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嵌在地上的旧时锦绣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随笔杂想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陈富强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11/19
文章: 37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9-2-22 周日, 上午11:13    标题: [原创]嵌在地上的旧时锦绣 引用回复

嵌在地上的旧时锦绣



陈富强



我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是在2009年的除夕。与街上的喧闹相比,这一天的校园显得异常寂静,外地的学生早已踏上归程,联大路上泊着一列大巴,奔跑了一个学期,疲惫的它们也终于可以停下滚动的车轮。砚池无声,鱼群搅起的涟漪只不过将天上的太阳撕成一些碎片,池畔的三角梅依然鲜艳,红色的梅花开满了枝头。闻不到冬天的气息,春天似乎一直在这里等候,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联大旧址的每一片绿叶,还有我来自江南寒冷的脚印,也在此温暖如春。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的字体既飘逸,又凝重,有历史与沧桑感,很适合这所大学的身份。事实上,旧时的西南联大旧址,现在是云南师范大学。众所周知,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与南开组成,他们在长沙稍作停留,最终选址昆明。后来,当这三所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迁回原址时,却留下了一所昆明师范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云南师范大学。那么,现在我所看到的,其实是云师大校园,但是,在校园一隅,西南联大的旧址,却依旧保存完好。从西南联大历史沿革来看,云师大的出身显赫,在昆明,惟一流淌着西南联大血液的,非云师大莫属。



对于西南联大的仰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这所大学独特的建校方式,以及任教于西南联大的老师们。我一直认为,在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西南联大那样,集中那么多杰出精英。在联大任教的老师,随意报出一个,都足以进入中国现代各个门类的历史,而联大的文科类,更是巨星闪耀,其中就有朱自清、陈寅恪、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吴晗、冯友兰。他们在联大校园里,书写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



民主草坪上,用岩石雕成的闻一多沉默不语,这位伟大的爱国者,站在绿色的草地上眺望远方,他的目光所及,是否看到“一二一”那天,如潮的学生爆发出怒吼?是否看见军警的枪声穿透了他的学生胸膛?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后当天,闻一多被暗杀。在西南联大校园,闻一多的影子无处不在。当年联大的教室为土墙茅草顶结构,随着时光的流走,旧时的教室已经不见,仅存的一幢教室为土黄色泥墙,门窗紧闭,透过玻璃窗,我看见桌椅整齐排列,我不知道,在这间教室的讲台前,是否出现过闻一多的身影?他是否在此朗诵过他的诗歌?时隔几十年,我们依旧能够听到闻一多的诗被广为传唱,他写过《红烛》,也写过《七子之歌》,其中的《澳门》因为那个纯真的童音,传遍大地。从《七子之歌》中,可以听出诗人悲怆的爱国情怀,他眼含悲愤的热泪,眺望被列强践踏而破碎的山河,写下了澳门,他还写了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首《台湾》和其他几首诗作一样,读后令人潸然: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教室边的地上,有一下沉的长方形凹坑,嵌入了两排正方形雕塑,每块雕塑独立成章,以图案的形式讲述一段联大历史。闻一多的头像也在其中,诗人的眼神充满了愤怒、忧伤与壮志未酬。



“一二一”运动群雕以“121”作为主要艺术元素,在正反两面分别镶嵌了有关“一二一”事件的画面,而群雕背面的弧形墙面上,则镌刻着闻一多撰写的碑文。这组群雕,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显然独一无二。它将“一二一”这场堪称与“五四”和“一二九”运动齐名的学生运动浓缩在一座简洁但庄重的雕塑里,并且深深扎根地下,无声却胜有声。



在“一二一”事件中,有四位师生遇难,分别是南菁中学教师于再、西南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他们的墓碑与李公仆、闻一多的衣冠冢连在一起,师生生在一起,死也要相依。我在弯腰细看碑文时,发现于再和李鲁连分别是杭州与绍兴嵊县人。那一刻,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无法言说的感动,他们从江南来到昆明,却死于此,葬于此。在墓碑的四周栏杆上,系满了红领巾,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红色布幔,红领巾在微风中飘荡,仿佛是他们的鲜血染红。我步履沉重,绕墓碑一圈,向年轻的师生们致意。



