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幸运而苦命的诗人白莎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6-7-05 周三, 下午6:59    标题: 幸运而苦命的诗人白莎 引用回复

幸运而苦命的诗人白莎
•钱志富•

(文学博士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作为诗人,白莎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师友都是中国诗坛上了不得的人物,比如胡风,比如艾青。更重要的是,诗人遇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争取全民解放和全社会进步的伟大的抗战时代。这个时代撞击着少年白莎,使得少年白莎在那些了不得的师友的启发之下成为了一名把争取全民解放和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的而且有些少年气盛的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的杰出诗人。二十岁不到的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正如我爱过/那颗闪亮在夜里的红星/在北方的泥土冻裂的路上/我爱过冬天草原的冰雪”(《冬天》第一节)诗人的少年的心胸是博大的,深沉的,也是温婉的,诗人有着沉雄、博大的能够包括广阔宇宙的诗心,而这颗诗心又是与伟大的争取全民解放和全社会进步的现实连接在一起的,更重要的是,这颗诗心深懂诗学三昧,诗人的诗是意象化的,诗人懂得诗歌是能够给人带来巨大审美享受的艺术作品,所以诗人没有在他的诗里声嘶力竭地歇斯底里地毫无审美感受地胡乱叫喊,他的诗是克服了空洞虚浮的主观主义的毛病的,同时他的诗由于有着强烈的主观精神,诗人擅长酣畅淋漓的主观抒情,所以他的诗又克服了不动任何感情的客观主义写作方法带来的弊病,他的诗是典型的七月诗派诗人的诗歌风格,诗人既诗艺术上的诗人,又是人生上的战士,诗人既人生至上,又艺术至上,所以才写出了如此优秀的到今天读来还让人口齿流芳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来。“那沿着黄河的/中国的草原在落雪,/雪飘落在/辘辘地滚过马车的/北方泥冻的道路,//雪飘落在/那沉浸着在痛苦和剥削里的/荒漠贫穷的农村,//雪飘落在/那作为反抗日本法西斯强盗的游击根据地的/绵延在黄河岸边的灌木丛……” (《冬天》第二节)这诗里面有写实,有象征,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这些诗句很有张力和弹性,读之令人觉得滋味盎然,既含蓄蕴籍,又温柔敦厚,的确是杰出的诗行。“沿着辽阔的/北方有名的草原地带/冻结在十二月的/枯涸的河流上/那穿着破烂的羊皮大衣的/我们北方马车的驾驶者/他们终年艰辛的/让载重的马车的轮子/在绵延无尽的泥冻的路上/徐徐地滚过” (《冬天》第三节)少年白莎的诗同其他七月诗派诗人的诗一样都是自由诗,然而这些诗里面却有芬芳甜美的音乐的美感,白莎的这些诗行就像甜美甘冽的翻滚着的泉轮在我们曾经历尽困难的心路之上“徐徐地滚过”。“每天每天的早晨/在那些落过大雪/和暖而又明朗的日子里/太阳会从草原的路上滚出来/浓雾迷漫着辽阔的大野/也迷漫着那些深密的/鸟群拍着翅膀的树丛/浓雾迷漫着我们行进的道路/而跟在浓雾后面的/是滚来的融融的太阳” (《冬天》第四节),这些诗是新鲜的,甜美的,和暖而又明朗的,诗人用他的新鲜的,甜美的,和暖而又明朗的诗给了人们以新鲜、甜美,和暖而又明朗的希望。