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新编《丽江古城》序言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纳鲁若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纳鲁若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05
文章: 105

积分: 488


文章时间: 2006-11-06 周一, 下午6:20    标题: 新编《丽江古城》序言 引用回复


在熙攘浮躁的当今世界,丽江古城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难得一闻的一曲远山清音,红尘牧歌。在大地上到处奏响着水泥狂欢曲,无数丑陋巨大的钢筋混泥土火柴盒在蓝天大地上肆虐的今天,正在觉醒和反省的人们庆幸天地有情,给世上留下了这幸存之文明古城,感激纳西人为中华民族保护和保存了这个凝聚着人类的诗意和创造力的文化瑰宝。

我自小生长在丽江古城,在这里度过二十多年与雪山灵泉和纯厚的乡亲相厮守的岁月后,走出四方街外出求学观世界,后来虽谋食在外,不时浪迹天涯,但此身已与故土结下生死缘,二十年来泛舟学海,寻觅和实录“纳西古国”的文明沧桑,悲欢离合,一次次皈依于故乡的雪山大江,倘佯于古城的石板路,寻找逝去的旧梦和岁月中尘封的故事,感受新的阳光月色,观察新的世态人情。一次次沉思和解读故土的心路历程,也就是一次次的精神回归之旅。

深藏在横断山脉雪域大江怀抱中的丽江古城,是一个融汇着多民族灿烂文明的边城,既蕴含着高山莽原的阳刚之气,冰雪世界的空灵,又流荡着中原古文明的流风余韵。

这座在纳西人手上建成的古城虽有融汇大千,包容百家的气度,但又卓有个性、独立不羁。它虽吸收中原王城的一些文化风度,但又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等中原城建礼制的影响,不照搬古代中原王城的模式。在总体结构上融进了纳西人崇尚自然的审美传统和生活的情调谐趣,使其成为一个自然流畅,人情味浓郁的边地古城。

古城依山就水,不拘一格地建房布街。因此,民居建筑群随地势层叠起伏,错落有致,空间疏朗和谐。古城中没有规矩刻板的道路网,而是结合水系顺势修建道路,街巷纵横,说不尽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妙;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又多留出宽阔的街头空地,不仅可供社区居民茶余饭后的休憩,又延伸了古城的集市贸易空间。古城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韵味,结构自由活泼而充满灵动之气。

丽江古城是个古朴而融多种风格于一体的建筑艺术之苑,纳西人素来开放亲和,乐于与其他民族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建筑上吸收了汉、白、藏等族的技术精粹,形成融多族建筑风格于一体,以中原古老的建筑风格为主调的格局,并保留了很多唐宋中原建筑风格。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对丽江古城拙中蕴美,朴中见秀的民居建筑备极赞美,他说:“丽江附近建筑,已完全汉化,但较昆明、大理,保存古法较多,且详部手法极富变化。”“(云南)省内中流住宅,以丽江县附近者,最为美观而富变化。”他又说:“我国将来之住宅建筑,苟欲其式样结构,犹保存其传统之风格,并使之发皇恢廓,适应时代之新需求,则丽江民居,不失为重要参考资料之一也。”1

明代曾为滇西北叱咤风云之霸主的纳西族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建筑群和建构古城时,也不忘将它植根于地方和民族传统,未盲目效法中原“方形根基”的传统建筑模式,也不筑城墙。木氏土司不筑城墙的做法除了以口围“木”便成“困”的忌讳之外,主要与他们那种不想坐井观天困守边隅,力图容纳百川之河,海阔天空地发展的思想和广纳天下英才,博采众家精华的开放襟怀和明智策略密切相关。清廷在丽江实施“改土归流”后,曾一度在古城筑城墙,但后来很快处处坍塌,百姓也不以为然,很快这短命的城墙就了无踪影。看来历来对外开放的丽江古城天生就讨厌中原很多古城那种困守一隅,最后导致封闭萎缩的陈腐气息。

历史上,丽江古城总是开门笑纳四方俊杰,迎接八面来风,因此,许许多多来自山南海北的异乡客慕名来到这个纳西古国的古城,在此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和灵魂栖息之地,于是在此生儿育女扎下根,与这玉龙大雪山下的土地长相依。因此,丽江古城成为中国一个少有的将汉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为一体的古城,相当多的古城居民身上涌流着纳汉两族的血液。自明代以来,一批又一批定居古城的汉族移民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以及生活习俗而最终成为纳西人,但同时,他们带来的种种汉文化也融进了纳西古国的灵魂和肌体中。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不少藏、白等民族的民众也定居于这雍容大度的古城,与纳西人通婚,最后成为纳西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丽江古城是一个充满着俗世乐趣和人情味的古城。历史上,它是滇藏贸易的重镇和中印贸易的枢纽,是充满边地儿女传奇色彩的“茶马故道”上最重要的驿站。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个远近闻名的集市,它天天开市,悠悠岁月中,四方街迎来送往八方客,过去的每一天,来自远近各地的纳西、藏、白、汉、彝、傈僳、普米等族农民、商贩带着各种山货特产到古城上市,各民族在长期的集市贸易中建立了和睦友好的关系。

