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人民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萧艾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15
文章: 149

积分: 766


文章时间: 2010-6-27 周日, 上午7:36    标题: [原创]人民 引用回复

人民
  


 在大街上,我看见人民的脸。我不认识他们。或许,他们中有与我命运相同的人。他们表情凝滞,沉默,衣着简朴。他们是普通人,是百姓,是大地的草。他们走着。从来出来,到去处去。
 我看见他们,他们或许在看我,或许没有看。他们来自乡村,或许来自另一个城镇。人民,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基石。他们是人类的一份子,是泥土中的石头。
 我无法揣摩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他们和我一样,有过希望,失意,有过焦虑,为今年的猪价下跌而担心。
 他们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是杜甫笔下的黄四娘,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
 二

 人民,谁关注过他们,倾听过他们的呼声?他们的声音被压制,他们如同一匹车马,沉默着,隐忍,如同火山爆发的前夜。
 我知道,我是人民的一员。现在,社会的梯子搭上云端,社会的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巨大。
 人民没有怨言。我听到他们心灵的呼声。他们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他们的心就是我的心。我就是他们。
 人民,在我的国家是大多数。山有高有低,道路崎岖不平。
 没有谁在意他们,没有谁安抚他们。



 三

 曾经有过那样一个年代,人民被挂在口头,成为一顶帽子,在风调雨顺的年代,有人因为饥饿而死。沉默。钢铁的沉默。石头的沉默。大地的沉默。
 多少人在汲取人民的血汗,多少人骑在人民头上,说,看,我多伟大!大海的水掀起波浪,打破漫天的船只。
 如我一样的人,生活在大地上。或者锄地,或者去工厂做工,或者开一间小店以维持生计。



 四

 作为人民,他们只能祈求马蹄践踏的轻一些。
 他们是庶民。是草民。手无寸铁,过着穷日子,挨着时光。在大地的一个角落。
 地下的火在运行。他们中,有百里奚,有陈胜吴广,有李自成。
 他们,用小米饭养活五角星,他们用小车推来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的胜利。
 草虽然微小,却遍及天涯。
 他们如同星子,石头,构成了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构造成上帝。在他们体内,就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和伟大的宇宙。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萧艾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河东阳升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9/08/13
文章: 219

积分: 620


文章时间: 2010-7-02 周五, 下午2:32    标题: 引用回复

是倾诉
是呼唤
更是震撼
贱如小草
却天涯弥漫
敬重如山
人民是天
喜欢,好,大手笔,拜读
问好萧艾

_________________
真诚 欣赏 付出 仁信
http://blog.sina.com.cn/660591yg36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东阳升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萧艾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15
文章: 149

积分: 766


文章时间: 2010-8-13 周五, 上午8:42    标题: 垂钓 引用回复

垂钓

我不知道垂钓是谁发明的,我认为,它是人类聪明的举动之一。
钓鱼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或者口口相传的,可以追述到姜太公,据说,他钓鱼的鱼钩是直
的,他在渭水边,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
另一个人是庄子,他也喜欢钓鱼。庄子一书记载,有一次他在钓鱼的时候,齐王的使者来找他去当
宰相,他说,我宁愿享受泥水中的快乐。
在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钓鱼,那时候,鱼竿是用金竹做的,浮标用的是鸭子的毛上的杆,用别针做
鱼钩,可惜没有倒须。
二郎庙镇水泥厂或者碗碗厂的工人有时候来我家的池塘钓鱼,我会向他们要一个鱼钩。
钓了鱼,我把鱼从鱼背上剖开,在锅里焙干,用油炸过,十分香脆可口。吃了鱼,我就去看牛。
1981年,我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在等待通知的日子里,我在屋后池塘中钓鱼,结果,钓上了一
条大鲫鱼,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我会考上。结果,我考上了。
参加工作,有时候,放星期,我会和自己的同事们去钓鱼。后来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弃绝了钓鱼,
因为那是杀生的举动。
1998年,我因病休息,闲来无事,又开始钓鱼,我的思想,已经回到科学唯物主义的立场。在我看
来,钓鱼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举动,是与山水的对话。钓鱼,是一种隐士的举动,因为庄子就是隐士。钓
鱼,就是在实践道家的思想和哲学。
每当钓鱼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现在,钓鱼的器具更加完备,鱼竿可以买,直,轻,结实,漂亮。再也没有人用金竹杆钓鱼了。线
,浮标,坠子,鱼钩齐备,还有鱼食,诱饵等等。连钓鱼用的板凳都有卖的,真可谓十分人性化。
钓鱼的时候,听着风吹着竹叶,沙沙作响,看着水里青山、树和云朵的投影,闻着岸边野玫瑰的芬
芳,心中十分惬意。我用一首古体诗记下了自己的感受:


