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游客
|
|
孩子压抑,父母着急
孩子的世界天真烂漫,很难想像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感到沉重,觉得紧张或者压抑。但是事实上,孩子有孩子的关注重点和生活重心,他们的情绪常常会被一些成人忽略掉的细枝末节影响到,并且用一些成人不太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要做理想的父母,就应该善于发现孩子感到压抑时的一些表现,从而安抚、帮助孩子,避免孩子因为压抑而造成阴郁、孤僻的性格。
哭泣
通常情况下,孩子哭泣是因为饥饿或者疲劳,但是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做游戏达不到想要的结果;今天没有得到大红花;挨了父母的批评、训斥……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哭泣的理由。一些父母碰到孩子哭泣就手足无措,又哄又劝,生怕孩子哭出什么问题来;还有一些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烦,马上呵斥,制止孩子继续哭泣。这些做法都有欠妥当,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应该让孩子发泄出来,然后再轻声探究孩子哭泣的原因,做到为孩子消除委屈、缓解情绪。
拒绝吃饭
一贯吃饭难的孩子除外。如果孩子出现厌食或其它表示不满的肢体语言,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忽视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紊乱症或营养不良,更严重的是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不同程度的障碍。
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可用生硬的态度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着手解决孩子拒绝吃饭的心理阻碍。另外,还应该经常改变家里的饭菜花样和口味,给孩子新鲜感,让吃饭成为孩子放松的一种方式。
装病
很多父母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不想去幼儿园时,暗地里犯了错误时,必须向小伙伴道歉时……孩子因为精神紧张都会以生病不舒服作借口,选择逃避。及时怀疑孩子在装病,也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攻击性行为
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因为语言能力有限,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所以孩子经常选择用咬、激怒或起伏万般的方式来减轻压力。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或录象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过度忧虑
尽量减少孩子跟恐怖电影、故事接触的机会,以免孩子将恐惧转移到现实中来,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失去信任感,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新闻中有关灾难的报道而害怕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说谎和欺骗
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是他们通常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他们只是在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多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说谎或者欺骗你,请记住这是他们在按照父母的按时行事,父母要小心可能是自己在树立坏榜样。父母要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孩子向专家咨询。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世界并不简单,他们也会感到压抑和疲惫,需要父母细心的观察、理解和呵护。 |
|
|
返回顶端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