我们多少年没有读到这样的新鲜、甜美,和暖而又明朗的诗篇了,我们难道不感激我们的诗人么?“那奔波在塞外的/响着铜铃的骆驼队/在荒漠的冰雪的路上行走,/天空还闪着红亮的星星/独轮车的响声/已滚在天边的绵延的道路……” (《冬天》第五节)古人说,好诗如水中月,镜中象,空中音,言有尽而意无穷,白莎的诗正是这样的好诗,读这样的诗我们应该能够领略诗人弦外之音的妙处。“在这里,有丰富广大的矿山/金银,煤块,和流不尽的石油田,/让我们的开拓者——/无数的中国工人/劳动的英雄们/以更大的强壮的臂力/推转着机器的轮子吧?/使那荒凉的地带/挂满了冰流河冰条的/枯死的数目从黎/震轰着钢铁的音响/而闻名的驰骋在雪野的骑士/——那一颗颗灿烂的银红的星星呀/在雪夜的泥冻的小路上行走,/那贫穷而又寂寞的村庄/热烈的开着游击小组会” (《冬天》第六节)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14年,牺牲了数千万人,但终于将日本帝国主义狗强盗赶出了“有丰富广大的矿山/金银,煤块,和流不尽的石油田”的美丽富饶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狗强盗在中国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诗人白莎是山东菏泽人,1919年出生,1936年就读于菏泽师范,第二年抗日战争随即爆发,诗人随即入川,积极热情地投入抗日宣传,并于1939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同时以笔为枪,在诸如《大公报》、《新华日报》、《新蜀报》、《七月》和桂林的《诗创作》等著名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战斗诗篇。《冬天》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长诗,由于他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很高,被胡风看中,将此诗发表在《七月》六集4期上,引起巨大反响,后选入周良沛编的《七月诗选》,成为其中的一首经典性的诗歌作品。可以说,诗人白莎还是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中国的冬天来了/在海拔二千公尺的/西北的高院的路上/我走这而且吟哦着:你荒凉的新开垦的/游击队活跃的地带呵!/‘严冬如果来了,阳春还会遥远吗?’/我永远爱着这片荒漠的土地/正如那走过来的寒冷的路上/我所爱过的草原的冰雪” (《冬天》第七节)这是诗的最后一节。通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诗人的诗受到了诗人艾青的诗集《北方》的影响。诗人的这首《冬天》有着诗人艾青的著名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很浓的影子,然而,诗人并没有模仿和抄袭诗人艾青,而是在他自己的诗中写出自己诗歌的生命和灵魂的深度,诗人白莎的《冬天》也是具有独创的价值的,他的诗虽然写的是寒冷的冬天,然而这诗里面却有阳春的气息,这是一首写得十分新鲜、甜美,和暖而又明朗的诗篇,这是这首诗的美学魅力之所在。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上中选了一首白莎的《给T L》。这也是一首写得十分温婉、含蓄而明朗如春的好诗,不妨一读:“野花/繁殖在/黑色的棘丛/像星星/繁殖在夜的天空/冻结的土壤上/你第一个红了”,这是诗的第一节,诗里用了一个十分富于天才气质的比喻,一下子扩大了是的时空,使得一首小诗也具有包揽宇宙的大气势,而且这是用了象征的写作策略,使得诗歌具有一种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所以诗歌就有了既含蓄蕴籍又温柔敦厚的美学魅力。