垂钓

 隐士垂钓池塘中,
 野花人面相映红。
 池中山影揉皱风,
 竹林簌簌语声浓。
 入地飞鸟留镜影,
 虫鸣吱吱琴韵融。
 蝉鸣高奏泄余响,
 遗世独立箫音共。



在乡下

在乡下,你会看见田野。这样的时节,会有金黄的油菜花,葱郁的麦苗,长在田野。这样的时间,村民们在种姜。
 在乡下,你会看见花朵,开满了枝头,洁白的杏花、樱桃花、李花;粉红的桃花,地里的野花,纷纷绽放他们的美丽,它们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时节,大自然给了它们华丽的穿戴。
 在乡下,你会看见山,它们亿万年前就矗立着,现在依然矗立。凝翠。无语。只存在,存在,先于本质,引出各种解释和推测。
 在乡下,你走进自然里,只有在乡下,你才会觉得与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在你看来,所有的村民都是道家学说的坚持者。村民们回归自然,他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与天地相通。
 在乡下,你会看见一只不知名字的白鸟,扇动翅膀,从时间的尽头飞来,飞过你的眼前,马上又不知踪影,你会赞叹它们的美丽,大自然的杰出的创造技艺。在宇宙这个大家园中,它们与人类共生共荣。
在乡下,视觉获得极大的满足,苍翠的青,蓬勃的生命,五颜六色的花朵,眼睛看到的不再是人造物。
 在乡下,你会想到古人,他们也喜欢乡村,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山水诗。陶渊明36岁回到乡下,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有三个人上了美国的教科书,一个是李自成,一个是杨玉环,还有一个就是陶渊明。
 在乡下,你会看见星空,它们像宝石,缀满天空的衣襟,星空,使你想到银河的浩瀚,宇宙的博大,想到伟大的造物主。星空永远那么神秘。你会想起亚里士多德的话,有两样事物,我对它们愈盯凝,心中的敬畏就愈深沉,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
 在乡下,夏日,漫山遍野的绿,肥厚,博大,令你想到绿色的海洋。想到李清照的“绿肥”一词。在绿色的海洋中,起伏着蝉鸣的船只。
 在乡下,春夏,可以钓鱼,冬日,可以烤火,烤的是柴火,你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火。
 在乡下,你会想到隐居。想到“一等人忠臣良将,两件事读书耕田”的对联。读书耕田是两件惬意的事。

故乡的医生

张义生是故乡的一位医生,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医术源自祖传。
童年的我常常生病。一生病就去找张义生。我至今还记得他的烟熏过的手指放在我的舌头上的感觉。有一次,我生病,张义生给我打针,结果打漏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屁股快成蜂窝煤了。
后来,张义生去乡卫生院上班。
张义生养了五个子女,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如今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有一次,他来我家看病时说,我养了五个钱托托(养孩子就是投资,投资就有回报)。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对我说,有人为我与张义生的大女儿说媒,就是成梦,我们同年。我想,我们之间没有感情,再加上,我在外工作,就拒绝了。
中年离异后,又有人提起我与成梦的事,因为,她的男人出车祸死了,她成了寡妇,在带孙子。然而,阴差阳错,又没有成。大约我们之间,没有那个缘分。
张义生退休后曾远游内江,他的亲戚在那里开了一家诊所,他在那里看病。后来,他回到了龙山村。他说,他还想多活几年,因为看病的人太多,他坐在那里看病,脚都坐肿了。
现在,他在故乡的弯柏树居住,与我的老家一个队,自然感觉亲近。他在那里看病抓药,一头领着工资,另一头又挣钱,也算说解甲归田,或者辞官归隐了,在故乡颐养天年。
中年病休的我,常常回故乡,生了病就去找他。他为我拿脉,开处方,他的妻子抓药。张义生的头发全白了,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如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一样。
我感叹时光的流逝,童年的我找他看病,如今已人到中年。真是光阴似箭啊!
他除了看病,也种一点田,很少,养了鸡鸭。有时候,也钓钓鱼。
我经常想起张义生,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张义生。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有一天,我也会隐居故乡。只不过,我不会看病拿药,只会写诗作文。

