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山阴道上之十二 新昌大佛寺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6-11-15 周三, 下午1:30    标题: [原创]山阴道上之十二 新昌大佛寺 引用回复

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
僧向云根老,泉从石缝流。
寒钟鸣远汉,瑞象出层楼。
至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唐•李白:《石城寺》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闻名海内外的石城古刹――大佛寺,深藏于南明山峡谷中。其间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曲洞四环,池明如镜,修篁夹道,古木参天,景色宜人。东晋永和初(公元345年),高僧昙光游浙东,到剡山即石城山,见幽谷奇深,危岩攒簇,藤蔓攀结,花树萧森,遂披荆斩棘,就崖结庐,坐禅半山石室,首创隐岳寺,即为大佛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石城寺遭火焚。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赐钱八千万,起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余间,赐寺名为“瑞像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诏改瑞像寺为宝相寺。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卢阁,三层五楹,高十三丈五尺,改寺名为毗卢阁。后遭兵燹,殿堂均毁,唯洞中十丈金身石弥勒佛像独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重建 5层歇山式高阁,自下而上分别为7、5、3、3、1 楹。飞檐翘角,五层殿阁倚锲仙髻岩前,佛龛共大殿浑然一体。1925年,在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沿用至今。
大佛寺以大佛名世,大佛的来历也颇具传奇。南齐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僧护憩隐岳,靓仙髻岩,时闻岩间仙乐之声,又现佛像之形,遂立愿建造百尺弥勒。自建武中(494—496年)开凿,殚心竭力,积数载才浅浅地凿了个佛头,不久便病倒在床,临终遗愿来生再续。僧护弃世经年,僧淑继其事,亦因资力莫由而未果,但前赴后继营造大佛的苦心却名传海内。梁天监十二年,建安王萧伟请定林寺僧祐专任造像事。僧祐集三百工匠,“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沿仙髻岩凿进五丈,在十丈高的大洞内精施斧凿。矢心一力,历时三十余年,终于公元516年凿成“洞中十丈金身”。三代主持的夙志宏愿,三十春秋的荜路蓝缕,深深打动了南朝梁代著名文学论批评家刘勰,刘勰为此写下了2200多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大佛凝聚了僧护、淑、祐三僧的心血,故有“三生圣迹”之称。其间几多艰难困苦,留下了多少动人的传说:“锯开岩”边,“童子茅草锯石岩”;放生池畔,“老妪磨杵烂泥田”,都是神仙用“绳锯石断,水滴石穿”的哲理点化众生,那一分激励人持之以恒的真意使人受益非浅。更有人感慨前后三代主持的矢志不渝,如出一辙,乃托言佛祖成全圣僧昙光的宿愿,托生再世化身僧护、僧淑、僧祐以玉成其志。事虽不经,但却凝聚了后人无限的钦佩和敬仰,有诗赞曰:“名山入剡圣贤风,文士高僧托迹同。最是石城大佛寺,三生哲匠夺天工”。
大佛原名无量桥,原来并无殿宇。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僧普光更为坐像二,又布铜网于前”保护。后因大佛寺屡遭回禄之灾,无力重修大雄宝殿,乃以“千年不坏金身”的石弥勒佛代表释迦牟尼,旁塑伽蓝、达摩和十八罗汉,并在石窟外修筑金壁辉煌的七楹五层殿宇。位于仙髻岩的石窟中的大佛,佛像背连石壁,头后洞空,身高13.2米,座高2.4米,面部长宽各4.87米,耳长2.7米,手长4.1米,足宽2.08米,两膝跏趺相距10.6米。头部尺寸占坐像全高的三分之一,比例似乎严重失调。但是立于佛像前,抬头仰望佛像各部,却觉得处处匀称协调。且因眼珠中空,造成另一种奇特景观: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瞻仰大佛,都会觉得佛的眼睛仿佛在随你转动,隐含微笑的目光始终和你的目光相对,感应相生。石像盘膝而坐,面容秀骨清相,额部宽阔,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自然地流露出婉雅俊逸,慈祥睿智,妙端庄严的气度。顶有螺髻。身披袈裟;中胸袒露,衣着绉褶,自然生风。其身段秀丽,体态匀称,给人一种超脱、神圣的感觉。
