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远方有个身心灵魂的栖息地 ——丽江古城人与大自然的谐趣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纳鲁若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纳鲁若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05
文章: 105

积分: 488


文章时间: 2006-10-09 周一, 下午4:14    标题: 远方有个身心灵魂的栖息地 ——丽江古城人与大自然的谐趣 引用回复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在丽江古城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多年来,我的田野考察范围除了那高山大岭、莽原深峡,自然还包括那生我养我的这个古城小镇──丽江大研镇。但这种田野考察与浪迹山乡的考察又有区别,是一种重新踏上石板路,寻找逝去的旧梦,审视和发现尘封岁月中遗落的故事,感受新的阳光月色的精神回归之旅。

灵山秀水怀抱中的古城
丽江古城得天地自然造化之妙,它处在灵山秀水的怀抱中。丽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边缘地带,青藏高原南沿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境内多高山大川,大自然的精魂,孕育了古城的神韵丰采。
一座海拔5596米的玉龙大雪山是它的天然屏障,玉龙山距古城仅18公里,它是烘托古城之形神,赋予古城生命活力的圣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雪山,长江南岸第一高峰。又是纳西人的神山,是纳西人之魂。它也是无数纳西情侣心目中的爱情圣域“玉龙第三国”之所在。
一条大江似是环护古城的玉带,金沙江在丽江境内的群山峻岭中滔滔南下,流到古老的“茶马古道”咽喉要冲石鼓镇,陡然急转,与其姐妹澜沧江、怒江分道扬镳,向东北方向奔腾而去,形成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这条大江北折后很快进入玉龙雪山与香格里拉县境内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之间的一条大峡谷,形成有“东方第一峡”之誉的虎跳峡奇观。
丽江古城北有玉龙山这一片照彻人寰的白雪世界,而迤西则有一溜苍茫神奇的山脉老君山,它在云南有“滇省众山之祖”之誉,它是2003年荣膺“世界自然遗产”桂冠的“三江并流”核心区。相传太上老君曾择此灵山修炼长生不老之药,因此得名。丰富多样的高山植被、众多的冰蚀湖、神奇壮丽的丹霞地貌和纳西族、白族、傈僳、普米、彝族等各民族的多元文化,构成了老君山景区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独特风貌。
古城近有举世无双的“情山”──玉龙雪山,远有美如仙境的母亲湖──泸沽湖,与纳西人同源同宗的“纳人”(现一般称为摩梭人)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湖畔,他们那使社区充满亲情谐和之音的母系大家庭和“走访婚”奇俗,是当今世界上一个美丽的谜。

人与自然是兄弟
灵山秀水,巧匠智者赋予丽江古城飘逸洒脱之外形,而古朴深厚的数千年纳西文明,则是古城得以蕴含无穷神韵慧质的根基。在苦思冥想人与大自然之奥秘中生长出的纳西东巴文化,是一泓浇出古城天人和谐之道,和融敦厚民风的圣泉。
古城的建筑、布局、民俗等的主要基调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但古城民众那珍视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平和相处,追求生命与居住环境的谐和,特别是把水视为生命之圣泉,古城依托之本,将水与古城和民众的生活结合得那么自然完美,得天地造化之功,这是与纳西人本土文化熏陶出的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一种博大深厚的古文明为根基,仅仅靠吸收一些形式上的外族文明,难以形成丽江古城这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建筑空间极具古朴的人情味的生存环境,难以形成古城的生命精神。