“T L亲爱的/你是一个小刺猬/浑身膨胀着芒刺……/眼睛/饱满而美丽/像盛满了酒液的杯/像大陆拥抱着海水”,这是诗的第二节,又是比喻,绝妙的比喻,诗人在使用比喻的时候,显示了他的卓绝的天才。诗人接着写:“你爱英雄/理想像星星一样美丽/你想象着/亚细亚的草原上/人人都像安琪儿/眨着翅膀飞……” 这是诗的第三节,这里诗人写出了一种美丽的理想,一种美丽的渴望,诗人的诗中似乎有一种草原情结,当然诗人恐怕是想在他的诗里抒发一种牧歌意绪,所以才这样写的。“然而T L同志/不要离开土地/像鱼不离开水/土壤是母亲的血液/你是大地的女儿”,这是诗的第四节,这里诗人从理想回到现实,回到爱和希望的基点,诗人对土地有着刻骨铭心的深沉的爱,诗人是含着眼泪写下这些诗行的。“让爱变成火焰/让生命变成赤钢/ 那样热烈/ 那样坚韧”,这是诗的第五节,这里诗人讴歌了一种热烈的爱和坚韧的爱,因为爱可以变成火焰,可以变成赤钢,这是一种坚强而伟大的人格的写照,也是伟大的生命力和意志力的写照。诗人一生能够历尽坎坷,让自己的生命能够支撑到近九十高龄,与诗人自己拥有这样的人格,这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有关。“而且/让风扬起你的歌……/ 火焰一样旺盛/ 生命一样坚实/ 海一样辽阔/母亲爱自己的女儿/女儿爱母亲的大地” 这是诗的第五节,也是最后一节,这里诗人直抒胸臆,点明了主题。诗忌直说,诗人结尾处,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这首诗总体说是一首好诗,值得赏读。该诗原载一九四四年《诗前哨》丛刊第二辑《收获之歌》。
上面我们说了,作为诗人,白莎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师友都是中国诗坛上了不得的人物,比如胡风,比如艾青。同时也指出,更重要的是,诗人遇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争取全民解放和全社会进步的伟大的抗战时代。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的诗歌发表之后也发挥了相当的影响。不仅如此,诗人白莎还帮助了一些后来成就更大的诗人比如朱健,比如艾漠(贺敬之)在胡风等主编的大型文艺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影响很大的诗歌作品。这使得朱健、艾漠(贺敬之)在晚年还十分感念他。白莎去世之后,诗人贺敬之写了两首悼念他的诗,十分感人,其中“风涛长我少年志”一句,说的正是此事。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白莎的命运也是十分坎坷的,尤其是在“肃胡”运动中,诗人受到了牵连,成为倍受折磨和打击的“胡风分子”,反右时成为“右派分子”,受尽迫害。才华横溢的诗人白莎因诗落祸,被迫放弃诗歌写作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逝世前十多年,诗人重新执笔,写出了不少好诗,尤其是他的微型诗创作,成就非常之高,受到诗歌界的肯定,贺敬之说他“晚岁微型见大诗”,此言不虚。笔者曾在2002年11月30日给穆仁先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激动万分地写到笔者首次读到诗人白莎发表在《微型诗》刊上的一组微型诗时的喜悦心情,全信如下:

