗,让更有思想的人接替我,更好的让学院有更大的发展。

【采访手记】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工作

在我写下“理想和信念缺失的年代”,写下“崇高”和“境界”时,心里是有些不安的。一是担心有反动之嫌,再是怕有人联想到先进典型材料之类。我一再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篇再平实不过的记录,用最平实的文字写最真切的交流。
在这个“娱乐为王”的年代,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调侃,为此,崔效杰对工作的狂热愈发显得另类。后来我想,如有些人爱财,有些人喜权,有些人追逐享受一样,工作,也许仅仅是崔效杰的一种喜好而已,甚至于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努力的淡化着“典型”的痕迹。
崔效杰有一个习惯,从工作至今,所有的工作材料,讲话,随笔,信件,都完整的归档保存,后部分集结成了《教育工作漫谈》、《百年梦想》等专著,点滴之间,映照出一个人的投入和醉心。
我的一位领导告诉我,他有次去补市里的一次统考时,碰到眼睛红红的崔效杰,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陪了一晚上床,没合合眼……卷答完了,他也在桌上呼呼睡着了。
在学院里,不止一个人对我说,不等我们到校,崔院长早转了一圈了,哪里的问题,看得比我们具体负责的还细,晚上晚自习后,办公楼最晚一个关灯的,就是崔院长……唉!也是50多岁的人了!
每逢此时,都是伴着一声长长的叹息,满怀深深的崇敬和关切。
采访的过程,不时被络绎的工作汇报一再间断。崔效杰说,只要在家,天天如此。后来,我们“躲进”了一间小屋子。一抬头,竟然是午后1点。记者抱歉。身边人说,这样吃饭没点儿的事儿,经常!
那样一个笑声朗朗、行事朗朗的人。
人的趣味是有差别的,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更大的差别,就是人的境界。思来想去的结果,是更坚定的用了上面的字眼----也许,崔院长本人并不同意。
我愿意做这样的坚持。


(二)
2008年4月23日。一个置县2000多年的农业县市,在一个执著的梦想中,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学。而今,那个执著追梦的人,在梦想成真之后,却用这样的方式,在他以生命相奉的工作岗位上,真的以生命相奉,完成了他的人生告别式。
这个对话于那个时候。
那个时候,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永久记忆。

【刊登】寿光日报
【时间】2008年4月23日
【版面】寿光日报A3版
【栏目】对话
【作者】桑爱梅



崔效杰:当梦想照进现实


对话理由:
寿光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学,一个城市以全新的文化地标,开始了新的历史记忆。自此,“寿光”两字,在富庶和强盛之外,更多了人文的品位和内涵,更多了放眼和角逐国际的视野和气度。一个本来虚无缥缈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百万寿光父老的现实。“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在这一个举城欢庆的时刻,那个执著追梦的人,没法不让我们投去敬意和关注的目光。

  任何时候,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越是激动之时,越是要冷静,越是要低调

记者:您好,崔院长。首先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很想知道,当收到教育部通知的那一刻,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崔:我心里充满了喜悦,有点激动。想到我们学校提升了办学层次,终于成为了普通本科院校,我觉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全院师生听到后,也是奔走相告,无比激动,连教职工家属也都感到无比兴奋。

 记者:从2008年1月17日,全国高等教育设置评议委员会的专家们在厦门投票到现在,是120多天。这段时间当中,您是怎么样过来的?
 崔:我是天天挂念着这件事,白天黑夜常常想,没有一刻忘得下。充满了自信,但是又不十分确定。我们封杀一切宣传,也没有做任何庆典的准备,低调等待。

 记者:50票中,我们是以48高票通过的,按说应是铁板钉钉。可当时您马上打电话回家,告之不准放鞭庆祝,不准做任何宣传。为什么?
 崔:高票通过只是第一步,还要有很多事是未知的。在最后结果出来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发生。任何时候,我们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儿。越是高兴激动之时,越是要低调,越是要冷静。

 记者:当大学真正成为事实的那刻,您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崔: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告诉我的老师们,千万不能盲目自满。申办成专科院校,是我们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改建成本科院校,只是我们走完了第二步。如何把我们的寿光大学创办成名副其实的大学,还需要我们全面大幅度地提升教师干部水平,提升办学条件,真正能为寿光、为潍坊、为全国,培养更多更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优秀人才。我当时想马上就组织干部教师们学习,学习管理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知识。人要奋斗不息,学习不止。

 贻误历史机遇,就是历史罪人,对不起百万家乡父老

 记者:从1970年开始从事教育,您的教龄已近38年。确切地说,您的大学梦是从何时做起的?
 崔院长:应该是从调我到师范当校长时开始的吧。(他随手拿起手边的一本《构筑百年梦想》,说)在《创办英才教育集团的思考与实践》中,我就曾经提出个这个想法。那还是1998年6月。我提出向北发展,创办从幼儿园到大专的英才教育集团,做起了大学梦。可能每一个热爱寿光的人,尤其是教育者,心里都有一个办大学的梦想吧。

