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一屋高起出九霄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huhuaqiang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12/31
文章: 264
来自: 四川成都
积分: 560


文章时间: 2010-5-15 周六, 下午11:29    标题: [原创]一屋高起出九霄 引用回复

                            一屋飞起出九霄

  有一些山,它并不是享誉世界的名山,第一次听到名字就会终生不忘,比如哀牢山。那是我还在读小学时从一本破书上看到的,那三个字所蕴含的神秘感就永远地占据了我的想象的心灵,即使我从来不曾去过,且也许永远去不了。瓦屋山,这个名字也同样给予了我这样的感觉;但是瓦屋山,我去过了。
  第一次亲眼见到瓦屋山,却并不知道那就是瓦屋山,而当成了贡嘎山,因为贡嘎山也是我心灵中的一个神秘的山的名字。记得那是大一时同两个同学,于十月一日经过整整十二个小时的攀登,直到累得死去活来才歇息在雷洞坪,并在第二日的清晨登山峨眉山的金顶时,放眼一望突然见到的一个奇观——在茫茫云海的西边,竟然有一座顶部极为平整的山体隐隐浮现在云海之上,仿佛一艘巨大的航船,那奇特的山形让我忍不住发出了惊呼,那种惊叹远远超出了我对峨眉山本身的云海和佛光的神奇的感受。从此那个影子就刻在了我的心中——贡嘎山!后来才知道,它叫瓦屋山!
  今年清明假,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瓦屋山作为我们游览目标。从成都出发,驱车180公里,下高速,经丹棱,过洪雅,在弯弯绕绕的山间公路上跋涉了几个小时候,终于抵达了瓦屋山下。

  眼前哪里能看到什么山?能见到的全是树!树更远处的就全是雾!眼前的瓦屋山就和在我的梦中一样飘渺,一样遥远。树的印象,茂密,高大,阴森。有种让人透不过气的感觉。进了山门,驱车盘旋而上,路窄,路弯,还到处有塌方造成的缺口。第一次驾车走这样的路,既有些提心吊胆,也很刺激。越往上行,视野越来越狭窄,因为雾气越来越大。开始还看到那些缭绕的雾气只是在远处的山间飘动,渐渐的就发现它们居然游荡到了路面上了。车从雾气中碾过,它们就轻轻地侧身让行,然后还调皮地追撵一下,这就猛然激发了我无穷的情趣了。继续往上,就简直是在云雾中穿行了,路面是雾,头顶是雾,脚下的山涧是深不可测的雾的海洋。右侧的崖壁在雾气中隐隐直立,高不见顶,石壁上滴答着水声,偶有丝绸般飘渺的水瀑从头顶挂下来,便惊得我们停下车来,照下几张美景。然而,这样的景致很快就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便容不得我们停留下来了。继续前行,在一些弯道处,车前只是茫茫的云海,似乎再往前走一步就会飞进那白茫茫的云海中去,心中猛然一惊,又才发现路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向一个山口而去。
  在一个山坳处,我们听到了哗哗的泉水声,停车休息,顺便掬水洗车。在黝黑的石涧中,从山上茂密的森林里奔泻而下的泉水清澈透明,清凉刺骨,那纯净的感觉让人心颤。在水边林下的地面上,到处生长着一种类似于滴水观音(其实肯定不是)的植物,鲜嫩无比,有翠绿色的,有暗红色的,全都粘着晶莹的水珠,在山风的吹拂下微微地颤动。地面是黑色厚实的腐质层,踩上去如同海绵。我拔了两株,同时用塑料袋装了一大包肥沃的泥土,把它们放进后备箱,我要把这种鲜嫩的美好感觉移植到我家中的花盆里。
  继续前行。约一个小时后,到达了半山腰的停车场。整个停车场被笼罩在雾气中。建筑物隐隐绰绰,高大的树木伸着光秃秃的树梢在雾气中站立,整个看起来如同仙境。下车来才觉得有深深的寒意。购票乘缆车。服务员说,从这里上山顶垂直高度还有700多米,要乘坐半个多小时。游人不多,缆车开始缓缓上升,脚下还是雾气,隐隐见得地面上的树木的影子在缓缓地后退。突然看到地面有白色,定睛一看,原来是积雪,大为兴奋。但是由于雾气太浓,看不真切。记得以前在张家界乘坐缆车,把很多人的魂都吓掉了,因为恐高;而这里因为被裹在雾中,感觉不到高度,却反而没有了掉魂的感觉。就这样在浓雾中颤悠悠地爬行,眼前晃动着的是朦朦胧胧的树影和雪影。雪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头顶只是一片苍茫的白。
  突然间,雾气消失,天光尽显,头顶满是蓝天白云,还有刺目的阳光。山顶终于到了。