碎片
   一

 鸟就是在夜晚也没有停止鸣叫。鸡也开始制造夜晚的声音。世界依然和平安详。而我还在这里,一个小镇,被柔和的灯光照耀。
 当我老了,就回到山村,为遗忘,为孤独。而现在,我还在世界不断的停留。

 二

 时光过去了。我加入貌似强大的世界。杯子立着,事物知道自己吗?哲学家说,存在,就是被感知。诗人将雪峰写过一句或许他已经遗忘了的诗:“杯子平稳如祭坛”。
 现在是小镇的夜。人生已经响起。世界就是我镜子里的影像。


 三

 当风吹起,吹不走夜色。还有什么不可能?
 我走过四季。太多的地方无力到达。


退思
退首先是在老子那里建立起的观念。老子说:“吾不敢进寸而退尺”。
长期以来,人们追求进,进取,争取,前进,进步。如果退步,就会受到指责。从GDP到个人的命运,如果退步了,就会引起震动,受到非难。
但生活是很复杂的。在生活中,不仅要考虑进,也要考虑退。万事最好做退一步打算。毛泽东曾经说过,最好的希望,最坏的打算。要考虑最坏的结果,当然也要看到希望,看到好的一方面。
先哲有云,作退一步想。俗语说,退后一步自然宽。退后一步,天地就变得宽阔,心胸也广大了。人也放松了。如果进一步,就可能很仄逼,有紧张压迫的感觉。还有一句话,表达相同的意思:“退一步海阔天空”。
听说有一处园林,叫“退思园”。我觉得这个名字真好。它表达力先人退的思想。
从圆的角度说,前进和后退是一样的。两者都会到达同一个目标。前进就是后退;后退就是前进。
一个人打拳,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量。
一个禅师曾经这样说,万事无如退步人。把退步的人,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地位。这句话,对于俗人,不啻是金玉良言。
北川行

北川,在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创。那是一个黑色的日子。生命在废墟下喘息。一瞬间奔赴黄泉。多少人家园被毁,流离失所,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同胞。多少人心灵和肉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那一天,我在故居。我们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只是受到惊吓。我在与朋友的电话中得知,北川遭受了巨伤。当我在电视中看到一个北川的小孩被从废墟中挖出来,我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在这个世界,灾难总是在不断降临,生命是那样脆弱,又是那样坚强,千百年来,灾难并没有灭绝人类,因为人类的生命的意志十分顽强。
2009年,北川地震一周年,我受邀参见诗祭5.12周年诗歌朗诵活动。朗诵会在北川中学遗址举行。车队在雨天的泥泞中到达北川中学校外,我们下车,步入北川中学,昔日的校园,今日已不复存在,青山无语凝咽,只有废墟在诉说一切。废墟曾经站立,在它的空间里,曾经有孩子充满活力的身影,在吸收知识与文明的成果。黑板。课桌。书包。笔。本子。闪亮的眸子。而今它们安在?
校园外,已经围上铁栅栏,上面挂满花朵,那是人们的哀思。在栅栏的边上,有燃烧纸钱的痕迹。
这时,一个女人在另一头烧纸,哭泣,开始,我以为是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长,后来,在他人口中,知道是一位老师。
 朗诵会开始举行,一名北川中学的老师,一边朗诵一边哭泣,他诉说失去学生和同事的悲痛,他控诉现实的黑暗。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堂堂男子汉,如此伤心,只因伤至深处。
 两个穿白连衣裙的小女孩朗诵的时候,我有些忍不住。要知道,在大地震中,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失去了生命,而他们没还没经历生命。他们还是刚刚绽放的花朵。
 我朗诵的诗歌的题目是《记得山村》:

