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走马滇西南之一 秋日昆明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6-11-11 周六, 下午8:50    标题: [原创]走马滇西南之一 秋日昆明 引用回复

到昆明已是傍晚时分,夜来便上街走走。昆明的街道看起来十分整洁,灯光下的林木也显得格外青翠,整个城市或许用一个绿字来概括更为妥贴。尽管时已深秋,江南的林木已然飘飘忽忽地洒下些落叶,那曾经爽心悦目的翠绿也似乎生受了锈蚀,就连空气中也夹杂了那分萧杀和寂寞,而昆明却是一片郁郁葱葱。我走过不少城市,难得有象昆明一样绿得这样清新自然,绿得这样舒心畅意,绿得这样清纯可爱。除了“滴翠”,我再也想不出什么恰当的字眼来形容。昆明的街道并不宽敞,夜市却十分繁荣。在火车站附近的地方,还没有一家豪华的商厦,沿街的商店(大多是一、二家门面的小型商店)却是万家灯火,没有过分花哨的装饰,没有言过其实的广告,更没有令人心烦的聒噪,宁静的灯光映照出朴实无华的货真价实,营业员宾至如归的接待洋溢着春城人诚挚可信的淳厚民风。徜徉在昆明街头,不由得陶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心中暖洋洋的。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西南的大观公园内,环境颇为幽静。乘车行无多时,就见到那座十分壮观的白底金字汉白玉牌坊。入门但见翠竹苍松,绿树红花,目不暇接。云南地处亚热带,植被丰富,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花卉的花期又长,菜菊、大丽菊、含笑、一串红、木芙蓉、叶子花、海棠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万紫千红装点出世外桃源的五彩缤纷。极目所至,仿佛置身花的海洋。
大观楼公园距昆明六公里,面临滇池,最先原是滇池的一部分。宋元以后,因为不断开挖海口河道,滇池水位下降,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明时。世袭镇守云南的沐氏在滇池练习水师,于此建造苑圃。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取名“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僧人乾印来此结茅讲经,法雨天花,盛况空前,善男信女把茅庵建成了观音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在寺址上督造大观楼。楼高二层,视野空阔,滇池西山,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洋洋大观尽在登楼一望中,遂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起了华严阁、涌月亭、澄碧堂、催耕馆、观稼堂等亭榭,形成一带园林。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增建为三层,金漆彩绘,飞檐翘角,益是壮观。清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回民起义反清,大观楼、华严阁等皆毁于战火。直到同治八年(1869年) 云南署提督马如龙重建大观楼。从清末画家杨应选的《滇池大观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大观公园还只是一个小岛,绿树簇拥,碧波回环,山水空溟。那时要上大观楼,比不得今日阡陌交通,真还需用船摆渡。近华浦的门亭上至今还悬挂着马如龙当年撰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对联,想是当年情景的写照,却让每个初到大观楼的人大费思忖。