  一踏上地面,我的那个惊喜啊!地上是厚厚的积雪,踩上去立即就陷下去,能听到簌簌的声音。满眼的白色开始使眼睛发胀,头顶纯粹的阳光开始使身体发热。我们几乎立即就扑入了那被白雪覆盖着的森林里。我的惊喜来自于我们南方人对雪的少见,更来自于完完全全的预料之外。
  沿着森林间游览的小道一路走去,贪婪而迷醉。不停地从地面上捧起洁白如玉的雪来端详,虽然冰冷刺骨,却也爱不释手。看见厚实的雪被就忍不住要扑卧上去,体会那醉人的柔软和纯洁。视野开阔得多了,可以远远望见远处的林带,更远处隐约的白色的山峰。我可以肯定东边那些苍翠的山峰就是峨眉山,西边那高耸入云的洁白山峰就是贡嘎山。更近一点,可以看到瓦屋山的万丈绝壁。当然占据我的视野的主要还是眼前的白雪,巨杉,还有遍地的低矮的竹丛,还有的就是品种繁多的杜鹃花。遗憾的是,这里被称为杜鹃花的王国,却并没有到杜鹃花开放的季节,看到的只是枝叶枯瘦的丛影。特别让我惊奇的是,这是一座海拔将近3000米的高山,而山顶竟然几乎是平坦的,据说有11平方公里。一路走来,只感觉到细微的起伏,这正是瓦屋山所以得名的原因。
  我们在铺满积雪的路上快乐地奔跑,即使跌倒也没有关系。灌木丛中细水滴答,仿佛一曲神秘妙绝的背景音乐。一路上很少碰见别的游人,这也让我异常兴奋。在别的景区,看景不易,看人头攒动才是风景,这里的景致简直就是专门为我准备的,我放肆地大吼,放肆地奔跑,放肆地在雪地上打滚,尽情地释放平日来郁结的所有烦恼。前面发出了淙淙的水声,转过一个弯,就看见了在前面一片开阔的洼地上,没有高大的树木,尽是一种低矮的一米左右的细如筷子的竹丛。在竹丛中,竟然有两个水汪汪的池塘,在池塘四周,有无数汩汩流淌的清泉,将清澈无比的细流注入池塘。查看游览图,原来这里叫做鸳鸯池。好温馨美好的名字!水在厚厚的积雪下流淌,那感觉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和“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意境。顺着流水而去,原来是一条接连不断的溪涧。后面的路几乎就是顺着溪涧而行了。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种排山倒海的声音,不知道那声音来自何处,也不知道那声音是什么发出了。过了好久就我才发现原来是山风吹动高大的杉林发出的。因为杉树太高大,所以强大的山风也无法摇动它,或者摇动了我却看不出来,但是山风却被森林的枝叶切割,摇下了树上的积雪,于是就发出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声音。溪涧中汇聚的水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急湍,发出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响亮。那些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倒下的巨树,横七叉八地静静地卧在溪涧之上,予人一种远古洪荒的神秘与静穆。突然视线模糊了,眼前的景物突然隐去,原来不知道从哪里猛然涌出来浓重的雾气,让人如同突然掉进了神秘的深谷。正惊疑之间,那些雾气又牵牵扯扯地穿过树林而去,刚才的一切又回到了你的眼前。头上晶亮的阳光是一直照着的,偶尔穿过密集的林隙,如同刺过来千万把锋利无比的青铜宝剑,让人陡生敬畏之心。
  转了一圈,终于回到了起点。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去看那据说有1040米落差的兰溪瀑布。我不觉得遗憾,因为我已经领略了我早已埋藏在心底的瓦屋山的神奇。有寺庙我也不进,因为我知道,此山的神奇不是靠寺庙烘托出来的。还说这里是张道陵创建“五斗米教”之地,并终葬于此地,这些我也不敢兴趣,因为此山自身的灵气足够征服游人,不必借传说添彩。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到瓦屋山的气势,我完全被它巨大的身形给淹没了。不过,后来一想,苏东坡游庐山,那一首《题西林壁》诗就真的表示他看到了庐山的全貌吗?其实未必,不管是“横看”还是“侧看”,那多半也只是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所谓“大美”其实都是既无言也无形的,只要能够在心中描绘全貌也就足够了!
  驱车下山,由于天色渐晚,而且雾气更加浓重,简直形同夜行。大开车灯,缓慢前行,终至于山脚。山下天色尚明!
  回来有,还忍不住神游无数次,便索性打油一首,一寄此游情怀:
  一屋飞起出九霄,
  云遮雾罩藏妖娆。
  绝顶遥望千峰远,
  敢与峨眉试比高。

_________________
把平淡的生活诗化,把飞逝的时光变成文字,让每一个走过的脚印在我的回望之后才湮灭。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huhuaqian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462349937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