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道家始祖老子(張航編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文章时间: 2009-9-21 周一, 上午11:16    标题: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道家始祖老子(張航編著) 引用回复

道家始祖老子
張 航/編著



























老子者,楚苦縣歷鄉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耽,周守職室之史也。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自孔子死之後有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而儋或即老子。  
以上三個老子是否同一人,實不得而知。  
一般記載說,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生卒年不詳,一說生於公元前六零四年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楚苦縣歷鄉曲仁里(河南鹿邑東 ) 人,謚(人死後所封的名號)聃(耳外輪平而捲不日聃)。
所以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學主無為之說,以自隱無名為務。
後世視其為道家始祖。近代有很多學者認為老子是戰國時代的人,也舉了很多証據。因此兩派人馬都說自己對。但是比較多人認為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
關於老子為何姓李的記載,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也有一說老子的母親,碰巧是在李樹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說話,指著李樹說:「就用它作我的姓吧。」但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老子的母親沒有丈夫,
他是隨母親娘家而姓李的。
  關於李耳為何名老子,一說為老子的母親懷了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髮蒼蒼,故名老子。
一說為周文王時,老子做守藏史(管庫的官名),到武王時,他還擔任柱下史(相當秦漢的禦史),人們看他如此長壽,就稱他「老子」。  
據說老子要出關到西方去,守關的令尹名喜,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就向他問道術。
老子聽了又驚又怪,竟吐出舌頭來半天沒收回去,從此才有了「老聃」這個稱號,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根據《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的記載,老子沒進關時已經有了「老聃」這個別號了。老子改過好幾次名字,不僅是一個「聃」字而已。
他所以改名,是根據《九宮》、《三五經》、《元辰經》上說的,人這一生會有幾次命運中的坎坷,每到一個「坎兒」的時候,如果能改一下名字,以順應運氣的變化,就可以平安消災延年益壽。   
現在一些有道術的人,也常常這樣做。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這麼長的時間裏,必然會有多次的厄運坎坷,所以老子改名的次數也就必然多了些。  
傳說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然就是神靈了。還有人說老子在上三皇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郁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是赤精子,帝嚳時是祿圖子,堯時是務成子,舜時是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商時是錫則子,周文王時丑,是文邑先生。  
又有一種說法說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有的說,老子在越國就是範蠡,在齊國就寅,是鴟夷子,在吳國就是陶朱公。這些傳說在各種書籍中都有記載,但都是沒有依據的傳說。  
晉代道士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說:「老子如果真是上天的精靈神人,
就會世世代代都出現在人間,放棄他尊貴的身份活於凡夫俗子中,專門從事人間辛勞的工作,背離神界的清明高潔而進入人間的庸俗齷齪,放棄天界的官位而接受人間的封爵。自有天地以來就有道術,修煉道術的人更是從來沒有間斷過。從伏羲以來,到夏、商、周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僅僅是一位老子呢?
