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解读乌镇之二 之字形的市河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6-11-03 周五, 下午3:12    标题: [原创]解读乌镇之二 之字形的市河 引用回复

在水网交叉的乌镇,被称作市河的主干河流有三条:一条是直通南北的车溪河,乌、青二镇以此为界,东岸属桐乡,西岸属吴兴。清人施曾锡曾以《双溪竹枝词》叙说车溪河的风光:“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旷,两岸一桥相隔住,乌程对过是桐乡” 。而援引苕、秀两溪的则是以车溪河为起点、横贯乌镇东西二栅的东、西市河。尽管东、西市河都与车溪河相连,但它们却不在同一直线上:车溪河在河东修真观前的应家桥下流入东市河,逶迤东去直到三里塘,东市河的河北便铺陈出通向东栅的主要街道观前街(现在通称为东大街)。西市河则在河西的通菬桥与车溪河相连,一路西行去汇聚折湾后的大运河,西市河的河北又鳞次栉比地建起了通往西栅的主要街道西大街。从东栅到西栅,河流的走向形成了一个“之”字,与西市河相对的河东已是修真观后的观后街,二河南北相距二百多米。这也是乌镇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风格不同的独异景观之一。
江南多水乡,水乡多古镇,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大多有十字交叉的主干河道,临河的街道便形成了古镇的框架。而在乌镇,之字型的河流导演了之字型的街道,那街市便有点扑朔迷离:从中市到东栅三里有奇,而从中市到西栅是四里有加,但在乌镇却看不到一条东西向的八里长街。从南栅到北栅可以长驱直入,一走到底,而从东栅到西栅却一定要转弯抹角,先到修真观前转一个圈,然后再过桥西行。旅游到乌镇的人往往会对此深表诧异,但乌镇人看似习惯了这样的转弯抹角,用乌镇人的说法,那是千百年来先人留下的古迹——乌、青一镇两县分治的见证。
乌镇地处二省三府七县交界的冲要之地,东为桐乡、秀水(属嘉兴府),西邻吴兴、归安(属湖州府),北面与江苏的吴县、吴江、震泽(均属苏州府)接壤。河流密如蛛网,土地犬牙交错,县境省界有时是一条河,有时是一座桥,有时甚至只是一条宽不盈尺的田埂,一不小心就会出省出县。自秦时划定乌戍以车溪(今市河)为界,乌镇便开始了一河分隔两镇,一地两县分治的漫长历史。两镇互不统辖,各行其是,政令不一,给乌镇添加了许多古怪和混乱。且不说同样的街道,河东叫村,河西称街;同样的小巷,河东叫弄,河西称里,就连税赋徭役也是轻重不一、朝令夕改,社会治安更是难成章法。旧社会乌镇流传着一句古话,叫作“乌镇北栅头,有天呒日头”,说是人到北栅,谁也管不着,一跨出县界、省界,即使作奸犯科,官府也拿他没办法。在老百姓看来,脚踏北栅地,头顶的却是没有太阳的天,行政管辖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东、西市河的开凿,东、西栅关隘的设置就是这段历史的产物。也许是出于一种补救措施,明、清之后的乌镇又实行了两县同治,创造了中国少有的人文奇观。两县同治后的乌镇,镇名使用统一的乌青镇,但骨子里依然是乌是乌,青是青,依然是一镇分属二县。虽然由一个衙门管理,但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流弊并未根本革除。直到建国以后,两镇合并,划归桐乡,才解决了历史的违拗,乌镇的建设才在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下进行。如今的乌镇,车溪河两岸已经建成了繁华的新街区,而古镇旅游观光区重点就铺陈在那之字型连接的东、西市河两岸,因为那毕竟是现存的古镇,旧时的繁华富庶之地。乌镇的富庶,从其现存的18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规模便可以想见。以现在人的眼光,乌镇的街面宽仅3米,既行不得车,又跑不得马,委实是狭窄。而乌镇以区区一镇,却能以江南古风吸引万千游人远来驻足观瞻,实在是因为多少年来不为时事所迁,始终能够保持着古镇的原汁原味。
古镇的原汁原味,不仅因为保留了江南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也不仅仅因为保留了千百年来构筑的古宅民居,摩肩接踵的水阁台榭,更由于保留了古镇那桃花源般水乡文化的积淀。尽管旅游的人潮一浪接一浪地涌来古镇,迤逦清彻的市河依然保留着古而有之的恬淡和宁静。在东、西市河两岸的小街上,星布的茶馆、酒楼,药店、南北货行,隐约中掩映着水乡田园的自给自足;而散落在中市的道观、庙宇,当铺、钱庄,则数说着古镇的富足和繁华;那年代久远的书院、戏台、茅盾故居、严独鹤图书馆依然透发着馥郁的书香。沿河的水阁里,纺车仍在悠悠地转着,纺不尽的棉纱就象那无穷的岁月。机声咿嘎,织出的乌花布如同乌镇人性格一般的板实;板兰根染就的兰印花布高高飘荡在对面深院的机架上,“三白酒”醉人的芬芳透过深巷满街荡漾,千百年来水乡人的劳作一如既往地承继着,而水乡人的情趣也自然地在宁静和淡泊中绵延: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花鼓戏演了一齣又一齣,皮影戏馆里观众来了一班又一班,桥头的茶馆依然高朋满座,河边的画室又挂上了新作。稳实的河埠迎来一艘又一艘迎亲的喜船,红丝绵笼裹的箱笼映衬着新人的笑脸。而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古镇人都兴高采烈地举办一年一度的“水乡狂欢节”――香市,人面桃花,水映麦绿,沉浸在欢乐中的市河,仿佛仍在演绎着渐已远去的昨日前天,古镇就沐浴在春风一般和熙的古色古香中。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文章时间: 2006-11-07 周二, 下午10:25    标题: 引用回复

这些地方都是我喜欢去,没有去过的地方,很有味道的地方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墨竹淡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