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鳳凰山游记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于学忠

会员等级:2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49
加入时间: 2009/04/17
文章: 74
来自: 中国辽宁省盖州市
积分: 152


文章时间: 2010-1-07 周四, 上午1:51    标题: [原创]鳳凰山游记 引用回复

  鳳凰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位於鳳城東南3公里處。鳳城是沈丹線上大站,每天有幾次列車停靠,由瀋陽或丹東乘火車去鳳城,皆異常便捷。如由丹東乘汽車去鳳凰山,沿公路向西北行50公里,即至山腳。
  鳳凰山系長白山支脈,主峰攢雲峰海拔840米,現已列為國家級風景區,素以險中含奇、秀裏藏幽著稱,與千山、醫巫閭山、藥山合稱為本省"四大名山"。山勢突兀崢嶸,如鳳凰展翅,故以"鳳凰"命名。全山分西山、東山、廟溝、古城四大景區。其中,西山景區景點最集中,也是具奇險的特點。
  由紫陽觀出發遊西山景區,眼前展現3條登山路,即中路、東路和西路。中路經鬥母宮、碧霞宮、觀音洞、鳳凰洞、蠶娘柞、鳳淚、靈仙洞、臘柞連理等主要景點至羅漢峰。由羅漢峰西行,即可去箭眼。東路經朝真橋、三教堂、一品洞天、誦經臺、觀音閣、聚仙臺、雙龍背、仙人座等主要景點至烽火臺。由烽火台西行,即可去箭眼。西路經鬥母宮、忽必烈塔、裂石鬆、點將臺、甬洞、鳳舞松等主要景點至將軍峰。由將軍峰西行,即可去箭眼。一般說,以取中路為最佳,東路次之,西路又次之。由羅漢峰西去箭眼,沿途的主要景點有:仙人過、鳳舞松、將軍峰、兔耳峰、參娘望夫、參娘洞、疊翠峰、姐妹松、老牛背、百步緊、三雲臺、天下絕。這與由烽火台西去箭眼,其主要景點完全相同。而與由將軍峰西去箭眼比,所經行的主要景點還多一個"仙人過"。至箭眼,西山景區的主要景點基本遊畢,穿過箭眼,即可循路下山了。當然,如時間和體力允許的話,還可繼續攀登,經怪石淩空、棋盤頂、神聖靈龜、通天橋、匯峰口等主要景點,至進雲峰,再折回原路,于匯峰口循路下山。
  鳳凰山高度雖遠遜於華山,但奇險相似。如老牛背上的嶺脊,儘管光滑難行,卻不鑿-個臺級,全靠手拉鐵欄杆攀登。倘逢冬日結冰積雪,它便成了絕路。其奇險之情景,絕不亞於華山的蒼龍嶺。如天下絕的棧道,開鑿在上凸下凹的懸崖腰上,且向下傾斜,倘無鐵欄杆保護,即使不結冰積雪,也成了絕路。其奇險之情景,也絕不亞於華山的長空棧道。
  鳳凰山的山路,常時斷時續,這種"絕處逢生"之妙,卻是華山所無。如遇此情景,一戒焦灼不安,二須仔細搜尋。當發現石隙內有鐵環或石把手時,即使僅可容身,也要攀援而進,待到盡頭,便可充分品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有時,由此石躍上彼石,竟會突然發現腳下有路,這同樣能品味到"絕處逢生"的意境。
  鳳凰山箭眼大若城門洞,相傳是唐初大將薛仁貴征東時一箭射成的。這雖類似神話,但足以說明它的雄奇,遠遠望去,它仿佛天上懸挂的一輪明月,神秘誘人,不亞於陽朔的月亮山。
  鳳凰山不僅山勢雄偉險峻,而且泉洞清幽。如鳳凰洞、三教堂、一品洞天等古洞,曲折幽深;鳳淚等主泉,清澄甘洌,都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遊人至此,皆依戀不已。
  鳳凰山的古建築,多建於明清,且寺觀並重,反映了佛道合一的趨勢。三官廟、紫陽觀、觀音閣等著名寺觀,黃頂紅墻,飛檐翹角,點綴在山腰間,格外醒目。
  自清初起,即將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定為鳳凰山藥王廟會。後來,此廟會又改為山會。每逢鳳凰山山會,遊者如潮,比肩接踵,笑話連天,真是熱鬧非凡。鳳城附近的東湯、五龍背溫湯在當地頗有名氣,可作為遊鳳凰山的餘興節目。
  相傳,鳳凰山八大美景的聞名,始於晉代,遊人登臨覽勝形成名山,修築廟宇,成為焚燒香火之地,是興盛于明清時代文人墨客大石崖上題詞鐫刻,使鳳凰山融自然美與人工美于一爐,成為世人矚目的十大美景。 鳳凰山融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峨眉山之秀美。可謂引遊人觀賞入勝,遊人進山一遊便展現“壑岩丹青千尺畫,海雲仙閣一溪詩”的勝境。
  
