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趙雲女扮男闖江湖(張航編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張航

2011年度国际诗王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94
加入时间: 2009/09/19
文章: 60211
来自: 台灣高雄
积分: 96292


文章时间: 2009-9-21 周一, 下午4:22    标题: [原创]古聖先賢英烈傳---趙雲女扮男闖江湖(張航編著) 引用回复

趙雲女扮男闖江湖
張 航/編著







































趙雲(?-229)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
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其身高八尺餘,勇敢善戰著稱。
個性寬和,武藝高超,
擅長使用長槍,富有領導力。
袁紹和公孫瓚對陣於北方時,
趙雲率領義軍投奔公孫瓚。

由於袁紹當時擔任冀州牧,
公孫瓚因趙雲的投奔相當高興,
便表示:
「聽說貴州人皆歸附袁紹,將軍卻能回到我這裡,
可算是迷而知返的冀州人了。」
趙雲義正辭嚴的說:
「天下大亂,誰是誰非,大家都不知道,
只是人民因戰亂處於水深火熱的環境,
因此敝郡人決議,去尋找能解救人民的領袖,
倒不見得是特別親附將軍而疏遠袁公啊!」
公孫瓚聽了,心中非常不悅,因此並不予以重用。

當時劉備在公孫瓚旗下,
對於趙雲的為人處世特別欣賞。
趙雲和劉備也意氣相投,結為知交。
不久趙雲長兄在故鄉去世,
趙雲告假回去,
劉備深知趙雲不會在投公孫瓚,
辭別時緊握其手不放。
─ 1 ─
趙雲知其意,說:
「總有一天不會背棄將軍的盛意的。」
後來趙雲得知劉備正投靠於袁紹,
於是率鄉軍前往會合,
劉備非常高興,
常常在一起商討大事。

劉備見袁紹不可靠,
便暗中派趙雲招募兵馬。
劉備到了汝南後,
趙雲歸順劉備為主騎。
劉備能有較完整班底,
都是全賴趙雲的功勞。

由於趙雲非常勇猛,
而且擅於騎戰,
劉備特命之為騎兵督導,
並常兼任先鋒部隊指揮。
在劉備所有的軍團中,
日後和諸葛亮配合最好的,也是趙雲。

西元208年,
曹操取荊州,
劉備敗于當陽長阪,
棄妻子南逃。

趙雲身抱劉備弱子劉禪,
奮力救出甘夫人,
當他身負重傷,沖出重圍,
見到劉備時,
劉備把嬰兒扔在地上,說:
"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
劉備念其功,
封為牙門將軍。

不久,又隨劉備奪取成都,
平定益州,
─ 2 ─
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
征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

建興五年(227年),
隨諸葛亮駐漢中。
第二年,隨軍取關中,
分兵拒曹真主力,
寡不敵眾,退回漢中,
一年後病死。
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
被譽為"一身是膽"。   

東漢末年是個注重門第的時代,
縱使才能出眾,要沒個「好出身」,
想稱王封侯簡直難上加難。
趙雲因為所屬的真定趙氏有錢沒地位,
因此受到連累,
在蜀漢群臣中的地位始終無法提高。
後人說他乃「四將軍」,全是抬舉了。  

趙雲是劉備的「四弟」,人稱「四將軍」。
歷史上趙雲的地位卻遠沒有這麼高。
《三國志》裡趙雲在關、張、馬、黃之後,
《三國演義》排五虎上將的名次也照《三國志》。
直到毛宗崗父子校訂《三國演義》,
才擅自將趙雲挪到了馬超、黃忠前面。  

當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群臣上表漢獻帝,
署名第一位是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
以下是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法正、李嚴等,
趙雲就「等」在了這以下「一百二十人」之內。