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园被一条铁路一分为二,如果以前后为界,那么铁路线以前则是大学本部,为教育功能区,包括西南联大旧址。而铁路线以后,则是运动区与学生公寓。但是也有例外,在本部,有一幢楼房与联大旧址相对,是学生公寓。在这幢显得有些阵旧的七层公寓里,很多年以前,住过一位中文系女生。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和我一起走进了这幢楼,门卫是两个留校的女学生,她们看着我俩走进公寓,相互对视一眼,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出面阻止我们。最后,其中一位女生出来试图拦住我们,但是没有成功。我身边的妻子告诉她们,她曾经是这里的学生,她在这幢楼住过四年,大家都是校友,没有理由不让她上去的。面对学长,女学生网开一面。于是,我们穿过长长的略显黯淡的楼道,去了三楼和六楼,妻子在其中的两间宿舍住过。所有的门窗都紧闭。在六楼一间写有“积爱屋”的宿舍前,妻子拍了一张照片,她将眼睛贴在门缝往里瞧,她看见了自己睡过的那张床。这间“积爱屋”有阳台,妻子说,能住进这间屋是很幸运的,因为不是所有的房间都有阳台。站在阳台上,可眺西南联大的旧址,也可看砚池边盛开的三角梅,还能看到联大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更多时候,在看书的间隙,睡在上铺的妻子,那年的云师大中文系女生,会看着蔚蓝的天空发呆。



某一天,住在六楼,现在叫“积爱屋”的两位女生突发灵感,去食品市场批发了一箱面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沿着黝暗的走廊轻声叫卖,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抢而光。两位女生深受鼓舞,再接再厉,找准学校开运动会的商机,干脆卖起了汽水,形势依然一片大好。可见,发起面包与汽水买卖的那个女生颇具商业头脑,很多年以后,与那个女生一起叫卖面包与汽水的妻子在企业发挥她所学的专业特长时,那个姓严的女生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大学时代有关那条宿舍走廊上面包的叫卖声,也可算小试牛刀。



妻子把校园里那个不大的砚池称作小翠湖。翠湖是昆明市区的一个美丽湖泊,一到冬季,来自西伯利亚数以千万只红嘴鸥就会聚集在湖上,成为昆明最美的风景。云师大校园与翠湖不远,穿过毗邻的云南大学银杏长廊与会泽院,出云大正门,就是翠湖了。妻子说,她们入学时,曾经参与砚池的疏浚,将湖底的淤泥挖到岸上。砚池两侧,是民主草坪和梅园,那些热爱诗歌的校园诗人们经常会在草坪上聚会,绿色的草坪上,也是滋长校园爱情的乐园。至于梅园,可能与联大最初三位校务委员会委员之一的梅贻琦有关,梅是西南联大名符其实的校长,至于同为校务委员的张伯苓和蒋梦麟,为了支持梅贻琦,加上年事已高,而退居重庆,将西南联大的校务一概交由梅先生打理。冬天的梅园草色青青,梅花正开,一棵老树枝繁叶茂,以倾斜的姿态向砚池俯身而去,似乎清清的湖水里有它的爱情在芬芳。



很显然,妻子是激动的。她带着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她认为写满故事的房子、纪念碑、塑像前留影,她特别与张、蒋、梅三位老校长的雕像单独合影,在她看来,这三位西南联大的前辈,是中国教育精英的标志性人物。在民主草坪上,她回忆起学生时代的往事,她告诉我,西南联大时的民主草坪应该要比现在大得多,据说闻一多就是在这里发表演讲的。在她曾经上课的教育楼前,她指着一只水笼头说,这个没有变,她念书时就是这个样子,笼头不是从墙体里伸出来,而是直接从地上接一根水管悬在空中的,手指轻轻一拨,水笼头就会摇晃不止。很多个早晨,学生们从食堂买了米线或面条,边吃边往教室走,走到这只水笼头前,大家就自觉排队洗碗。排到笼头前尚未吃完的,就自动让后面已经吃完的同学上来洗。



妻子说,新生报到第二天,学校就组织他们去参观西南联大旧址,那时年少,并不知这所学校在历史上曾经如此辉煌,而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走进一段不可多得的历史,并且成为她敬仰的钱钟书们的校友。然而,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等她渐渐融入这座校园,她知道了,自己就读的这所大学,无论是前辈教师,还是学长,曾经改变过这个国家在某个领域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物,不论过去多少年,都将以杰出校友的身份行走在这个校园里。



我在查阅西南联大的相关资料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文学著称的西南联大,却没有培养出类似沈从文或钱钟书这样的大家,勉为其难能够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西南联大学生只有汪曾祺,而在自然学科方面,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比如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等。他们的老师中有周培源、华罗庚,有梁思成、陈省身、林徽因。要说论才学知名度,文科类的教师也无比强大,可见,即使如西南联大这样的高等学府,也无法培养出最优秀的作家。但是,陈寅恪的讲课,却在联大风靡一时。妻子说她到了学校就听说陈寅恪有著名的“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所以,只要陈寅恪一开讲,所在的教室就挤满了学生,连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听他的课。据说有一次,敌机空袭,听课的学生略显慌张,陈教授却面不改色,依然讲他的课,并且对听课的师生们说,大意是你们只管听我的课,不必顾忌头顶的炸弹。这件事情的真假,我自然无法考证,但是,从中可见陈寅恪淡定、从容的大师风范。