    
仓库。时光已改变它。如今废弃
它曾是童年美好的记忆。在这里
一个孩子在月光下的草垛上玩耍
  
分发物品:猪肉。矿泉水。饼干
远方的关怀。在村民的脸上
看不见悲伤的阴影。只有自然
  
我背着背篓与大表姐一道
走过小路,穿过林子和闲谈
大地没有遗忘偏僻的山村
没有遗忘村民,一棵野草
也得到了巨大的关怀
  


 朗诵完,我把诗稿焚烧,遥寄死者的英灵。
2010年,北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我又参加了以“感恩.新生"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这一次,朗诵会改在北川老县城遗址举行。
我们乘车从绵阳出发。临近北川老县城,看见在公路外的铁栅栏边,人们在烧纸,烧香,寄托对失却的亲人的哀思。车子继续往前开,透过车窗,我看见地震给北川造成的巨大伤害。楼房大面积垮塌,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想当年,这里是多么美丽,繁华,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们脸上洋溢着微笑,衣裙在春风里摆动。而今,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也许,老天嫉妒北川的美丽。
朗诵会在一处遗址上举行。早晨,空气是凝滞的,人们的表情严肃。
朗诵会的情形,我引用一则报道,便知其祥:


 怀念;感恩;新生——诗祭“5;12”特大地震两周年活动在北川老县城举行

 
 上午,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绵阳市文联、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绵阳市作家协会承办,沙汀文学艺术院、绵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承办的“怀念感恩新生——纪念“512”特大地震两周年诗歌朗诵活动”在北川老县城县政府广场举行。
 市委宣传部组织了绵阳作家、诗人、山东援建北川代表、北川禹风诗社代表、北川中学羊角花文学社代表、绵阳市朗诵艺术家等几十名朗诵者走进北川老县城,以诗歌的方式,怀念逝者,表达感恩,讲述灾区人民的新生。上午9点半,朗诵者站成几排,手持菊花,背对景家山,面向废墟,朗诵出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诗篇。
 整个活动历时2个小时,50名艺术家通过20首诗歌,深深的表达着对北川遇难同胞的怀念之情,更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表达了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的关心,到真情、无私的援建,从两年前的黑色记忆,到两年后的在感恩中的新生。他们用哽咽的嗓音告诉遇难诗友们,北川没有倒下,禹风没有倒下,经过援建者的辛勤努力,北川重获新生。
 每一句诗歌,都揪扯着现场所有人的心,每一双眼睛,都放射出坚强与不屈的光芒。诗歌朗诵活动结束,与会的作家、诗人们主动将手中的黄菊轻轻地放在废墟边,缅怀自己的思念之情。
 我朗诵的诗歌是《劳动依然》:

     
田里,菜子熟了。挥舞镰刀
余震期间,农事依然繁忙
我们向大地所要生命的给养
  
插入闲谈。麦子把一家人
团结在一起。大地。庄稼
我们。正如宇宙中万物联系
  
菜子被晒干。篷布。一幅打枷图
菜籽与壳分离。杆被抱在另一边
留下细小的果实,在母亲眼中发亮
  
劳动依然在进行。我们对抗
只要大地没有沉下去。一株麦子
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生命


 朗诵完,我和大学同学胥勋和一起又向前走了一段。他说,时间是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的最好的良药,你看,人们得表情放松了,有些甚至有了微笑。我深有同感。据报道,这一天,来老北川的人大约有十多万。
 11点,我们告别北川,返回绵阳。在车上,我想,不知新北川县城是什么样子,但愿历经劫难的北川人民抚平伤痛,开始新的更美好的生活。



附有图片链接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
idWriter=6279583&Key=721834064&BlogID=353513&PostID=23802797
人民
  


 在大街上,我看见人民的脸。我不认识他们。或许,他们中有与我命运相同的人。他们表情凝滞,
沉默,衣着简朴。他们是普通人,是百姓,是大地的草。他们走着。从来出来,到去处去。
 我看见他们,他们或许在看我,或许没有看。他们来自乡村,或许来自另一个城镇。人民,构成了
这个国家的基石。他们是人类的一份子,是泥土中的石头。
 我无法揣摩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他们和我一样,有过希望,失意,有过焦虑,为今年的猪价
下跌而担心。
 他们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是杜甫笔下的黄四娘,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
 二

 人民,谁关注过他们,倾听过他们的呼声?他们的声音被压制,他们如同一匹车马,沉默着,隐忍
,如同火山爆发的前夜。
 我知道,我是人民的一员。现在,社会的梯子搭上云端,社会的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巨大。
 人民没有怨言。我听到他们心灵的呼声。他们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他们的心就是我的心。我就是
他们。
 人民,在我的国家是大多数。山有高有低,道路崎岖不平。
 没有谁在意他们,没有谁安抚他们。