到劉備稱帝,上表勸進的甚至沒有趙雲的名字。  
趙子龍為啥不得志?首先是因為他的出身。
馬超之所以在漢中王劉備帳下名列第一,
係因他出身好;
他的祖輩乃漢朝名將、伏波將軍馬援,
─ 3 ─
父親馬騰官至平西將軍、西涼太守,官宦門第,世代望族。
至於黃忠,在劉表手下時就官拜中郎將,
屬韓玄時已位列偏將軍。
而趙子龍乃常山真定人。
真定趙氏在漢初雖為地方大族,
但也只是有錢沒地位的那種,
到了他這一代更已沒落。

趙子龍不得志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並非劉備心腹。
儘管他與劉備一直都很親近,
但劉備要做皇帝,他沒有勸進;
劉備要伐東吳,
他卻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

趙雲只能算是諸葛亮的心腹,而不是劉備的親信。
所以劉備自封漢中王時,
拜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四將軍(三品),
而趙雲只封了個翊軍將軍(五品),

劉備稱帝時,關、黃已故,
張飛升車騎將軍、西鄉侯,
馬超為驃騎將軍、嫠鄉侯,
而趙雲呢,仍是個翊軍將軍。  

直到劉禪繼位,
張、馬也早死,
趙雲才升征西將軍(四品),
封永昌侯,後又升鎮東將軍。
他始終未能與關、張、馬、黃並列。

陳壽在《三國志》裡將他併入<關張馬黃趙傳>,
也是因為他功高才抬舉他的。   
當年在北海牧羊十九年,
大節不虧的蘇武終於得以回漢朝時,
已被迫降了匈奴的名將李陵來送他,
說出一句千古怨辭︰
「漢家待功臣薄!」信乎!  
─ 4 ─
老百姓仍惦記著這位忠勇的「四將軍」。
今天出成都大邑縣城東門,
便可見北邊有九座大小相同,
形似營壘的山坡連成一排,
綿延二十餘里,
當地人稱之為「九寨連營」。
這九座山峰橫亙在綠野平疇上,
狀如秀美的屏風,
故前人又叫它「錦屏山」。
當地民眾會驕傲地告訴你︰
這裡埋葬著一位歷史上最為神勇的將軍。  

《三國演義》的億萬讀者心目中,
最令人喜愛的人物,
除了諸葛亮之外,
就要算趙雲了。

歷史上的趙雲,
雖有「一身都是膽」的美譽,
號為「虎威將軍」,
但因長期跟隨在劉備、諸葛亮身邊,
很少獨當一面,
其功業和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
而且不如馬超、黃忠、魏延。

然而,趙雲具有不同凡響的優秀品格:
其一,深明大義。
他擇主的標準是「從仁政所在」,
目標是解民於倒懸,
這使他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諫。
劉備奪取益州後,
一些人「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他以爭取民心為重,
堅決反對劉備欲伐東吳,竭力勸阻。
在劉蜀集團的眾多武將中,
─ 5 ─
只有趙雲兩次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

其三,公正無私。
他一向克己奉公,
不徇私情,兢兢業業,
從不憑一己好惡辦事,深得劉備賞識。

其四,謙虛謹慎。
在諸將中,他的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
又有救護劉禪之功;
但他從不居功自傲,
從不爭名奪利,
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
這又是「剛而自矜」的關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 。  

羅貫中超越史書記載,
樹立起趙雲勇冠三軍的虎將形象。
在長阪坡之戰的描寫上。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
趙雲抱著阿斗,保著甘夫人,只能匆匆撤退,
根本不可能在敵軍陣中橫衝直撞。

羅貫中編織出一連串緊張曲折的情節,
讓趙雲在特殊條件下奮勇衝殺,所向披靡,
使「常山趙子龍」
從此成為勇敢英武的代名詞。

羅貫中使用大量筆墨,
從多方面表現了趙雲的美德。
除了歷史人物趙雲所有的美德之外,
還特別突出了他的機警和精細,
使之成為《演義》的武將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羅貫中精思妙裁,
使趙雲在最後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勝將軍的威名,
使其美德在晚年發出新的光彩。
這樣,《演義》中的趙雲便成為一個真實性
─ 6 ─
與獨創性融為一體的鮮明的藝術形象。  

