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
|
|
胭脂女人
胭脂,据说古时产于西北焉支山萃取了花瓣的鲜艳与芬芳的红色颜料,只因了她消魂的颜色,香软的味道,和那种一抹于两颊后晕染出的淡淡细细的娇柔,使得千百年来多少女子为她心旌神摇,多少男子为她魂飞魄散。
胭脂,因为产于古代,也就有了一种独属于古典的艳汁芳烟。走进了那个散发着幽幽古香的遥远的年代,寻香而往,依然可见那里俏然伫立的伊人,每一个凝眸,每一声叹息,每一朵如花般的微笑,都在胭脂的泫染下,定格成了一种永恒的美丽。
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添香的红袖还是深院的闺秀,当她们打开那个玲珑的胭脂匣,蘸一点点晕在白皙透明的腮颊上的时候,她们的心中一定是盼着可以遇见那个为她而心动的男子吧。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的艳史佳话缱绻情事,不是起始于这惊鸿的一瞥呢。
于是,就有了那么多女子被那一匣艳色痴着迷着,那么多男子为这一抹冶色诱着惑着,那么多关于红妆的诗句被人们吟着颂着,似乎连舌尖与唇角都可以感受到胭脂散发的诗意与芬芳。“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这些红颜女子,红粉佳人们,就这么静静地坐在绮窗后,妆镜前,用一双娇柔纤巧的手,将自己无限的柔情和千千结的心思都细细地绘进了红妆里去,那份细致,就如同在描绘自己的幸福与温馨。此时此刻,连庭前带着露珠的海棠花也不及她那一低头的娇羞。
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这么一段:“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那感觉颇为暧昧,美人的红妆纵是糊在了帕子上,想来也是自有一番别样的缠绵与味道。任你是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儿,任你如何巧笑嫣然,若想让那六宫粉黛都失了颜色,原来也离不开这一抹醉人的胭脂红。少了这一点颜色,再美丽的容颜也会少了些许的妩媚和风情吧。
我曾去过韩国,我发现韩国的女人个个浓妆淡抹,像她们的国家一样美丽。近年来,中国女人也越来越爱妆扮了,不论什么年纪、什么身份、什么环境、什么性情、什么命运、什么遭遇,都少不了一盒胭脂。
胭脂因女人而有生命,女人因胭脂而美丽。一张桃花面,一缕蚀骨香,酥软了多少儿男!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