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古城的水来自城北黑龙潭公园象山脚下,泉水从无数山麓岩石隙缝的泉眼中迸涌而出,形成近四万平方米的黑龙潭水面,纳西人称这水叫“古鲁吉”,民间有的解释为“如马群般奔腾的水”,有的解为“九龙水”, “古鲁吉”流出黑龙潭,汇成玉河,在双石桥(又称玉河桥)处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继而又形成无数水流,如经络纵横于古城,如今,又有来自每年集聚着万千天外珍禽的丽江县高原湖泊拉市海的清水融进了古城的河流里,使古城的水乡之韵更浓。古城的生命由这圣洁的水滋润着,焕发出更为诱人的青春活力。我小时,城里人天天喝的是这些河流里的水,古城里一直有用水护水的好传统。古城的人说,如果不用这来自雪山的水,就不会做出可口的各种古城著名小吃。

古城的条条街道临水盘旋萦徊,构成“古道、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居住环境和情调,人在街上行,常与流水相伴,人在睡梦中,静聆水声清韵。古城安静如水的岁月在这依山临水,纵横曲折的街道上流淌而过。从纳西人的玉龙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清澈见底,它滋养着古城的花草树木,也熏陶着古城千家万户纳西人的心灵和气质,托出一片雪域冰洁清纯之态和高原的静气灵气。

丽江古城不仅是一个名山胜水环绕的灵域,巧夺天地造化之工的名邑,也是一个民风淳厚,民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的乐土。古城民众在劳作之余,喜欢追求一种怡情悦性的生活情调,除了诗琴书画等主要由男子唱主角的娱乐外,养花赏花是老幼妇孺皆喜欢的一种生活乐趣。古城人家家户户广植花果树、设花坛盆景。过去古城每年有兰花会,菊花会等定期的花会,居民各自把自己得意的花卉盆景拿到花会上争芳斗艳。而更为普遍的是在开花时节,亲朋好友相互邀约到各家赏花,花丛树荫下摆清茶一杯、自酿水果蜜饯数盘、酒泡梅子一碟,在花香鸟语中品味人生闲暇。春节之际,古城居民喜欢在家中堂屋等处的花瓶里插梅花和山茶花,因此除夕前就有山民用竹篓背着新鲜的山茶花和梅花到古城集市来卖;古城居民过火把节要用鲜花装饰火把,鲜花需求量很大,四乡村姑农妇背着大筐五颜六色的野花涌向古城。古城到处一片花团锦蔟,浓郁芬芳,鲜花与古城人的生活融为一种清丽而朴雅的诗情画意。近年来,很多古城居民爱上了复苏的纳西民间歌舞“打跳”,每天晚上都有一群群的长幼妇孺和旅人在社区活动场所兴高采烈地跳民间歌舞。

融儒、释、道教文化和纳西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淳厚民风民俗仍然存在于古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异彩纷呈的民居建构、庭院装饰,楹联匾额等,都体现了古城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古城中能赋诗、会书法、懂丹青、善吹拉弹唱的居民比比皆是,于是就产生了众多的文学社、书画会、古乐队,滇戏票友等,他们用心与灵魂奏出了雪域清音,天赖之声。

地灵出人杰,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城中产生了一代代俊杰英才,从四方街走出去闯世界的无数纳西族文人学士、专家教授和各方面的人才散布于全国各地,有的漂洋过海到国外,他们用古城赋予的灵气,在异域他乡抒写着人生的诗篇和乐章。

古城的纳西女人,是雪乡的一泓清泉,一股清风,一团烈火,是玉龙雪山下一道永恒的人文风景。纳西族在国内外以文化科技人才、专家教授众多而名重于世,而这些俊杰人才以男性居多。然而,托起他们的事业和人生光彩的,却是那些包括很多过去因没有机会读书而不识字的纳西女子柔弱而坚实的肩膀。她们肩担日月,背披星辰,力扛家园的重负,成就了纳西男人生命的辉煌。

我常常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的故乡这千百年来多元文明浸染的土地上,历来总是有着目光深远的有识之士,不仅在地方文化人中多这样的贤达,不少地方上的“父母官”也时时显露出他们作为文化名邦官员的素质和修养,这次丽江县大研镇党委、政府与一直热心于地方文化的和湛先生等人一起动议编撰这本书。此书与过去出版过的各种有关丽江古城的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有不少是当事人回忆和整理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是过去鲜有人知道的掌故帙闻,资料翔实可靠而生动,囊括了古城方方面面的内容,此书的问世,将极大地裨益于丽江文化建设,同时也为今人后人留下一份文献名邦的珍贵史料。

丽江古城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她以具有“活着的多元文化和民风民俗”而著称,她独立的风采和个性,成为中国西部一颗光彩夺目的中华文明之星。但毋庸讳言,在现代文化变迁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古城也面临着文化趋同的严峻考验,已传承数千年的纳西母语、以及不少凝聚着纳西人智慧的无形和有形的传统文化,正在一代代年轻的古城人中逐渐衰落和消逝。如果有那么一天,丽江古城那个性鲜明的文明已经完全消融于千篇一律的“全球一体化”文化趋同潮流中,那也就是古城的生命力和魅力全然消失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丽江古城人,愿在此再次呼吁:丽江古城久远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它那能兼包并容外来文明但绝不轻易趋同于一种文化模式的独立个性,人类未来永恒的美丽和生机也取决于能否保存住各种各有不同民族气派和个性的文化,所有的纳西人和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为了保住这活着的人类文明瑰宝,献上我们的文化良心和精神,献出我们全部的力量和才智。

2001年春节于丽江古城



1 《刘敦桢文集》第三辑,中国建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7、334页。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纳鲁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纳鲁若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