趙雲形象之所以特別受人喜愛,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讀者審美心理的變化。
在羅貫中筆下,
關羽是被作為「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來刻畫的;
但隨著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巨大變化,
今天的讀者的審美心理已與封建時代的小民大不相同,
關羽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
而趙雲的一系列美德則更容易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欣賞。
因此,儘管趙雲形象不及關羽形象那樣豐富和深刻,
人們仍然把趙雲列為僅次於諸葛亮的最受喜愛的人物,
藝術的辯證法就是這樣奇妙!

最新調查表明,
三國名將趙雲,
其實是女扮男裝的花木蘭,
且看以下分析。

一、 趙雲很早就跟著劉備,
從界橋到長阪坡的時候十八年,
後來還跟著劉備、諸葛亮幾次出訪東吳,
但照樣年輕貌美,面孔白晰,
不象別的那些人,鬍子拉碴的。   

二、 長阪坡一戰,劉備把妻兒老小都丟了,
反倒是趙雲,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把阿斗救了出來,
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麽?
而且惡戰當中,
小阿斗不但不哭,反而睡著,
哪個大男人有這樣的本事?  

三,趙雲不願意結婚,
趙範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紹給趙雲,
按照常理,趙雲不願意也就算了,
他卻和趙範翻臉,
逼得他再次反對劉備,
─ 7 ─
這一點也十分可疑。  

三、 趙雲是女扮男裝,
劉備、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
所以劉備安排趙雲保護家小,
換了別人,
關羽憋得紅著臉,
既不忍心也不放心,
張飛又是粗人,
不夠細心,
別的人就更信不過了。  

四、 趙雲本領高強,對劉備這麽忠心耿耿,
劉備、諸葛亮卻一直不肯重用趙雲,
如果說門第之見,
那關、張不也是出身低微?
如果說是不信任,
那也不會把一家老小的性命託付給趙雲;
如果說不知道他的膽略,
劉備自己不也說過“子龍一身都是膽”。
趙雲不得重用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重男輕女思想在作怪。  

五、 曹操在長阪坡爲什麽下令不准放箭,放過趙雲?
如果說愛惜人才,
文的如審配、陳宮,
武的有顔良、文醜,
還有活捉的呂布,他都不在乎,
爲什麽這麽在乎趙雲?
只要想想曹操是個花心的老色鬼,
就該知道答案了。
曹操怎麽會知道這個秘密呢?
最大的可能該是徐庶告訴他的。  

六、 正因爲趙雲是女扮男裝,
又長期跟隨劉備,
所以和劉備的幾個夫人也有恩恩怨怨,
─ 8 ─
麋夫人死因,只有趙雲一面之詞,死無對證,
難保這不是爭風吃醋,趁亂加害的一起謀殺。  

七、 趙雲和劉備的特殊關係,
使他可以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跨江截阿斗,
趙雲作爲一個武將,
卻能管劉備的家事,
還能對孫夫人拔劍相向,
差一點把孫夫人逼得跳江,
連張飛這個結義的大老粗都覺得過分了,
趙雲卻做得出,這完全由趙雲在劉家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八、 劉備去東吳娶親,帶葥9•趙雲去,
諸葛亮給趙雲三個錦囊,過去的密信有蠟丸,
或者象曹操那樣送個盒子,
偏偏諸葛亮給趙雲的卻是女人用的錦囊,
本來送給別人女人的東西會惹得別人不高興的,
諸葛亮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給司馬懿,
目的是爲了激怒他,
可他送趙雲錦囊,
一個送得,一個收得,
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九、 趙雲之死,是給趙夫人用針紮死的,
趙夫人爲什麽這麽深仇大恨?
分析起來,
一定是趙雲爲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親,
還領養了兩個孩子,
但趙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的,
想到一輩子就這麽給騙了,能不生氣嗎?  

