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山阴道上之二 种山风雨愁煞人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6-11-15 周三, 下午1:16    标题: [原创]山阴道上之二 种山风雨愁煞人 引用回复

青山削芙蓉,上有浮云生。
窈窕俯长流,逶迤带重城。
朝光散霞彩,暮色涵空青。
鸱夷去不回,遗尔千古名。
――宋•于 石:《种山》

府山别名种山,因越大夫文种死后葬此而得名。,
从越王台西边拾级而上,就可登临府山主峰。春秋战国时,“范蠡筑飞翼楼以压强吴,高十五丈”。唐时,在旧址上建有柱古亭,因登高可望海,遂名“望海亭”。因为越国故都的原因,又有越望亭、镇越亭等名称。1997年,望海亭旧址上重建了飞翼楼,再现当年气度风光。飞翼楼周围树木葱笼,环境幽静。飞翼楼以东,有越国大夫文种之墓,墓呈圆形,用石块砌成,墓前有一石亭,亭内树立刻着“越大夫文种墓”六个大字的墓碑。
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足智多谋,明于军政,善于外交,治国平天下确有一套真本事。文种原先不过是楚国的一个县吏,才非所用,游历到越国后,越王允常闻其贤,聘为客卿。文种是一个典型的迂腐老夫子,“知遇之恩,非肝脑涂地无以为报也”的观念拳拳于心。所以就在越王兵败国破,入吴为质的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代替越王主持国政。在两年多国无君王,民穷财匮,国势颓败,危若累卵的岁月中,文种一面挑起守国重任,使四境百姓耕战足备;一面奔走于吴越之间营救越王,最终使得越王夫妇和范蠡获释返越。勾践回国后,他又向勾践进献了灭吴的“九术”,从此掀开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复国沼吴”伟大事业波澜壮阔的一幕。
作为勾践的忠实追随者,文种没有辜负越王的重托,存生抚亡,富国强兵;作为越国复国计划的总设计师,文种献上的“灭吴九术”不可谓不绝。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才能和功劳遭到了勾践的猜疑,功高震主,便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下场。勾践其人,正如范蠡所说的那样,“長颈鸟喙,鷹視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勾践为了复国称霸,不惜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但到功成名就,他便不想归功于臣下。在灭吴之后的庆功宴上,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观察到这一细节,洞悉了“勾践愛壤土而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国定,必复不須功而返国”的阴暗心理,更加坚定了急流勇退、遁迹江湖的决心。为了朋友的安危,他劝文种隐退,出走时又给文种写信:“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子若不去,将害於子”,文种不以为然。就在范蠡离去,計研佯狂,曳庸、扶同告老之时,勾践便拿文种开刀。他先是假惺惺地以“吾聞知人易,自知難。其知相國何如人也”来知讽文种,当文种对以忠信二字时,他就拉下伪善的脸皮,仿效当年夫差杀伍子胥的办法,赐文种以属镂之剑。并掷下“子有阴謀兵法,傾敌取国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彊吳,其六尚在子,為孤前王于地下謀吳之前人”的恶言,逼着文种自杀。
民间俚语云:“钢刀虽快,不杀无罪之人”,但作为春秋时的一把名剑,属镂之剑却在不到三年中杀了二个功勋卓著的忠臣。伍子胥是死于愚忠,他的眼中只有他尽心竭力报效的吴国,临死之时还要求“抉目于城,以观越军之入也”。吴王夫差到临死才明白伍子胥死得太冤,自叹“无面目相见于地下”。而文种却死于痴信,他不是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但他更一厢情愿地叨念“君不忘臣,臣尽其力。我王贤仁,怀道抱德”;他不是不知道事君如伴虎的艰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他却自以为忠心耿耿,问心无愧。他的恋栈守位,有一点功臣的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对越王知遇的至死不疑。殊不料君王早已变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文种直到临死才明白,一声长叹“后百世之末,忠臣必以吾为喻矣”,但却为时已晚。
文种要后世“喻”什么?他没有直说。但他的含意和南宋岳飞临终的“天日昭昭”有什么两样?从勾践始开先河的滥杀功臣,把古而有之的“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恶习推到了极端,后世的历代君王纷纷效仿,铸就了多少千古奇冤!汉有萧何、韩信,宋有岳飞,明时尤甚,前有徐达、刘基,后有于谦、袁崇焕,株连党锢,血流成河,天地动容,壮士扼腕,只有黎民心中的愤愤不平,留下了不泯的思念和颂赞。
文种死后,越王葬种于国之西山,越人哀之,乃改府山为种山。宋人石延年有诗吊曰:“至忠惜甘死,越塞一坟孤。勾践非王者,陶朱亦大夫。碑经山烧断,树带海潮枯。泉下伍员辈,相逢相吊无?”《吴越春秋》载:“葬七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脅而持种去,与之俱浮於海。故前潮水潘候者,伍子胥也,後重水者,大夫種也”。事属无稽,但却正是黎民心中的呼声:“忠哉文种,治国之杰;三术亡吴,一身殉越;不共蠡行,宁同胥灭,千载生气,海潮叠叠。”作为中国古代书呆子的代表,伍子胥和文种以一愚一痴、一忠一信演绎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气节和抱负。尽管他们的遭遇令人叹惜,但他们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操却鼓舞着后世千百万人的前仆后继。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脊梁,用热血和生命担当起天下的兴亡,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辉煌。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