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李陵之降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苍生网上家园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郭进艮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11/06
文章: 61
来自: 浙江温州
积分: 184


文章时间: 2006-11-20 周一, 上午8:40    标题: [原创]李陵之降 引用回复

读汉史者,无人不知李陵。
李陵为汉飞将军李广嫡孙,封骑都尉。善骑射,爱人下士,有乃祖风。天汉二年(前99)秋,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征匈奴,汉使李陵率所部五千人为偏师出居延北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途逢单于重兵围击。李陵孤军奋战,歼敌万余,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最后矢尽援绝,兵败投降。汉朝廷族诛李家。李陵遂终老胡地,不言归。其事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但详略不一。《资治通鉴》描写场面更为激烈,李陵所施战术,如纵火自救等,堪称大家。
李陵之遭族诛,据《史记·李将军列传》称:“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在这里,李陵是因为降匈奴后被招为“驸马”才遭到族诛的命运。不过司马迁因李陵事获罪,估计记载时有所讳忌。《汉书·李陵传》的记载则多了些悲剧色彩:“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至于他娶单于女为妻则为后事)。实际上,“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者为汉降塞外都尉李绪。李陵闻讯,“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
纵观李陵一生,表面看似乎机遇使然。在单于准备撤兵之际,偏偏出了个叛徒管敢,泄露了军中机密,致使最后力竭而降。而后在汉武帝对他有所“宽恕”之际,偏偏出了个敷衍了事、说李陵在“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的公孙敖,致使遭受族诛的命运。
但我认为,李陵的遭遇,恐怕是一场阴谋。
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西汉王朝,先是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名将被先后处死,其后经汉景帝七王之乱,平定之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时再撤闽越、南越、东瓯等异姓国,涉其民至内地。汉武帝更是用人唯亲、刚愎自用,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均出自裙带关系。李家世代名将,为陇西望族,其先祖即为俘燕太子丹的秦将李信。李广征战一生,劳苦功高,始终未能封侯。六十多岁时,自请随卫青征匈奴,为前将军。然而卫青得知单于所居地后,“乃自以精兵走之”,另令李广走远路,“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李广愤而单独出兵,结果迷路受责自尽。次年,李家唯一封侯的从弟李蔡也因一个不很严重的错误(侵占皇家陵园)被迫自杀,封国被废除。之后有望继承李广遗志、初封关内侯战功赫赫的李敢,却被霍去病在上林苑狩猎时射死,而后对外讳称被鹿撞死。天汉二年北征匈奴时派了个过功未立的庸材小舅子李广利为主将,善于攻杀的李陵却成了后勤供给负责。李陵不肯,自请领兵出战。拥有天下之雄的汉武帝却说:“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血气方刚的李陵,不明白汉武帝生恐他人功高掩盖他小舅子光芒的心理,豪迈地答道:“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汉武帝表面上“壮而许之”,实际却派了个老资格的强弩都尉路博德为接应,路博德“羞为陵后距”,婉拒之。汉武帝却将气发到李陵身上,以“疑陵悔不欲出”为借口,干脆另派路博德去跟公孙敖会师,撤销了李陵的后援,命李陵单独出征。这简直是逼李陵走向绝路,颇有“你不是爱出风头吗?爱出风头就让你独个儿吃吃苦”的味道!
