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痛苦而高贵的灵魂 (转博友评文)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何燕子的新房子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何燕子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9/08/04
文章: 2951
来自: 中国
积分: 6958


文章时间: 2009-10-06 周二, 上午3:09    标题: 痛苦而高贵的灵魂 (转博友评文) 引用回复

  痛苦而高贵的灵魂
  
  
  ——读何燕子的《两根彩灯棒》
  
  
  王者玉
  
  
  
  
  
  
  
  
  
  
  
  
  
  
  
  
  
  
  没有父母就没有人类繁衍
  
  思念父母的情怀
  
  好似如歌的行板
  
  温情的画卷
  
  
  ——冰心
  
  ---*--*--*--*--*--*--*--*--
  
  
  
  何燕子其人
  
  
  
  何燕子,女,笔名叶苇。出生于新疆,工作在四川。
  
  
  她是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站立三尺讲台,
  
  激情洋溢。她曾这样说:“教书工作,对我而言,不只是
  
  字面意义上的完成,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为之付出的最
  
  努力结合。所以,我为之感动着,为之快乐着,为之忧伤
  
  着,为之且行且歌着!”做何老师的学生,与其说是缘分,
  
  毋宁说是福分。
  
  
  她是一位品正才高的青年作家——尝试多种文体,佳
  
  作叠出。“在自然诚挚里描写小生活,在人性风景中阅读
  
  大善美。”她作如是观。读何燕子的作品,与其说是欣赏,
  
  是享受,毋宁说是慰藉——心灵的慰藉,是旅行——精神
  
  的旅行。
  
  
  其博客取名“梦回西域”,图文并茂,配播美乐,讲
  
  究色彩,日臻完善。其散文集《班主任手记》(华夏文艺
  
  出版社出版,2007年9月第1版),被誉为“一曲爱的恋歌”。
  
  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人间至情,催人泪下。
  
  
  
  
  
  阅读关键词:
  
  
  何燕子教师作家
  “梦回西域”《班主任手记》
  
  
  
  ---*--*--*--*--*--*--*--*--*---
  
  
  
  连续数个昼夜,我的思绪都缠绞在一篇散文佳作上面,它就是何燕子老师于2007年撰写的《两根彩灯棒》。
  
  《两根彩灯棒》是一篇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美文。近日我被它“搅”得茶饭不香,睡眠不甜。白天在办公室忙完公务,“两根彩灯棒”就浮现脑海;夜梦醒来,文中父亲的形象便闪现心间。我被它“逼”得凌晨四时,披衣起床,捉笔展纸——
  我有话说,不吐不快!
  
  
  《两根彩灯棒》,仅用2000字左右的篇幅,就向读者勾勒出一个一生坎坷、怀才不遇、脾气有时不免暴躁的父亲形象。
  
  
  
  父亲“才学过人、睿智博宏”(引作者文后附言用语),青年时代的几句诗文(绝非庸夫所能为)已足以证明他的不凡才华,其诗如次——
  
  
  青青的江水啊,
  你可知——
  太阳虽高,
  难照洼曲之地!
  
  
  19岁的父亲,就已经坐在了区供销社负责人的宝座之上!“区供销社负责人”,这个职位想当年该是何等荣耀!这已不是当今90后的部分少年隔靴搔痒所能感悟得到位!当年是一个凭票供应的时代,那是一个按照粮票、布票、自行车票、肉票过着紧巴巴的小日子的贫穷年代!当年随处习见的标语文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随着今天全国各地的“拆、拆、拆,盖、盖、盖”,也已难觅踪影!
  “区供销社负责人”,这个当年大大的美差,竟然落到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人头上,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推想:这是何等地风光!这是多么地令人关注----乃至嫉妒!
  当年的父亲,有些“张狂”。是啊,文才超凡,仕途顺畅,少年得志,众人羡慕,焉能不“狂”?狂者进取啊!他“狂”,那是因为有“才”有“位”有“职”有“权”做了前提条件啊!
  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却爬满了虱子。”生命是宝贵的,工作着是美丽的,仕途又一片敞亮,但,谁能预知——“虱子”们也开始包围着意气风发的父亲的生命!灾难来了,父亲因狂招灾,因诗惹祸——他被打入了“黑名单”!他一夜之间就成了“另类”!“黑名单”、“另类”——其威慑力之烈现而今的小青年也已不能想象!
  从此,无边的荣耀躲开了激扬文字的父亲!
  从此,无限的风光远离了风华正茂的父亲!
  
  从此,修齐治平的理想也不再张扬地写在父亲的面庞!
  从此,一度受众人追捧的“人中龙”一下子变成了“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
  此后,国家又是“运动”不断,直至“文革”爆发,惨烈至极,其真实情况当今的少年已绝难想象!国家主席受难致死;老舍先生舍身太平湖;“乒坛名将”容国团自缢身亡;“翻译巨匠”傅雷夫妇双双自尽……
  
  父亲这样遭人嫉妒的才华,这样张狂无度的性情,这样带有“污点”的社会基础,这样遭过整治的心理状况……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怎么还会有“好果子”吃哩!
  他一定没有“好果子”吃了!——这是必然的!这是冥冥中注定了的!这是不以父亲的意志为转移的!
  父亲,本来是一粒优良的种子,本应该在适宜的环境里长成一颗参天巨树!可那个时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小人得志,贤士失志”“有才不让补苍天”,一次又一次的“运动”,耗尽了他本该发出璀璨光华的青春时代!
  
