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创作与阅赏的美学联系——关于《形象诗美学》的通讯【7】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城子——“澳洲彩虹鹦”第六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8年3月1~14日)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文章时间: 2009-8-07 周五, 上午10:46    标题: 创作与阅赏的美学联系——关于《形象诗美学》的通讯【7】 引用回复

创作与阅赏的美学联系——关于《形象诗美学》的通讯【7】

“和煦的阳吻”诗社,同学们好!

我在第五封信作了创作的美学解释,在第六封信作了阅读欣赏的美学解释。之后忽然想到唐代诗僧景云的《画松》。我觉得这首诗恰好将文学艺术创作与其阅读欣赏之间的美学联系,十分形象地说了出来。
请看原诗:“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说的是由松到画。松是真松,画是似真松。这里:真松就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亦即社会生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形象代表,而画则是一切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替身。从一幅画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对创作者来说松就是他的“客观存在”,松映入眼帘,从感觉到表象,再到情感兴奋而应用绘画技巧将松落实到纸上,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以及与“客观存在”建立起来的和谐(喜爱)关系与情性兴奋(运用技巧、渗透感情)的过程。这就丝丝入扣了美的概念,就是创作美了。
景云诗的第二至第四句,说的是对这幅画的閲赏过程。如同说“哈!这么挺拔遒劲,待我想一想哪里见过?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在天台山,南岸上的第三棵呀!”这样的诗的形象,完全可以表明,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欣赏过程,都是由作品返回到物质世界,亦即返回到社会生活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本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读者来说,作品就是“客观存在”,阅读欣赏就是“主观情感”下的与作品建立和谐(喜欢)关系,和兴奋情性(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丝丝入扣了美的概念,就是阅读欣赏之美了。
于是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阅读欣赏之间的美学联系了。如果写成一个流水式,则如下:
生活本真(客观存在)--反映到文学艺术家的头脑(主观情感)--创作过程(美的建立)--作品(创作者的美的感受记录//读者的客观存在)--反映到读者的头脑中(主观情感)--阅读欣赏过程(美的建立)--回味咀嚼生活本真(美的感受)。
概括说就是: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是通过对生活本真的审美过程而建立美,并感受美;而阅读欣赏者的阅读欣赏过程,则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建立美和感受美。(诚然,不是同一作品对所有读者都可以和谐关系兴奋情性的,因为美的建立与感受,是需要有相适应的诸多主观条件的。)
从创作与阅赏的美学联系看,我们不妨说:一切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目的,都是将个人建立起来的美和美的感受,通过其作品传递给读者,期望他们从中也建立美和感受美。

祝同学们健康愉快!
你们的大朋友:山城子 2009-8-4于黔中文化村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城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城子——“澳洲彩虹鹦”第六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8年3月1~14日)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