趙雲其實是個在亂世年頭,敢於在男權社會中,
以自己本領和膽量展示自己才華的獨特女性,
只是在那個社會裏,她只能喬裝改扮,
扮演了一個扭曲的形象。
─ 9 ─
但是兩千年過去了,
趙雲依然以她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裏。

夏侯懋在長安聚集諸路軍馬。
時有西涼大將韓德,
善使開山大斧,
有萬夫不當之勇,
引西羌諸路兵八萬到來;
見了夏侯懋,懋重賞之,就遣為先鋒。

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藝,弓馬過人:
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琪。
韓德帶四子並西羌兵八萬,
取路至鳳鳴山,正遇蜀兵。
兩陣對圓。
韓德出馬,四子列於兩邊。

德厲聲大罵曰:
「反國之賊,安敢犯吾境界!」
趙雲大怒,挺槍縱馬,
單搦韓德交戰。
長子韓瑛,躍馬來迎;
戰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死於馬下。

次子韓瑤見之,
縱馬揮刀來戰。
趙雲施逞舊日虎威,
抖擻精神迎戰。
瑤抵擋不住。

三子韓瓊,
急挺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
雲全然不懼,
槍法不亂。

四子韓琪,
見二兄戰雲不下,
─ 10 ─
也縱馬掄兩口日月刀而來,
圍住趙雲。
雲在中央獨戰三將。
少時,韓琪中槍落馬,
韓陣中偏將急出救去。

雲拖槍便走。
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
連放三箭,皆被趙雲用槍撥落。
瓊大怒,仍綽方天戟縱馬趕來;
卻被趙雲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

韓瑤縱馬舉寶刀便砍趙雲。
雲棄槍於地,閃過寶刀,
生擒韓瑤歸陣,復縱馬取槍殺過陣來。

韓德見四子皆喪趙雲之手,
肝膽皆裂,先走入陣去。
西涼兵素知趙雲之名,
今見其英勇如昔,誰敢交鋒?
趙雲馬到處,陣陣到退。
趙雲匹馬單槍,往來衝突,
如入無人之境。後人有詩贊曰: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    
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鄧芝見趙雲大勝,率蜀兵掩殺,西涼兵大敗而走。
韓德險被趙雲擒住,棄甲步行而逃。
雲與鄧芝收軍回寨。
芝賀曰:「將軍壽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陣前力斬四將,世所罕有!」
雲曰:「丞相以吾年邁,不肯見用,吾故聊以自表耳。」
遂差人解韓瑤,申報捷書,以達孔明。  

懋自統兵來迎趙雲。
探馬報入蜀寨,
說夏侯懋引兵到。
─ 11 ─
雲上馬綽槍,引千餘軍,
就鳳鳴山前擺成陣勢。

夏侯懋戴金盔,坐白馬,
手提大砍刀,立在門旗之下。
見趙雲躍馬挺槍,
往來馳騁,懋欲自戰。

韓德曰:
「殺吾四子之仇,如何不報!」
縱馬輪開山大斧,直取趙雲。
雲奮怒挺槍來迎;
戰不三合,槍起處,刺死韓德於馬下,
急撥馬直取夏侯懋。
懋慌忙閃入本陣。
鄧芝驅兵掩殺,
魏兵又折一陣,
退十餘里下寨。

懋連夜與眾將商議曰:
「吾久聞趙雲之名,未嘗見面;
今日年老,英雄尚在,
方信當陽長板之事。
似此無人可敵,如之奈何?」

參軍程武乃程昱之子也進言曰:
「某料趙雲有勇無謀,不足為慮。
來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兩軍於左右;
都督臨陣先退,誘趙雲到伏兵處;
都督卻登山指揮四面軍馬,重疊圍住,雲可擒矣。」