 记者:上世纪的最后一天,市里决定六校合一创办大学,备受关注和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空中楼阁”,是给您的又一张“空头支票”,不可能实现。当时您有没有犹豫过?
 崔:当时我是坚决请辞的。那时候,师范工作刚刚有了起色,正在步入辉煌。我觉得学校不论大小,教育不论什么岗位,都能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我想在师范的基础上创办大学,我正全身心探究着教育的模式,这时候,突然让我离开,真是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而且那时候,我家属因重症动过大手术,50多岁的人了,也应该陪陪她了。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过,万一创办不成功,失败了会怎样?是不是也有这方面原因?
 崔:想过。但不是原因。从事教育这些年,一路干得还可以,如果在创办大学上栽跟头,创不成功,那么真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当时虽然决定办大学,但是到底能办得下来办不下来,谁心里也没有个底儿。家里和朋友的劝阻自不必细说,各种冷嘲热讽也随之而来,说啥的也有。这也是我一生最艰难的选择。
接到调令后,晚上我一个人在师范里徘徊了几个小时,几乎踏遍了师范的每一寸土地。
但我想得最多是,办大学,是几代寿光人的夙愿。如果不办,错过了历史的发展机遇,那可是愧对子孙后代的大事啊。自己对教育还算有一技之长,就应该去做这种努力。总得有人去做这种尝试啊。我心里反复想着朱基那句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多大困难,我都义无反顾,将大学办起来!所以在自己心里,我是退无可退的。

 记者:听您的员工讲,不论遇到多大多难的事,您从来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时时都是精神饱满。但也有人发现,您曾自己面对着学院北墙,独自流泪。是有这样的事吗?
 崔:接手后,百废待兴,诸事皆难,但又阻力重重。要钱没钱,但一动就是阻力,有人说我没有数,我心里又有着无法对别人讲的压力,家属病重在床……我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是听别人说我家属背着我来到学院里,每个角落里告拜,我听说后,回家我俩抱头痛哭。那个时候,心里真有些万念俱灰。但是我不能表露出来啊,一家人的干劲和士气还等着我呢!所以再大的苦也在自己心里。人没有什么也不要紧,但是不能没有精神。

 记者:仅仅是一年之后,2001年9月24日,我们专科院校申办成功,成为全省第一所县域大学。对全市百万人民,对您自己,已算“功德圆满”,再往上走根本是个未知数,有没有想过“见好就收”?
 崔:专升本创办成功之后,许多人都劝我们松口气歇歇。但干一天就要干好每一天,就要不断将事业推向前进。办下专科,寿光文化品位得到了提高,但专科不是目的,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创办国际化的特色大学,这虽然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但我们毕竟有了零的突破,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要乘胜前进。贻误了历史机遇,就是历史的罪人!在我们全院师生心里,这才刚刚是一个起步。因此,那时我们都没搞什么大的庆祝活动。“千亩校园,万人大学”,投资2.5亿元打造第二个学院的设想就是那时提出的。

 记者:从2005年开始,我们学院大门口的牌子就换成了“潍坊科技学院”,是不是志在必得?
 崔:(笑)我们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全院师生是真正下定了决心。2005年,我们就把大门口上面“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的牌子换成了“潍坊科技学院”,我们没给自己留下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间。破釜沉舟,我们是下定了必胜的决心的。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提升和突破自己,事实永远胜过任何言语

 记者:改建本科院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标准和政策都是非常严苛。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崔:啥都是全新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我们讲,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全身心投入,永不懈怠,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即使干不成,也要干得没有遗憾!这些年来,每一天每一刻,我们全院师生都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标准,全面提升和突破自己,真正通过创建深化内涵提升层次。所以考评结果我们全部达标或超标,全国总评第三,确实是来之不易。我为我的教职员工们感动和骄傲。

 记者:短短几年时间,学院面积从521亩到2000亩,总资产从0.89亿元到5.35亿元。您的规划、思路从哪里来?尤其是资金。有人说您是教育家,有人说您是企业家,还有人说您是教育企业家。您怎么看?
 崔:这都是大家对我的一种抬爱,我是实在不敢当的。从现在来看,现在的学校校长,不单单是要懂得教育,而且必须还要懂得经营。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只要有了人,只要有了梦,有了奋斗目标,什么人间奇迹也能创造出来。

 记者:对当时许多观望,怀疑以至冷嘲热讽的人,您现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从来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是正常的。从来,我都相信一件事,不要去管人们说什么,关键是看自己在做什么。认准了目标,走自己的路。事实永远胜过任何言语。

 我曾经向寿光人民表过态

 记者:我这里有一条手机短信:“学院创办大学成功了,可是你娘再也听不到胜利的消息了……”您还记得吗?
 崔:(神采突然黯然)。记得。那是1月17日在厦门,专家投票结果出来之后,除了向市领导、向学校汇报好消息之外,我给女儿发的一条短信。发完了我心里非常难过,伤心落泪了好一会儿。

 记者:有些伤心往事我们不愿提及。去年改建本科的关键一年,却遭遇了爱人去世这样的重创。生命的无常,有没有使您动摇过?
 崔:爱人去世,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伤痛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改建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过。接过寿光人民勋章时,我曾经向寿光人民表过态,我一定要向寿光和父老乡亲奉献出我所能做到的一切。不过爱人去世,给了我沉痛的打击,长期从悲痛中走不出来,有时难免有急躁情绪,所以有时会伤害到我的同事和员工。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我也真诚地向他们道个歉。

