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輕徭薄賦漢文帝(張航編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文章时间: 2009-9-21 周一, 下午4:14    标题: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輕徭薄賦漢文帝(張航編著) 引用回复

輕徭薄賦漢文帝
張 航/編著




























漢文帝 劉恆 (前202-前157)
劉桓,高祖中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桓為代王。高祖死後,呂后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前一八○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桓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以儉約節欲自持,是個謙遜克己的君主。他好「黃老之學」,在位二十三年,對穩定漢初封建統治秩序,恢復利發展經濟,起了重要作用。文帝與其子景帝的兩代統治,歷來被視為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漢文帝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即位後多次下詔勸課農桑,並按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等地方吏員,經常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發展生產。他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常頒佈減省租賦詔令。前一七八年和前一六八年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從十五稅一減至三十稅一,前一六七年又下令盡免民田租稅。自後,三十稅一遂成為漢代田稅定制。同時,每年的算賦,也由過去每年每人一百二十錢減至四十錢,徭役則減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此外,文帝還下詔「弛山澤之禁」,向人民開放土地和山林資源,任民墾耕;並除盜鑄錢令,開放金融,實行金融自由政策,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無不流通,商品迅速發展。農工商業的發展,使文帝時期畜積財增,戶口漸多,國家的糧倉錢庫溢滿,海內殷富,天下家給人足,社會經濟繁榮。
  文帝對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呂后改革的基礎上,又作了重大改革。秦代法律規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重者處死,輕者沒入官府為奴,稱為「收拏相坐律」。文帝即位初,於前一七九年頒「盡除收拏相坐律令」。前一六七年,又將黥、劓、刖左右趾這幾種「肉刑」,分別改為笞三百、五百。秦法還規定,判為隸臣妾以及比隸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沒有刑期,終身服勞役。文帝詔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據犯罪情節輕重,規定服役期限;罪人服役期滿,可免為庶人。文帝還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吏的斷獄,如對廷尉張釋之的幾次斷獄,雖曾有不同意見,但最後還是認為「廷尉當是也」,接受了張釋之的決斷。晁錯為內史時,他「懲惡亡秦之政」,對法令進行更定,「論議務在寬厚」,於是在文帝時期「禁網疏闊」,「是以刑罰大省」,每年天下斷重罪者僅四百,人民所受壓迫比秦代顯著減輕。
  文帝對周邊少數民族採取安撫友好的政策,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係。呂后時,由於對南越採取了不和好的政策,致使南越王趙佗一度自立為南越武帝,役屬閩越、西域,又乘黃屋左纛,與漢王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後,為趙佗修茸祖墳,尊寵趙氏昆弟,並再度派陸賈出使南越,賜書趙佗,修好和善,於是趙伉去帝稱號,歸附漢王朝。文帝初年,匈奴在邊地騷擾加劇,文帝前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賢王進犯河南地,至上郡殺略吏民,搶掠牲畜,丞相灌嬰奉命率八萬輕騎將匈奴驅逐出塞,初步取得勝利。此後匈奴雖屢犯邊地,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守備;並親自出巡,視察邊境軍營,對治軍嚴飭的細柳營,大加稱讚,對防備鬆懈的霸上、棘門軍營,提出批評。他還採納晁錯「募民徙塞下」的建議,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遷徙到邊塞屯戍,將他們以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這種做法既起到了「禦胡」的目的,也起了開發邊境的作用,為漢代屯田之先河。
  為加強同匈奴的作戰能力,文帝大力推進鼓勵養馬的政策,「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並在西北邊境設立了三十六個牧馬所,用官奴婢三萬人從事牧養、繁殖戰馬。這些措施對防備匈奴大規模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為後來武帝開展對匈奴的大規模反擊戰提供了物質保證。
  在生活方面,文帝崇尚省儉克奢,他在位二十三年,史稱其「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他曾計劃造一露台,令工匠計算,需用百金,覺得花費太大,對臣下說:「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遂作罷。他所寵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臨終前,針對當時盛行的厚葬風氣,要求薄葬省繁。他對死,反映了樸素的觀點,認為:「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莫可甚哀!」對厚葬,他認為「當今之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產,重服以傷生,吾其不取」。他下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無發民哭臨宮殿中」,並要求「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由於漢初劉邦大封諸侯王,諸侯王國地盤過大,至文帝時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成為穩定政局的嚴重問題。濟北王劉興居首起叛心。他趁文帝至前線督戰之際,在後方舉行叛亂。文帝聞訊趕回長安下詔宣佈:叛軍凡投降者「皆赦之,復官爵」。結果,叛軍迅速瓦解。接著,淮南王劉長「自以為(與文帝)最親,驕蹇,數不奉法」,無視法制,也起而叛漢。後淮南王死於流放途中。
  針對諸侯王勢力的膨脹,賈誼上《治安策》,同文帝痛陳天下形勢,提出削弱諸侯王的「眾建諸侯而少兵力」的政策。文帝採納了賈誼的建議,把齊國分為六,把淮南分為三,稍微壓抑了諸侯王的叛心。但文帝對諸侯王的嚴重情況,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仍認為宗室親親,「不忍」對諸侯王開刀。劉長死後,他又封其長子劉安為淮南王;對漢廷有「怨望」而多年「稱疾不朝」,早露反意的吳王劉濞,也賜其几杖,允許他可以不來朝請。這些措施的結果,是他死後不久就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同時,他的一些隨心所欲的口諭,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生活。侯人鄧通因阿諂媚上,得到文帝賞識,一句話就把嚴道銅礦的開採權賞予了他。致使他可以私鑄錢幣,形成「吳鄧錢佈天下」的局面,嚴重擾亂了貨幣制度。
  前一五七年,文帝去世,終年四十六歲,葬霸陵。
 
