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之比较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中尉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中尉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7/25
文章: 1758
来自: 深圳 南山
积分: 9030


文章时间: 2006-10-11 周三, 下午2:37    标题: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之比较 引用回复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作品的影响


作 者:曾亢
指导老师:广东教育学院院长 刘劲予教授


论文摘要:
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被译成汉语后,在中华大地产生强烈的震撼,许多作家受其影响。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维特》式作品和“维特”式人物。由于丁玲与歌德在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精神状态、创作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事物的看法产生了共鸣,丁玲对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比较容易接受。莎菲是我国“零余者”画廊中的第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歌德;丁玲;日记体小说;接受美学;影响关系

(一)

德国大诗人歌德于1774年创作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国现代女作家丁玲于1928年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经比较,两部小说的结构相似。《维特》共由88篇日记、书信和若干篇《致读者》组成。《莎菲女士的日记》由34篇日记组成。日本汉学家相浦杲认为“丁玲也是采用日记形式来表现的,因此能使莎菲的性与爱的描写更加逼真地反映出来 ,从而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起到很好的效果”。 ○1《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均成功地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到主人公的具体言行,而做出更为深刻的评判,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都表现了爱情的苦闷和悲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要内容:维特对绿蒂的爱恋、爱情的饥渴和为摆脱这种无望的爱所作的努力,最后绝望和自杀。维特所爱的绿蒂已经订婚,又偏偏是他朋友的未婚妻,这使维特陷入了一场复杂的情感纠纷中,难以自拔,进退维谷,维特带着对朋友的内疚,执着地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理性的力量又使他极力克制自己,本使他幸福的爱情最终成了他不幸的根源,抑郁的情绪不断增加,越来越无法摆脱这种内心的烦恼和不安,灵魂渴求的甘露竟变成了“修道士寂寞的斗室”。这已成了维特流泪的心的极度痛苦的精神归宿。即使如此,维特同时也为自己的才能发霉而烦恼,“他想发展一项才能,道路上却障碍重重;他想满足一个愿望,总有清规戒律束缚他;他渴望按照他的强烈的冲动行事,想止住他精神上的极度饥渴,他热情地伸出双手,但社会总是专横地说‘不行’”。 ○2而串起这些内容的情感轴心是“烦恼”。维特的情感世界的伤痛是由无数烦恼发酵而酿成的。其中两大烦恼交结在一起,即他怀才不遇的烦恼,及他爱情无望的烦恼。这两大烦恼,实质是精神上的极度饥渴,行为冲动与当时社会状况之间形成的极大的可怕的不协调。宗白华说:“少年维特是歌德无尽的生活力完全溶化为情感的奔流,这热情的泛溢使他不能控制世界,控制自己,而毁了自己。”○3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要内容:莎菲因病在北平疗养,生活闲闷无聊,她被苇弟的痴爱纠缠。她既同情缺乏勇气不像男子汉的苇弟,又无法爱他。后来,莎菲爱上了华侨美男子——凌吉士,两个情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莎菲对凌吉士爱得几乎如醉如痴,近于疯狂。但不久发现他那资产阶级的庸俗本性,陷入了深深的悲哀境地。在上西山的前夜,莎菲彻底绝望了,女性的自尊迫使她痛苦地拒绝了凌吉士的求爱。莎菲选择了逃离,决心“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

两篇小说具有共同的社会意义,即对产生悲剧爱情的根源进行无情批判。

维特的烦恼和悲剧命运,其本质是在封建道德法规下“人的合法的情感和才能遭到不合理的毁灭”的悲剧。恩格斯认为,18世纪的德国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4宗白华说,“他的维特是反抗一切社会人为的礼法,而热烈崇拜生命的自然流露。”○5

莎菲的经历反映了“五四”运动期间到大革命低潮前后,那些游离于革命而又不甘沉沦的知识女性的痛苦挣扎。染上了“时代苦闷症”的莎菲不肯与流俗苟合,又找不到反抗之路;留恋人生,又厌倦人生;怅惆不已,又追求不止;多愁善感,又狷傲怪僻。“这种病态的性格,完全是那风雨如晦的时代和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社会环境摧残迫害的结果。”○6茅盾说:“莎菲女士是一位个人主义,旧礼教的叛逆者;她要求一些热烈的痛快的生活;她热爱着而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她终于从腼腆抱束的心理摆脱,从被动的地位到主动,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的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就一脚踢开了她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那时的女性作家中是大胆的。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7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塑造了“心灵上负着时代的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8的形象,大胆地暴露了女性的性爱心理,也反映了两种大胆的挑战:一是确立自我通过自由恋爱向封建思想挑战,二是为维护自
己的纯洁向世间的庸俗挑战。

