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
澳洲彩虹鹦版主
性别:  年龄: 74 加入时间: 2005/09/20 文章: 144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5550
:
|
|
关于学习《南怀瑾选集》的点滴浅思——仁
——国学思索之十八
“‘仁’是什么?两千年以来,莫衷一是,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一、“在唐代大家也讨论什么是‘仁’的问题,而韩愈下的定义:博爱叫做仁。后世以讹传讹,就认为这是儒家思想了。这也是有问题的。”因为,“韩愈是研究墨子思想的专家,所以他把墨子的思想,融会到儒家思想中去,把‘兼爱’换一个字改为‘博爱’,等于把长袍脱掉穿上西装而已。后世不明真相,就以为博爱之谓仁是儒家思想的解释。”汉唐以来的儒家,是在说明孔子“仁”的“用”,就是“仁”的行为。
二、宋代的理学家,自认为继孔孟之心传。“他们拿心性——哲学的道理解释‘仁’说:‘仁者核之心也。’如核桃的仁、杏仁。同时他们又加上佛家的思想,认为万物的果实,都是阴阳两瓣,中间空心的,所以仁便是道体的心空境界。”“宋儒另一个解释,他们说医书上麻木就叫不仁,可见仁是讲心的知觉性的,他们这样一来,暴露了身份了,这完全是佛家的话。”宋儒借用佛道两家之学,了解孔子心法“仁”的“体”。就是想说明“仁”的本体是什么。
三、“‘仁’是什么?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足走路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就旁加个一?‘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是文字上的解释。”“孔子又就讲到‘吾道一以贯之’,换句话说,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所以说仁只是行为,只讲用不讲体,不讲内心修养,也错了。如果像另一派的宋儒所说,仁就是在那里静坐,养性谈心为仁,不讲究用,不能救世救人,不能立己立人,也错了,应该体用一贯。”对此,能不能理解“仁”因该是:汉唐以来儒家的“用”和宋代理学家的“体”相结合哪?看来是有一些道理,但还不是这样简单。
四、先生进一步更深刻的指出:“仁”的“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里仁为美”、“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到此,先生的“仁”可以理解为:修身爱人、及人感化。缺一字不可呀!这是不是正本清源了哪?学习了。
五、先生更精彩的又讲到:“‘吾道一以贯’之。是千古以来一个大问题、一个大疑案。”本人大胆的意会(看来只有意会了)到:孔子的“道”按先生的讲解,应该就是“仁”。就是“仁”的“体”——本体:修身爱人、“相”——行为:自处于仁、“用”——作用:及人感化的“一以贯之”。
这是不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了哪?! _________________ 山佳——詩是:自釀自飲的美酒 越飲越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