东巴文化发轫于远古纳西族的原始宗教,然后在岁月的长河中广纳百川之流,是本民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等的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化精神中最见纳西先民灵心睿智的一个内容,是人与自然是兄弟的思想,这也是形成古城生命内涵的要素之一。
纳西先民认为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两兄弟,最初这两兄弟互敬互爱,相安无事,后来人类起了贪婪之心,对大自然巧取豪夺,肆意砍伐森林,杀戮野兽,污染水源,惹怒了自然这个兄弟,便对人类施以报复,于是洪水横流,病痛丛生,人类不得安宁,惊恐之下,最后只好求告于神,乞求神灵调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此人类不再敢对自然肆意妄为,遵守与自然兄弟所定下的条约,善待自然,终于俩兄弟又和睦如初,人类得过安宁之日。
这一从生与死,血与火的教训中得出的警世之音,照彻了纳西人的心灵,启迪了一代代纳西人的生态观和人生的智慧,于是,古城和周围的乡村一样,民间有善待山、善待树、善待水等的各种乡规民约,过去,古城的水源地黑龙潭也是祭祀大自然神“署”的神圣之地。至今,古城中还保存了很多镌刻着护水源,护树,禁止在寺庙和河边杀牲污染水系,禁止跨河筑楼,侵占水系,禁止在水源之山──象山挖土采石等乡规民约的石碑。
丽江的灵山圣水吸引了许多异文化,于是,儒、释、道等多元文化,也就在丽江古城里与纳西人结了缘。

一幅山绿水清的水墨画
丽江古城最初是在日聚夕散的乡村露天集市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纳西语称丽江叫“衣古堆”,一般译为“江湾之地”;最初称丽江古城叫“衣古芝”,意为“衣古地的集市”;有些金沙江沿岸的纳西人也称古城为“衣古”;而丽江坝区农村的居民则多称古城为“古奔”,意思是“用背来的货物做生意之地”,或认为是“粮仓之村”。
“衣古”过去也指现在位于古城北面象山之麓的“吉瓦村”,这是个很清幽的村子,“吉瓦”意为“水寨”。我有亲戚在这个村,多次去过此地。那里有很多泉水从大树和古岩下迸涌而出,形成一道道清流,因此汉语称这村为“清溪村”,纳西人又称这儿的泉水为“神米吉”,意为石榴水。在丽江古城,常常将水质特别好的井水和泉水比喻为“石榴水”,一是取清溪之水流荡清冽如石榴状而言,二是以石榴指水质的清冽甘甜。此村附近形成了丽江古城最早的集市“衣古芝”,古城的汉语名称在元代是“大叶场”,明代称“大研厢”、清代称“大研里”,民国称“大研镇”。“大研”一词,民间相传是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因形似大砚台,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笔山,著名的明代纳西土司木生白便取其巨笔大砚、文脉旺盛、地灵人杰之吉祥寓意而取古城之名曰“大砚”,古音“砚”“研”相通,因此后来就写成了大研。也有别的说法,“大研”源于“大叶”,“大叶”指木氏土司所属的纳西族四大古氏族“叶”氏族。
古城里的纳西木氏土司府也充分体现了将自然和人的和谐完美融于一体的传统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木府门迎东方朝阳,因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处,又属木,面东可得太阳之吉祥和得到对木氏有利的木之气。木府背枕狮子灵山,在狮子山上遍植柏树,我听不少老人讲过,木府在狮子山上还养过纳西人所崇拜,并被视为门神的老虎,至今木府院内还有一个被称为“拴虎石”的钟乳巨石和一棵古树。小时听老人讲,木府的老虎曾走失,逃到南面的“拉趣瓦”村一带,被村人抓住。后来木府责成该村赔偿老虎而形成这个地名(“拉趣瓦”意为“赔偿老虎之村”)。
