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
会员等级:2
性别:  年龄: 49 加入时间: 2009/04/17 文章: 74 来自: 中国辽宁省盖州市 积分: 152
:
|
|
中华民族的起源,关于“盘古开天地”、“女娲氏造人”的传说是那样的生动而又独特,让我们想起来足以感到骄傲和自豪。人类的诞生,一出现就落到了以石头组成的岩石圈子上了,经过原始漫长的岁月与石头漫长的磨合,不断地成长,那时人们站在石头上,砍砸着石头、打磨着石头,用加工过的石头狩猎、耕耘。人类的智慧一天天的进化与发展。。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群落就逐渐地形成了,人们面对着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上有花、有草、有山川、有河流,以及春夏秋冬的轮回在思考、在自问一个个为什么?石头可以给人们各种各样的启发,使人的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成为了万物之灵长。原始社会人们在磨石头时,磨出了智慧、磨出了灵感。饭吃饱了,渔猎、耕耘不用石头了。自然凿石而筑室,研究“巨石文化”了。今天,社会文明发展了,“读历使人明智”更何况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留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为后人留下它的永存,承继历史的的光荣和不朽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精神的追求是无际的,人从自然中来,在自然中不断的汲取营养,真正的艺术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棚文化与整个中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石棚文化在漫成的历史长河中或以自身的神奇与美妙向世人展示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展示了先人们的聪颖和才智征服了大自然的无情掠夺与抗争。揭示了在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为人类建立起第一个立脚点,先人们立下了永远值得赞颂的丰功伟绩。
以文字形式全面介绍中国石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系统介绍石棚文化的宗论、分论、资源、文化等知识,研究发展与交流促进石棚文化。是各界石棚文化爱好者一直所企盼的。多年来海内外石棚文化爱好者对石棚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精编这本书也是我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来对各界人士的一个回报。
这本书共分六个部分:一、中国石棚文化概述。介绍从传说中的姜子牙暂将封神之后, 天宫里的元霄、灵霄、碧霄三位仙女各不服气, 为了重排姐妹法术的名次, 她们便约定夜里下界人间, 各显神通筑造一个石棚……重点是介绍中国石棚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个脉络就是从岩石到石棚,从石棚到历史遗迹的“古代巨石文化”的石棚之路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一篇可以了解到中国的石棚文化是怎样从“几块巨石,组建形成”。在这部分里汇聚各地的石棚古遗址一些最新发掘出来的珍贵史料,如在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 是举世闻名的“石棚文化” 的故乡等。二、常用历史术语。这是给一些非历史专业的人士用来了解一些必备的科学知,不是专论。因为我们的重点是谈的“巨石文化”的石棚。但是通过这一部分的知识,可以使交流更方便,可以对石棚的结构属性知其所以然。三、四、五部分是从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融合等方面对石棚种类进行的介绍以便于大家可以按图索骥,为石棚构造的辨析、研究与交流起到得心应手的作用。第六部分是研究石棚文化的历史实践。通过研究石棚文化的历史实践全面的对古带巨石文化鉴赏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通过这些知识让大家对中国石棚文化有更深入一步的了解。比如古代石棚的起源、艺术、价值。为什么石棚,在世界各地称呼并不相同,朝鲜称它为支石,欧洲则称它为桌石,在我国叫做“石棚”,它的构造风格与其它“石棚的鉴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总之基本上对针对石棚文化爱好者感兴趣的内容在去伪存真的基础都有所涉。
中国石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典籍汗牛充栋,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究竟有多少种类的石棚文化,究竟有多少石棚古迹,是不能不感慨的说还没有哪个人能说得清楚。诚然,在我们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哪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没有石头的倩影?哪处旖旎的风光,又能缺乏石头的装点?世界上的石文化五光十色,而仅为这五块巨石为主题的古代“石棚文化”,的确使人感到新鲜和好奇。愿有志者和我们一起进行更多探索。
世界上的石棚文化色彩缤纷。但都是渊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石棚文化一个新的时期来到了。让研究发展和促进交流石棚文化做为社会和谐的一个音符。这是我们责任与心愿。──中国石棚文化,还向我们后人揭示了一个尚未共识的真理:石棚生机的存在与石头休戚相关!是石头,是巨石开拓了地球生命的伟大黎明!然而,正因如此──是中国的这片神奇而富有的土地孕育了生命, 石棚的生命就在这里起源!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大家能对中国石棚文化的造化与发展更为兴叹,从远古的石棚文化中获得愉悦,从石棚文化中获得精神财富。仁者乐山仁者寿,赏石棚清心,赏石棚怡神,赏石棚长寿。希望通过大家与我们一起分享石棚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心清、神怡、寿长。历史的变迁, 人类最美好的那天就是文明、明晓事理的时候。也许,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慧心会意所热爱的祖国、故土、家园到处都充满了生机; 那灵山,圣水,以及田园圣地一切赋有灵性灵气灵思灵采灵通的生息繁衍, 都将积绽成了我们游子的生命和思想的内在渊源
作者博客链接:http://yuxuezhonglove.blog.163.com/
电子邮箱:yuxuezhong@live.cn
yuxuezhonglove@163.com
博览古今佳作,品味精彩人生,以文会友,不亦快哉心灵无界限,创作无止境……!
通讯地址: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中心村4号27 邮政编码:115216 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文字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首诗篇里欣赏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于学忠个人博客http://yuxuezhonglove.blog.163.com/
通联: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中心村4号27 邮编:1152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