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新西兰之旅-NZ2005>>之八:无题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木头

会员等级:2



年龄: 55
加入时间: 2006/04/08
文章: 68
来自: 深圳/Shenzhen
积分: 198


文章时间: 2006-4-17 周一, 上午8:40    标题: <<新西兰之旅-NZ2005>>之八:无题 引用回复

<<新西兰之旅-NZ2005>>之八:无题

时间:2005年5月29日(星期日)

无题


“得记”烧腊
今天是星期天,Cherry要上课,LAM也在忙于帮Cherry修改作文作业,所以各自干自己的事。上午,我自己跑到了市中心的Queen Street(以下简称“Q街”)上的网吧上网去了。在这条街上有许多网吧,大多数是韩国人开的。这里上网一个小时是$2块钱,生意一般都不错,全得益于这一带的学生和流动性人员比较多。我的第一篇新西兰游记“重回南半球” 就是在网吧里发出的。

从网吧出来,已经是中午,到了找吃的时候了。我在大街上拍了几张街景的照片后,就沿着Queen Street往前走,凭熟悉的记忆找到了在一条与Q街交接的横街上的“得记烧腊” 快餐茶餐厅。两年前来这里时,我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Q街上四处询访一些公司,对这里有吃的地方基本都有所掌握了,后期到了中午时我多数会来这里吃饭,原因是美味、实惠。

“烧腊” 是广东的习惯叫法,即烧鹅、烧鸭、烧鸡、叉烧、烧猪肉、烤乳猪等的总称。“烧腊” 是一门独特的手艺,在广东饮食文化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大小正宗的粤式酒楼少不了有这样一个小摊档。早期许多香港人和广东人移民到了世界各地后,很多就是靠这门手艺做出名堂来的。许多朋友在各种媒体上经常接触到海外的生活信息,相信其中听得最多的是某某人到餐厅打工、洗盘子,为什么这么多的故事都扯上中国的餐馆呢?而且多数的餐馆都是广东的粤式的呢?据我分析,餐饮行业的毛利润一般是比较高的,虽然劳动时间比较长,但勤劳的华人有的是时间和刻苦耐劳,值得一拼;另一方面,在海外打一份普通的工只能够赚口饭吃,要吃好一点的菜还得加倍努力;工字永远难以出头的,尤其是对于没有本地认可的学历和技术证书的人来讲,靠体力和时间来换金钱实在是很不无奈的。所以,多数人千方百计都要寻找机会自己创业,而衣、食、住、行都是生活必需的内容,其中在吃的方面的消耗需求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广东饮食文化有其独特的兼容性,不但亚洲人,以至鬼佬们都很喜欢吃,而且从事这行业对语言几乎没有要求,所以许多华人要凭手艺自立门户尽快脱贫致富,开餐馆是比较钟情的选择。

开杂货店也是许多华人创业小生意的开端选择,在奥克兰,我看到许多杂货店是由韩国人开的,其次是印度人等等。其实许多小生意都是家庭式作坊,相当于赚一份好一点的工资而已,要真正发达还得靠踏踏实实的累积,其实谁都不容易。

上次来新西兰时我几乎把Q街上所有的中式餐馆都去过了,但吃来吃去我还是比较钟情“得记烧腊”快餐茶餐厅。除了因为其“烧腊” 的出品品质高,以及菜色品种选择多外,还有就是它的免费送的一大碗的“例汤” ,而且这“例汤” 并不马虎,并不因为是额外赠送给客人的而偷工减料。这里的“例汤” 一般都是广东传统的老火汤,今天我喝的是菜干红萝卜猪骨汤,用料十足,有一定的浓度,比起一些中餐酒楼加水再加水最后象“洗锅水” 一样的例汤好得多;还有,虽然是快餐厅性质,但其营业面积算是比较大的,楼层比较高,坐起来比较舒服舒畅;还有一点,这里去洗手间比较干净和方便。

当我坐在餐厅内吃着烧鸭饭时,有一只鸽子飞了进来,在餐厅内盘旋了一圈就降落到地面,开始肆无忌惮地走来走去在地上找吃的,餐厅里一切的动静并不因为它的降临而改变,客人、服务员与鸽子各自做大家该做的事情,当然,餐厅的地面比较干净,鸽子在人脚与桌子脚之间穿梭闲逛了一圈找不到什么吃的后,就从一个小门飞出去了。它看来是熟客、常客。

这里的鸟类从他们出生来到这个地球上开始,绝大多数从来没有接受过“人类是可怕的动物” 的教育,所以他们对人类不以为然,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鸽子、麻雀、海鸥等等鸟类大摇大摆地在人堆里游荡,甚至抢人们手中的食品。有些懒一点的鸟在逛马路时,宁可快步多走几步来避开疾驶而过的汽车也不愿意拍翅膀飞开,这种现象在澳洲也一样,以前也见多了,见怪不怪。相信那些聪明的鸽们会认为,移民到城市来比在乡下地方好混得多。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后,这里的鸟类的飞行本能开始退化了,南半球的物种与北半球更加隔绝。

假如刚才的鸽子飞临餐厅的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内的餐厅,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我可以想象得到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被餐厅的人“请”出去,二是被“火一样的热情”留下来,或炖或烤……