皇后:竇皇后

















漢文帝
生平 內政 外交 評價
 
一、生平:
  劉恆(前202-前157年)即漢文帝。劉恒是劉邦後宮織室的宮女薄氏(後稱薄姬)所生。劉邦對薄姬十分疏遠,極少召幸她。正因為此,薄姬得以逃脫呂后的的迫害,一直默默無聞地隨兒子居於代地。老臣們之所以在翦滅諸呂以後選擇劉恒當皇帝,無非是因為他本來地位低下,又素有仁愛之名,當皇帝以後易於被控制,至少不至於迫害功臣。文帝以節儉而著稱史冊,自己雖身為帝王卻過著極儉樸的生活。例如有一次他想要建一座「露臺」(沒屋頂的瞭望臺),可是當他知道要花費黃金一百斤(一斤等於五百公克)之後,而就取消了這項計畫說:「這筆經費相當於中產之家十家的財產,未免也太浪費了,所以還是不建的好(中人十家之產也,何以臺為)?」
 
  漢文帝平日所穿的衣服雖說也是厚絹,但是卻沒繡有任何點綴的黑絹。就連他所最寵愛的慎夫人,也能一本文帝的意旨以儉樸垂範天下,例如她的帳幔是用無花的素布,所穿的衣裙都長不及地。
 
  漢文帝又留了一本節儉宗旨的遺言。
 
  大意是說:「在為朕舉行喪禮時,所用的車馬和儀仗隊都不可舖張浪費。還有參加喪禮的人,頭上所戴的白布幅寬度不得超過三寸,服喪期間所穿的孝衫也要儘量短。在服喪期間,不得禁止臣民結婚或舉行任何祭典,以及飲酒吃肉。為了減輕民的負擔,所以御陵要造在山麓之下,絕對不可以建太大的陵墓。」而且是一再反覆叮嚀切實照辦。
 
  文帝的御陵霸陵 在陝西西安市東,滻、灞之間的白鹿原上,襟山帶水,山勢如鳳凰展翅,故又稱鳳凰嘴,為長安通往東南的咽喉地帶。漢文帝原想用北山之石和銅鐵漆器來營建陵墓。大張釋之向他陳述「自古無不亡之國,亦無不發之冢」的道理,他幡然省悟,遺詔薄葬,墓中只許殉葬瓦器,不許用金銀。由於當時葬儀簡單,至今當地還流傳著「天葬漢文帝」的傳說。漢未詩人王粲『七哀詩』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泉下人,喟然傷心肝。」
 
  文帝在位23年。體恤民力,選賢任能,重視農業生產,繼續執行漢初「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政策,逐步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增強北方防禦力量,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盛世。
回第一頁
 
二、內政:
  文帝即位時,經濟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國家和私人都沒有積蓄,基礎薄弱。二是背離農業追逐商業的風氣嚴重。農民生活仍很貧困,一遇災荒,只好賣妻鬻子維持生活。因此,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很低,許多土地閑置,而商人們卻騎著肥健的馬匹,穿著絲綿的衣服,到處招換,不可一世。
 
  1.以農為本:
  特別重視農業,曾七次下詔,強調農業的重要性。稱:「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道民之路,在於務本。」將農業提到國家根本的位置上。政府給農民借貸的種子、口糧,可以不再償還。鼓勵農民栽樹、植桑、種糧。
 
