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越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26 加入时间: 2006/08/08 文章: 92 来自: 第三个 积分: 170
:
|
|
鲁迅的拒绝与萨特拒绝
姚宏越
前几天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了关于鲁迅曾经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事情,对于诺贝尔奖,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情节,编辑们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这种情节尽可能地渲染着中国的某些与诺贝尔奖搭上边的人,北岛,李锐,曹乃谦……或者是当代的这些人已经被炒得没了鲜味,这一次的专题报道选择了鲁迅这位曾经的中国文坛领袖.
编辑选择的主题是鲁迅拒绝了诺贝尔奖提名,这个标题写得相当明确,然而放在这个特定的位置,特定的环境难免让人联想到鲁迅是拒绝的是诺贝尔奖.从实际情况上看,当年的鲁迅只是有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可能,而且被提名的途径是通过一位到中国考察的探测学家的,他所了解的情况也只是他在中国听说的一些影响,那时的鲁迅已经变为了战士的鲁迅,左联领袖的地位使他不难取得对上海,乃至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通过报道可以看出斯文·海定并不是一位文学家而只是一名出自诺贝尔奖的故乡从事探测方面的文学爱好者,可以想象他对于鲁迅的认识是很难深入的.此外在当时诺贝尔奖也并不急需找一位亚洲人获此殊荣,因为泰戈尔于1913年已经为亚洲带回了这项至高无上的荣耀.至于当年为何选择鲁迅作为提名的对象这点连《南方周末》的文章也有矛盾之处,因为在同期的另一篇采访文章中说斯文·海定为诺贝尔奖评委会推荐的人是胡适,而所谓前任主席说他们曾经选择了鲁迅我认为则是有善意的谎言之嫌.以我的理解当时的情形是一名在中国的瑞典探测学家在感受到了鲁迅之于中国文学(当然也有非文学的)的影响,并希望将其推荐给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或许他有可以说服评委将鲁迅列入诺贝尔奖提名的能力,当然这也是想象.就在他设法向鲁迅征询意见的时候鲁迅将他的好意回绝了.也就是说鲁迅与该年的诺贝尔奖的真正评委并未因这位热心人的提议而联系上,从某种意义上讲鲁迅与诺贝尔奖的关系要远小于沈从文,北岛,甚至李敖.
这么说并不是想贬低鲁迅之于世界文学的地位,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除去某些利用鲁迅的伪文人外,中国几代文学青年均受到了先生深远的影响.可是并不能因为他的伟大就必须与诺贝尔奖这样同样伟大的象征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说鲁迅是被诺贝尔奖遗漏的对象,这样的人很多,比如卡夫卡,比如托尔斯泰,西方人没有把他们与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是尊重客观事实的表现;作为东方人如果认为鲁迅配得上诺贝尔奖,也完全可以将鲁迅列入卡夫卡,托尔斯泰的行列.但决不能将他与萨特联系起来,众所周知1964年萨特在确认自己获奖后委托他的瑞典出版商以"一向否弃官方的荣誉"的理由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只有他配得上拒绝诺贝尔奖的标题.这是一个常理,一件东西只有当你已经确定获得了才有资格谈拒绝,还没有获得是谈不上拒绝的.
看到鲁迅拒奖的标题,很容易让我想到当代中国很多体育媒体报道仅仅通过一某人的一句哈或是一个玩笑就写成某位中国球员与世界某知名球队有某种联系.其实我们只是人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是一种现象,一种刻意炒做以求引人眼球的下流.中国人经得起玩笑,但经不起这样的一种误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