闲事
刚从“得记”出来,当我在Q街上走着时,发现两个白人女士靠着一家商店的墙根低着头摆弄着什么,在我还没有看清楚是什么回事时,我的步伐比较快的腿脚已经快速地把我拉到了前面十米外,但在我的视觉暂留的影像里,看到了一只鸽子的模样。于是我停下了脚步,转身再看看那两位女士,但其中一位女士站着背对着我阻挡了我的视线,另一个女士则弯着腰对着她的胸前小心翼翼地摆弄着,依我推断,她们可能是路见不平而在帮一只鸽子解决困难。我在不远处站着,不时地看看她们,心中估计着:鸽子是否被些什么缠住啦?过了一会,我看她们还在忙活着,心里开始嘀咕:到底怎么啦?有很大的麻烦吗?我能帮上忙吗?于是我快步走上前。噢!我此时才看清楚一位女士在胸前两手抱着一只黑色羽毛的鸽子,另一个女士则弯着腰鸽子在弄鸽子脚上的一段小绳子。
“有什么不妥吗?”我问她们。
“有一些绳子缠在了鸽子的脚上了,很难弄下来。” 那位一直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弄绳子的女士说。
我也弯低腰定睛地细看着,噢!原来有一段细小的绳子掐进了鸽子一只脚的皮肉里面了,而且它的脚上已经有好几道深深的裂痕,很明显是曾经被绳子缠绕过,可能鸽子为了逃脱而不断地挣扎,最后绳子象剪刀一样在它细小的脚上勒开了几道口子,并已经深入脚骨了,那些创口已经干了,一段被扯断的绳子与它脚上的皮肉结合在一起了!那女士就是想在不伤害鸽子的情况下把它把绳子拿掉。
“噢!绳子已经与它的脚黏在一起了,我想,把绳子弄出来反而伤害到它,由它这样吧,这对它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的。” 我观察了一会就对她们说道。
“嗯,是的,很难弄掉,就这样让它走吧,对吧?”
“是的,它应该会没事的,让它走吧。”
鸽子被放到了地上,走出几步后,它就腾空飞到了马路对面的建筑物的顶上了。
“Thank you!”
“See you, Bye-!”



奥克兰艺术画廊
没几分钟的路,我就步行来到了离Q街不远的奥克兰艺术画廊(Auckland Art Gallery),当我在2002年8月份第一次来新西兰时,我在旅游地图上首先锁定了这个要参观的地方。这里主要是展出各种画作以及一些雕塑品。

重游故地除了想参观一下这里的艺术品外,其中一个目的是想看看一架上面铺满了用黑色塑料做的马蹄莲花的黑色钢琴展品是否还存在。进入了画廊,我怀着好奇心第一时间就去寻找那架钢琴,结果,很简单地,我在空无一人的一号展室看见她安静地站在原来的地方,跟当年前一样,没有丝毫变化。我围着她转了一圈,很想帮她拍一张照片。我于是走到展厅外面,怀着侥幸的心理问一位路过的工作人员是否允许为那钢琴拍照片,答复一如所料是“NO!”

画廊目前展出了一批十七世纪意大利和英格兰的油画和雕塑作品,还有一些现代画,以及新西兰本土毛利人的传统绘画和手工艺术。

人物肖像画与山水画是欧洲油画的传统杰作,也是世界绘画艺术世界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大利的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更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我不懂画画,只是被那些用油彩可以画出象照片一样真实传神的东西感到叹服。在人物方面,人的皮肤纹理、肌肉肌理、骨络比例等等细节都可以表现得很细腻和恰到好处,虽然近看笔触很粗糙,但稍退后一步看就有惟妙惟肖的感觉;光与影的运用技巧也非常成熟,把各种衣服与饰品都表现得很有“感觉”,我不敢用逼真来形容,因为还是有点“硬” 。山水油画是我比较喜欢的,尤其是描绘森林、湖泊、山野等等题裁的,有时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都可以让我木瞪口呆地注视上好一会的,我感觉到很神奇,点点画画间就可以把大自然的魅力在一张帆布上再现,真不可思议。这次展出的画作里有一张全场最大的风景油画,那是一位英国人在新西兰的毛利人还没有被殖民统治前,把他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的所见情景再现。只见在雪山环抱的广阔的Wakatipu湖上,毛利人划桨泛舟,碧绿清澈而平静的湖面映照出雪山的倒影以及蔚蓝的天空和清淡的云彩,宁静致远、洁净广阔和活力生机融和其中,一切都很清纯朴实……

一件用乳白色的大理石雕琢的古罗马战士半身像雕刻品也颇引人注目。大理石石材比较坚硬,紧密性较好,是制作石雕的首选石材。而意大利的雕刻艺术造诣早已经举世闻名,手工艺术可谓出神入化,叹为观止了。这尊古罗马战士半身像的作品选用的整块石料的色泽单纯,还有一点透亮的质感,近似于我们中国的汉白玉,这在北京故宫和颐和园等多处地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罗马战士的雕像最让我惊叹的是在如此坚硬的石材上居然可以非常细致地表现各种细节,而且层次感很丰富,当转换角度看时,肌肉的凹凸深浅恰和皮肤肌理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而且表面也打磨得很光滑,一点都不马虎,实际上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它不是石膏或泥塑。嗯,但看来看去,我总感觉这石雕很死板,没有生命力,过于刻意地表现其技艺,忽视了赋予作品以神采。在我印象中,在2000年澳洲悉尼奥运会举办前夕,我在悉尼动力博物馆看的一次关于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展上,看过一些有千年历史的大理石人物石雕,感觉很有朝气,很有动感,很有内涵,古希腊文明的气息犹存……嘿,我瞎侃一通,也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反正同样看一件艺术品,有感觉就有感觉,没感觉就当作是一块被敲打过的烂石头而已。如果用黄金铸造的就不一样了,再怎么烂,至少按重量秤也会人人都有感觉的,哈哈哈!

_________________
木头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木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MSN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