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
|
|
狂人李贽
李兴濂
李贽之狂,不仅是他写了《焚书》、《藏书》,而是他常口出狂言,骂倒一世豪杰,以惊世骇俗之论引起世人的瞩目。他“遇恨则骂,遇嬉则笑,遇快则赏,遇奇则惊,遇激愤则按剑相从,遇节侠则欲以身代”。他曾写诗明志:“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 狂是进取抗争,是豪放不拘,是蔑视世俗的恣肆,是追求自我的真纯。李贽以狂气和傲骨,增加了他反抗社会的勇气。他坚信自己“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古称不愧不怍,我实当之。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日与世交战而不败者,正兵在我故也。正兵法度森严,无隙可乘,谁敢邀堂堂而正正,以取灭亡之祸欤!” 李贽之狂凭的正是这股充溢其胸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李贽之狂,从孔子到朱熹,对统治者树立的圣贤偶像与儒家经典一一展开了批判。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作为评价人与事的绝对价值准则,李贽则认为孔子不过是历史上百家中的一家,没有理由把他的言论作为评判是非的绝对标准,孔子是人,我们也是人,为什么非模仿遵从孔子不可呢?“若必待取是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在《赞刘谐》短文中,李贽还借刘谐之口嘲笑孔子及其追随者:有自谓真仲尼之徒,时遇刘谐,刘谐“见而哂之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说:‘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李贽却说孟子对孔子亦步亦趋,算不了是一个男子汉。董仲舒是汉代大儒,李贽认为他不过是个迂腐的章句之儒。朱熹是“道学之受祸,晦翁导之也” 。“块一己之喜恶,流无穷之毒害” 的罪魁祸首。对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尤为痛恨。称他们败俗伤世,口是心非,可诛也。李贽称“六经”《语》《孟》不值一谈,因为不是史官的褒崇之词就是臣子的赞美之语,再就是那些迂阔门徒、懵懂弟子的胡编乱造,“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李贽之狂,面对千年的历史传统,立下了颠倒千古之是非的志向,向数千年的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开战。“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谁与辨雪!” 他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称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是匹夫首倡,古所未有。历来把安史之乱归罪于杨贵妃、杨国忠,李贽则认为“国忠何罪之有?亲平韦氏,身见色荒,父子兄弟,日夕忧危,而旋自蹈之,玄宗之罪,可胜诛哉。” 把矛头直指皇帝。五代的冯道身历四姓事一十二君,历史上一直被作为无行无节之臣,李贽则称赏冯道为大隐,是有功于国家百姓的良臣。武则天一直被作为篡逆荒淫的女野心家而遭贬斥和责骂。李贽则认为武则天知人善任,以爱养人才为心,以安民为念,是很多男性帝王所难以企及的“聪明主”。对节义,李贽说:“节义者,败亡之征也。” 只有在国家败亡之时才会出现节义之臣,他们的节义不过是为了获取名声,屈原死谏而名显于楚,李牧死战而名显于赵,荆轲死秦而名显于燕,他们自己得到了美名,而他们的国家却遭到败亡。李贽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身分贵贱论高下。他把下层人养卒、家僮、戍卒列入名臣传。他认为女人的才德不比男人差,称历史上的女人是真男子,男子不如也。
李贽以脱俗之韵,卓异之见,非凡之才,无畏之胆,称量古今,独抒胸臆,翻千年之巨案,倒千年之是非,不仅与整个社会对立,而且敢于与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抗争,道别人所未能道,行别人所不敢行,独领时代的风骚。这就是狂人李贽!
。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
|
|
返回顶端 |
|
 |
叶英儿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04 文章: 1312 来自: 中国浙江省洞头县职教中心 积分: 9817
:
|
|
返回顶端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