尊敬的穆仁先生∶
您好!《小诗原》第九期,《微型诗》总第52、53期以及热热情情、恳恳切切的大扎收读, 倍感亲切和喜悦。知道《小诗原》诗刊将尽快刊发在下对冯异《历史剪影》组诗的拙评, 也颇感欣慰。
此期合刊《微型诗》选刊了白莎《黄角树》等微型组诗五首,确是一个重要收获。如果微型诗能设奖, 我建议给他一个特等奖。这五首诗写得格调、神韵、 境界并出,不但有您函中所指出的“凝炼、精致”的美学特质, 而且写得浑厚、质朴和透气,颇有某种盛唐诗的气象,确是微型诗中的精品、珍品。诗里不但有画境,所谓诗如画,也有跃动的音乐意境, 颇富神奇的韵致和韵味。这种音乐意境虽然不能用什么格律、音韵的标尺来衡评, 然而诗里那种灵动着的旋律感却还在, 这是颇令人感到神奇的。我不知道此白莎是不是就是那个与七月诗派诗人有密切关系的彼白莎。今年(2002年)十月在苏州开全国第二届胡风学术研讨会的时候,会间与化铁、欧阳庄、曹明、袁伯康诸位老人闲聊的时候,我夸耀说:“加上以前访学见到的和这次会上见到的,七月诗派的诗人总算都见齐了。”“那你总没有见到过白莎吧!”欧阳老说。是的, 我得承认我没见到过白莎。我知道诗人白莎为七月诗派作出过贡献, 对七月诗派这个中国新诗史上最大的诗歌流派的形成起到过至少是联络和纽带的作用。他跟胡风是朋友, 当时一些青年朋友是从他那儿读到了大型文学期刊《七月》和上面的诗的,而一些青年朋友的诗如朱健、艾漠即后来著名的贺敬之等的诗就是通过白莎转给胡风才在《七月》上发表出来的。如果此白莎真是彼白莎,就更增加了我对他的那种敬意,因为他自己也写出了中国诗史上堪称一流的诗来,可喜可贺。在我看来, 微型诗的作为一种诗体被标举, 关键并不在于形式上只有一到三行,并不是说形式上只写了两三行的便是微型诗。自然, 诗形上的微小本身就要求意象上的丰满, 不但如此,微型诗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它的境界的大, 灵魂的真以及生命的精微洁净,所以,微型诗必须要能凝聚创作主体的精神生命并使其尽量丰满, 否则则不能拥有凝练精致的美学特质。我在这里之所以特别推崇白莎的这几首诗,原因就在于他的诗里有灵魂、有生命,有美的凝聚和舒放。他写的《梅园一瞥》仅两行:“满树的雪花/满树的笑声。”这是一首几乎没有任何写作技巧的诗,然而这首诗却达到了古人所谓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境界,而且写得很灵动,很凝聚,也很舒放。《假如----观〈包公〉剧断想》一诗仅一行, 诗本身比这个标题还要微小:“假如那三口铡还在……”。这是一首能勾起我们无限遐想和溟思的诗。有意思的是,作者在这首诗里并没有点明假如那三口铡在会怎样,这结论是要我们自己去想的。按照一般的想法是,假如那三口铡刀还在,就能还青天以青天, 其实也不尽然,别说三口铡,就是有一百口铡又能怎样?不过,现实是不能假设的,正因为不能假设,所以这首诗就写得意味无穷、滋味横出了。此外,《黄角树》、《石老人》、《回忆》等诗都具有相同的美学特质,同样值得标举。《黄角树》写黄角树“雄距危岩/直插云际,” 诗人这样写显然有一种言外意、画外境、弦外音,果然,这样的一棵高大深厚品行和德行兼具的可以“与天地叁”的树有了大用,“阳光也被染绿”,这就是活画出了树的灵魂的深,生命的真,和境界的大。我们难道不要得到启发也学学黄角树,即便身处危岩,也树大根深,雄踞一方,把粗硬的枝杆和茂叶“直插云际”,而且“兼善”一方,“阳光也被染绿”,做一个有有大用的人吗!《石老人》把石头人格化称为石老人,诗中写:石老人“孤独地站在海边”,连“血都凝固了”,诗人写到这里突发一问:“还在等什么?”这一问十分奇崛突兀,而且问得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老人在等什么,我们准也不清楚,总之他就这样一年一年,一天一天地等下去,诗的意味就是这样渗出来的,诗人并不告诉你答案,而只是让你去冥思,去遐想,去苦思,去体味这画外境、言外意、弦外音。只有《回忆》一诗诗人直言人生况味:“一杯苦涩的酒/一首怀恋的歌”,然而这诗也写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十分地精致、凝练、深厚、质朴、透气、鲜活和明亮,丝毫不会给我们增加一种审美阻碍和滞涩。总之我热爱白莎的这五首诗,所以说了以上这一席话。
《欣赏诗,就是欣赏美》一文是我最近才写出来的,随信寄给您,请您多加指教!您给我的信不知是有否留底,建议与我的那封信在《小诗原》上刊发一下,读者会感兴趣的。我这封信如能发,也请发一下,算是我对微型诗的及其个人化的见解。同时,请转达白莎先生,愿与他交朋友。