如今的狮子山上,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树林,是古人笔下著名的“丽江十二景”之一“黄山古柏”。这一片墨绿色的柏树苍劲挺拔,气象萧森,在烟霞明灭中无言地俯视着古城的沧桑巨变。除了这一片古柏林,当地民众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义务栽种的大批柏树也日益茂盛,形成了密密匝匝,郁郁葱葱的柏树林,狮子山可以说是一个吉祥的柏树林之山。在晨曦霞光和薄暮烟霭中,从狮子山极目下望,古城一大片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宛如细浪绵绵的一片苍青色深湖,又如铺开的一幅巨大水墨画,苍苍茫茫,如梦如烟。我如今每次回家,都要到柏树林中俯瞰古城,领会这在孩提时的匆匆步履中被忽略了的美。如今,狮子山已经成为古城人和游客流连忘返的“黄山公园”。

滋养心性的水之灵
在纳西人的心目中,水是吉祥之源。纳西人东巴文化和民间的传统祝福语中,都少不了说“愿流水满塘”这句祝词;东巴古典文献中有著名的《迎净水》,描写当人类被九个太阳十个月亮折磨得奄奄一息之时,是女神弹下神水,解了人类的危难。在纳西人的东巴教仪式和婚丧嫁娶等礼俗中,都离不开用净水祝吉祈福的种种程序。丽江古城关于护水爱水的种种习俗,即源于这种源远流长的纳西族水文化。
永久地流在我的梦中和心灵深处的是丽江古城的水,可以说,水是丽江古城景致的灵魂。古城的水来自城北黑龙潭公园象山脚下,泉水从无数山麓岩石隙缝的泉眼中迸涌而出,形成近四万平方米的黑龙潭水面,纳西人称这水叫“古鲁吉”,民间有的解释为“如马群般奔腾的水”,有的解为“九龙水”,说“古鲁吉”有“九龙治水”的含义。这些解释皆从“古鲁吉”三字的谐音而来。
“古鲁吉”流出黑龙潭,汇成玉河,在双石桥(又称玉河桥)处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继而又形成无数水流,如经络纵横于古城,滋润着古城的生命。如今,又有来自每年集聚着万千天外珍禽的丽江高原湖泊拉市海的清水融进了古城的河流里,使古城的水乡之韵更浓。古城的生命由这圣洁的水滋润着,焕发出更为诱人的青春活力。
我小时候,城里人天天喝的是这些河流里的水,古城里一直有用水护水的好传统。对水的管理和使用已形成一种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文化”。大人会早早地教自己的孩子不要在水源头大小便,不要往饮用的河里扔脏东西,不要在上午十点以前去河里洗衣服和脏东西,因为这之前是人们汲取饮用水的时间。人们特别注重保护水源,懂得如何保护水源林,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丽江古城的民众就刻石立“永远遵守”的《象山封山护林植树碑》,保护滋养水源的黑龙潭象山的树林植被。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亦是传统集市贸易中心。四条主要街道,由此向四面延伸,无数小街小巷又从这四条主街上岔出,流向四面八方,古城的大街小巷,全用红色角砾岩石铺成,经无数人年年月月步履走磨,光滑洁净,大雨过后,石呈五采斑纹,民间称其为“五花石”。条条街道临水盘旋萦徊,构成“古道、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居住环境和情调,人在街上行,常与流水相伴,人在睡梦中,静聆水声清韵。古城安静如水的岁月在这依山临水,纵横曲折的街道上流淌而过。从纳西人的玉龙圣山下来的雪水清澈见底,它滋养着古城的花草树木,也熏陶着古城千家万户的心灵和气质,托出一片雪域冰洁清纯之态和高原的静气灵气。
“茶马古道”名市“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抗日战争期间在丽江古城居住八年之久的俄裔作家顾彼德(P.Goullart)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曾说,他周游列国,而丽江古城是他所见过的唯一每天用溪水冲洗街市的城市。我小时候,在四方街收市时常常去看市管员关闸放水冲街,常常脱了鞋就在水流中踩水玩,水流在街面上漫过,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赤着脚用扫帚清扫街道。放水时,河里的鱼儿也会随着河水冲到街上来,我们看着人们把它们捉住又放回河中,古城里人人都知道这河里的鱼属于黑龙潭的龙王,不能吃。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兴“破四旧”之风,说这种习俗是迷信,这么一折腾,便有很多年轻人放开胆子,放肆地去抓古城河流里和黑龙潭里的鱼,我记得那时有很多老人对这种行为捶手顿足地慨叹“造孽!造孽!”。
