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
|
|
偉大軍事家孫武
張 航/編著
《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 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作者是誰呢?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4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發掘的兩座漢代墓葬中同時發現了用竹簡寫成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樣,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西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祖先叫媯滿, 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後來由於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系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齊桓公早就了解陳公子媯完年輕有為,任命他為負責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後,由姓媯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擴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才幹,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式"食邑"),並賜姓孫氏。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
由於貴族家庭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實,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併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戰的將領,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這對少年孫武的軍事方面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後來,內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愈演愈烈。孫武對這種內部鬥爭極其反感,不願糾纏其中,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強盛,很有新興氣象。孫武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西元前517 年)左右,孫武正值18歲的 青春年華,他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而來,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孫武來到吳國後,便在吳都(今蘇州市)郊外結識了從楚國而來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的名臣,西元前522年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潛逃到吳國。他立志興兵伐楚,為父兄報仇。孫武結識伍子胥後,十分投機,結為密友。這時吳國的局勢也在動蕩不安之中,兩人便避隱深居,待機而發。西元前515 年,吳國公子光利用吳國伐楚,國內空虛的機會,以專諸為刺客,襲殺吳王僚,然後自立為王,稱闔閭。闔閭即位後,就禮賢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賢臣,他又體恤民情,不貪美味,不聽淫樂,不也女色,注意發展生產,積蓄糧食,建築城垣,訓練軍隊,因而大得民心,吳國呈現出一派欣欣 向榮的景象。闔閭又注重蒐求各種人才,立志要使吳國更加強盛,時而向長江中游發展,滅楚稱雄。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並請伍子胥引薦自己。終於,孫武寫好了13篇兵法。這13篇兵法,講的全部都是如何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全書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系。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以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繫,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這就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表明孫武掌握了生動活潑的辯證法。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孫武的軍事理論並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例如:孫武主張"慎戰"。在《孫子兵法》中開宗明義便指出:"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孫武又警告國君不可因憤怒而興兵,將帥也不可因惱火而交戰,一定要瞻前顧 後,以國家利益為尺度作出決策。例如,孫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這個著名論斷,認為一定要對自己的實力和對方的情況瞭如指掌,隨時隨地掌 握對方的動態變化,採取相應的應變措施,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例如,孫武 又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主張,認為不管敵我總體力量對比的強弱如何,一定要創造機會,造成我在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以十攻一,以眾擊寡,全 殲敵方。……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論斷都倍受軍事家們的推崇,孫武被 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 操盛讚《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 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寧代,《孫子兵法》作為《武經七書》的第一部,成為科舉中武科考試的理論科目,《孫子兵法》從此在 社會上得到廣泛的流傳。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北韓、日本、以色列 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山東臺辦)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一本兵書,內容是有關戰爭的各種軍事問題,可以說是一本軍事寶典,而寫這本書的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武。
孫武是齊國人,他的祖先原本姓田,因為他祖父帶兵征戰有功,齊王便賜姓孫氏,從此改姓孫。後來,齊國發生了內亂,孫武便逃到吳國,定居在那裡。
吳王闔廬是一位滿懷雄心的君主,他立志改革,廣招賢才,當時的朝臣伍子胥十分欣賞孫武,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將孫武推薦給闔廬。
闔廬召見孫武,孫武便帶著自己寫的兵法十三篇來見吳王,並將十三篇兵法的內容詳細的介紹給吳王,吳王深深為它的內容所吸引。孫武講完後,吳王說:「你寫的兵法十三篇,每一篇的理論都相當完善,不過,這終究是理論,實際以軍隊來演練的話,不知道效果如何呢?」
孫武說:「大王若願意,可指派一些人讓小民實際操練,大王便可明白。」於是吳王便立刻傳下命令,派後宮一百八十位宮女來充當軍隊。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並指派吳王最鍾愛的兩個妃子來當隊長,然後孫武向她們解說一番,並把兵器分給這些宮女,吩咐她們要小心拿好。
正式演練開始,這些宮女無法瞭解,於是孫武將所有的口令和動作又詳細解說好幾遍,並再三強調不可以開玩笑,如果犯錯將以軍法處置。操練再度開始,宮女們還是嘻笑不停。
孫武面帶怒色的說:「規定的口令和動作,如果不能讓士兵瞭解,那就是將領的過錯;但如果將領已經講解得十分明確,士兵仍然不能依口令操練,那就是士兵的過錯。」接著,向兩位隊長說:「妳們身為隊長,沒盡到督導之責,以軍法規定,必須接受處罰。」
於是孫武下令對其刑以軍法,宮女們一聽驚惶失色,這時吳王要為愛妃求情,孫武不為所動的說:「臣既然受命為將,軍中一切就應該依軍法辦理,對於君王不合理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兩位妃子於是依軍令受刑。
吳王痛失兩位愛妃,已無心校閱,孫武十分失望的説:「原來大王不過是喜歡紙上談兵,並無意整頓軍事。」吳王當場被點醒,明白孫武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便任命他為將領。孫武也不負所望,他西破楚國,北伐中原,威震四方。://www.dajiyuan.com)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