懋從其言,
遂遣董禧引三萬軍伏於左,
薛則引三萬軍伏於右:
二人埋伏已定。  
次日,夏侯懋復整金鼓旗幡,率兵而進。
趙雲、鄧芝出迎。
─ 12 ─
芝在馬上謂趙雲曰:
「昨夜魏兵大敗而走,今日復來,必有詐也。老將軍防之。」
子龍曰:
「量此乳臭小兒,何足道哉!吾今日必當擒之!」便躍馬而出。

魏將潘遂出迎,戰不三合,撥馬便走。
趙雲趕去,魏陣中八員將一齊來迎。
放過夏侯懋先走,八將陸續奔走。
趙雲乘勢追殺,鄧芝引兵繼進。
趙雲深入重地,只聽得四面喊聲大震。
鄧芝急收軍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則,兩路兵殺到。
鄧芝兵少,不能解救。

趙雲被困在垓心,東衝西突,魏兵越厚。
時趙雲手下止有千餘人,殺到山坡之下,
只見夏侯懋在山上指揮三軍。
趙雲投東則望東指,投西則望西指:
因此趙雲不能突圍乃引兵殺上山來。

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上山。
趙雲從辰時殺至酉時,不得脫走,
只得下馬少歇,且待月明再戰。
卻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
忽四下火光沖天,
鼓聲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殺到,
皆叫曰:「趙雲早降!」雲急上馬迎敵。

四面軍馬漸漸逼近,
八方弩箭交射甚急,
人馬皆不能向前。
雲仰天歎曰:
「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

忽東北角上喊聲大起,魏兵紛紛亂竄:
一彪軍馬殺到,
為首大將持丈八點鋼矛,
馬項下掛一顆人頭。
─ 13 ─
雲視之,乃張苞也。
苞見了趙雲,言曰:
「丞相恐老將軍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應。
聞老將軍被困,故殺透重圍。
正遇魏將薛則攔路,被某殺之。」

雲大喜,即與張苞殺出西北角來。
只見魏兵棄戈奔走:
一彪軍從外吶喊殺入,
為首大將提偃青龍月刀,手挽人頭。

雲視之,乃關興也。
興曰:
「奉丞相之命,
恐老將軍有失,特引五千兵前來接應。
卻才陣上逢著魏將董禧,
被吾一刀斬之,梟首在此。
丞相隨後便到也。」
雲曰:「二將軍已建奇功,何不趁今日擒住夏侯懋,以定大事?」
張苞聞言,遂引兵去了。
興曰:「我也干功去。」遂亦引兵去了。
雲回顧左右曰:
「他兩個是吾子侄輩,尚且爭先干功;
吾乃國家上將,朝廷舊臣,反不如此小兒耶?
吾當捨老命以報先帝之恩!」於是引兵來捉夏侯懋。

當夜三路兵夾攻,大破魏軍一陣。
鄧芝引兵接應,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夏侯懋乃無謀之人,
更兼年幼,不曾經戰,
見軍大亂,遂引帳下驍將百余人,望南安郡而走。

眾軍見無主,盡皆逃竄。
興、苞二將聞夏侯懋望南安去了,連夜趕來。
懋走入城中,令緊閉城門,驅兵守禦。
興、苞二人趕到,將城圍住;
趙雲隨後也到:三面攻打。
─ 14 ─
少時,鄧芝亦引兵到。
一連圍了十日,攻打不下。