這是因為後來的一些學道的人們為推崇老子而誇大其詞,才編造了那些奇聞異說以聳人聽聞罷了。實事求是地說,老子就是在研究道學上成果最突出的一個人,
而絕不是神仙異類。」   
葛洪按《西升中胎》及《複命苞》和《珠韜玉機》、《金篇內經》等典籍上的記載說,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耳朵很長,眼睛很大,牙齒稀疏,
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  
如果想準確地考證確定老子的生平,應該以史書上的正式的記載為主,並參考一些神仙的經傳秘文。其他一些世俗的傳說大都很荒誕,不可憑信。
根據《史記》記載,老子的兒子叫李宗,為魏國將軍,有功被封邑在段干(地名)。
李宗的兒子名李汪,李汪的兒子是李言(宮),李言的玄孫李瑕(假),仕於漢孝文帝。李瑕的兒子李解,當過膠西王卬的太傅,家在齊國。
道教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後稱「太上道德天尊」。老子之被神聖化,始於東漢。東漢的張陵(後來的張天師)創設天師道。其後道教典籍將老子極度神化,
謂其「生於無始之時,無因而起,是萬物之先,元氣之先」。太上老君的稱呼始於北魏,但還沒有大規模信奉活動。
至唐高祖時,李淵因老子與自已同姓,便開始崇奉,致使歷代唐皇均累加尊號,甚至在全國各地立廟際祀,一直延至近世。
老子的封號曾經長達二十五個字,那就是「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現今社會各行業中,如鐵匠、煤窯匠、碗筷匠、
磨刀匠、蹄鐵匠等,皆祭拜老子為祖師爺。
老子亦稱為伯陽、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陽、李老君。唐高宗時,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老子的後學莊子作《南華經》以闡述道德之義,其對道家之重要,如孟子之對於孔子。
與莊子並世先後,發揚老子之學者為列子、惠施、慎到、田駢及宋鈃等,
使老子之學成為道家之祖。
老子被公認是古代世界的三大聖人之一,與希臘的蘇格拉底和印度的釋迦牟尼齊名。
二十多年前中國大陸的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發現了最新的《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前幾年又在湖北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發現《簡本老子》引起了學術界很大的討論和研究。
根據統計,有關老子《道德經》研究的書,在世界上就有一千七百多種,甚至紐約時報還選老子為,世十大作家的第一名。所以老子思想就越來越受世人重視了。
人生有很多困惑是自己無法解答,一定要有明通的明師來為我們解答,老子就是明師,老子所提出的「道」,可以回答我們生命中所有的疑惑。
老子所寫的《道德經》是人類歷史上最明通的哲學經典,能為我們解決人生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使我們得到身心完全的自由。
老子的生平得言甚多,最普遍的說法是以老子為春秋末期的楚人,受楚文化影響,而楚多隱者,隱逸之風乃楚文化特質之一,老子的思想學說亦在這種環境下產生。
老子所著《道德經》五千言中,內容可分個人修身方法,政治主張,哲學主張,道的解釋。
老子對當時的時局感到不滿,也對當時的學說感到煩厭,他非常關心老百姓的生計,因此寫了《道德經》,告訴王侯欺騙老百姓的方法,以及說明當時讀書人所說的道理其實是錯的。  
關於《老子》的產生時間,一般認為成書在戰國時期,其中雖有老聃本人的思想,但它更多表現了戰國時期的特徵。
《老子》分上、下篇共五千多字。後人稱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
合稱為《道德經》。近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則先《德經》而後《道經》。《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書,主要闡述自然無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
但它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影響後世文學。在形式上,此書是語錄體韻文,語言精練,多排比對偶之句。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維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其修辭比況,多為後世文士所取法。古今註《老子》者多家,魏王弼《老子注》多言玄理,最為通行。清人魏源《老子本義》掘其義蘊。近人馬敘倫《老子校詁》詳於章句訓詁。
老子成為道教之祖之因: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是三大超神中的一位。
他之被神聖化,始於東漢。東漢的張陵(後來的張天師)創設天師道,為了和佛教抗衡,便抬出老子為祖師,並尊為太上老君。
後稱「太上道德天尊」。其後道教典籍將老子極度神化,謂其生於無始之時,無因而起,是萬物之先,元氣之先。「老子大概活了160歲,也有人說活了200歲。有人認為老萊子或太史儋就是老子,可也不一定是。」
以上是司馬遷所記老子經歷,有些是含混不清的。儋想來,到西漢武帝時,
已有關於老聃事跡的一些不同說法,司馬遷在《史記》中只是如實地記下了,聽到的有關老子的史實和某些傳說,有的問題已不易明確做出結論。正是老子傳記中的含糊不清之處,和《老子五千言》中的神秘主義思想,為後來的道教所利用,