李陵兵败,汉武帝也不设法接应,却“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在得知李陵降敌信息后,大发雷霆,接着“群臣皆罪陵”。司马迁说了句公道话,认为李陵“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却被他处以腐刑。一年多后,也许是迫于舆论压力,这才派了个公孙敖去“接应”李陵“南归”。公孙敖到北方兜了个圈,就回来交令说李陵在“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汉武帝也不细察,干脆族灭了李家,似乎迫不及待地要下手了。自此,“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后来真相大白,公孙敖亦未因此受到任何责罚。再后来,李家另一位好不容易有宠于太子的李禹(李敢子),“尝与侍中贵人饮,侵陵之,莫敢应。后诉之上,上召禹,使刺虎,县下圈中,未至地,有诏引出之。禹从落中以剑斫绝累,欲刺虎。上壮之,遂救止焉”,差点没让老虎吃掉,“后人告禹谋欲亡从陵,下吏死”,简直可以说是赶尽杀绝了。
因此李陵的遭际境遇,与其说是命运使然,不如说是毁于一场阴谋。陇西李家原为秦将,又太过于强悍,岂可任其渐丰羽翼?后来史家,不敢指责汉武帝,然而对于李陵之降多抱同情态度。
关于李陵降敌的原因及动机,前人多以为李陵“伪降”,或有人认为李陵贪生怕死。
本人认为说李陵贪生怕死缺乏相应证据,凭李陵身经百战之功、孤身入敌营之胆绝非贪生之人。而李陵“伪降”亦似无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凭李陵的才干,他绝不是一个糊涂虫。作为一个知恩图报之人,李陵如果在匈奴吃饱喝足,他能昧着良心再度背叛厚待他的匈奴人及单于吗?不可能。他最终还是得为匈奴做事,顶多就是为汉匈两国之和平做出贡献罢了。后来在他送苏武归汉时的一段话颇值得回味,“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待机报国”,可见他在遭族诛之前还是抱着为两国和平做点事的想法的,证明他并非“伪降”。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李陵设有“伪降”之意,亦缺乏与汉朝廷补做事后的沟通。中国自古以忠君报国为臣民第一准则,李陵在未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擅自投敌,法律上已构成叛国罪,纵使他有千百苦衷,或者他日后百般辩解,依当时形势,汉朝廷焉能不闻不问?李陵在与匈奴兵最后一次战斗中,犹有“壮士从者十余人”。兵败后,“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并非绝无机会传递信息。再说李陵居匈奴年余,竟然无所事事,直至惨遭族诛。苏武尚有办法让汉朝廷知道他被扣胡地,以李陵之智勇,竟然会是束手无策吗?另据史载:最后一役战败,“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可见,李陵投降的初衷为“无面目报陛下”,依此亦似无“伪降”之象。李陵既遭族诛,汉遣使使匈奴,李陵曾质问使者:“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此言问得颇理直气壮。
那么,这“何负于汉”中,到底有多少话因在内呢?
李家数代忠良皆不得善终,李广劳苦功高而终生不得封侯,以六十多高龄出兵,却因卫青不公平的待遇致使出师迷路受责,愤而自尽;从叔祖李蔡因侵占皇家陵地获罪自杀;其叔李敢为霍去病射杀,而汉武帝竟然不予追究,对外讳称被鹿撞死;李陵孤军奋战,以五千之卒歼敌万余,连战八日,而汉朝廷坐视不救……在匈奴人真心劝降许以大贵的承诺下,说他先是为匈奴人之真诚相待所感动,并对朝廷怀有不满、认为自己以五千孤军歼敌万余已对得起汉廷而“挟怨降敌”,继而在内心自责与感恩单于两重矛盾中处于观望状态,最后因遭族诛而死心塌地降敌,倒是颇具可能性的。
不过他以百战之身终老胡地,即使在惨遭族诛后亦不领兵犯汉甚至“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这一点与明末引兵入关之吴三桂可谓天渊之别。否则,汉朝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那样的豪言壮语恐怕未必说得出口。
后来,李陵在匈奴受到重用,“立为右校王”,“有大事,乃入议”,与他在汉朝廷的待遇判然两别。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派人探听李陵的意思,李陵先说:“归易耳,恐再辱,奈何”,再说:“丈夫不能再辱”,拒绝返汉,可见他对汉王朝积怨之深。

2006年10月30日

_________________
风高萤火远,疑是四周星。
南窗论坛:http://www.yucang.net/bbs
澳洲彩虹鹦: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郭进艮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苍生网上家园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