(二)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不是由作家一开始就确定的,是通过与接受者的理解水平融为一体之后才形成的。而这种理解水平则取决于不同接受者的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等。

歌德与丁玲有类似的创作心境。《少年维特之烦恼》创作于1774年,歌德当时25岁。《莎菲女士的日记》创作于1928年,丁玲当时24岁。两个作家在创作时都处于青春期,经受了爱情的挫折,心中均充斥着爱情的苦恼。歌德是以自我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的经历为原形,描写了男主人公维特的爱情悲剧。歌德说:“幸运遭到阻挠,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维特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9丁玲说:“形式上我很平安,不大讲话,或者只像一个热情诗人的爱人或妻子,但我精神上痛苦极了。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灵魂的倔强挣扎。”○10徐霞村教授评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时说:“她概括了几个类似莎菲的女性,并另以形象化,或说典型化了。但是,丁玲女士确实大胆地直率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注入作品中的人物”。 ○11

产生相同创作心境的原因:

歌德和丁玲有近似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和个性气质。歌德生于1749年,出身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其外祖父是法兰克福市长,父亲是个律师。歌德5岁丧祖母,7岁前丧四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出生时,由于接生婆的不熟练,处于假死状态,后来又患麻疹。他一度被寄养在其父的朋友家。歌德说:“这一切很早就惹起了我的一种孤寂之感,以后从此产生的一种茫然的憧憬。”自小自卑、敏感、早熟。丁玲生于1904年,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大家庭,祖辈四代都在朝廷作官,其父早年留学日本。丁玲出生于日本,在她之前有个姐姐夭折了,3岁丧父,10岁丧弟,她终日生活在灰色的人世间,也一度寄养在一个小学校里,多病,“从小就孤寂、敏感、骨子里藏着感伤的因子”。 ○12歌德在1774年在德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丁玲在1928年在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具有相似之处。歌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德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变革时期,整个国家被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国,恩格斯认为,18世纪的德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面对德国封建割据这张黑沉沉的网和已经死亡的制度和腐烂尸骸,人们普遍感到苦闷,彷徨和压抑。丁玲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大革命失败,军阀割据混战,世界列强瓜分中国。那个时代,许多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到欧洲求学,大量新思想,新思潮影响着中国青年。

丁玲在青年时期大量阅读西方浪漫派的书籍,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丁玲“对于翻译文学特别感兴趣”, ○13她大量地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带着借鉴和批判的眼光来自觉地阅读,则是她1922年以后在上海和北京求学时期。她对爱情的理解是开放的、自主的,她本人又具有父母豪放不羁的气质。在黑暗的旧中国,一种新的力量引诱她,招呼她,另一种旧的力量压迫她,欺侮她。她在新旧力量的夹缝中抗争,在自嘲和幻想中,矛盾地延喘苟活。通过读《丁玲自传》,我们可以感受到丁玲作家在1927至1928年是苦闷的。


(三)

《维特》问世后,很快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德国的“维特热”迅速冲出国界波及欧洲乃至世界各地。我国1922年有了郭沫若的第一个全译本,其后十年间印了30多版,并陆续有10多个译本问世。1928年,上海泰东图书局还印行过一部由《维特》改编的四幕悲剧,题目亦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早在《维特》的中文全译本问世以前,这本“小书”便以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国一些在国外留学或通晓外文的知识分子。马君武在1903年以前就译述了它的一些片断(见《马君武诗稿》),称它是歌德“介绍社会之最初杰作也”。田汉更将自己与宗白华、郭沫若合著的通信集《三味集》比作《维特》。蔡元培先生在《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新文化》一文中,谈到外国小说的翻译对我国“起于戊戌的文学的革新”的推动,具体举出的第一本书就是《维特》,而鲁迅誉大诗人歌德为“日耳曼诗宗”。由此可见,在20世纪初《维特》对中国文坛影响的广泛和深远。

由于《维特》的影响,我国于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西洋式书信体小说,如(1923年)许地山的《无法投递之邮件》,冰心的《遗书》,(1924年)王以仁的《流浪》,王思玷的《几封用S署名的信》,黄庐隐的《一封信》、《愁情一缕付征鸿》和《或人的悲哀》,(1925年)向培良的《六封信》,(1926年)郭沫若的《落叶》和《喀尔美萝姑娘》,蒋光慈的《少年飘泊者》和《一封未寄的信》,(1927年)潘垂统的《十一封信》等等都较为著名。

丁玲的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引起文坛的轰动,它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零余者”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其主人公又是我国“零余者”画廊中的第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与《维特》的主人翁塑造在许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

由《丁玲自传》知,丁玲和好友王剑虹于1922年阳历二月到上海求学,就读上海平民女校,并在上海认识了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而早在长沙读书时,丁玲在文化书店读了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并对郭沫若产生了仰慕之情。

