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
|
|
傅天虹的诗
钱志富
(文学博士 315211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第一次见傅天虹是几年前在重庆的一次关于诗歌的论坛上,笔者并没有听到他的大会发言,而是在休会期间坐在一起闲聊,他当时当作大家的面盛赞重庆一位不太知名的诗人野谷的作品,说他写得多好多好。笔者当时请教他,问他怎样判定诗的好,他可能误以为我不同意他的对野谷诗歌的判断,直说:“凭感觉,凭感觉啊!”论坛结束后,由于一定要到菜园坝火车站赶火车,而且赶火车之前还有不少的时间,所以我摸索着在重庆文联家属院找到了这位被傅天虹盛赞的诗人野谷,问他讨了两本诗集,野谷先生很热情,用酒菜招待,记得他听见我赞美他的酒,还给我带了一小壶,让我在火车上喝。在火车上,笔者就着酒读完了野谷的两本诗集,当时的感觉是,傅天虹的盛赞言不虚发,果然写的很好,后来笔者写过一篇关于野谷诗歌的评论。野谷给傅天虹寄过,想必傅天虹读过的。后来我出版过一些诗集和诗论集,也给傅天虹寄过,这样我们就交往了起来。交往过程中,傅天虹的热情,豪爽,仗义执言给人印象深刻。记得笔者的《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出版后,傅天虹也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尤其赞赏我把贺敬之归为七月派并加以论述。傅天虹对笔者很关注,电话中常称“志富兄”, 傅天虹为人很谦虚,他常常为大家“汇报”关于他和诗坛的许多情况,有一次的汇报就是邀请海峡两岸四地的许多诗学名家到珠海他新到任的北京师大珠海分校参加一个关于诗歌中生代的学术会议,北京大学的谢冕教授,著名诗歌翻译家、诗人屠岸,还有笔者的恩师吕进先生等都感于他的热忱和谦逊到了会,笔者也受到盛情邀请到了会。会议开得很成功,大家对傅天虹的了解也就更加进了一层,恩师吕进先生当面表扬他,说他很能干,而吕进先生是从美国赶回来参加会议的。傅天虹主持的《当代诗坛》如今成了名刊,曾多次发表笔者的论文,他很喜欢笔者的文字,在网络上读得也很不少,常常用“不得了”三个字来形容我为诗坛所尽的那点绵薄之力。在最近的一次通话中,傅天虹“汇报”了他要出版他的《傅天虹小诗八百首》的想法,说要通过电子邮件发过,让我给他写几句话,他说,诗坛需要正本清源,说我这许多年做的就是正本清源的事,他是赞赏并信任我的。
收到傅天虹的《傅天虹小诗八百首》后,我花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比较仔细地阅读了傅天虹的这些作品,总体印象是好的,觉得傅天虹的诗歌道路走的很坚实,走的很正,他可能是有意避开了一些错误思潮对他的干扰。他的诗是体物言志的,有着一种来源于中国诗歌深远传统的力量,傅天虹是热情的,但也是冷静的,他很细微地体察着发生在周围的一切,傅天虹常常在追寻着某种意义和价值,他的诗心常常是哲理的,他是一位哲人。我们下面可以一起来读一读傅天虹的这些带着哲人气息的作品。
先来读一首叫《寓言》的诗:
寓言
倘若毒蛇又被冻僵
切不可再去解怀送暖
农夫的好心没有好报
历史的教训不能遗忘
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多次上当受骗的人也是有的,问题是人,骗人的人,害人的人,常常是善于伪装的,跟蛇的那种真的被冻僵还不一样,农夫的好心没有好报,这不怪蛇,而怪农夫的愚,因为他的好心用错了地方,笔者不知道作者是否也第二次施与蛇和蛇蝎一样的人以温暖,是否第二次被蛇咬过,但他十分警醒地给我们发出了警告,这确实于我们有益的。据说,作者曾经被许多“好友”咬过,但事后作者仍然以德报怨,又赢得了许多“好友”,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有点感慨,觉得我们的作者不是一般的那种能够以牙还牙的人,他似乎有着佛陀一样的善良的心,佛陀舍身饲虎,割肉喂鹰不就是这样的精神吗?作者说,历史的教训不能遗忘,说得好,好心不能用错地方,更不能第二次用错地方,这就是这首诗的价值。
再来读《颂》:
颂
锐眼视透树木的病根
尖啄撬开虫洞的大门
你用生命染绿了林海
功劳谱入大树的年轮
这首诗写的是啄木鸟,诗人对啄木鸟的伟大功劳进行了歌颂,称赞啄木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视透树木的病根”,有一张尖利的嘴能够“撬开虫洞的大门”,又称赞说啄木鸟“用生命染绿了林海”,真的,啄木鸟是值得歌颂的,诗人有一颗仁人爱物的好心肠,他歌颂和赞美的又何止一只啄木鸟,他是期望能够出现啄木鸟一样的人,这样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才能健康运转,而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也许,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为社会把脉,为现实治病,历史证明,诗人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古代中国人大胆起用诗人,“登高一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诗取仕”的基本国策比较有效地保证了一个朝代的正常运转,可惜的是那个伟大的唐明皇晚年昏了头,他居然基本废除了这一基本国策,而以“裙带关系” 取仕,结果引发安史之乱,使得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从此由盛转衰,如果唐明皇当年能起用李白、杜甫,那该多好啊!总之,诗人在中国古代,是基本上能够受到优待的,当然,如今诗人早已失去了这样的优待,可是诗人,真正的诗人应该有这样的担待,自然,有这样的担待,也不会吃亏,啄木鸟的生命得以维持靠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春雨》也值得一读:
春雨
是草都会发芽,是花都会吐蕊
春雨中的生命有红有绿
那些僵化的枯枝败叶
也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
春风化雨,这美的,善的,真的表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啊,春雨贵如油,诗人秉承了古人对春雨的感情写道:“是草都会发芽,是花都会吐蕊/春雨中的生命有红有绿”,春天带给我们的是勃勃生机,是气象万千!可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止笔,他在歌颂真善美的同时没有忘记鞭挞假丑恶,所以诗人直言不讳地写道:“那些僵化的枯枝败叶/也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这就是思想的力量,真的诗人如鲁迅所说,他代表的不是国民素质的平均数,而是国民精神的火焰,而这种火焰的光可以照见未来。
下面我们来读《泳》:
泳
一条鱼,被善行人轻轻放回池塘
摇摇晃晃,莫非见了自由还有点心慌
甩一下尾巴,它又挣扎着向前游去
我相信它很快就会游得自如而又欢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曾经成为千古美谈。诗人在这里谈论的也是这一问题。当然,鱼并不总是快乐的,鱼在水里应该是快乐的,“如鱼得水”是一个好的比喻,可是鱼的遭遇是常常被捕捞,常常被剖杀,常常被蒸煮,常常被烧烤,所以成语“鱼肉百姓”常常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苦痛的情感。自然,也有一些被人捕捞可是却很幸运的鱼,他们被一些善行人购得享受着放生的待遇,诗人在这里正好写了这么一条鱼,他真的“被善行人轻轻放回池塘”,诗人具体而微地刻写了享受到放生待遇的鱼的重获自由的情态,“摇摇晃晃,莫非见了自由还有点心慌/甩一下尾巴,它又挣扎着向前游去”,诗人体察到了鱼的心理,诗人成了鱼的知己,诗人说:“我相信它很快就会游得自如而又欢畅”,相信吧,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大约是“自如而又欢畅”的吧。记得诗人艾青曾经对他的儿子艾未未有过一个现代版的庭训,那就是“做一个自由的人”,真的啊,快乐的前提毕竟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快乐,鱼在水中当然是自由的,快乐的,所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答案很明显,“子非鱼,也知鱼之乐”,因为鱼毕竟在濠濮之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它的快乐!庄子主张逍遥游,鱼在水中,何其逍遥啊!诗人的这首诗张扬了一种生命价值——自由生命的价值,可敬!可敬!
诗人往往就是读书人,不读书的人很难成为诗人,诗人在这里给我们传达他的读书心得:
读书
打开书本就像打开了窗户
新鲜的空气涌进了肺腑
干渴的心田经受着滋养
希望的禾苗会破土而出
诗人果然是一个读书种子,他的书读到这样的生机勃勃的境界,“打开书本就像打开了窗户/新鲜的空气涌进了肺腑”,古圣贤的读书心得在诗人那里是体会到了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是诗人似乎比朱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读书对于人的生命的作用,特别是对精神生命的作用,诗人以“新鲜的空气”为喻,这是恰当的,也是新颖的,这比较朱熹的“天光云影”和“源头活水”的比喻似乎更加深入骨髓,诗人继续写道:“干渴的心田经受着滋养/希望的禾苗会破土而出”,读书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田,能够给予我们以希望,能够引领我们摆脱蒙昧,读书才能出文化,文明,读书是使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元素。诗人出生于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出生之后还遭到亲生父母的抛弃,诗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是他偏偏又是一个读书种子,正是阅读改变了诗人的命运,正如读书使得诗人成为了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诗人与读书关系重大啊!