忽報丞相留後軍住沔陽,
左軍屯陽平,右軍屯石城,
自引中軍來到。
趙雲、鄧芝、關興、張苞皆來拜問孔明,
說連日攻城不下。 
孔明遂乘小車親到城邊周圍看了一遍,回寨升帳而坐。
眾將環立聽令。
孔明曰:
「此郡壕深城峻,不易攻也。
吾正事不在此城,汝等如只久攻,
倘魏兵分道而出,以取漢中,吾軍危矣。」
鄧芝曰:
「夏侯懋乃魏之駙馬,若擒此人,勝斬百將。
今困於此,豈可棄之而去?」
孔明曰:
「吾自有計。此處西連天水郡,北抵安定郡:
二處太守,不知何人?」
探卒答曰:「天水太守馬遵,安定太守崔諒。」
孔明大喜,乃喚魏延受計,如此如此;
又喚關興、張苞受計,如此如此;
又喚心腹軍士二人受計,如此行之。
各將領命,引兵而去。
孔明卻在南安城外,
令軍運柴草堆於城下,口稱燒城。
魏兵聞之,皆大笑不懼。

安定太守崔諒,在城中聞蜀兵圍了南安,
困住夏侯懋,十分慌懼,
即點軍馬約共四千,守住城池。
忽見一人自正南而來,口稱有機密事。
崔諒喚入問之,答曰:
「某是夏侯都督帳下心腹將裴緒。
今奉都督將令,特來求救於天水、安定二郡。
南安甚急,每日城上縱火為號,專望二郡救兵並不見到;
─ 15 ─
因復差某殺出重圍,來此告急。
可星夜起兵為外應。
都督若見二郡兵到,卻開城門接應也。」
諒曰:「有都督文書否?」
緒貼肉取出,汗已濕透;
略教一視,急令手下換了乏馬,便出城望天水而去。

不二日,又有報馬到,
告天水太守已起兵救援南安去了,教安定早早接應。
崔諒與府官商議。
多官曰:「若不去救,失了南安,送了夏侯駙馬,
皆我兩郡之罪也:只得救之。」
諒即點起人馬,離城而去,只留文官守城。
崔諒提兵向南安大路進發,
遙望見火光沖天,催兵星夜前進。
離南安尚有五十餘里,
忽聞前後喊聲大震,
哨馬報道:
「前面關興截住去路,背後張苞殺來!」
安定之兵,四下逃竄。
諒大驚,乃領手下百余人,往小路死戰得脫,奔回安定。
方到城壕邊,城上亂箭射下來。
蜀將魏延在城上叫曰:
「吾已取了城也!何不早降?」
原來魏延扮作安定軍,夤夜賺開城門,蜀兵盡入,因此得了安定。  

崔諒慌投天水郡來。
行不到一程,
前面一彪軍擺開。
大旗之下,一人綸巾羽扇,
道袍鶴氅,端坐於車上。
諒視之,乃孔明也,急撥回馬走。

關興、張苞兩路兵追到,
只叫:「早降!」
崔諒見四面皆是蜀兵,不得已遂降,同歸大寨。
孔明以上賓相待。
─ 16 ─
孔明曰:「南安太守與足下交厚否?」
諒曰:「此人乃楊阜之族弟楊陵也;與某鄰郡,交契甚厚。」
孔明曰:「今欲煩足下入城,說楊陵擒夏侯懋,可乎?」
諒曰:「丞相若令某去,可暫退軍馬,容某入城說之。」

孔明從其言,即時傳令,
教四面軍馬各退二十里下寨。
崔諒匹馬到城邊叫開城門,
入到府中,與楊陵禮畢,細言其事。
陵曰:「我等受魏主大恩,安忍背之?可將計就計而行。」
遂引崔諒到夏侯懋處,備細說知。
懋曰:「當用何計?」
楊陵曰:「只推某獻城門,賺蜀兵入,卻就城中殺之。」  