“一九二二年春夏,我和王剑虹、王一知等在上海,不知从什么地方得知郭沫若、郁达夫等住在民厚里,我那时十七岁,读过郁达夫的小说《沉沦》、郭沫若的《女神》。《女神》诗集中的《风凰涅槃》和《湘累》是背诵如流的。……郭坐在上边朝院子的那一把椅子上,他的旁边坐着张资平。我们几个人就围着桌子坐在下边的几个凳子上。稍一寒暄之后,我们通报了自己的名字。郭忽然笑了起来,说道:‘你们大约是找郁达夫的?’我们都齐声解释:也是来看望你的。” ○14

《维特》译作在中国出版时,丁玲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也不能不受到《维特》的影响。我们从《丁玲自传》中所描述的一段生活插曲可以感受到:
“第二天秋白没有来我们这里,第三天我在施存统家遇见他,他很不自然,随即走了。施存统问我:‘你不觉得瞿秋白有些变化吗?’我摇摇头。他又说:‘我问过他,他说他确实堕入恋爱里边了。问他爱谁,他怎么也不说,只说你猜猜。’我知道施先生是老实人,就逗他:‘他会爱谁?是不是爱上你的老婆了?一知是很惹人爱的,你小心点。’他翻起诧异的眼光看我,我笑着就跑了。
我对于存统的话是相信的,可能秋白爱上一个他的‘德瓦利斯’(俄语:同志、爱人),一个什么女士了。我把我听到的和我所想到的全告诉剑虹,剑虹回答我的却是一片沉默。”○15

上述情节表明,当施存统告诉丁玲秋白可能堕入爱河时,丁玲女士很自然地想到“维特式的爱情”,与他开了个玩笑,即说瞿秋白爱上了朋友妻子。

由此可以看出,丁玲创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时,或多或少受到《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篇小说的影响。

(四)

丁玲与歌德在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精神状态、创作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对事物的看法产生了共鸣,丁玲对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比较容易接受。《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文本比较详见下文。

在人物刻划方面,歌德和丁玲都能细腻地捕捉到人物最鲜亮、动人的脸部表情,深刻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如:(《维特》)“她在谈话中,我觑看她的黑色眼仁是何等悦意哟!她那生动的嘴唇,鲜嫩而活泼的两颊,是何等拘引着我全部的灵魂哟!我是完全深入於她的谈吐底崇高的精神之中。”○16(《日记》)“他,这生人,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欣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却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我只得忍耐着,低下头去,默默的去念名片上的字。”○17眼睛、嘴唇、两颊、头发、脸庞,这些细微的容貌极易引起情人的关注和倾情投入。

再如,歌德和丁玲对情人眼睛的刻划十分相似,都运用了“燃烧”这个词。(《维特》)“他们共同感觉者,眼泪融而为一,维特底嘴唇和两眼在绿蒂底腕上燃烧,她不禁战粟起来,她想避开,但是哀痛和同情像黑铅一样压得她如迷如醉。”○18(《日记》)“但不久我看到他那被情欲在燃烧的眼睛”。 ○19 “然而他依样把眼光镇住我脸上,是被情欲之燃烧得如何的怕人”。 ○20
歌德和丁玲都擅长于描摹情人的真情流露。绿蒂爱恋维特,但总觉不妥,想介绍一位女友给他,又总觉她们不如自己好。莎菲爱怜苇弟,同样想介绍一个女友给他。绿蒂和莎菲都想把情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如(《维特》)“但凡她所感觉,她所以为有趣的事情,她总是和维特倾谈,他若一去时,觉得在她全部的心灵中会生出一个永世不能填充的空隙,啊,假如在一瞬间之内她能把他变得成一位兄弟时,她会如何地幸福哟!——假如她能在她女友中替他寻得出一位夫人,那他对于阿伯尔的关系,也可以完全恢复了! 她把她的女友挨次地想了一遍,觉得她们各人都有些缺点,没有一个人可以配得上维特。”○21 (《日记》)“我看见安安闲闲坐在我房里的凌吉土,不禁又可怜到苇弟,我祝祷世人不要象我一样,忽略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到了不可拔的渺茫的悲境里,我更愿有那未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到的空虚啊!” ○22 “并感到他的可爱,如若一个女人只要能找到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生的归落,我想谁也没有我苇弟可靠。……又是给我难爱一下!我恨不得跪在他面前求他只赐我以弟弟或朋友的爱罢!单单为了我的自私,我愿我少些纠葛,多快乐点。”○23