老子被披上了宗教外衣,成為道教開山祖師。  
東漢末張陵創立了早期道教。為與佛教抗衡,並抬高道教的身價,張陵採取了聰明的作法:抬出一位古代聖賢作為教門祖師,老聃遂中選。《後漢書》載:
「楚王劉英(光武帝之子)通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
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將老子等同於道,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為先天地的神靈。
東漢中期,祖天師張道陵在蜀(四川)中創立正一道(又稱天師道),著《老子想爾注》,謂「道散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老子被正一道尊為太上老君。把老子描繪成神仙,好讓後代人更崇拜他學習他。道教選中老聃作為自己的祖師爺,
也是事出有因。  
老聃名氣大,是道家始創人;修養高,即如儒家創始人孔聖人,也曾向老聃請教禮法,老聃的學問修養使孔聖人也不得不佩服。
再者,老聃輩份大,與佛祖釋迦牟尼同時,在論資排輩上,決不會低於佛祖,
最不濟也可勢均力敵。
漢桓帝時,邊韶撰《老子銘》,稱「老子道成仙化,蟬蛻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此後,道教將老子之道,作為其最高信仰,將老子尊為「道德天尊」,列為三清尊神之一(尚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和養生之道,是道教神仙方士們各種方術的極好裝飾。如說老子是受命於天的人,必然是通達靈異的人,他的稟賦氣質與平常人不同,老子理所當然成為道家的首領。
老子濟助世人的法術,有九種丹八種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藥;此外,以「玄而又玄,玄妙之門」的玄學修養心性,運氣煉身,消災辟邪,清除鬼魅,並有不食五穀、超脫變化之法,有符咒教戒、驅使鬼魅之法。  
老子《道德經》中的神秘主義成分,尤其是關於「道」的觀念,與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徒們利用和解釋起來,十分得心應手。
如「老子的道術共有九百三十卷,符術十卷,這些都在他的著作中詳載,有目錄可查。凡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後來的道士們私自增添的,並不是老子本人的著作。」所以,道教選中老子作為教主,是有其客觀原因與內在原因的。
道德經五千言,授古體以立論,治世修身,皆可用也。道德經,首講「本體論」,以「道」為基本概念,說「道」為宇宙萬象的真體,宇宙出於「道」,無「道」即無宇宙。說「至道」即真理,即自然,即「天地之根」。這種說法,即是老子哲學的主幹。
道生萬物:《道德經》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是「道」,「道」是老子最高的思想範圍,「道」的意思是「自然」。老子觀察自然界與人事間的結果,發現並歸納出一抽象的法則或規律道,「道」是自然和社會變化的總規律。
就自然界說,這「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想象出「道」存在於物質世界之前,最初的地球混元一氣,天地不分,獨立在空中,依一定的軌道,圓形運行,無聲無息,永無休止。由於「道」的存在,萬物才得以產生。地球最初的現象稱為「大道」,大曰逝,逝是無窮盡的腦部運動,大曰遠(想無限遠的大自然),直至想到真理道;得道之後便可以歸真返樸反(返)。
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指「元氣」,是指「陰陽二氣」,「三」是指「陰陽交合」。道產生了元氣,元氣產生了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產生了陰陽交合,陰陽交合產生了萬物。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所依循的自然法則;老子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從靜的觀點來看,道包括有與無兩部份,他以為「無」是天下萬物的最後根源,因此「無」就是他所說的「道」。
我們把有演譯解釋為現象,把無解釋為本體,故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只是因不同的立足點而有不同的名子,可以稱為玄:「玄之又玄,是眾玄妙的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樣的「道」,沒有任何物質屬性和形象,卻超越於物質世界之上,成為物質世界的源泉。就人事界來說是古今政治的因果規律,因此「道」是老子學說的中心。   
「道」,從動的觀點來看,「道」是形成宇宙,維持萬有的母力,是永遠不停的來回運動,發展到極點,又回到中點。之間,來回運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法自然:「道」,因變化不已,不可執著,且應站在相反的位子看問題:「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道產生有無,但道從何而來?此徫大微妙,非人智所能盡窺,非語文所能描盡,萬物循之而生,而成,而變,此力健行不息,周行不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說,道是無限大的,而天、地、人也是無限大的,這種無限大的現象,就是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而道是依照自然的法則而存在的。
