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
|
|
“新诗主体论”休不得
钱志富
“新诗主体论”是一个别有兴味的诗歌理论。首先他的提出者据说就是一个曾经极其讨厌新诗作品的人,读者可以想一想,一个极其讨厌新诗作品的人居然提出了“新诗主体论”,这不是一桩值得玩味的公案吗?提出了“新诗主体论”的人曾经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于1957年1月12日《致臧克家等》的信中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就是“新诗主体论”的全部内容,简单明了,而且说得斩钉截铁,一看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新诗主体论”的提出者故去之后,我们的文坛诗界跟我们的祖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岁月里,以中华旧体诗词为体裁进行创作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而新诗作者和读者却大面积流失,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些人开始反思中国百年诗歌历史,尤其是共和国六十年的诗歌史,一些学者也开始反思“新诗主体论”这一提法,几年前人们只不过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后来越想越没劲,所以有人干脆提出“‘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这样的诗学命题。可是笔者却认为“新诗主体论”休不得。
笔者之所以认为“新诗主体论”休不得,原因如下:
一、 新诗之所以能够在百年中国诗歌史上争取到这么一个主体地位,是因为中国新诗相较于旧诗的确有自己的优越性。有人说,“新诗主体论”的提出者不看新诗,不喜欢新诗,恐怕是误传。抗日战争时期艾青、田间等写的诗,我们这个伟大领袖恐怕是看的,而且是喜欢的,不然,艾青到延安就不会受到主席那么高规格的接待,另外,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一些诗作,还有臧克家的一些作品,他都应该看过,而且是得到肯定的。百年中国诗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新诗史,当然,旧诗也有一定的成绩,但绝对不是主体。可以这样说,百年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大都是写新诗出生的,正是新诗作品建立了他们的文学史地位。
二、 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并不是独尊新诗,“新诗主体论”并没有将新诗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并没有如同汉代“独尊儒术”一样,将古典诗歌和旧体诗词贬到十八层地狱。“新诗主体论”的反对者误读了“新诗主体论”, “新诗主体论”的提出者自己就是一位旧体诗词的作者,而且他的作品还是大气、优秀的作品。五四运动的先驱们如鲁迅等也是创作旧体诗词的,郭沫若也写旧体诗词,连七月诗派中的好些诗人如阿垅、胡风、胡征等都写旧体诗词,而且写得还相当地好。“新诗主体论”的反对者之一的丁国成说:“结果导致偌大诗国仅存自由体一棵独苗,顶多加上新诗脱胎的母体——西方翻译诗。几十年来,我国诗坛是新诗的一统天下,旧诗遭到蛮横排斥,毫无立足之地。”熟悉中国现当代诗歌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既不符合历史的实际,也不符合现实的实际。丁国成能够在《中华诗词》上发表《“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的文章,就说明古典诗歌和旧体诗词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三、 “新诗主体论”符合中国现当代诗歌史的实际情形,符合现中国当代诗歌的历史要求,符合中国当代诗歌未来方向。毛泽东说,旧诗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应该是经验之谈。毛泽东早年学诗大概是吃过不少苦头的,旧诗不易学而且束缚思想,这是事实,毛泽东毕生创作,留下来东西不多,可是作为思想家的毛泽东需要表现的思想实在是太多了,但他不可能将这些思想都写进他的作品里。百年中国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转型的中国,百年中国的历代青年不愿意受旧体束缚而愿意写作新诗作品,这是大转型时期的历史要求,今后的中国仍然会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处于这样的转型之中,不愿意受旧体束缚而愿意写作新诗作品的青年有千千万,所以笔者认为“新诗主体论”休不得。
四、 中国当下的旧体诗的实际成就并不高。吕家乡说,近年来“旧体诗对新诗的较量似乎有转败为胜之势。”真是这样吗?恐怕未必。我们知道,近年来进行旧体诗创作的人大约都是一些离退休的老人,他们少年是否有天才,这不好说,然而至少可以这样说,即便有也给耽误了,到老了,百无聊赖,突然想起来要写诗。可是诗是青年人的事业,这些垂暮老人能够写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来呢?而且他们置身解放思想的年代,却不肯解放思想,所以他们写出的好多诗都是思想极其迂腐,形式极其陈旧的作品,年轻人不喜欢,这是必然。写旧体诗的人唯一优势就是他们人多,然而诗是靠才情的,没有才情的人只能附弄风雅,要上台盘,难矣!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诗歌恐怕还是以新诗为主体,旧诗的作者会越来越多,但要成为主体,难呐!当然,笔者之所以认定“新诗主体论”不能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新诗毕竟只有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跟唐诗、宋词、元曲历数百年而不衰的历史比较起来,中国新诗的历史简直太短了。就目前来看,中国新诗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还有多少天才的人物还没诞生。笔者认为王国维的“代胜”说符合诗歌的历史实际,他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中国新诗正是在旧诗凋敝不堪之时才兴盛起来的。当然,中国新诗当下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一些人不肯走中国新诗发展的正道,结果伤害了很多人,使得中国新诗蒙羞。但中国新诗自有豪杰之士涌现出来,不会败给或者输给旧诗的。这是笔者对中国新诗的一点信念。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
|
|
返回顶端 |
|
 |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