  石棚避暑
  遊覽鳳凰山,首先映人眼簾的天然名勝的大石棚。大石 棚高約太半、欹嵌前撐,石面朝南,坐地而憩。石棚上刻有“振衣千仞”,直上青雲”八個大字,蒼猶剛勁,十分醒目 。石棚之上有一青松,枝幹舒 展意在迎客,故稱為“迎客松”。 石棚前面綠林虛掩,背懸崖遮日,流水潺潺悅耳,鳥兒霧裏啼鳴。時若坐在石棚之中,頓覺山風送爽,心曠神怡,遊人故多在此攝影留念,並留下一首讚詩:
  天然石棚遮穹窿,
  廈外炎炎廈內風。
  習爽涼意沁心扉,
  叮冬悅耳溪流聲。
  
  
  澗水飛濤
  
  鳳凰山的入口處是兩個懸崖形成的峽谷,從峽谷深處,流淌出一條山澗溪水見底,急湍蜿蜒流出山外,兩側翠柳拂岸,草木叢生,溪中有一巨石屹然而立,上刻“中流砥柱”的讚美詞,時值盛夏,陰雨霏霏,山泉噴涌而下,濺飛似雪,濤聲悅耳,沁人心肺,此時來到溪水旁,真是滿目飛瀑,銀珠垂落,滿山泉涌噴霧來,如此勝景吸引很多遊人冒雨上山,觀賞滌草木秀,佳木一蔥蘢。有詩讚日: 鳳凰展翅扶白雲, 澗水蟋龍戲鳳吟。日照浪花濤飛雪, 擁擁滾滾出山門。
  
  鬥母聖境
  
  “鬥母”則說的是“鬥母宮”。鬥母宮位居“解放紀念塔”左上二百多步遠的“鬥母岩”上。宮旁有一巨石,呈片狀豎立,南面刻有康得峻的詩:“劃開天險,盤亙金甄”北面是陳濟清所鑲刻古魏書四字“出類拔翠”。宮後有一大圓石,四週鐵欄圍護,石上長有一株青松,遊人可以登岩縱覽勝景,故稱此岩為“觀勝臺”。立臺環顧,向東側可視“紫陽觀”全貌,遠處東山遙迤 ,連亙綿綿。向西望去,則是“觀音閣”,飛峙淩空。向南望去,則是當年鳳凰向唐太宗李世民點頭三禮的“拜祖石”。真乃是勝景盡改眼底。若立在“觀音閣”上鳥瞰“鬥母宮”就更有一番趣味,則是巨石相托,群崖拱圍,峰巒相疊,綠樹簇擁其間,雲霧繚繞,虛無飄渺,幅幅天地會萃山水日月之秀,花卉草木之香,軒亭齋臺之麗,人們故稱此景為“鬥母聖境”。
  
  
  山雲鋪海
  
  霏雨初晴陽光柔, 茫茫雲海漫山流。
  煙霧飄靄古剎裏, 登峰踏進玉皇樓。
  每當雨後初雯或大霧曦雲雨迷漫,山霧騰騰,似煙似雲,一縷縷一片片平鋪山谷,煙瑣峰巒,時隱時現,松柏露裏,微風拂面,此時登山,腳踏浮雲,猶如來到九霄之巔,浮雲繚繞像嫦娥翩舞,時而輕絮涌深谷,時而驚濤翻山頂,山巒類似贏海之仙島。如遇細雨後的夕陽,必有彩虹橫空出世,五光十色,就像一座架在太空的通天橋,更難得的是還會出現罕見的“佛光折影”。人立山頂之上,腳下煙雲滾滾,而自己的影子卻映射到雲海之上,並有兩層式一層光環鑲嵌在影子上。如能身臨其境,似乎是脫離了凡塵世界,身居於虛幻漂渺的仙境之中,此即“山雲鋪海”之奇觀。
  
  蒼松佇月
  
  遊觀音閣,需登高逾險,爬地近百米長的鳳凰洞,此乃遊山者必到之地,風景奇妙,別具一格,每逢陰曆八月十五月圓時,就會飽嘗“聽泉賞月,把酒問天,立地成仙”之味道。每當夜幕降臨,月出東山,躍上古剎之頂,爬上古松之尖,朦朧之中的月亮便給這廟宇鑲上銀輝,古松翠柏枝頭似玉似玉的纏繞著青紗,疏密婆娑的瀉影,分外迷人,此時如臨至 此把酒志,撫琴抒懷,聆泉賞月,可謂享受一番古仙之樂。古人吟詩今人頌:
  崖邊巨石扶老松, 直插青雲戲晚風。
  
