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关于“欲本恶”与“性本善”的点滴浅思(第四稿)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佳草堂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43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538


文章时间: 2009-12-15 周二, 下午7:20    标题: 关于“欲本恶”与“性本善”的点滴浅思(第四稿) 引用回复

关于“欲本恶”与“性本善”的点滴浅思(第四稿)

——儒学思索之一

至丛有了人类社会也可以说有人以来,一直在受着两只无形的手左右着。控制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均衡。这两只手一只就是“欲本恶”,另一只就是“性本善”(奥地利人弗洛伊德的思想,和中国人孔子的智慧)。

1、“善”、“恶”论的争论,实质上是忽略了“人之初、欲本恶”,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及其区别;

2、“善”、“恶”论,是社会科学的概念,不是自然科学的概念。在自然科学里狼和羊没有“善”、“恶”之分,只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是社会科学中人类强加的。在人婴儿阶段的行为,只能是近乎于动物的本能,在婴儿的意识逐渐的进入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婴儿时期的本能也逐渐的成为人的社会“欲望”,同时人的“本性”才伴生。因而,也就不存在婴儿生下来要吃母亲的奶,而产生“性本恶”论;

3、人类的欲望是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虽然尤其是最初近乎于动物,但是又有本质的区别。其重要的区别就是:“性本善”,因为,人皆有孟子的“四心”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4、人类的“性本善”是生存发展的均衡力,逐渐形成了人类共有的以善为基础的道德观,同时制约着“欲本恶”,使欲望趋于合乎本性(理、礼),但是,永远不能阻止欲望的原动力;

5、欲望永远是主动的,总是在力图挣脱本性(道德)的束缚(如:反现行制度、反现行道德观、反宗教、反孔等)。欲望永远是人类大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每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如:秦始皇、哥伦布、西方的文明和所有的革命;

6、本性(道德)永远是被动的,但是,总是在力图制约着欲望的恶性发展(如:道德观、宗教、儒学等),使人类社会得到均衡发展。以“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观维系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

7、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发展或者是革命性的突变,欲望始终是其根本的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往往充满了罪恶。如:秦始皇的兼并六国、焚书坑儒,西方文明中金三角的黑奴买卖、非洲、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及宗教战争、贸易战争、领土战争等。是否可以说是“欲本恶”创造了历史那?!“欲本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人类社会的文明又是建立在“欲本恶”的基础上的那?!

8、人类文明社会的每次大发展或者是革命性的突变,又都伴随着对旧道德的摧毁和新道德的建立,以其维持着革命性突变地成果的均衡发展。但是,其又最终被更新的欲望所突破,如此反复。如:道德观的变化、宗教的发展史、儒学的演变等。虽然道德观的演变和发展总是趋向“性本善”,使欲望趋向理性的发展,但是又永远不能阻止欲望原动力的突破;

9、在“欲本恶”与“性本善”的数次反复中,人类文明社会的数次大发展或者是革命性的突变后的道德观也正在逐步的向着“性本善”进步,欲望也在逐渐的趋向于“性本善”。相对野蛮的社会,被更加文明的社会所替代。如: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代替了封建社会。可以说由此往前的所有的社会制度(朝代)的更替,都是孔子理想中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再好也“是谓小康”社会。“欲本恶”仍然是根本的原动力;

10、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终于结束了“天下为家”的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不断地完善,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更加的趋向于“性本善”的理性。孕育了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提出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理念,其宗旨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真正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同时也是实现了人类社会的欲望与本性的上善结合,当然真正实现的道路还是曲折的长期的。如: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社会等;

11、在当今人类社会欲望中的“恶”与本性中的“善”,还在反复的左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全球的局部战争、反恐等;同时又在左右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如:环境的污染、环保、及正在召开的“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但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仍然是“欲本恶”更加趋向于“性本善”;

12、“欲本恶”与“性本善”同样左右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及其意识行为。在这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已经进行了演义。可以认识到:每个人的意识行为的过程,是以“基本欲望”为原动力产生“潜意识”的“本我”——通过自己意识思考的制约产生“下意识”的“自我”——再通过社会共同价值观念道德的制约产生“意识”的“超我”,以实现其行动。如果在“潜意识”和“下意识”阶段付之行动必然会产生是以损害他人和社会为结果的“恶”意;只有遵循道德原则的超我的行动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这种人类共同的社会价值观所产生的道德必然是以“性本善”为核心的;

13、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按时间顺序曾经产生过: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观;按地域曾经产生过: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中国文明等道德观;按宗教曾经产生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的道德观。所有的道德观都是在寻求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做人的标准”来均衡社会的发展。

14、上述所有的道德观都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文明的中断;二是向“神”来寻求“做人的标准”。只有中国的“儒教”一是传承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文明;二是林语堂老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孔子的智慧》一书中提出来的:“孔子的哲学精义,我觉得是在他认定‘人的标准是人’这一点上。”“所谓推己及人是也。”这个“人的标准”就是建立在“性本善”上的。正因为此,儒教才愈反愈兴、越衰越盛;也是当今全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儒学是21世纪良药的原因。

思索到此,由于本人的认知有限,只好撂笔了。

2009年12月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275685513 雅虎讯息通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山佳草堂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