 记者:从荣誉上说您可以说已是功成名就,而生命的无常难免让人虚空悲观。我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您有一股不败的劲头?
 崔:我想一个人活着,就得有所追求,有所创造,才不枉天地之间来走这一场。要不断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不断给自己新的挑战和目标。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源于内心追求。

 记者:问您一件事情,听说在厦门投票的时候,有人当场就哭了。当时您怎么样,有没有吃不下饭什么的?
 崔(笑):饭倒是吃得下去,不过吃什么也不香,没有滋味,睡也睡不着,确实很煎熬。送走教育专家,我们山东的几位校长都落泪了。现在说来玩笑一样,那种心底的压力,很难用语言表述,觉得万一通不过怎么向市委、市政府交待,怎么面对百万父老?

 我们将以质量证明是否建成名副其实的大学

 记者:从“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到“潍坊科技学院”,少了两个字。从您的理解上,这更多地意味着什么?
 崔:意味着办学理念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标准,意味着更激烈和强劲的竞争。在人才培训方面突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向既有动手能力,又能进行研究的人才方面加强。

 记者:从六校合一到现在,不过短短八年的时间。超常规发展使学院把握住了机会,但相对于速度,我们的内功的沉蕴会不会滞后?您将如何突破?
 崔: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我们将以办学质量来证明是否改建成了名副其实的本科院校。我们学院的内涵发展绝不会出现滞后。我们将更大地吸收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以更大的视野和更高标准,促进学院的国际化融合。

 记者:这是一个举市共庆的喜庆时刻,但有个问题我们还是想问一下,现在有种说法,说“五年或有高校破产之说”。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崔: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做。扎扎实实地做。行动和成绩是最好的回答。如果不扎扎实实做,不认认真真的努力,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都有可能破产之说。

 只要坚韧不拔地追求,幻想可以变成梦想,梦想总会变成现实

 记者:您经常说,人的一生要有梦,要追梦。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到大学校长,从幼儿园建到大学,从穷苦的农村到国际化视野,现在,数代寿光人梦寐以求的大学终于创办下来了。您觉得,您的梦想实现了吗?
 崔:我总是爱做梦,不安于现状,总追求完美。对自己,对事业总是这样。但事物是没有完美的,所以总是不断努力,到现在更需要努力。
 有些想法,有可能是梦想,也有可能是幻想,但只要坚韧不拔地追求,幻想可以变成梦想,梦想可以变成现实。

 记者:对您来说,下一个梦想是什么?能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崔:现在我的大专梦、大学梦实现了,但是创建国际化特色院校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大师云集、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办成读书的圣地、学术的殿堂。真正培养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真正使教育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终至以文兴邦,以文化人,这是我一生永远的梦想。

■采访手记
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历史

 那一年,他已50岁,许多人正在人生的舞台上准备力求完美谢幕;那六校合一的大学梦想,被很多人称之为“海市蜃楼”。在许多人眼里,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也许根本找不到他这样选择的理由;但他自己,却实在找不到说服自己不接受的理由。
 在别人或惊诧或议论的时候,他早已开始了加速度的冲刺。毅然而又决绝,沉醉而又专注。
 因为,他的心中,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光荣和梦想。对这片土地和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法不让他选择负重。
 寿光,汉字始祖仓颉和农圣贾思勰的故乡,但相对于源远流长的历史,相对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近现代的寿光,在很多寿光人的心底,却有着文化底蕴和品位缺失的隐痛。说不出,却又拂不去。富强起来的城市,更使得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于是,他和小城的“大学之梦”,就这样在各自的无可退避之中,找到了一种契合。
 “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这是挂在他身后墙上惟一的一幅字,没加任何修饰,苍劲而有力。
 为了这个梦想,到底他做了多少的付出和坚持?他不说。示人的,永远是那张阳光灿烂的脸。他内心的那些困顿、折磨、坚守以及奋争,只能依稀感觉,却又随着他那朗朗的笑声飘散在风中。
 有人说他是教育家,有人说他是企业家,还有人说他是教育企业家。而他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人们向他投去敬意的眼光,不仅仅因为他超前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是他的坚守和坚持。
 毫无疑问,这一页,将随着每一个寿光人的骄傲写进历史。
 知天命之年临危受命,在常规意义上的人生暮年之际,短短八年华美腾跃成就大学王国。这让我们思量,什么时候,才是人生的创业期?答案也许是,现在!永远就是现在。只要梦想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成为生命中的黄金时间。也许这,才是我们“寿光精神”的魂魄所在。
 一个人的水平和爱好可能有差别,一个人的境界和操守更是有差别,但是,一个人的梦想和执著,却可以改变自己甚至一个城市的历史。我们想,也许这是他带给我们更多人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
山可移,此爱永不移。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邮箱:007pdnz@163.com
QQ:409078160
博客:http://blog.sina.com.cn/007pdnz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珍珠女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09078160 MSN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珍珠女子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