晚辈 钱志富
2002年11月30日于宁大外国语学院

该信果然转给了诗人白莎,白莎从青岛给我来了一封信,说他正是那个彼白莎,同时还给我寄来了香港银河出版社给他出版的微型诗集《白莎微型诗选》。后来,我们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经常通信。已经八十高龄的诗人白莎引不到四十岁的笔者为他晚年难得的知己,对笔者发表或出版的著作多有期盼和评陟。有时他在《微型诗》或别的刊物上读到笔者的一些作品,往往会写信来加以鼓励。比如有一次他这样写道:

志富同志:
你好。五月间来信及诗文复印件早收到。整整一个夏天都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复信迟了,希谅。你写的《陶渊明的意义》一文很有新意,有自己独到见解,可惜在此地报刊未能发出,实在遗憾。我早说过,沿海地区的报刊已彻底商业化,有点品味的诗文已被排挤出去。报刊编辑似乎不认“纯文学”,发出来的东西99%属文化垃圾。四川重文风,办的几家民间诗刊,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见不到的。
最近在《微型诗》刊56期读到你的10首微型诗,我很欣赏:自然、质朴、清新,构思精巧,意蕴深厚,可嚼可品。向你祝贺!我以为现在有些微型诗作者似乎不知在“三精”上下工夫,随意写来,缺乏深度,形式上一二三行,并不等于微型诗。诗总是诗,再短也是诗。我不懂理论,只凭直觉读诗,真是诗的生命,美是诗的灵魂。没有美也就没有诗。信笔胡诌,不知以为然否?
随信附上复印诗稿二纸,请你批评指正。四川成都黄稼的三首古体诗,是他在读了你的评论文章之后写的(发在《凤翥诗刊》上)附上一阅。《在雪地上》是写给老伴的,她生日时逢大雪,她又乳名“雪”,于是我们踏雪留影纪念。此诗发在《银河系》42、43期。其余一些小诗都是旧作,不伦不类,让你见笑)。
我视力差,不多写,即候
近安 白莎抄
2003、10、25

还有一次,诗人白莎这样写道:

志富同志:
你去年11月来信早收到。我因入冬以后接连感冒,打过几次吊针,不意又引起药物中毒,住院治疗,好一阵折腾,近始出院,复信迟了,希谅。
在《微型诗》冬季号上,看到你的点评,非常感谢。你的《胡言乱语》一组小诗也读到了,写得深沉,惜无小标题,画龙点睛,一点生辉,不知然否?
你知道,我多年不写诗了,临老忽然心血来潮,又写起诗来,半路出家也不是。感谢朋友们对我的热情鼓励,感谢你这位难得的知音。微型诗之外,我还写了些10行以内的小诗,这些小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现在我把部分小诗复印出来,寄你一阅,请批评。在诗评和点评中你是高手,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确出手不凡。
头晕手颤,先写这些吧。
即候
近安 白莎抄
2004、3、6
2004年笔者自费印行的诗集《掌心是海》,寄了一本给病中的诗人白莎,他的回信如下:

志富同志:
收到大作《掌心是海》,很高兴,谢谢。
我眼睛不好,读几分钟就流泪,大作只粗略地翻了一遍,未及细读。印象是“异样”,你的诗是一种异样的诗。只觉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有一股灵气和正气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说“我是一个缺乏诗才的人,没有磅礴的激情,也没有超凡的想象力”。我认为你很有诗才,很有激情,很有想象力。现在你还年轻,路还很长,经过一个至几个“飞跃”之后,说不定哪一天,在中国诗坛上会突然出现一颗耀眼的诗星。我不是预言家,感觉如此,但愿如此,祝你成功。
在你这本诗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诗《当我洗手的时候》、《二胡》、《月光巨鲢》、《我踢踏着露水》、《树叶一样死亡的岁月》、《海上日出》、《人生》、《胡风》、《牛汉》、《王实味》、《那阵感动》、《不要哭泣》、《岩石》诸首。孙钿说得对,《胡风》这首诗写得好,我很欣赏。你那些关注现实、人生,你的有些诗,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热、熔炼、升华。求精、求深、求新,特别在求精上下工夫,千锤百炼,才出好诗。我不是诗人,抗战时期写的诗,不过是凭着一股爱国热情,把胸中的爱和恨,血和泪,尽情地倾吐出来罢了。我也不懂诗轮,只凭着感觉说话,不知以为然否?
三联《通讯》上发我一组小诗《杂咏》,想也见到。四川《晚霞》杂志发我一组小诗和闽山的一篇评文,附上一阅,请批评。
我还好,只是头昏眼花,书是不能看了。
勿念。
专此即候
秋安
白莎拜上
2004.10.24

诗人白莎一直盼望能够早日读到的关于七月诗派的学术专著。2005年底我拿到刚出版的《七月派诗人论》后赶快给他寄了一本,后来收到他的回信:

