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
|
|
张贵松诗歌印象
•钱志富•
(文学博士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不断地收到从台湾寄来的印制精美的诗刊和诗集,不断地收到来自海峡彼岸的惊喜,所以这许多年来笔者对台湾诗坛有一个印象,觉得台湾诗歌似乎比大陆诗歌要繁荣。台湾有诸如《葡萄园》、《秋水》等这样的运营数十年而不绝的诗歌名刊,单从期刊史的价值和意义上说,也是创造了奇迹的,而大陆诗坛虽然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诗歌的刊物多达数十种,但由于多种原因,最后夭折的比较多,剩下的也难以维持,像《诗刊》、《星星》这样的刊物也遇到相当的困难。台湾诗人对诗歌的态度似乎也比大陆诗人要认真一些,台湾涌现了好几位大诗人诸如余光中、洛夫等等,而且名家辈出,非名家的诗人也比较认真,他们似乎没有大陆诗人那么浮躁,对金钱的欲望似乎也不是太强,他们好多人往往为了出诗刊、诗集能够做到某种程度上的“倾家荡产”,给人很深印象的有文晓村、涂静怡等等。大陆诗人在八十年代也产生过一些重量级的诗人,比如舒婷、北岛等等,但他们后来的发展却显得后劲不足,有的诗人干脆放弃了写作,因为写诗赚不了钱,当然大陆很大,九百六十万,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热爱诗歌而且愿意为诗歌献身的诗人还真不少。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也出过像王学忠这样的优秀诗人。
笔者有幸认识了一些台湾诗人。也得到过他们的热诚帮助,像文晓村这样的前辈更是令人崇敬,多年的交往使我们成了诗坛上的忘年交。其他诗人交往起来也被觉亲切,像涂静怡、台客、赖益成等等。正是由于有这些朋友,笔者才不断地读到更多朋友的诗集,了解到更多台湾诗人的诗歌成就。笔者有时也有选择地给他们中的一些优秀诗集、诗作写一些读后感,并在台湾诗刊上刊发了出来。笔者现在的这点小名气是台湾诗人给的。笔者比较珍惜这点来自不易的名声,所以从台湾寄过来的诗刊诗集,笔者都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研究,但有时比较忙碌,看的可能不是太仔细。有时看到好的诗歌和文章,不免赞叹和惊喜。这不,笔者突然收到青年诗人张贵松的诗集《记忆的烟尘》,阅读之后就引起了这不免的赞叹和惊喜。
张贵松出生于1965年,而笔者出生于1966年,我与他正好相差一岁。笔者之所以提他同笔者的年龄,是因为笔者从中觉得了一种特别的亲切,而他的诗在我们这些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中间写得如此趣味醇正,意象莹彻,诗的情味、意味、理味具足,读之令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张贵松的诗歌甚至有一种唯美的感觉,他的诗不是那种因为要追求所谓“明朗的风格”而一览无余的白话诗,自然他的诗并不晦涩难懂,诗歌里面没有太多的所谓超现实主义或别的炫奇耀怪的写作手法,诗人的诗歌路子很正,从流派学意义上来看,他当然是属于台湾“葡萄园”诗派,他应该是崇奉由诗人文晓村提出来的“健康、明朗、中国”这三大“葡萄园”诗派的创作信条的,他的诗是葡萄园中的“马奶子”,甜而多汁,蜜而诱人,所以他的诗不仅读之有味,而且读之有余味,不是一览无余的白开水。笔者喜欢这样的诗行:“或许是你,也可能是我/许下这一道如玻璃般的诺言”(《或许明天将是离别的时刻》),想一想什么样的诺言可以称得上是“如玻璃般的诺言”,什么样的诺言如此美好,如此透明,如此令人神往,笔者喜欢这样的诗句,诗人用的这个比喻十分新鲜,十分奇特,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生命和灵魂的眼睛。诗人接着又写到:“明天就将被彼此的眼神撕裂”,爱情在青年人的眼中是神圣的,美好的,也是单纯的,可是爱情在人生的进程中要遇到许多意外,先前的山盟海誓到了某一个特殊的时刻也会遇到麻烦,所以诗人在此用了“撕裂”这样的具有某种苦感和疼痛感的词。诗人继续写:“天空却燃烧出一片凄楚的怀疑”,啊,怀疑!这是甜蜜的杀手,是爱情的严霜,可是为什么要无端地怀疑呢?这恐怕只有个中人能够知道里面的缘由。诗人继续写到:“将过去如梦的记忆镌刻在酒泥底下/是夜雨激起沧桑的皱纹”,是的,过去如梦的记忆是美好的,甜腻的,可是如今人到中年,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休”,爱已随青春老去,对镜自照,真所谓:“净中衰鬓已先斑”,满脸的皱纹激起了人生岁月给人带来的沧桑感。