大观楼公园是一个利用水滨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自然山水园林,曲堤、拱桥、回廊、牌坊、亭阁将水面分隔成若断若续的几部分,围而不隔,隔而不断,湖面显得深远而有层次。一曲欢快流畅的清流,牵连着一长串千姿百态的亭台楼阁、曲院回廊,似翡翠明珠散落在青山翠峦的芳草绿树之中。湖岸垂柳拂波,池中莲荷高下,步步有景,处处是花,金菊飘香,姚黄魏紫,荡漾一片秋日的春意。虚虚实实,掩掩映映,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最能唤起无限的遐思。入园傍荷池直走,迎面有亭,亭覆琉璃黄瓦,中嵌大理石,书刻着“近华浦”三字。穿过亭门,沿着花木扶竦的壁水长廊,远远地就望到了隔湖相峙的“楼外楼”,一座二层歇山式古典建筑,仿佛一支巨型画舫。一座桥闸沟通着大观河、大观湖和滇池相连,三座小小的石塔耸立在内湖中央,使人联想起的醉人心魄的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虽然水面不如西湖的开阔,但面临名震海内外的大观楼,却同样具有辉映生色的妩媚和幽丽。
大观楼是一座楠木建成的三层楼阁,三重檐四方攒尖顶建筑,琉璃黄瓦,金漆彩绘,飞檐翘角,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余平方米。底层正面六抹隔窗门一堂八扇,两边开洞窗。楼门南北对开,南门(正门)台阶临水,正面门楣之上“大观楼”三个字金光灿灿。二楼之上,可见咸丰帝所题“拔浪千层”匾额,旁有清人宋湘的对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楼仅三层,虽然古穆庄严,却并不高耸入云,就连登高也难望见“西山睡美人”的丰姿,障目的何止千叶万树。大观楼之所以蜚声中外,不仅仅因为门前的碧水,背后的青山,繁茂的花木,美丽的传说,令人梦萦魂牵的追慕更来自楼前那拄天立地的“海内第一联”,那传诵千古、烩炙人口的180字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入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廊,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嬴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一个“喜”字,写登楼所见,并陈滇池景色壮阔浩渺,摹形传神,一句一图,有声有色,极尽妩媚秀丽。下联一个“叹”字,叙登楼所思,历数汉武宋祖英雄霸图,烛照鉴映,激扬文字,写出胸中丘壑,心底风雷,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样的“人生如梦,一醉还酹江月”,“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中凝聚着雄视千古,期待未来的壮志豪情。最早从长联中读出味道的恐怕要算清人吴仰贤:“铁板铜琶鞋鞑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最贴切的评价是刘润之“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的赞扬。董必武在《游昆明大观楼》诗中赋写大观楼的新貌:“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昔日说大观,达官贵人兴。今日说大观,才具人民性。碧鸡林木茂,金马亦苍峻。眺望神不疲,清幽境可咏。巨浸淼茫茫,风帆南北运。秋空雁题字,秋水鱼群趁。荇藻交纵横,没波鸥相竞。海埂辟公园,士女乐游泳。宇宙未为溢,气感大地正。游人发浩歌,建设增干劲”。郭沫若则用《登大观楼即事》诗表示对作者由衷的敬仰:“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最能诠释长联的还是陈毅元帅于1963年12月所赋的《船舱壁间悬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读后喜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在大观楼前徘徊再三,细细体会百字长联中的幽深意境,依然感受到那种如战鼓、似波涛的强烈震撼。往事如水流东去,旧景却依然激动人心,真应了“只有江山到古今”的古话。孙髯翁虽然晚景颓唐,但他留下的名联却使他长留口碑在人间。人生百年,未必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一展平生抱负,但坎坷的人生却更能激荡胸中风雷、心底狂澜。听着那些失意文人发自肺腑的呼喊,不能不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所打动,心中不由升腾起由衷的钦佩和赞叹。