  明月冉冉瀉銀影, 恰似古剎挂山中。
  
  
  怪石淩空
  
  由鳳凰洞迂迴攀登羅漢峰,山風送爽,松濤陣陣,疲倦之感,隨風消失,爬上“神馬峰”,古藤扶崖纏繞,古松頑強生長在石縫間,再向西望,則見一怪石,突兀反起,象一猛勇騎在神馬之背上,有淩空而起,直衝霄漢之勢,每當雲霧從山谷騰起,飄逸在石下時,巨石猶如淩駕浮雲之上,雲石相襯,欲欲而有動感,直往上太空,故日“怪石淩空”。 此景獨特,有人吟詩一首,可見一斑。 山光絢麗景物奇, 峻峰崢嶸雲霧裏。 凝似猛虎欲騰勢, 淩空眈視萬仞低。
  
  松徑尋秋
  每逢仲秋之際登上鳳凰山頂峰,俯視群山是別有一番景色。秋高氣爽,滿山楓葉紅似火,艷若雲霞一層層一片片間而青松配綠,真是點點青松配霜花,可謂是一個金色的秋天 ,樺楓相間,五色繽紛,站在“免耳峰”上,四處眺望,迎面山坡赤、橙、綠、青、蘭、紫交織而成一幅萬紫千紅美麗彩絹,故樂“錦繡坡”。鳳凰山的秋景是濃郁而迷人的,恰似“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境。每逢金秋時節,許多美術、攝影愛好者都來鳳凰山寫生和拍照刊登各種報刊的佳作層出不窮。也有的幸譽獲獎。
  
  
  
  
  天池在望 從烽火臺到箭眼峰,山路曲折受高低山峰所限,很難廣開眼界,只有登上“神馬峰”,“天下絕”,才能極目遠瞠,使人心曠神怡。天高雲淡,晴空萬里,腳下群山綿亙,蜿蜒起伏,重巒疊翠,可謂“山外青山樓外樓”,由南望去可見“黃海”猶如一條白帶,天水相連猶如水晶宮。大小鹿島依晰可見,故日:“天池在望”。曾有遊人對此景吟詩:
  
  秋高氣爽夕陽沉, 攀岩牽藤上天門。 天海碧波極目處, 心隨帆影盡消魂。
  
  
  
  
  壘障留雲
  
  過老牛背再盤旋而上,就到了鳳凰山的第二高峰——箭眼峰,箭眼峰高入雲端,時有雲霧停留籠罩峰頂,山上望去,淡若炊煙,滾猶靄暮,時有縷縷輕霧。從高處的“箭眼”中穿過,人們將這種自然景觀稱為“山戴帽”。若逢久旱無 ,人們常盼望“鳳凰山戴帽”。這是降雨的予兆,當地農民就喜感大雨快來了。這裡流傳一句民謠:“鳳山戴帽大雨就到。”所以“壘障留雲”就成了當地群眾觀察天氣能否降雨的象徵。
  
  
  
  
  東地瀛洲
  
  一提到“瀛洲”人們便會油然而生地聯想到古人所稱道的“三仙”之一的神仙造化之地,故而令人神往。 鳳凰山上的“瀛洲”雖非“三仙”中的瀛洲,但也確有“瀛洲”流傳之佳境,這就是古人之所讚的“東地瀛洲”。從雄獅嘯澗的古城墻,石筍峰,經杜鵑坡到小石林,立之遠眺另有一小天地顯出漓江石林,黃山之險峻景色,果有傳說中的“瀛洲”之境。匯峰口北坡,多生“天女木蘭”稱“木蘭峪”,西坡多生杜鵑化,故稱“杜鵑坡”,每置春季,杜鵑滿山紅爛漫時,山霧瀰漫中,石筍類似仙島,時隱時露,淩空飛舞的彩練,五光十色,令人眼花舞。這時,東地瀛洲的景致更加多嬌如畫,分外壯觀而迷人!
作者博客链接:http://yuxuezhonglove.blog.163.com/
电子邮箱:yuxuezhong@live.cn
yuxuezhonglove@163.com
博览古今佳作,品味精彩人生,以文会友,不亦快哉心灵无界限,创作无止境……!

通讯地址: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中心村4号27 邮政编码:115216

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文字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首诗篇里欣赏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于学忠个人博客http://yuxuezhonglove.blog.163.com/
通联: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中心村4号27 邮编:11521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于学忠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519388788 MSN
宇宙神龙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55
加入时间: 2009/04/15
文章: 117
来自: 福建省南安市
积分: 267


文章时间: 2010-1-07 周四, 下午4:53    标题: 引用回复

好风景!赏读问好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宇宙神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QQ号码541054419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