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也谈读经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6-11-02 周四, 下午9:23    标题: 也谈读经 引用回复

也谈读经
•钱志富•

(文学博士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近年来,不少人谈到让青少年读经的问题。这倒是一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1919年五月四日中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当然首先是一场爱国运动,然后才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借助西方近现代民主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动力,努力推进民主、科学的现代精神,张扬自由、博爱等现代理念,提倡个性解放,“五四”运动的确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迅速现代化进程,“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
然而,如果我们反思“五四”运动,反思当时一些先驱者的言论和做法,再结合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文化问题,觉得“五四”运动的遗产并不具有整体继承性。换句话说,“五四”运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全面告别传统的决绝的文化态度,尤其是全面否认儒家学说在中国全面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打倒孔家店曾经是“五四”运动先驱者们的集体信条。
的确,古圣先贤的理论在现代中国并不都适用,儒家主张“三纲五常”,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一个现代的非宗法的社会里的确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大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毕竟是社会的客观存在。所以在共产党的党章里也还是规定要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这种上下级关系,其实就是君臣关系,而君臣关系不能先于父子关系而存在,所以君臣关系处理得好就是父子关系,爱民如子是最为理想的执政理念。同样父子关系也不能先于夫妇关系而存在,因为没有夫妇,就没有父子,没有父子也就没有君臣,所以三纲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只不过存在形式不同而已。此外三纲关系要成为一种正常的、和谐的或者说是比较少问题的关系,就得靠“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就是五常,没有“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三纲关系就会出现紊乱,甚至颠倒。“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彻底的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颠覆运动。这种颠覆的结果,尤其是那种恶劣的不良后果,我们已经在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中见得很多了。文化大革命彻底颠覆了君臣、父子和夫妇关系,彻底抛弃了“仁义礼智信”五大信条,结果文斗、武斗齐上阵,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差一点把中华民族折腾得亡国灭种。
好在天道好返。以前被破坏掉的关系又得到了修复,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政坛在邓小平领导之下迅速拨乱反正,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得到了恢复,正常的夫妻关系得到了恢复,正常的父子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可是“仁义礼智信”层面的东西恢复得不是很好,一些人在迅速升官发财之后走向了贪污腐败、鱼肉人民、为富不仁的邪路。外逃贪官成为中国政府的一块心病。
当然,中国当前的问题还不只是外逃贪官的问题。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中国当下的问题是社会大转型带来的问题。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道德伦理型的社会,特别强调并讲究气节,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信条。中国现代社会中也有特别讲究气节之士,闻一多、朱自清就是这样的读书人。可是中国当下社会大转型,中国正在转变成为一个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正在由一句笑话变成现实。“一切向钱看”只能是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只能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许有但少。当下为了钱,不知耻的人是不少的。说到这里,真的要感谢胡锦涛总书记,他提出了著名的“八荣八耻”理论,这真的应该是大快人心和深入人心的。可惜的是不少人只把它当成一句政治口号来看,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也只是从政治层面来认识他的价值和意义,而他们心底仍然是“一切向钱看”,而不愿意借助自己的力量来构建相对和谐的社会。
可能由于有以上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笔者是倾向于让青少年接触一些古圣先贤的经典的,青少年应该努力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应该成为我们的后代的信条,古人说道德文章足以不朽,这是十分有见地的。至于读经,当然是可以的。新文化运动的最伟大的旗手鲁迅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吃人的文化,他在《狂人日记》中批判“仁义道德”,鲁迅自己熟读经史,他看见的当然是假仁假义,真的仁义道德怎么能“吃人”呢?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吃人的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又何尝不是?西方文化滋生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不知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存权,二战期间,德国纳粹血腥地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光南京大屠杀就夺去了三十万人的生命。鲁迅批判的是瞒和骗,是假装的仁义道德,其实鲁迅是主张仁义道德的,他的心中有博大深沉的爱,而这种爱就是仁义道德。鲁迅还说,不要读中国书,说读中国书会让人失去斗志,在当时他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他主张战斗,而他自己正是一个精神界的斗士。我们现在当然也要大力地阅读外国书,但我们也需要阅读我们中国的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些言论永远是积极的,乐观的,对我们的奋斗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近年来,《论语》、《孟子》等古圣先贤的著作被一些家长当成了教育自家孩子的教材,有些儿童居然也喜欢这些古圣先贤的著作,愿意将他们背下来,可是一些人站出来反对,说这是开历史倒车。著名的学者文怀沙就认为让小孩读经是开历史倒车。笔者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有时候,历史的车轮不幸开倒了悬崖的边上或者墙跟前,就只好倒车,如果不倒车,就只好开下去或开进去了。如果历史的车轮开下了悬崖或者开进了城墙里面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车毁人亡应该是这后果之一吧。
反对读经的人似乎多了起来。最近舒芜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国学”质疑》,发表在2006年6月28日的《文汇报》,引起了争鸣。舒芜的文章最近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转载,争鸣的文章也沾了光被转载了。笔者读了舒芜的文章,抄下了下面的几句话。舒芜看来是十分讨厌小孩读经的,他说:“这些年,有人居然要求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简直莫名其妙。有什么效果啊?我们小时候就靠背四书五经背出来的,顶多养成我一点看文言文的习惯,就这点习惯,也并不全是背了四书五经才有的。”舒芜认为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没有效果,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的,舒芜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能熟悉共和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正是这个舒芜的背叛师友,才酿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冤案即1955年的胡风集团案。令人十分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在关键时刻背叛了师友的人居然拉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汉奸人物周作人来垫他的背,他说:“周作人不是讲个一个经验吗,他那个四书五经比我背得更多了,可他说,他真正的文言文的功夫,还就是读文言小说读出来的。”对了,一个背叛师友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冤假错案,一个背叛自己的祖国,成了可耻的汉奸,他们的经验何其相似! 舒芜又说:“我始终不明白,写文章与读经书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现代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像闻一多、朱自清这样的讲究民族气节的人,闻一多、朱自清大约读懂了四书五经,所以他们的做人和写文章自然不同,闻一多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文化,朱自清写过一篇谈气节的文章,这也表明他受到过古圣先贤的著作的影响。舒芜和周作人自然不明白写文章与读经书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他们的做人第一是背叛,第二是背叛,第三还是背叛,他们的文章也自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讨个说法。北岛诗中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此言不虚啊!
当然,读经的目的可以不是写文章。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写文章也许是不太重要的事,可是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以不成为一个好人,所以做人一定是第一位的,如果做人不好,做的好文章有怎么样呢?宋代书法家蔡京的字写得够好的了,可是他是一个大奸臣,结果他的作品一幅也没有流传下来。诗人艾青有一句诗,说:“谁愿意跟沾满同志鲜血的人握手呢?”这也的确是大实话。周作人的文章写的很好,可惜他毕竟是汉奸。笔者读博期间有一位学友的父亲送他的儿子到学校攻读博士学位,听别人一谈起周作人就骂,说:“我才不看汉奸写的东西呢!”这也反应了中华文化的某个侧面。
笔者曾经碰到过一个同事,她听到笔者评价另一位同事,说他有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忠,结果她非常吃惊,说:“现代社会怎么可以有封建社会的个人品质呢?”笔者听了这样的话,心里十分感慨,原来忠是封建社会的个人品质,难怪大伙不以忠为荣,反以忠为耻了。
当然,孔子说:“忠而无学,其弊也愚。”认贼作父的忠是愚忠,所以有学问的人要能够分清是非,辨别真假,真善美毕竟不同于假丑恶,学而忠,忠而学,这是一对十分辩证的关系。只是悲哀得很,如今学问也成为了一种沽名钓誉的东西了。笔者在大学里任教,也算一位硕导,今天碰到另一个学院的一位硕导,他抱怨说他的工作量不满。我说你可以多带一点研究生吧, 带研究生学校是承认工作量的,结果他苦笑道:“老钱,你还不知道,现在的研究生是专门绷领导的,你我普通教师,比臭狗屎还臭,研究生是闻也不要闻的。”“啊!”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研究生们看来也不过是一堆臭狗屎,难怪没有多少研究生来选我做硕导。不过,也有不怕臭的,终于归于门下,本人还算尽心尽力地指导了的。
古人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笔者无奈,人到中年,仍为一位穷书生,恐怕只好独善其身了。
不过,有时间,经还是要读的,而且还要教下一代读,笔者不怕别人说是开历史的倒车。