诗人喜好读书,还勤于笔记,下面就是诗人关于笔记的心得:
笔记
笔尖下发出一片蚕食般的沙沙
你正把嫩绿的桑叶消化
祝愿早早吐出银丝
把茧儿结得又肥又大
这里诗人也用到了比喻,他将读书做笔记比喻为春蚕吃桑叶:“笔尖下发出一片蚕食般的沙沙/你正把嫩绿的桑叶消化”,这是多么绝妙而有恰切的比喻啊,这样的比喻体现出诗人的巨大的才能,是的,诗人的想象力是惊人的,他善于给我们提供新鲜而奇特的隐喻和绝妙的意象,诗不能直说,更不能打胡乱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隐喻和意象。当然,读书也好,做笔记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能出心得,出成果,所以诗人有一个高明的祝愿,那就是:“祝愿早早吐出银丝/把茧儿结得又肥又大”,诗人自己当然结出了很多又肥又大的成果,祝贺啊!
下面这首诗是对不正确的写诗策略的批评:
致某诗人
久仰大名,只可惜你写诗就像在打雷
雷声不断,怎不令人焦燥乏味
我看你还是从空中回到地上来吧
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美
在诗人看来,写诗和做人都忌讳不脚踏实地,诗人追求的是真,做人要真,做诗要真,不能光打雷不下雨,不能做高蹈派,诗人自己是认真生活和认真做诗的,他的诗都是从真实中来的,真情实感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他对一些不肯脚踏实地地写诗和做人的所谓诗人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久仰大名,只可惜你写诗就像在打雷/雷声不断,怎不令人焦燥乏味”,诗人曾经提出要正本清源,诗人的这种批评应该就是一种典型的可贵的正本清源,他直言不讳地写道:“我看你还是从空中回到地上来吧/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美”,说得好啊,“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美”,可惜的是,我们当下还有不少的所谓诗人,他们不愿意“从空中回到地上来”,他们不愿意为读者奉献,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他们的诗是一个生命和灵魂上的死人写出来的没有活人气息的诗。
《我不怕》是一首反映诗人挺拔人格的诗歌:
我不怕
我是一汪清澈的泉水
我不怕严寒
不怕被它冻成坚冰
视野凝固 一切模糊了
我仍操守心灵的晶莹
假丑恶短暂
真善美永恒
我坚信明天
我会和春天一同苏醒
古圣人说:“勇者无惧”,今圣人说:“诗人和战士原来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诗人应该为真善美而战,诗人应该是战士,而战士也应该是诗人,因为他的人格高尚,心地纯洁,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傅天虹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战士情怀的诗人,他在恶势力面前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他说:“我是一汪清澈的泉水/我不怕严寒/不怕被它冻成坚冰”,又说:“视野凝固 一切模糊了/我仍操守心灵的晶莹”,在诗人眼里,“假丑恶短暂/真善美永恒”,他坚信“明天/我会和春天一同苏醒”,这是多么纯洁而旷达的心灵,诗人果然有着高标的人格,这与时下一些刻意崇尚低劣委琐的诗人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感谢诗人,他用他的诗净化着空气,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岛》也是一首反映诗人挺拔人格的诗歌:
岛
我不是浮游生物不是海藻
注定要生活在海底也不做寄居蟹
不会霸占兄弟的成果筑巢
我是海的子女
凝聚宝贵的物华
崛起自己的风貌
大海妈妈呀
我是你心中
一座沉实的岛
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人以生活在大海之中的海岛为喻张扬了一种海岛般的温柔敦厚的人格,诗人说:“我不是浮游生物不是海藻/注定要生活在海底也不做寄居蟹/不会霸占兄弟的成果筑巢”,诗人不要做那种没有根底的轻飘飘的事物,他说他是“海的子女/凝聚宝贵的物华/崛起自己的风貌”,真的,这样的风貌真让我们想起神仙的风姿, 这给人以超凡脱俗的遐想,不过,诗人到底是诚实的,他说:“大海妈妈呀/我是你心中/一座沉实的岛”,其实在如大海一样茫茫无涯的人海中,每个人都应该是“一座沉实的岛”,而不应该是暗礁或者别的凶险的事物。
《香港雄蜘蛛》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种特定区域内的小男人的形象:
香港雄蜘蛛
有一种雄蜘蛛 身体小得可怜
而且很笨不会织网
网是蜘蛛太太织的