大佛寺自然景色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梵音禅说更为这一方胜地增添着神秘和玄妙。寺院四周峻崖穿云,峭壁如削;寺内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秀树名木,触目皆是;山间四季,景色各异,春日,新篁拂翠,绿柳扶竦;入夏,清风习习,泉韵淙尝;及秋,丹枫如火,水净山明;寒冬,腊梅吐芳,松柏凝翠。沿着大雄宝殿西侧峭壁的古栈道,有三个依凭天然石窟建成的殿屋:隐岳洞是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的栖身之所,佛缘悠远;朱子亭,亭旁有摩崖石刻“天柱屹然”四字,相传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建。亭中悬张着朱熹自书的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世圣贤心”,极富哲理。朱熹在洞中讲学著书,相传《四书集注》即成稿于此。洞前有朱熹种植的腊梅一株,人们称之为“朱梅”,仿佛得道也似的,至今仍抽枝开花,生机不绝。濯缨亭,原为海岛观音岛,小憩其中,冬暖夏凉,清心爽意。洞前原有白鹇坞,相传为东晋高僧支遁放养白鹇之处。后人羡其飘逸,作诗赞曰:“朝看白鹇从坞出,暮看白鹇据坞归。森森绿树西峰下,片片白云迎日飞。固知野性恋山谷,咫尺之间还见稀”。在大雄宝殿斜对面,有一棵宋银杏,银杏树上寄生着女贞、榆、桂花与香樟等四棵不同品种的树,五树同茂,相亲相依,故称佛寺一奇。
与大佛寺毗邻的千佛石窟又名千佛院,位于大佛寺西约300米峭壁悬崖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原为天然溶洞,东晋永和初,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居此创建庙宇,起名元化寺。几乎与大佛开工的同时,南齐永明三年(485)在元化寺开窟造小佛千余尊,改称千佛院。千佛岩有正旁两洞,两窟毗连,大窟宽17.95米,深10.30米,高7米;小窟宽6.55米,深4.25米,高6米。大窟后壁正中塑有海岛观音,曰“慈航普渡”。右侧列小佛6区,左侧列小佛4区,每区纵排10小龛,横列11小龛。每区正中雕一大龛,大龛坐佛两侧,各雕一胁寺。大窟1020龛1040尊。小窟为35尊。佛像造形纤巧优雅,多着通肩服饰,作禅定印,个别古佛则着早期造佛形式的褒衣博带式佛装。这些佛像高仅数寸,工艺精致,栩栩如生,古朴典雅,行次井然,堪与敦煌千佛争辉。千佛区两侧,雕二躯护法像,立于覆莲圆座之上,宝缯垂肩,披帛交叉于胸腹之际。千尊小佛与独尊大佛共处,纤巧与雄伟争辉,自是令人啧啧称奇。
千佛岩附近有解开岩,是一块中裂如锯开的磐石。民间传说有两位神仙化成孩童,用茅草锯开岩石,鼓励僧淑持之以恒地雕凿佛像。解开岩上方危崖上有一断石,形如和尚倒立,人称“倒拖和尚”。传说当年和尚见顽童以草锯石,讥笑他们不自量力、枉费心机,还扬言“如果草锯石开,宁愿走路脚底朝天“。不料一念至诚,金石为开,那自作聪明的和尚便受到了惩罚,永远丢人现眼地倒挂在山间,游人指点,亦寓教益。
山门前的放生池,原名“隔溪塘”,传说即是仙妪磨杵的地方。放生池分内、外二池,中有长堤相隔。堤上绿柳成行,虬枝逸出,映入涟漪碧波,粼粼曳曳,妩媚动人。绿荫丛中,“越中胜景”的亭阁更添诗意。放生池畔,园形重叠式的智者大师塔耸立半山腰。这座石塔是佛教天台宗国清寺开山祖师智顗的衣钵塔。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智顗法师应诏进京,路经新昌石城寺(今大佛寺)讲演佛法,随即圆寂,因建“智者大师法塔”纪念,印光大师为其作碑记。原塔在通往隐岳洞的栈道下,“智者大师法塔”“的摩崖石刻至今犹存。
近年来,新昌大佛寺扩展成大佛寺景区,其中又增添了众多新的景观。在景区的正门前,新建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佛心广场。峭壁上镌刻着高达20米的弘一大师“佛”字手迹,山足则浇刻了巨大的“心”字。佛入心中,心底有佛,原是一种虔诚,又是一种教诲。“佛”字前建了一个直径10米的莲花喷水池,瓣瓣莲花都用汉白玉雕成,直径4米,晶莹的泉水从莲心喷出,洒下一片宁静和清新。誉称“江南敦煌”的般若谷是近期建成的一个新景致,位于大佛寺山门南侧的山谷中,由湖、桥、溪涧、经幢、七级悬瀑、石雕、砖雕、洞穴、石门坎等景观组成,通过石窟浮雕、深雕、线雕、圆雕等艺术造型,折射出石文化的奇光异彩。
象鼻山下,有一片奇异独特的木化石林,汇集了七大品种,共有30多棵,最高一棵高达14米。这些形姿各异的木化石,初看似落尽枝叶的林木,或粗犷雄壮,或亭亭玉立,和四周的奇崖怪石、山塘水泉、花卉草坪,错落有致地组合成天然奇景。木化石色泽黑褐,纹理清晰,似木非木,似石非石,却重似常石,坚不可摧。论其年龄均在1亿年以上,与恐龙同时代,据说也是新昌的珍贵特产。
盘虎岩对面,华严庵右侧,一座30米高的露天弥勒高耸在峡谷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原本高20米的小山成了大佛的身躯,两膝端坐,袒胸露腹;山巅高达10米的弥勒佛头像虽然是后来所加,但却似自然天成,浑然一体。弥勒慈眉善目,笑口常开,憨态可掬,蓝天白云下更见妙态庄严。露天弥勒下,还置有6尊小石雕弥勒相映成趣,让人联想起了赵朴初居士常说的“弥勒无不在,处处未来佛”。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