梁思成与林徽因是西南联大的教师。梁是中国杰出的建筑学家,而林的多才多艺、风华绝代则为后人所公认,她与梁思成的故事自然不必说,留给后人,特别是文坛的一段爱情故事,可能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大多数人都认为诗人徐志摩爱林徽因,要比林徽因爱徐志摩多一些,但种种史料证明,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也值得后人尊敬。众所周知,徐志摩是因搭乘的飞机失事而遇难的,而徐的那次搭机北上,是要去听林徽因的演讲。据说徐搭乘的飞机失事后,是梁思成从北平赶往失事点,也就是济南附近一个叫党家庄的地方。梁在现场捡了一块烧焦的木头,这块木头是飞机上的一截残骸。梁将这截残骸带回北平,并且交给了林徽因。林将这块木头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直到她离开尘世。我不知道,林以这种方式纪念徐志摩,梁思成会怎么想。但是我却对梁满怀敬意。我相信,一个男人能够做到像梁思成这样的,是人间罕有。



其实,在西南联大,有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段。虽然这段故事的发生背景并非在西南联大,而是在北平,但是因为故事的男女主角后来都是西南联大的教师,所以,他们就与联大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哲学界,金岳霖是不可多得的一位泰斗式人物。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却因为爱林徽因而终身未娶。这个故事听起来颇有些伤感,据一位研究林徽因很有心得的学者撰文称,在徐志摩死后不久,大约是1932年的夏天,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他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他明白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当时,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



金与林如何相恋,且忽略不说,只说梁思成听了妻子的话,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连呼吸都十分困难。梁想了一夜,次日,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话音刚落,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了,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从此以后,金岳霖与梁家毗邻而居,每天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在视线里走进走出。金岳霖高寿,活到八十多岁,但一直没有结婚,据说给他送终的还是林徽因的儿子们。当代男人的爱情观,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身居高位或是普通百姓,估计在攀登爱情的高峰上,已经难以到达金岳霖教授的高度了。



徜徉在西南联大校园,我想起两位杰出的联大校友杨振宁与邓稼先。他们是好友。他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成就斐然。他们先后在美国深造。他们所娶的结发妻子都是名门之后,杨娶了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民之女杜致礼,邓则娶了中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的长女许鹿希。但是,两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永远相似。当邓稼先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后回国,后来成为国人尊敬的“两弹元勋”时,他的好友,联大同学杨振宁博士依然留在美国,尽管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但在我看来,邓对于祖国的贡献,是杨无法比肩的。我对于杨振宁博士没有任何偏见,相反,对于他在研究领域的成就钦慕不已,即便在他原配夫人去世后娶了年少女子为妻,我也对网民对杨的口诛笔伐颇不以为然,甚至写过为杨辩护的文字,因为在我看来,杨和那个叫翁帆的女子,一个愿娶,一个愿嫁,是周瑜打黄盖,与旁人无关。令我稍稍心寒的是,在邓稼先为中国的两弹呕心沥血时,杨在哪里?在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已经无法阻挡地崛起时,风烛残年的杨才回到祖国,并试图以权威的身份指点江山,即便杨面对邓稼先的墓碑泪流满面,时光又怎么可能回到从前?



西南联大纪念碑和闻一多的墓地在联大旧址一角,很安静。那些树即便是冬季,也郁郁葱葱。依然有花在开,是鲜红的三角梅,与我在他处所见的三角梅不同,联大旧址的三角梅长得高大,有乔木的气势,它们沿墙而生,开出的花朵艳丽了整个校园。纪念碑就被绿树红花掩映,李公仆、闻一多先生,以及遇难的师生埋葬在这里,与他们的联大在一起,花开的时候,他们呼吸的空气,就弥漫了馥郁的芳香。



云南师范大学正门内左侧草地上,塑一组青铜雕像,讲述的是当年联大教授讲课与学生倾听的画面。雕塑的后面,是一块嵌入泥土中的石碑,上面所刻为西南联大各个学院的教授名单。在这一长串星光般灿烂的名字中,我看到了一个锦绣的时代。尽管时光已经流走许多年,但是他们智慧的双眼依然闪亮,当他们大声歌唱,我们将听到的是这样一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贞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祈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

_________________
来自中国浙江杭州市。业余写作爱好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陈富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谢流石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5/10/08
文章: 1003
来自: 中国 浙江
积分: 5467


文章时间: 2009-2-23 周一, 下午9:28    标题: 引用回复

重温那些人事 让人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_
谢流石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3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谢流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随笔杂想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