自然是本性使然,故效發自然規律,可以保身、存位、馭眾、治國。德將自然律表現於事物上的特性,名為「德」,故「德」是「道」的具體表現。人類的最高修養,莫如依道之動,反本歸真,「如嬰兒之未孩」(孩指未喜愛,一種無知無慾,天真無邪之人生)老子觀察了萬物自然的變化情形,又了解到社有亡的因果關係,發現任何事物都含有正反對立兩方面;並且互相依存。
老子認為世上萬事萬物的進行,其所遵循的法則是「物極必反」和「禍福相倚」的。他提出了「禍兮福之所苟,福兮禍之所伏。」凡是事物在某一方面發展到極致的時侯,也就是它走向相反方向的開始。
因此,「禍」與「福」在輪流的變換著。故要避禍求福,便不可把福發展到極致,逾其限度,所以要謙遜、卑弱,知足寡欲,功成身退,要以柔制剛。
換這之,就是要人懂得清虛自持,卑弱自守,使物極必反的事情不會發生。  
「道」有很多意義,老子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道」變成的,「道」也有「行得通的正路」以及「宇宙間最高真理」的意思。
騎青牛過函谷關: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己沒能力維持和平,諸侯互相爭戰,弄得民不聊生。老子居住在周地很久,眼見周室日衰,遂離開這是非之地。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青羊肆(今青羊宮),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為他講道德經,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
一千天後,老子回來,在這裏繼續對尹喜講經。撰寫了一本「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書」上下篇便離去。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是老子最後去那裡呢?史記他騎著青牛到西域塞外隱居去了,除道教典籍記載他登昆侖山外,沒有人知到他住在那裡。  
以上是司馬遷所記老子經歷,有些是含混不清的。到西漢武帝時,已有關於老聃事跡的一些不同說法,司馬遷在《史記》中只是如實地記下了,聽到的有關老子的史實和某些傳說,有的問題已不易明確做出結論。正是老子傳記中的含糊不清之處,和《老子五千言》中的神秘主義思想,為後來的道教所利用,老子被披上了宗教外衣,成為道教開山祖師。
老子的政治觀:對於政治,無為而治政策是最聰明的方針。通過更繁複的法制或是強制實行法制,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高稅賦和戰爭都和老子的哲學精神相違背。
祟尚自然:「道」,來回的變化不已,來回於有無之間。我們應從自然去學習道,不應該反對「道」,自然是無限的,沒有人為思想或行為存在其間的,故老子在政治上認為要順乎自然。不執著,不強求,應隨著道的變化恰到好處,順其自然。
如果要順從自然,便必先要「無欲」。其次要「不爭」。最後要「無名」。
這樣便可以達到「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自然致治的社會。他的的理想社會是國家小、人民少,不必冒生命危險遠徙他方,與鄰國也老死不相往來。對於一切器物,都不使用,回復上古時代的純樸社會。
把損害身心的思想或行為去掉,也就是無為。能夠無為,心與自然是萬能的,
無所不為的,那就是無不為,也就是自然所表現的道,故「無為才能無所不為」。  
上述是老子的理想國,和儒家的堯舜禪讓差不多。個理想國的人民,都明白大道。
提倡無為:老子學說的宗旨是「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老子曰:「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張,盜賊多有。」「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人難治。」「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謂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此與儒家言上古之治,民生活安樂,同一境界。故有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犯重罪者判死刑,但人民不怕,依然很多人冒死去犯法取利,嚴刑峻法,失其效用。「民之饑,以其上食稅者多,是以饑」相對而言,低稅制可以保障私有產權及降低交易費。在西漢初年,文帝、景帝以老子的「淆艀無為」理念治國,
採用低稅率,輕徭薄賦,成就史家稱頌的「文景之治」。   
老子主張世間一切事物,包括人生、政治、社會、宗教等,都要順其自然,不宜妄加干涉,這便是「無為」。故此「無為而治」才是老子真正的治國原則,
因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的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聖人處無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好靜」、「無事」、「無欲」就是「無為」思想的寫照。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張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