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七月
会员等级: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7/12 文章: 21 来自: 广东省广州 积分: 15
:
|
|
语言暴力——男尊女卑
在中国的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是非常严重的,简直就有点把女人置于脚下,想怎样踩就怎样踩的味道。单从“男尊女卑”中我们常说的“男女”来说,不就是“男”在前而“女”在后吗?寓意男人永远大步走在前面,女人不过是跟在后面无关轻重的小卒 。就连汉民族崇拜的吉祥物“凤凰”,也是“凤”飞在前而“凰”跟其后。真是鸟尤如此,人何以堪?
正因为有如此观念,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苏东坡就曾经说过,一个茶壶要配三个茶杯,一个男人至少要三个妻子(一个点香闺房,一个烧火厨房,一个侍客厅堂)。一代文豪尤崇尚如此,凡夫俗子但凡有能,谁人不想美女充下栋?而女人不过是玩偶,被一些无形的线牵绑着也就理所当然,“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从一而终”应运而生,当然这还不够,女人命“终”后,还必须“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也就是说,阎罗王也捧着“男尊女卑”摇头晃脑。
我们今天的离婚率上涨,而女人闹离婚也争先恐后。这如果让孔老夫子知道了,肯定会大跌眼镜,老人家再韦编三绝,也只能找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字眼。嫁了人后肯定得“夫唱妇随”,因为女人嫁人是“找主儿”。主儿不高兴了或高兴了,尽可以“寻花问柳”,而后“拈花惹草”,而女人但敢不轨,给主儿戴绿帽(虽然主儿经常出入青楼),就是“有伤风化”、“不干不净”、要把你浸猪栊,死了,阎罗王也会帮男人泄愤,把女人锯成几半。因此,五千多年历史闹轰轰的就那么几个潘金莲,但结果都惨得很,被武松剖心后,还被口水淹了几千年,不知在阴间是怎样被扯得手是手,脚是脚,头是头的,用阳间的说法是“五马分尸”。也就是说,在古代,离婚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只有被休的份,不管你怎么“夙兴夜寐”、“任劳任怨”,只要夫家中哪位不开心了,拿出“七出之条(不事公婆、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往你面前一放,主儿大笔一挥,随手往门外一扔,你就只能自个捡苦果去。你可以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但不要老想着“女也不爽”,因“士贰其行”是“男尊女卑”使然,你不爽就不爽,反正社会是爽了,这符合汉民族的游戏规则。
天下男人都是“男子汉大丈夫”,即使在社会上窝囊,在妻子面前也是雄纠纠,气昂昂,而女人只能自称“小女子”,颤巍巍不敢有所能,也就是“软弱无能”。如果说女人在社会上也有所能的话,那也只是“祸水”之能,纣王何其雄武,吴王何其伟气,李隆基英武神明,毛泽东雄才大略,所以亡国或晚景不堪者,女人之祸也,历史如是说。
于是乎,天下父母心,不重生女重生男,因为女儿长大了要泼出去,儿子才是绵绵不绝的香火,于是“多子多福”。有福气,祖宗神仙保佑的人会“子孙満堂”,反之则“阴盛阳衰”。千万不要拿杨玉环说事,那是五千年才出的一个汉民族怪胎,最后也是马嵬坡前死,“一枝梨花春带雨”,得到应有的宿命。
诸君如若不信此论,不信“男尊女卑”在古社会何其根深蒂固,请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妖、奴、妄、妓、婊、婪、娼”,这些“坏”的替罪羔羊,哪一个不跟女人相关,以“女”作偏旁?乃至于“好”,也只是沾了“子”的光,而“妙”更暴露了汉民族的含蓄天机:不就是女人越少越“妙”吗?
幸好,“男尊女卑”在现代社会正在慢慢呜乎哀哉,这倒是值得举杯之事。停笔处,女人已有“半边天”之誉了。 |
|
|
返回顶端 |
|
 |
七月
会员等级: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7/12 文章: 21 来自: 广东省广州 积分: 15
:
|
|
各位请指点指点! _________________ 顺其自然,仅求心无尘埃。 |
|
|
返回顶端 |
|
 |
青青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03 文章: 701 来自: 广东广州 积分: 4456
:
|
|
孔子的“男尊女卑”讲的是男女和谐的生活,“尊”在这里是个动词,“男尊”是讲男的要做到德高望重,做到让人尊敬、尊重;“卑”在这里也是动词,“卑”在古语中有谦虚、接近、亲近的意思。因此,“男尊女卑”的真实含义是:男的如果能做到德高望重,能做到让人尊敬、尊重,女的自然会虚心的接近、亲近你,虚心的辅助你。这里没有一丝不和谐、不平等的因素。
您说的“男尊女卑”好像不能与孔老夫子的“男尊女卑”相提并论耶。个见。 _________________ 青青 |
|
|
返回顶端 |
|
 |
七月
会员等级: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7/12 文章: 21 来自: 广东省广州 积分: 15
:
|
|
高见,倒是在下识浅了,本义应如此,就像一条河,源头是清澈的,越流就越浊,而后来人所见即所识,也就谬而合理了。 _________________ 顺其自然,仅求心无尘埃。 |
|
|
返回顶端 |
|
 |
七月
会员等级: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7/12 文章: 21 来自: 广东省广州 积分: 15
:
|
|
高见,倒是在下识浅了,本义应如此,就像一条河,源头是清澈的,越流就越浊,而后来人所见即所识,也就谬而合理了。 _________________ 顺其自然,仅求心无尘埃。 |
|
|
返回顶端 |
|
 |
谢流石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5/10/08 文章: 1003 来自: 中国 浙江 积分: 5467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