  “三十功名尘与土。”他愤怒,他长啸;他寂寞,他怨恨;他仰天叹息,他低首洒泪;他又不得不沉默——既无法“在沉默中爆发”,又不甘“在沉默中灭亡”!
  他也恰似不得志的古人——“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只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他有太白先生的忧伤——“借酒浇愁愁更愁”,他却没有太白先生的自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他所有的只能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从此,父亲举箸四顾心茫然,辗转反侧难成眠!
  
  从此,父亲的心变得痛苦,但绝然不失其高贵!
  
  从此,父亲的心依然高贵,但绝对甩不掉痛苦!
  
  从此,父亲“在苦闷和固执中挣扎了一生”!
  
  痛苦而高贵的灵魂,日夜折磨着他。一天天,一年年,长年累月“在苦闷和固执中挣扎”的父亲的性格,变得有些“扭曲”,有些“走样”,有些“变形”,有些“非正常”!万方回忆她的父亲曹禺先生(原名万家宝1910——1996)临终之前在病榻上极其痛苦地高喊:我的理想本来是要做中国的莎士比亚!这么多年我竟没能写戏!——没能按自己的意志写戏啊!!
  
  
  
  晓得这些,才能解释、理解父亲在生活中有些言行为什么是那样地不近人情,那么地不可理喻。
  
  一言以蔽之——
  
  是性格原因,但更是社会原因!
  
  是性格悲剧,但更是社会悲剧!
  
  
  
  父亲这样的人,在他这一代中,并不鲜见!
  
  我的一个同事曾苦恼地叙说:
  
  他的父亲青年时代便琴棋书画样样通,爱翻《三国演义》,属于“小县名流”之列。到后来受到历次“运动”之冲击,志不得伸,才不能展,整个后半生“郁郁不得志”,脾气变得异常地坏,在家庭中经常跟老妻、儿女斗来斗去,有时他个人还寻死觅活的……
  
  
  
  题好一半文!再说说本文的题目。
  
  文章写父亲的才学、性格、苦闷和固执的一生,为何不名之以“父亲”二字?
  
  本文以“两根彩灯棒”为题,恰是作者极其高明的地方。
  
  “两根彩灯棒”,起着统率全篇的作用。
  
  作者从父亲买回“两根彩灯棒”开篇,首先点明这是父亲的“异常”举动:“父亲是很少给我买什么礼物的。至于说给妈妈买,那就更是罕见了”。然后写父亲的一生——“在苦闷和固执中挣扎”的一生。最后再提“两根彩灯棒”,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这是父亲对我们今后生活的最好的祝福。这,又何尝不是父亲对妻儿积压了很久的内疚自责的施放呢?其实需要自责的怎么是父亲呢?作为女儿,我又做了多少呢?”
  
  
  
  在此衷心祝愿逝者永得安息,永不痛苦!
  
  祝愿生者永远幸福,永远安康!
  
  
  
  “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贾平凹语)何燕子的《两根彩灯棒》,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她让日常生活走进散文中来,《两根彩灯棒》是“真文”,“真文才是新文,新文才是奇文”。尼采说过:“朴实无华的风景是为大画家存在的,而奇特罕见的风景是为小画家存在的。”何燕子老师的散文又一次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脚!读着她的文笔娟丽的散文,令我一次次想起了萧红女士的大作,想到了肖凤先生评析萧红散文作品的一段话——
  
  
  
  “她的感受是敏锐而细腻的,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她把这些都化为朴素而充满感情的文字,用来震撼读者的心灵。”(《〈萧红散文选集〉序言》)
  
  
  
  这个评语移用来评价《两根彩灯棒》的作者,何燕子老师真的当之而无愧!
  
  
  
  以上是一个普通读者读此篇美文后,随手记下的一点自以为是的联想与感悟。
  
  是否搭调?是否贴题?是否沾边?
  
  求教于方家,求证于作者,求解于读者诸君。
  
  
  
  
  
  (2月27日凌晨草毕)
  
  
  
  
  
  
  
  
  
  
  
  
  拓展阅读资料(三篇):
  
  文章之①:
  
  梁晓声《普通人》(存目。见《我的父亲母亲》邓九平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第1版
  
  文章之②:
  
  陈祖芬《爸爸》(存目。出处同上)
  
  
  
  文章之③: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存目。见“自读课本”《我在北极光下》)
  
  
  --------------------------------------------------
  
  

_________________
--------------------------------------------------
何燕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dingmw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何燕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何燕子的新房子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