 三

 曾经有过那样一个年代,人民被挂在口头,成为一顶帽子,在风调雨顺的年代,有人因为饥饿而死
。沉默。钢铁的沉默。石头的沉默。大地的沉默。
 多少人在汲取人民的血汗,多少人骑在人民头上,说,看,我多伟大!大海的水掀起波浪,打破漫
天的船只。
 如我一样的人,生活在大地上。或者锄地,或者去工厂做工,或者开一间小店以维持生计。



 四

 作为人民,他们只能祈求马蹄践踏的轻一些。
 他们是庶民。是草民。手无寸铁,过着穷日子,挨着时光。在大地的一个角落。
 地下的火在运行。他们中,有百里奚,有陈胜吴广,有李自成。
 他们,用小米饭养活五角星,他们用小车推来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的胜利。
 草虽然微小,却遍及天涯。
 他们如同星子,石头,构成了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构造成上帝。在他们体内,就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和伟大的宇宙。

成都,成都

我曾去到成都,那是二十年前,我去为武都中学买乐器。走在成都的大街上,一个年轻女人向我走来,对我说话,我没听清楚她说什么,我本能的躲开了,出于对陌生人的警惕。我记得我穿着米色毛料西装,手提一只皮箱,那皮箱对于我,显得过于巨大。
坐在天府广场的伟人的石像下的石级上,到7点钟,我去省党校照李左人老师,在他那里住了一晚。第二日,去了春熙路,买了乐器,归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位诗人推荐我去成都《家教博览》杂志社,可惜竟未去成。我在《谋差》的小说里记录了这件事。

谋差(小说)  

孔力在县城遇到一位朋友。前一个月,他们刚吵了一架。
  那一次,朋友去看他,到他居住的小镇。他们喝酒,因为言语冲突,不欢而散。
  没想到,朋友王方不但不生气,反而为他推荐了一份工作。他说,省城的诗人华新成叫他举荐一个人到省城的一家杂志社工作,朋友举荐了他。
  省城。
  孔力与在省城编书的妻子一道,请诗人华新成吃了一顿饭。席间,他们谈到否否主义。华新成说,他与否否主义理论家某某很熟悉,但他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孔力为否否主义辩解了几句,因为,他也认识那理论家,读过他的《前文化导言》和诗歌《世的界》。
  那是诗坛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有一个主义。就连孔力也在小镇搞了一个超语言主义。而华新成则自称新传统主义。
  第二日。《艺园》杂志老板家。
  家很宽敞。来了一批不知来自从何处的人,其中有一位是年近五十的诗歌批评家龙大庆。
  这老头孔力认识。
  记忆:
  省戏校舍。3楼。一套旧房。这是龙大庆的家。
  屋内有几个青年诗人。其中有孔力和他的妻子,还有王方。那一次,孔力陪朋友王方找诗评家写序。
  一开始,诗评家拿出一瓶酒,无菜,孔力去买,时值傍晚,商店关门,于是,几个人用话语下酒。冲突是孔力的一句话引起的。孔力说,龙老师,能为我们唱一段戏吗。没想到诗评家大为光火。发了酒疯。闹得不欢而散。
  众人讨论办刊方案。孔力也提了几条。中午,老板请大家吃饭。
  饭毕,老板将孔力叫上楼,对他说,他与编辑部主任龙大庆商量了一下,叫他写几篇文章交上。意思是还要考一考他。而其他的人却没有叫写。
  孔力意识到,他曾开罪诗评家,这一次,姓龙的给他使绊子。
  小镇。
  孔力在家写文章。
  火车通往省城。
  孔力坐在车上。他去交稿件。
  省城。老板家。孔立交上稿件。出来。
  小镇。
  孔力的家。妻子回来。她对孔力说,老板叫他去一趟。翌日,孔力又到省城。
  省城。某小学校内。一幢二层楼上。在靠里的一间寝室,住着两位已经定下的人,其中一位孔力认识,他对孔力说他放弃单位的工作来投入太大。但孔力一心想来,忘记了危险。
  在同一层楼的办公室,一位从西安请来的社长拒绝了他。他是执行的老板的主意。老板进来,对他说,他们想要一位女编辑,他知道,他们看上了他的妻子。
孔力回到小镇。他的妻子去了杂志社。真是有心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孔力患上了忧郁症。
  一年以后。因为杂志刊登了不适合的文章而获罪。杂志解散。老板坐牢,孔力也陪他坐,因为那文章是他的妻子约他写的。
  出狱以后,孔力丢了工作,离了婚,回家种田,从此一蹶不振 。