(本文作者供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6-11-02 周四, 下午9:25    标题: 告图书馆及资料室及读者书 引用回复

告图书馆及资料室及读者书

尊敬的图书馆、资料室及读者:
学术著作《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一书终于由我国中央级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系作者历时七载,对中国新诗历史上最大流派、影响了几代人的七月诗派的研究结晶。作者从七月诗派与民族传统的沟通、七月诗派与西方近现代诗歌传统的沟通、七月诗派创作论、七月诗派的流派特征、七月诗派的流变过程、七月诗派的理论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同时,该书还对七月诗派著名诗人胡风、艾青、田间、牛汉、绿原、曾卓、贺敬之、彭燕郊、徐放、鲁煤、化铁、杜谷、胡征、鲁藜、朱健等人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风朴实、优美,笔带感情,可读性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博导、教授,重庆市文联名誉主席吕进先生为该书作序,我国著名作家何满子先生题写了书名。该书在撰写及出版过程中受到了牛汉、绿原、贺敬之、徐放、孙钿、鲁煤、穆仁、柯原等著名诗人的关注,被誉为“填补了七月诗派研究的空白”(柯原语)。该书57万8千字,20.25个印张,636页,定价38.5元。该书装帧精美印制考究,价钱低廉,值得由各图书馆、资料室和单位及个人收藏,也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由于该书系由作者自费出版,所以欲购该书者不得不与该书作者本人联系。联系方式为:315211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钱志富老师收 电话:0574-87606507 电邮:qianzhifu@nbu.edu.cn 欲开发票者,请事先注明。
该书作者钱志富现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该书作者钱志富自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曾在《诗刊》、《文艺报》、《当代文坛》、《外国文学研究》、《文艺争鸣》、《中国学术研究》、《世界文学评论》、《世界日报》等50多家海内外当代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诗学作品上百首(部),已出版诗集《我不愿被你烧掉》、《掌心是海》、诗论集《七月派诗人论》等。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亚夫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11/10
文章: 969
来自: 山东
积分: 5484


文章时间: 2006-11-25 周六, 下午10:25    标题: 与钱志富博士对话: 引用回复

当前读经,似乎有蔚然成风之势。一时国学炙热,火烧眉毛。而撩开窗口看看,却多有呈“蹈火之勇”的嫌疑,好歹弄个半生不熟再跳出来,已算脱俗,便自认为洗尽铅华,远离浮躁。
文化根源的断层,断在何处?断在根!骨头接好了,不见得走好路:神经联络了,未必不发神经。
先生一番苦心,亚夫深有感触,谨向先生聊表敬意。

亚夫

_________________
亚夫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375358582
亚夫澳洲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37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亚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547835393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