崔諒依計而行,出城見孔明,說:
「楊陵獻城門,放大軍入城,以擒夏侯懋。
楊陵本欲自捉,因手下勇士不多,未敢輕動。」
孔明曰:
「此事至易:今有足下原降兵百余人,
於內暗藏蜀將扮作安定軍馬,
帶入城去,先伏於夏侯懋府下;
卻暗約楊陵,待半夜之時,獻開城門,裡應外合。」
崔諒暗思:
「若不帶蜀將去,恐孔明生疑。
且帶入去,就內先斬之,舉火為號,賺孔明入來,殺之可也。」
因此應允。
孔明囑曰:
「吾遣親信將關興、張苞隨足下先去,
只推救軍殺入城中,以安夏侯懋之心;
但舉火,吾當親入城去擒之。」
時值黃昏,關興、張苞受了孔明密計,
披掛上馬,各執兵器,雜在安定軍中,隨崔諒來到南安城下。
楊陵在城上撐起懸空板,倚定護心欄,
問曰:「何處軍馬?」
崔諒曰:「安定救軍來到。」

諒先射一號箭上城,
─ 17 ─
箭上帶著密書曰:
「今諸葛亮先遣二將,伏於城中,要裡應外合;
且不可驚動,恐洩漏計策。待入府中圖之。」
楊陵將書見了夏侯懋,細言其事。
懋曰:「既然諸葛亮中計,可教刀斧手百余人,伏於府中。
如二將隨崔太守到府下馬,閉門斬之;
卻於城上舉火,賺諸葛亮入城。
伏兵齊出,亮可擒矣。」
安排已畢,楊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軍馬,可放入城。」
關興跟崔諒先行,張苞在後。
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
興手起刀落,斬楊陵於馬下。
崔諒大驚,急撥馬奔到吊橋邊,
張苞大喝曰:「賊子休走!汝等詭計,如何瞞得丞相耶!」
手起一槍,刺崔諒於馬下。
關興早到城上,放起火來。
四面蜀兵齊入。
夏侯懋措手不及,開南門並力殺出。
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將,乃是王平;
交馬只一合,生擒夏侯懋於馬上,余皆殺死。  

孔明入南安,招諭軍民,秋毫無犯。
眾將各各獻功。
孔明將夏侯懋囚於車中。
鄧芝問曰:「丞相何故知崔諒詐也?」
孔明曰:
「吾已知此人無降心,故意使入城。
彼必盡情告與夏侯懋,欲將計就計而行。
吾見來情,足知其詐,復使二將同去,以穩其心。
此人若有真心,必然阻當;彼忻然同去者,恐吾疑也。
他意中度二將同去,賺入城內殺之未遲;
又令吾軍有托,放心而進。
吾已暗囑二將,就城門下圖之。
城內必無准備,吾軍隨後便到:此出其不意也。」
眾將拜服。
孔明曰:
「賺崔諒者,吾使心腹人詐作魏將裴緒也。
─ 18 ─
吾又去賺天水郡,至今未到,不知何故。今可乘勢取之。」
乃留吳懿守南安,
劉琰守安定,
替出魏延軍馬去取天水郡。

馬遵正欲起兵,
忽一人自外而入曰:
「太守中諸葛亮之計矣!」
眾視之,乃天水冀人也,姓姜名維,字伯約。
父名炯,昔日曾為天水郡功曹,
因羌人亂,沒於王事。

維自幼博覽群書,
兵法武藝,無所不通;
奉母至孝,郡人敬之;
後為中郎將,就參本郡軍事。
當日姜維謂馬遵曰:
「近聞諸葛亮殺拜夏侯懋,
困於南安,水洩不通,
安得有人自重圍之中而出?
又且裴緒乃無名下將,從不曾見;
況安定報馬,又無公文:
以此察之,此人乃蜀將詐稱魏將。
賺得太守出城,料城中無備,
必然暗伏一軍於左近,乘虛而取天水也。」
馬遵大悟曰:「非伯約之言,則誤中奸計矣!」
維笑曰:「太守放心。某有一技,可擒諸葛亮,解南安之危。」
正是: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還逢意外人。

─ 19 ─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
愛好藝文、小說、新詩、童詩、兒歌、詞曲、散文、論文、民俗文藝.......等並頻頻獲獎.
歡迎蒞臨張航文選---隨意窩
http://blog.xuite.net/changhangming1234/twblo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張航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张航——博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