圆通寺

下午去圆通寺,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内的螺峰山南麓。1200多年前,唐时南诏王异牟寻曾在这里建补陀罗寺(补陀罗为彝族“光明”之意),公元1255年毁于兵燹。元大德五年重修,经过十八年的扩建改造,改称圆通寺。寺并不大,但颇具特色,建筑亦称宏伟。作为典型的滇寺,无论从格局还是从内涵看,圆通寺都同江南的佛寺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从大门进来,一路拾级而下,路是越走越低,而非三阶九步,步步高升,最主要的建筑——圆通宝殿(即寺中的大雄宝殿)恰恰位于寺院的最低处,这在江南简直不可思议。二是僧道并重,三教之中并无独尊,既重道,又尊佛,而佛门之中又是兼收并蓄,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教荟萃。三大教派的佛殿珠联璧合,而如来与八仙共处,亦一奇观。无论山门、大殿,八仙的壁画、雕塑随处可见,连如来座下也是八仙的浮雕,也许是当年王重阳与段王爷论武深交留下的遗泽吧。三是在韦陀殿与圆通宝殿之间建造了观音殿,观音殿处于放生池中,池边左右皆有配殿香斋,于布局上亦属标新立异。四是天王无殿,天王只是在圆通宝殿如来佛前配祀。周围罗汉十二尊(而非江南佛寺的十八尊),三尊主佛从左至右分别为现在、过去、将来佛(江南佛寺则为过去、现在、将来佛),佛像之前饰以青黄二龙盘绕更是与众不同,既有佛门的庄重,又有王家气派,可能是南诏以佛教为国教,段王爷是佛爷投胎有关。五是江南(也许并不止于江南)以和尚居庙,尼姑住庵,即便是名山大刹,信女慕名到寺出家,也是另建庵堂居留。而滇寺却多僧尼合寺。相传明末江南名妓陈园园(江苏秣陵人,即今丹阳人)因不耻吴三桂卖主求荣,愤世嫉俗,出家于此,由此而留下了几多如诗如歌、似梦似幻的故事千古流传。
圆通寺布局严谨、对称,主体突出,要而不繁。圆通寺以造园手法建寺,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主体建筑有圆通宝殿、八角亭和“圆通胜境”牌坊等,站在“圆通胜境”牌坊可以俯视全寺。圆通寺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池中央有一小岛,岛上有岛上有清初所建的两层八角亭,亭内供有元代千手观音金身佛像。亭中有联,云“圆满十方,观千手眼而济渡;通达三世,具大慈悲以舟航”、“观以无心,何来何去何自在;音非法像,是空是色是圆通”,把千手观音和园通寺的渊源演绎得活灵活现。八角亭卓立池中,前后有两桥相接。过桥向北,就是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圆通宝殿。大殿正中供奉如来佛,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佛。大殿正面,两条明代彩塑飞龙各盘一柱,龙身相向,龙头都一样的颔首向佛,仿佛在虔诚地聆听佛音;但身态却把握不住内心的冲动,舞爪咧须,争似腾飞在即。人说园通寺的飞龙通灵护法,民间传说清嘉庆年间曾见二龙飞出殿外,与来犯的翠湖九条白龙格斗,一时斗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
大殿后的山崖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诗词题对。在峭壁下的圆亭旁,有一砖砌高台,叫“咒蛟台”。相传元时山下潮音洞有蛟龙作怪,普宁盘龙寺的开山祖师觉照筑台诵经降服了蛟龙,故名“咒蛟台”。清乾隆年间撰写大观楼长联的著名诗人孙髯翁晚年贫困潦倒,也曾在咒蛟台卖卦算卜,自号“蛟台老人”。咒蛟台旁有座一精巧典雅、风格别致铜佛殿,金塔入云,飞阁流丹,建筑格式完全按照泰国的习俗,是我国内地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殿内供奉着泰王国佛教界赠送的铜制释迦牟尼趺坐像,铜佛高3.13米,重4.7吨,妙态庄严。但体态神情与圆通宝殿的释迦牟尼塑像各一相同,显示了佛教两大部派间的差异,令人大开眼界。看来,“一方水”不仅养“一方人”,一方神佛也难免“地方色彩”,印度的佛伟岸庄严,泰国的佛清秀刚健,中国的佛则显得慈祥恬静,福相得多了。
铜佛殿后就是圆通山,山上林木葱郁,怪石嶙峋,风景也宜人。只是由于岁月消磨,许多题刻已磨砺殆尽,那无数的名人逸事也就象千百年来的落叶腐草一样地无声无息地湮没在茫茫岁月中。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刘强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11/06
文章: 1201
来自: 中国湖南
积分: 8753


文章时间: 2006-11-12 周日, 下午4:19    标题: 引用回复

sunmg老师你好:

你写了很多游记,把他们整理出来,汇集成《游遍中国》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可惜,我很少出门:((

_________________
著有《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就这样轻松走过高三》《高分是这样炼成的》。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株洲十大人物。
欢迎来我的专栏
http://www.zznews.gov.cn/liuqiang/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6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刘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149346549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