结尾是虚构的。
1996年,我去成都做生意。我在双槐树街开了一家书店,可惜书卖不出去。我悠闲的坐在店门口,感到自由与解脱,我逃离了小溪坝中学的压抑生活。
没有办法,只有选择回去,继续上班,不久,我病了。
我又去了老师那里,我给了他一首诗《时之光》。然后,我离开,时近黄昏,吹起大风,我去一间茶楼躲避,被保安抓住,一顿暴打,把我送到派出所,关了一晚,第二日放了我。我走在大街上,看见两条长长毛虫,在街道上空。不久,我病了。
我病休后,听从了朋友蒲红江的建议,去向在省城开了一家钢材公司孙永忠谋取一份事做。我呆了三天就回去了。我不适应成都的生活,那时,我从医院出来不久。
这就是我三次去成都的经历。然而,我最终没有去到那里,那里的门对我关上了。
我仅仅是个过客。正如台湾诗人郑愁予所言: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重石庙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寺庙。在寺庙旁边,有两块重着的石头。而今,重着的石头不见了。庙子也不复存在,只有现在是永恒的,这是神生活的时间。乡镇:商家,医院,学校,电信局,乡政府。2010年7月15日,我反映着世界,眼前,就是重石庙,我挨近它,听着它的呼吸,听着它在睡梦中的呓语。
过去,重石庙只有一条老街。在老街上,有一家管子,一个供销社,公社政府。而今,它在时光中流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那时,它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两棵大柏树,往重石庙走,如果能看见它,就说明,重石庙不远了。在柏树脚下,有猪市,人们卖了猪,用一个木框子把猪装了过称,收钱,让人牵走。
我是在重石庙读的初中,我在初79级4班,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我记得,我坐在前排,我的同桌叫李青中,这么多年,我没有他的消息,时光冲散我我们。我们的班主任叫霞崇山,他教语文,是我的姑爷。过去,他在十二大队教书,十二大队,就是我的故乡,后来,被调到公社小学。他如今已在另一个世界,我只有通过文字怀念他。他退休后,依然关心我,见了我的父母,总是问起我。有一次我见着他,他给我的女儿买了糖果,他叫我再娶一个妻子。据说,他得了病,无法忍受剧痛,自己买了农药喝下。
那时候的学校,在现在榨油厂的位置,一排平房。我那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叫田有名,他岁数比我大,穿着军干服,戴着军帽,他有一个日记本,上面抄着郭小川的诗《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还有一些警句,比如“凤凰落毛不如鸡”“虎落平阳遭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之类,我一点也不懂。
他后来考上了高中,读了一年就会了家,在公社小学教书,教了一段时间,回到家乡务农。
读初三的时候,我被评为县三好学生,在上台领奖的时候,我看了一眼王建秀,希望引起她的主意,因为我暗恋她。但我们终究没有表达。后来,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在重石庙遇见一个初中的同班同学,他告诉我,王建秀也喜欢我。可是,我们谁也没有说出来。
现在,当年的学校已经不复存在,它进入了历史。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新的学校建在另一处。当年的人物都已不再,如同幻影。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时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栅栏,时间之箭永远朝着前方。
当年,重石庙有一条老街。在老街上,有食品组,就是杀房。猪被聚集在这里,走上死亡之路,那个时候,肉食稀少的,所以,这里成了人们关注的地方。
在老街的拐弯处,有石级。右侧有一家铁匠铺,炉火烧得通红,两个铁匠在打铁,你一下,我一下,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而今它们已经灰飞烟灭。另一侧有一个裁缝,叫杨营生,坐在那里打衣服,踩动缝纫机,发出扑扑扑的声音。现在,一切已不复存在,老街也改头换面,修成了新街。
某个早晨,月白风清,我走出舅舅家的院子,走向重石庙赶车。那时候,只有一趟班车,迟了就赶不上。我从那里走向外面的世界,带着朦胧的向往。而今,我已经人到中年,又回到重石庙。真是世事如浮云。
窗外,人声鼎沸,那是人们在交易。生活已经开始。今天是个逢场天,外面下着雨,人们撑着伞走在街上。一个商贩在对面的石级上摆了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鞋子。