水亦是丽江古城人的衣食之源,古城的人说,如果不用这来自雪山的水,就不会做出可口的各种古城著名小吃。城里的传统酿酒、著名的地方小吃等行业都讲究用黑龙潭的水或古城里的井水。在“茶马古道”和现代云南城乡名闻遐迩的“丽江粑粑”的制作非常讲究水的质量,只有纯净的丽江泉水才能制作出地道纯正的丽江粑粑,尽管纳西族的这种传统食品在省城和远近城乡已很有名气,但纳西人仍然认为,要吃到地道的“丽江粑粑”,必须是用丽江玉泉的水打制的。因此,古城妇女在做这种传统食品时非常讲究用水,过去一般都在凌晨水特别干净时汲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一部分的丽江县白沙乡束河(即今龙泉镇)过去是在滇川藏闻名遐迩的“皮匠之乡”,该村也以溪水清莹而有“泉水之乡”的雅号。过去,妇女们每天都要在流动的溪水中浸泡皮革、纱线等,但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村民推选专人以吹牦牛号角控制浸泡的时间,以保证村民洗菜和汲水时间内溪水的绝对干净。
古城的少男少女从小就被这洁净的水滋养着他们的身体和心性,夏日的丽日蓝天是他们的福音,大伙可以到传统允许游泳的河段里游泳,还分为女孩和男孩的河段,男孩游泳的河段河面宽,河水深,女孩游泳的河段窄,因此称为“夹夹口”,意为“狭窄的水沟”,河水也不深,但河岸上都有浓密的柳树。游泳后,大家光着身子躺在河边晒半天太阳,然后相互邀约着去小饭馆里去喝一碗当时只卖五分钱的菜汤,或是去买一块两分钱的鸡豆凉粉,放在巴掌上,卖者会给你的这块凉粉上蘸上辣椒、芝麻盐和一点酸醋,边走边吃得不亦乐乎。
城中还有从不干涸的白马龙潭和很多水井,古城居民巧用井水和潭水,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靠近出水口为头塘,居民在此汲取饮用水;头塘水从溢水口流至第二塘,居民在此洗菜;此塘之水又流至第三塘,为洗涤衣物之用水,民间称这种形式的井为“三眼井”。这种连环井的用水方式在丽江古城有井泉的地方到处皆然,体现了古城人独具匠心的用水爱水传统。在丽江古城,共有5口这种“三眼井”,它们即白马龙潭三眼井、义尚甘泽泉三眼井、光碧巷三眼井、格宝坞三眼井等。而且,凡是有这种“三眼井”之处,周围的空间都比较宽敞,形成小广场似的社区活动空间,周围栽种着各种当地的古树名木。平时,人们除了来这里跳水、洗涤,老幼妇孺都喜欢在劳作之余和茶余饭后来此纳凉憩息,谈天说地,讲古道今。记得小时候,傍晚时分,在四方街和“三眼井”旁边听老人讲各种神奇的故事和地方掌故,是使我们这些小孩入迷开心的一大乐趣。
古城有“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之誉,清溪旁树木葱茏,垂柳拂水,过去,古城人还利用水的冲力来碾米磨面,有些河段上设有水磨房。从玉龙山流下来的雪水清澈见底,它滋养着古城的花草树木,也熏陶着古城千家万户纳西人的心灵和气质,托出一片雪域冰洁清纯之态和高原的静气灵气,纵贯古城大街小巷、古柳庭院人家的无数条小河日日歌吟着,伴着高原山城纳西人清寂宁静的梦。
纳西人讲究“活水长流”,认为水只有流动不息,才有灵气和生命,因此,没有像有些民族那样讲究“护水、围水在家”,不让水流出家门,以免让水带走“财运”。古城的纳西人让活泼泼的水欢快地流进家里,又舒畅自由地穿过庭院扬长而去。
至今,一些比较讲究的古城民众,还还保留着非要到古城水源黑龙潭去汲水回家的习惯。在古城从小听惯了头枕着潺潺流水声入睡的古城人,一旦离开古城的水,便会产生若有所失的感觉。我的朋友、纳西族画家王荣昌先生,现在执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他家就在古城的河边。这位画家离家多年,但数十年如一日地怀念和痴迷家乡的流水声,为了能听到从小就习惯了的流水声,挖空心思地在北京的寓所鼓捣了一个可以让水循环而发出类似流水声音的东西,聊以此解不闻水声之馋,缓解远离家乡听不到门前那潺潺流水日夜歌吟的苦闷。
物换星移,岁月如烟,如今,古城淳厚的世风已经在时代的潮流中变迁着,汹涌的旅游大潮促进了丽江的经济发展,但也加重了古城环境保护的压力。古城的水看去虽仍然清澈见底,但已经不能像我小时候那样直接喝,甚至都不宜洗菜了。什么时候,古城的少男少女们,能再像小时候的我那样,在清晨那高原的太阳柔柔地照耀在低吟浅唱的河流中时,将那似乎有灵的雪水舀回家中的水缸里,跟祖母和妈妈学做那非要用这水才做得地道的各种古城小吃呢?

