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讨论]尊古但不能循古,温故而又要知新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凝泪成珠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凝泪成珠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06/24
文章: 2126
来自: 中国 上海
积分: 9141


文章时间: 2009-9-29 周二, 下午7:13    标题: [讨论]尊古但不能循古,温故而又要知新 引用回复

我和我的老师朱杰仁先生,经常探讨一些古诗词的创作手法。老师对古韵格律诗的研究很有造诣,并且,他自己写的七绝也是十分的精彩。我非常钦佩,也很羡慕。我偶尔也写一些古韵诗词,总感觉自己掌握不了写作的要领。虽然,老师悉心教诲多年,可我总是听过就忘,记不到心里去。

慢慢的,我感觉古韵格律诗虽然华美,但太过于修饰,所以,接受的人,好象比较少。于是,在写作古韵新诗的时候,我往往喜欢随心所欲,那样,写的作品意境有了,却不遵格律了。于是,经常和老师论个不休:到底怎么来写格律诗。下面,是继我和老师在前一篇《尊古而不能循古,温故又要知新》后,再一次的商榷文章,发在博客,供朋友们讨论。



对于古诗词,我历来尊而敬之,甚至喜欢得有些着迷。可我只是个无名小字辈,只敢“尊”而不敢称“遵”。



“尊”者,尊重,尊敬的意思。“遵”,乃遵循,遵照的意思。对于千古流芳的那些大师及其作品,我只有“尊”的份。犹如一个绘画的人,去临摹达.芬奇的画,首先他自己要具备会画画的条件。而我,还没有那样的条件,去摹拟古代大师的风格。于是,我在那篇讨论里,用了“尊古”没写“遵古”。


但是,“尊”尽管是真心实意的尊,但不能亦步亦趋的“循”。因为,跟着古代大师们的脚步,一成不变的“循规道矩”,好象也很难被自己所接受。比如,我在讨论中说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文化的特殊烙印。而时代的发展,必将带动文化的发展;不仅仅如此,在语言上的发展,我们皆有目共睹。


比如,先人说话,多用之乎者也,后来,变化成了白话文,再后来,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用的通俗语言,以后,也许还会改变,那当然是以后的事情啦。古代的东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那些闪耀着辉煌色彩的文学瑰宝,我们是应该虚心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而对于晦涩难懂或者不能被当代大众所接受和采纳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甚至丢弃。




既然语言在发展,我们的文字,语句,也应该同步前进。不然,就显得太落后了。如果我们因为尊重古人文化的斑斓色彩,然后一成不变的遵循他们写作手法或者用语,那么,文采也许很漂亮,但感觉上有些可笑。比如,我们在学习古人的诗词时,看到后面加注的解释,感觉很正常。因为,千百年前写的嘛,现代人的理解方式总归不一样。可是,我们现在创作了古韵诗词,再在后面加个注解,岂非有些画蛇添足呢?


一个现代诗人(作者)的作品,现在的人看不懂,那不成笑话了?再等千年后,我们的后人给文章加注解,那是正确的,必要的。而现在,诗词后面用注解,有些东施效颦的感觉了。




至于格律,我也是这样的观点。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比如,诗词尾句的压韵,还有,五言,七律,七绝等。我们不能把一句五行的诗,叫成七律,也不能把“蝶恋花”这个词牌,称作满江红。但是,基本的东西就如同法律一样,是死的,变通的办法,却可以有很多。




一成不变的去遵循古韵律,来创作新七绝,为了那些平仄等对上号,写的东西难免呆板,不鲜活,也不能为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我对语文的领悟,自以为还可以,但那些平平仄仄的东西,实在是太深奥,或者说太麻烦了。到现在,我还不能把平和仄搞个明白。


比如,在老师的评语里,对那首《题都城南庄》,附了平仄韵律的分析。我还是不太明了。

崔护的诗这样的(附平仄分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面桃花相映红

平仄平平平仄平
人面不知何处去

平仄仄平平仄仄
桃花依旧笑春风
平平平仄仄平平



诗中第二句“人面桃花相映红”老师的分析“平仄平平平仄平”,可我总感觉“人”是仄,是上音呀?第一句中的“此”和第二第三句中的人,同为“二声”(我小学老师教的,四个音调)为什么“此”是仄,而“人”是平呢?不懂,实在是难懂的很啊~~


但是,就算不懂,我还是觉得这首诗写的好,抑扬顿挫,通俗易懂,不用加注解,就可以理解得了,堪称千古佳作!所以,我愿意写一些这样通俗的诗,而不想为了格律而作诗。当然,我的诗是不敢和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相提并论的,这一点,我很有自知之明的。呵呵。写诗弄文,不敢为了千古流芳,只要我博客的朋友爱看就行。


yunyin老师说的对,文学探讨不需要羞羞答答,所以我今天就斗胆直抒己见了。今天写了许多,请老师和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了!

_________________
诗意的江南,诞生了一个爱诗的女人。几度夕阳几度春秋,在江南的阡陌上,我亦歌亦吟......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凝泪成珠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QQ号码546022780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凝泪成珠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