砸石记


我来到故居屋后,经过池塘,走过通往二叔家的公路,来到老屋门前。旧木门关着,我听见说话声,循着声音,我看见在水泥坝的一角,坐着一个蓝衣背影,那就是母亲。
母亲听见我的脚步声,回过头来,“是曾思云呢,我说是哪个哟!”母亲说。我笑了一下.
我走过去,在牛圈门口的坝子上,父亲穿一件橘色毛衣,坐着砸碎石。父亲见我,笑了:“回来啦?”,我说:“嗯”,“童儿哭不?”,“我给她请了假的”我说。我说:“我也来砸。”母亲说:“我去给你端个凳子”。她去灶屋端来一个小木凳,拿来一把小铁锤。
我坐着砸了起来。
我先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垫底,然后把要敲碎的石头放在上面,一锤下去,石头碎了。
粗包石最软,轻轻一击便碎,而硬石头要用力击打,一次不行,要两三次。有时,石头一击边滚在一边。有时,飞起的碎石打在我的脚上。能够劳动真好,至少不空虚。
翌日。
吃过早饭,接着砸。我还坐在那个小凳上,用那把锤子。我砸了一小堆,而父亲已砸了许多。
我砸了一会,去泡了一杯茶,放在石堆旁边的泥地上,然后,抽了一根烟,这时,我看见阳光照在碎石上,泥地金黄,茶缸投下一小片斜影,坝子下面是一片油菜田,金黄的油菜花热烈的开放。两只鸟儿飞来,歇在油菜杆上,然后又飞往另一株,不停地鸣叫。紧挨着的是一片种满瓢儿白的菜地,绿油油的,母亲弯腰在菜地里拔菜叶,一只白羊拴在菜地边,正在埋头吃草。河那边,山坡上的田野,树木,农舍在太阳下一片耀眼。我读到三个词:宁静。和平。生机。
我心中的桃花开了,吹过一阵春风。我涌起了写诗的冲动,我在心中构思诗行:

石头上跳跃阳光
茶缸亲昵阴影

油菜换集中星星
鸟儿从中起落

母亲弯腰拔菜叶
白羊在青草里梦游

这是大自然写下的诗句,我只是抄袭而已。
母亲从田里上来,经过我们,说,曾思云还得行。有劲。我说,不行,我的膀子开始疼了。
母亲说,你把小的那头朝下。我知道,她说的是小铁锤。我以她的话去做,果然省力。
有些石头砸不烂,我心中对它说,兄弟,看你硬还是我硬,石头似乎很听话,应声而开。万物有灵,这是泛神论的观点。也许,他们说得有道理。一切事物都有灵性。一切事物都有见闻觉知,这是佛教的观点。
父亲默默的砸石。我想,父亲是幸福的,他在劳动中忘我。他就是劳动本身,就是铁锤,石头。就是田野,阳光,就是存在的一切事物。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认为,中国农民的劳动有禅的意味,我想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沉浸在一件事情中,达到忘我的境地,就是禅。
第二日下午四点钟,石头砸完了。父亲又将石头中的大块刨出,继续砸。我有些乏了,起身转了一圈。等我回来,父亲已经把刨出的石头砸完了。


萧艾简介

萧艾,原名曾思云,曾用笔名思云,如实,天马,男,生于60年代。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莽原》,《诗潮》,《中西诗歌》,《新诗文》,《青岛文学》以及澳大利亚《彩虹鹦》加拿大《诗歌榜》美国《诗天空》等多家报刊,部分作品入选《诗屋2006年度诗选》,<<诗屋2007年度诗选>>,《诗屋2008年度诗选》,<<2008年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中原杯文艺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绵阳市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等。获过"诗圣杯"诗歌奖,中国作家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奖。著有<<水上的告白>>,《诗歌道德经》,《时光的树上落下的叶子》《刀剑与莲华》等5部文集。曾以教书为业,现赋闲。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油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
  
  地址:621713四川江油小溪坝中学曾思云  
  电话:15308306962
  
  e-mail:xa1226@yahoo.com.cn
  
博客带月荷锄归:http://xa1115.tianyablog.com
三味书屋文学论坛:http://swshw.netsh.com.cn
网站野草:http://xa1226.banzhu.net/Index.html
萧艾作品:http://xiaoshuo.pconline.com.cn/book/ShowBook.aspx?bookid=1296808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萧艾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