诗意地栖居的古城人
丽江古城不仅是一个名山胜水环绕的灵域,巧夺天地造化之工的名邑,也是一个民风淳厚,民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的乐土。
古城民众在劳作之余,喜欢追求一种怡情悦性的生活情调,除了诗琴书画等主要由男子唱主角的娱乐外,养花赏花是老幼妇孺皆喜欢的一种生活乐趣。古城人家家户户广植花果树、设花坛盆景。
古城每年有两次花会,春天兰花会,秋天菊花会,居民各自把自己得意的花卉盆景拿到花会上争芳斗艳。而更为普遍的是在开花时节,亲朋好友相互邀约到各家赏花,花丛树荫下摆清茶一杯、自酿水果蜜饯数盘、当地自产酒泡青梅一碟,在花香鸟语中品味人生闲暇。春节之际,古城居民喜欢在家中堂屋等处的花瓶里插梅花和山茶花,因此除夕前就有山民用竹篓背着新鲜的山茶花和梅花到古城集市来卖;古城居民过火把节要用鲜花装饰火把,鲜花需求量很大,四乡村姑农妇背着大筐五颜六色的野花涌向古城,古城到处一片花团锦蔟,浓郁芬芳,花气袭人,花香醉人。
古城人家非常讲究庭院生活的自然和谐,舒心惬意的情调,古城民居正坊前廊(厦子)深,天井形状多为“国”字形,宽敞大方,形成清幽恬静,明亮舒张的家庭活动空间。民居门前即渠,屋后水巷,跨河筑楼,引水入院。家家庭院都重绿化和养花,以高大的桔、香橼、苹果、花红等花果树作为绿化的中心,辅之以花团锦蔟的的花台和盆景,绕梁飘香的藤科植物,庭院满目锦绣,春意融融。除了这绿树红花的庭院绿化,古城民居还充分体现了纳西民间浓郁的人文色彩,门窗、墙壁、顶棚、铺地等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图案,如庭院铺地通常用块石、瓦渣、卵石等简易材料,按民间风格铺砌成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四蝠闹寿”,“麒麟望月”,“八仙过海”等,因天井近方形,故铺石砌的图案多有向心性。前廊的铺地用大方砖、六角砖、八角砖等与鹅卵石间隔相砌,通常组成很有韵律感的几何图案,不仅有浓烈的装饰效果,而且,使阳光直接可以透过瓦渣卵石等渗透到地里,不会形成强烈的阳光反射。铺地装饰与前廊两端照壁及房间木门窗隔扇的雕饰相呼应,构成生动惬意的活动空间。照壁上或用淡墨绘几枝青竹,几蔟兰花,或写一“福”字,或就留一片清白,素面迎人。
古城的民居将拙朴与灵秀有机地融为一体,如外墙求坚实但不作繁文缛节的精巧装饰,有的直露外墙土坯本色,不加粉饰,一片天然。博风板、屋檐、悬鱼等拙朴古雅,门窗、梁头雕饰和构图则式样精巧。
融儒、释、道教文化和纳西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淳厚民风民俗仍然存在于古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异彩纷呈的民居建构、庭院装饰,楹联匾额等,都体现了古城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古城中能赋诗、会书法、懂丹青、善吹拉弹唱的居民比比皆是,于是就产生了众多的文学社、书画会、古乐队、京剧、滇戏票友会等,他们用心与灵魂,弹奏出一缕缕雪域清音,天赖之声。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纳鲁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纳鲁若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