“离花季结束那端风来得太早/别着急递下爱情的休书”,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花季就这样结束了,而人生就这样一个劲地雨疏风狂,诗人急切地呼吁“别着急递下爱情的休书”,恐怕这也是枉然!“的的确确我们曾经坐着看蝴蝶”,看蝴蝶的岁月是美好的,酒一样令人陶醉的,可是这样的岁月过去了。诗人有了成年人的忧伤!“时间停在子时痛苦的钟摆上”,常言道:“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理解诗人笔下的痛苦而清醒的子时情结,这时时间也仿佛停止了,而钟摆的痛苦何尝不是诗人自己的痛苦,生命和灵魂深处的痛苦?!诗人最后写:“刻在空间里的背影已随着誓言逐渐腐朽”,誓言随风而逝,Gone!Gone!Gone!Gone with the wind! 一切都过去了,而刻在空间里的背影也已经腐朽了,上了高烟囱了!呜呼哀哉!真是无法可想。从诗人张贵松的这首诗里,我们读出了某种苦感,寂寞感和沧桑感!真所谓:“文艺乃苦闷的象征!”诗人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深处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让读者能够体验到诗人的那种深切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一种愉悦和情感的解脱,这就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
张贵松的诗写得柔美、细腻,语言也比较纯净、柔韧。在他的诗里,我们似乎体会不到雄阔和壮丽,他不是李白,也不是苏东坡,这也许是他的诗的一种弱点。另外诗人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虽然也有相当的敏感,比如他也写南北韩骨肉在离散五十余年之后的重逢,还写到“911”等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但比起一些前辈诗人中的巨擘如犁青等诗人来,总觉得诗人的生命和灵魂同时代的切割显得浅了一些,微弱了一些。犁青因为写科索沃而声名远播,那是诗人伟大人格,伟大灵魂的映现。当然,由于气质和风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并不能苛求已经相当不错的诗人张贵松,但若果诗人骨子里有那种成为大诗人的潜能而得不到开发,却是可惜的。所以笔者在这里,恳切地期望我们的诗人能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增强诗外功夫,首先在人格上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笔者很赞赏诗人说的那句话:“诗是令人提升生命层次的艺术。因为它高贵……”但这样的话不仅仅是说说就可以变成现实的,他对诗人的要求是极高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忍受一种脱胎换骨般的苦痛,他是攀登不上艺术的顶峰的。想一想现在有多少在写诗,但成名的又有几个,很多人只不过是尸骨斑斑的文学史这个战场上的阵亡者(绿原语)。张贵松很有诗才,希望他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他的下一个诗集能够达到惊世赫俗的崇高的艺术境界。
(本文作者现可供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
|
|
返回顶端 |
|
 |
唐淑婷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4/26 文章: 1332 来自: 中国福建漳州云霄县 积分: 8658
:
|
|
震憾心灵的评!深刻学习!
问好志富兄! _________________ 现任《中国微型诗网站》副站长,《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散文诗》副主编,吉林省长白山诗歌作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漳州市楹联协会理事,微型诗家。已有四百多首诗发表于国内外各报纸刊物,著有诗集《唐淑婷微型诗三百首》。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