食是蜘蛛太太捕的
蜘蛛太太坐镇中心独掌大权
先生的任务似乎只是交娓
闹荒时 便成了太太的食粮
故事荒诞却真的发生在香港
在中国,香港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有着特别的历史文化,也有着很特别的人群以及特别的生活方式,这是一块有着上百年殖民历史的地方,所以很多地方很特别。诗人特别发现了一种无用的男人,他什么都靠他的太太,跟一种“身体小得可怜”而特别“不会织网”的很笨的雄蜘蛛差不多,诗人说他的任务“似乎只是交娓”,然后在闹荒时被太太吃掉,这样的男人很无用,很荒唐,当然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本不应该有,可是诗人偏偏看见了不少,诗人说:“故事荒诞却真的发生在香港”,其实这样的恶心男人不应该只有香港才有,而今吃软饭的男人在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的。诗人自己是男性,男性应该有所担当,这是诗人在他的诗中极力张扬的,我们应该谨记。
同许多诗歌的玩家不一样,诗人傅天虹决不肯轻佻地走近诗,他的诗是他辛苦地养育出来的:
养育
工友们都那么辛苦
为了养育孩子
我也辛苦
为了养育诗
笔者赞赏这样的对待诗歌的严肃态度,他将诗歌看得很重要,看得很神圣,他说:“工友们都那么辛苦/为了养育孩子/我也辛苦/为了养育诗”,原来诗歌就是诗人的命根,诗歌可以给诗人养老。笔者认为,我们要繁荣我们的诗歌事业首先就要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能轻佻地走近诗,走近人生和艺术。
《木棉树》是一首带点先知意味的诗作:
木棉树
你把生命燃成一把火
预言 天气不会再冷
站得那样高
你一定是感觉到了
海外最先吹来的暖风
我们已经在诗人舒婷的名诗《致橡树》中认识了那株勇于承担的有着坚定气魄的木棉,傅天虹成了一种引领时代的先知:“你把生命燃成一把火/预言 天气不会再冷”,诗人对这样的先知十分崇敬,说:“站得那样高/你一定是感觉到了/海外最先吹来的暖风”。诗人应该成为预言家,雪莱甚至认为诗人可以为世人立法,当然,诗人要成为预言家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他必须对潜在的东西十分敏感,不然,他对未来将一无所知。
《睡佛》一诗写的十分有趣:
睡佛
如此巨大的睡佛一旦醒来
一定会改变整个世界
诗人大约不是一位佛教徒,然而,可以肯定地说,诗人有一颗佛心,诗人看见睡佛发出赞叹:“如此巨大的睡佛一旦醒来/一定会改变整个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皆有佛的存在,释迦牟尼的睡像令人震撼,令人深思。诗人与佛有缘,写下这样一首诗,南无阿弥陀佛!
《驯兽》一诗也写的十分有趣:
驯兽
诀窍 就是让它们
都吃不饱肚子
据说驯兽师驯服野兽的法宝有二,一是乱打,使其惧怕,而是饿它,还是使其惧怕,那些野兽为了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自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驯服,不然就得挨打挨饿。诗人写驯兽其实还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遭遇来体味诗人的意旨,这样就读出诗的意味来了。其实,我们都有过吃不饱肚子的时候,饭勺万岁!
《问嫦娥》写得也十分有趣,有奇趣:
问嫦娥
卷藏起西垂残月和月中玉兔
你到点要下班了?
嫦娥也要下班,诗人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这是引发我们的趣味的原因,反常合道,无理而妙,这是极好的诗例。
《自由》探讨了新诗与自由的关系问题:
自由
新诗给人高度的自由
人也要给新诗高度的自由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要规范自由诗,因为自由诗曾经给新诗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散文化的问题,所以一些人提出为了避免诗歌的散文化特别要对自由诗进行规范,不知道诗人傅天虹是否同意这些观点,但他的这首诗却给了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令人深思。
以上是笔者对诗人傅天虹的一些优秀作品的点评,但愿能够给读者理解诗人的作品给些帮助。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
|
|
返回顶端 |
|
 |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6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受益匪浅。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