  文帝下令免收農民一半的田賦,實行三十稅一,即以收穫的三十分之一交稅。每年要交納一二0錢的算錢(人頭稅),文帝改為四十錢,減去了三分之二。徭役本來是每年一次,現在改為三年一次。勸農桑,多種樹,減田賦、輕徭役,都鼓勵了農業的發展。
 
  2.賑濟災荒:
  關心人民疾苦,賑濟災荒,是文帝、景帝崇本抑未的又一措施。文帝曾減少自己的警衛部隊及太僕寺的馬匹,省出錢糧來賑災。又宣布弛山澤之禁,允許百姓打漁、狩獵、採礦、伐木,以補田地的歉收。
 
  3.入粟進爵:
  這時,又出現商人囤積糧食和穀賤傷農的問題。文帝接受晁錯的意見,實行以糧食求賞定罰的辦法,以提高糧食的地位。號召有錢人捐獻糧食並運到邊塞去,凡捐運六百石糧的,給上造的爵位,捐運四千石的給五大夫的爵位,捐運一萬二千石的給大庶長的爵位。邊塞糧食充足了以後,又要求運到各郡國糧倉去。而有罪的人,包括死刑罪犯,也可以用規定數量的糧食贖罪。這樣一來,原來為商人和私人所有的糧食大多交給了國家,國庫存糧大增。農民生產的糧食,也因為買的人多,提高了糧價,增加了收入,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更高。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強貴族兼併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此外,文帝、景帝進一步約法省禁,掃除煩苛,減緩刑罰緩和了統治者與百姓的矛盾,鞏固了西政權。
 
   (1)廢「收帑法」: 
  收帑法,是秦舊制,一人犯罪,全家人都要收為官奴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文帝指出,收帑法處罰無罪之人,是一項害民暴虐的法律。因而於公元前一七八年下詔廢除收帑法。
 
   (2)廢「誹謗妖言法」:
  批評皇帝有意造謠的人要治死罪。文帝說:「有這法令,誰還敢說話,皇帝若有過失,又怎能聽到批評呢?」於是下詔廢除。
 
   (3)廢「肉刑」:
  漢初仍有黥、劓、斬左右趾等肉刑。黥是在臉頰刺字並塗以明礬使其永遠不退,劓是割去鼻子,斬左右趾是截割左右腳趾。緹縈救父的事,使他對肉刑的殘酷有了更深切的認識,於是下令廢除殘害人身體的肉刑,而以勞役和笞杖頂替。並規定:笞杖長五尺,寬一寸,薄半寸,不許帶節;笞刑只可由一個人執行,不許中途換人;打臀部,不許打別處。從而真正實現了減緩刑罰的目的。
  回第一頁
 
三外交:  
文帝繼位時,周邊各少數民族中的威脅,主要是南越和匈奴。
 
  1.南越:  
  文帝因為打仗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拒絕用兵南越。文帝派人到定修整南越王趙佗家的祖墳,設置守塚人,按時進行祭掃。又將趙佗近族兄弟召到長安,給予官職和很多的賞賜。然後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明朝廷優待其族人、祭掃其祖墳的情況,並分析戰爭對雙方皆無益,勸告他取消帝號,可繼續擁有嶺南之地。趙佗為文帝的撫慰感動,重新向漢朝稱臣納貢。這種臣服關係一直保持了七0餘年,保證了漢朝南部地區的安定。
 
  2.匈奴:
  文帝繼位時,匈奴勢力更加強大。文帝、景帝對匈奴採取了三項密切相連的策略。一是繼續和親之策,以安定邊境;二是加強戒備,堅決擊退匈奴的侵擾;三是募民實邊,積粟塞下,作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準備。公元前一七四年,針對冒頓單于來信,文帝回信時指出,破壞雙方關係的責任在匈奴一方,但為了邊境百姓的安寧,還是願意維持與匈奴的和親關係。不久,便將宗女翁主下嫁於新繼位的老上單于。匈奴並未認真遵守和約,於公元前一六六年、前一五八年又兩次入邊侵擾,漢文帝都調集大軍,進行了堅決的防衛。由於文帝、景帝的不懈努力,使雙方的和親關係基本延續下來,沒有出現大規模戰爭。
回第一頁
 
四、評價:
  文帝、景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績早著,經世濟民,海內康寧,出現了自漢開國以來未有的繁榮與太平,成為後代圖治皇帝的榜樣。司馬遷在『史記』中讚嘆道:「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將文景之治與儒家理想的治世典範周成王、康王的時代相媲美,實在並非過譽!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張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