歌德与丁玲笔下的主人公维特与莎菲都属浪漫型的爱的渴望者,他(她)们都渴望“占有”人间最美好的感情,暗地里流泪,好幻想,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两篇小说中都出现了十几个“眼泪”,“幻想”这类词。当他们痛苦不堪时“纵酒”,又想到“死”。如:(《维特》)“——我睡了,今晨醒来还在夜气清明的时候,这个念头还是依然坚决,依然十分强烈的在我心里,我去死了罢!” ○24(《日记》)“所以我因了他,才能满饮着青春的醇酒,在爱情的微笑中度过了清晨;但因了他,我认识了“人生”这玩艺,而灰心而又想到死;……” ○25

维特和莎菲最具浪漫气质的行为应数“逃逸”了。两者都为情所迫,情不由衷地要离开情人,其实质是“欲擒故纵”,想通过“空间距离”造成“心理距离”的紧张,达到对方倾情于自己的目的。同时摆脱自己的爱情无望的苦恼。如(《维特》)“我定要走!我谢你,威廉,你决定了我彷徨的不定,我抱着想离开她的心事已经十四天了。我定要走,她是又进城了,在她女友处。而阿伯尔——而——我定要走!” ○26 “那是一天晚上!威廉哟,我现在克制着一切了。我不会再见她了!”“嗳!她睡得安稳地,不想到她会不能再见我了。我把我离开了她。”○27(《日记》)“我想遍了。我觉得为了保存我的美梦,为了免除使我生活的力一天天减少,顶好是即刻上西山好,”…… ○28 “我决心了。我为拯救我自己被一种色的诱惑而堕落,我明早使会到夏那儿去,以免看见了凌吉士又痛苦,这痛苦已缠缚我如是之久了!” ○29法国文艺批评家勒内•基拉尔斯认为,逃逸其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爱情的结局,是爱情战争的手段而已。

歌德和丁玲都善于用象征的手法描写爱情的苦闷。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认为,受压抑形成精神性的创伤,“潜在意识”(=性的渴望),由此发出的声音便是文艺,是苦闷的象征。如:(《维特》)“可爱的威廉,我现在的状态是一切不幸的人所必经历的,就好像着了魔的一样。每每有种东西苦我;不是忧虞,也不是欲望——是种内部的不明其妙的狂乱,好象要碎裂我的心胸,窒扎我的喉颈!难过!难过!我便跑向这冬季可怖的夜景中去徘徊。”○30(《日记》)“今夜,我简直狂了,言语、文字是怎样在这时显得无用!我心象被许多的小老鼠啃着一样,又象一盆火在心里燃烧。我想把什么东西都摔破,又想冒着夜气在外面乱跑去,我无法制止我狂热的感情的激荡,我便躺在这热情的针毡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似乎我又是在油锅里听到那油沸的响声,感到浑身的灼热……为什么我不跑出去呢?” ○31在这两段文字中,“像着了魔一样”、“狂乱”、“碎裂我的心胸”、“窒扎我的喉颈”、“难过”、“徘徊”、“在心里燃烧”、“摔破”、“想冒夜气在外面乱跑”、“躺在这热情的针毡上”等,都是生命力的表现,是苦闷的象征。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丁玲创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时,直接或间接受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篇作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日]相甫杲著,《考证、比较、鉴赏》[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版P181。
○2 [丹麦]勃兰兑斯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M] 第一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P29。
○3 ○5宗白华著,《艺境》[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P64、P45 。
○4 [德]恩格斯著,《德国现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二卷P634。
○6 ○7茅盾著,《女作家丁玲》,《文艺月报》[J] 2号,1933年7月15日。
○8 ○9张伟著,《〈多余人〉论纲》[M] 东方出版社, 1998年5月版P39。
○10 ○14 ○15吴福辉、钱理群主编,《丁玲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7月版P64、 P34、P41。
○11徐霞村著,《关于莎菲的艺术形象及其原型》[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3期。
○12丁玲著,《我的平生与创作》[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三期。
○13韦尔斯著,《续西行漫记》,中文版由上海复社印制,1939年4月出版P377。
○16 ○18○21 ○24 ○26○27 ○30 [德]歌德著,《少年维特之烦恼》郭沫若译, 现代书局发行,1932年版。分别P25、P174、P160、P153、P76、P77、P147。
○17 ○19 ○20 ○22 ○23 ○25 ○28 ○29 ○31丁玲著,《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分别P270-271、P299、P300、P285、P288、P287、P287、P295、P298。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中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372367630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5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文章时间: 2007-10-14 周日, 上午8:55    标题: 引用回复

拜读!问好!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f595

欢迎光临我的澳洲论坛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达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50895168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中尉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7/25
文章: 1758
来自: 深圳 南山
积分: 9030


文章时间: 2007-10-15 周一, 下午9:14    标题: 引用回复

郑达夫 写道:
拜读!问好!

谢谢先生的赏评,还请您多提宝贵的批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
曾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29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中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372367630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中尉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