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城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5/10/09 文章: 113
积分: 488
:
|
|
父亲,让我难忘的那一刻
曲明城
回家过年时,父亲总是嘱咐我,不用带书回去,假期没有几天,他会给我找些杂志和报纸看的。每次到家都能看到摆放整齐的杂志和报纸。有时也可能是一本书。
今年过年刚刚回到家里,父亲就把我叫到了东屋,从那个落满灰尘的书架底部拿出一本书,小心翼翼地翻到书的126页。
“孩子,你看看这里的几首诗写得好吗?”父亲几乎是在自言自语,“那天,他们在咱家吃饭,酒席之上,梁老师先做了一首诗,桌上的几位按照他诗的韵脚,也先后说出了他们的作品。只有,只有我和另外两个人没说出来。”
看到父亲的神情就像一位受了委屈的孩子,我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宽慰他。但我能想见,当时酒桌之上父亲的尴尬,我相信这件事一定深深地刺痛了父亲的自尊心。
书的编者是父亲当年的老师——梁老师,一位已经离休的干部。在他的诗后是三位小学老师(父亲当年的同学)的和诗。
原诗中让人感知到了岁月沧桑后的一份超然:
姜村一去岁悠悠,回首前尘半纪秋。赖有青山铭往事,开樽一笑解千愁。
和诗如下:
一、满天桃李情悠悠,恩师才德映春秋。只恨不能常相聚,随时讨教解我愁。
二、时光如涛荡悠悠,转眼已逾四十秋。恩师教诲铭心记,从容世事不自愁。
三、席间索句兴悠悠,先生文采耀春秋,幸遇良师多赐教,学有疑难我不愁。
酒席之上,遣词造句本是一件快意之事,词句未必要精彩,也多是应景之作,大可不必认真的。一如酒宴之上,不必逞能醉饮。但父亲这次认真了。
父亲是在胃部手术后,才很少读书的,或者说,干脆不读书了。手术中的麻醉使父亲的记忆力大不如前。记得我在小学时,父亲每次去县里开会时,都会给我带回一本书。整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就是父亲时断时续为我买全的,那是让我骄傲了好多年的事。
我明显地感觉到,父亲是来向我求援的。离开那样的环境,再去凑句也实在不是我擅长的,于是我轻轻地回了一句,让我认真地再看看。“谢谢爸爸,这个假期我有书读了。”看到我高兴地神情,父亲没再说什么。
从家返回时,我带回了这本书。
父亲节快到了,乡村的人们正忙着种地,想来父亲也无暇去打他的“小麻将”(赌额小)了。想邮一本有我作品在内的书回去,作为父亲节的礼物,后来还是放弃了,一方面,父亲已经很少读书,另一方面,更怕刺痛他心深处那根敏感且有些脆弱的神经。
但电话中,父亲说, “放假的时候,带回来就行。别邮了,费钱。”父亲的话语中,有着一种阿Q式的骄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