志富同志:
大作《七月派诗人论》早收到,我正在病中(急性胸膜炎,疼痛难忍,夜不成眠),未能写信表示感谢,实在抱歉,请原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至今还在隐隐作痛。影响右臂,写几个字即疼痛起来。许多友人来信,寄书,我都未能写封回信,对不起,请原谅。北京贺敬之同志患“慢阻肺”,喘不动气,比肺气肿,哮喘还厉害。你把他归入“七月派”的论述,我很同意,贺是受艾青、田间的影响开始诗歌创作的,他是《七月》杂志早期的作者之一,又是“胡案”的受害者。不能因为他当官就把他排斥在“七月诗派”之外。我这两年因为病什么也顾不上,也不再投稿了。先写这些,请原谅。

新春吉祥
白莎拜
2006.2.5

这是诗人白莎给写的最后一封信。这几年白莎在心里面经常报告他的病情,笔者已经习惯于听到他的报告了,没想到诗人于今年五月份突然得病住进医院不几天就仙逝了。诗人白莎去世之后,他的夫人和子女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来,告知诗人仙逝前后的一些情况,说诗人仙逝之后“面色红润安详”,笔者知道后既羡慕他的高寿,他1919年生,2006年去世,活了87岁,真是不容易,又羡慕他能够仙逝之后“面色红润安详”。古人说:“德者寿”,又说:“好人死后成神”,诗人白莎一定到了一个好的去处。本来,笔者也打算给他的夫人和子女发一封信进行哀悼,但由于当时许多事情非常杂乱,结果就耽误下来了。等到前头几天,他的夫人写信来告诉我说,贵阳的三联通讯上准备发一个专辑来悼念诗人白莎,他的夫人言辞恳切,说诗人生前一直引我为他晚年难得的知己,而且我们的交往甚勤,所以有的写。接到信后,我马上给他的夫人杨大夫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一定写。打完电话后,我找出了诗人解放前发表的两首诗,又翻出了这几年他写给笔者的几封信,然后开始写这篇文章。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一生遭遇了那么多的打击和苦难,他靠什么活了下来。诗人曾经写过一首微型诗《脚印》,这应该是他一生的总结:“一溜烟尘/一串血迹/一路歌声”,诗人一生走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而且道路崎岖坎坷,跌了许多跟头,所以他的脸上、身上真可谓血迹斑斑,脚心也被割破了,所以诗人染在路上的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斑斑血迹,然而诗人是坚强的,诗人有一颗强旺的诗心,所以诗人能够一路凯歌地走了过来,我们能够听见诗人的“一路歌声”。这种精神正是支撑诗人克服灾难和困难的原因吧!等我读到诗人的另一首微型诗《老酒》的时候,似乎明白了更多的道理。诗是这样写的:“老伴/醸一罐浓浓的酒/醉我一生”,原来诗人有一个跟他一起相扶到老的老伴,正是这个老伴帮他楷干了身上的斑斑血迹,给他提供了甜美的爱情和婚姻,所以诗人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哪怕是死亡,“面色红润安详”,这是秋叶一样静美的死亡啊!诗人还有一首微型诗《蜗居》,诗是这样写的:“人微,屋小/花浓,书香”,这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诗人生活得恬静,高贵和无所求,诗人的这首诗堪比刘禹锡的《陋室铭》,诗人真圣人啊!诗人还有一首微型诗《访友》,诗是这样写的:“喝一碗白开水/也能醺然欲醉……”,诗人对友情也是十分珍爱的,诗人甚至将友情也当酒来品,难怪诗人可以长寿,可以面对一切困难和打击。诗人的一生活得坦然,高贵和无所求,他曾经帮助过不少的人,也帮助笔者,笔者感谢他,敬爱他。
当然,我们在悼念死者的同时,也得安慰生者,尤其跟他一起吃苦过来的他的老伴,诗人白莎走得过于突然,这给了他珍爱的夫人以很大的打击。我们希望诗人的英灵能够继续护爱只比他小三岁的他的老伴,让他健康愉快地活下去,活过一百岁。(本文作者现供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今古奇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0/25
文章: 820
来自: 江苏
积分: 5463


文章时间: 2006-7-06 周四, 下午1:21    标题: 引用回复

最好的怀念,读来感人致深!问好钱先生!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今古奇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